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6060发布日期:2021-02-09 21:0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立柱是建筑物中用以支承栋梁桁架的长条形构件,工程结构中主要承受压力,有时也同时承受弯矩的竖向杆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楼板等,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
[0003]
现有的房屋建筑立柱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房屋建筑立柱结构一般都是只能起到支撑的作用,若是发生晃动,这样立柱在左右的倾斜下,可能会出现倾倒的问题,从而不能很好的达到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包括上承板与立柱,所述上承板下端设置有立柱,所述上承板与立柱浇筑制成,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下承板,所述下承板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外侧一周设置有底座,所述下承板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组成包括有第一限位块、圆杆与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右侧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右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0006]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的组成包括有弹簧圈、第一承接板、支杆、压板、套管与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二承接板的上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上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上端设置有第一承接板,所述缓冲机构通过第二承接板与底座点焊固定。
[0007]
优选的,所述上承板与下承板均为扁平状的板状结构,所述上承板与下承板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靠近圆杆的表面为内凹结构。
[0009]
优选的,所述立柱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的。
[0010]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冲机构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两个所述缓冲机构分别与底座点焊固定。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整体结构的底端设置有减震装置,这样在发生晃动时,可以通过底端的减震装置内部圆杆左右转动,使得抵消产生的震动力,而且圆杆在转动时,可以通过左右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进行限位,避免转动幅度过大的问题;
[0013]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下承板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缓冲机构,这样在缓冲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圆杆转动时使得下承板出现左右的移动得到有效的扼制,不会出
现移动角度过大,而且在缓冲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得达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房屋建筑立柱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减震装置;11、第一限位块;12、圆杆;13、第二限位块;2、上承板;3、立柱;4、下承板;5、缓冲机构;51、弹簧圈;52、第一承接板;53、支杆;54、压板;55、套管;56、第二承接板;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立柱结构,包括上承板2与立柱3,上承板2下端设置有立柱3,立柱3为圆柱体结构,立柱3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制成的,从而可以使得通过立柱3承接上端的荷载,上承板2与立柱3浇筑制成,立柱3下端设置有下承板4,下承板4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缓冲机构5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两个缓冲机构5分别与底座6点焊固定,通过点焊固定,这样可以使得更好的达到缓冲作用,两个缓冲机构5外侧一周设置有底座6,缓冲机构5的组成包括有弹簧圈51、第一承接板52、支杆53、压板54、套管55与第二承接板56,第二承接板56的上端设置有套管55,套管55内部设置有弹簧圈51,通过弹簧圈51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达到更好的缓冲作用力,弹簧圈51上端设置有压板54,压板54上端设置有支杆53,支杆53上端设置有第一承接板52,缓冲机构5通过第二承接板56与底座6点焊固定,上承板2与下承板4均为扁平状的板状结构,上承板2与下承板4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下承板4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1,减震装置1的组成包括有第一限位块11、圆杆12与第二限位块13,第一限位块11右侧设置有圆杆12,第一限位块11与第二限位块13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从而可以使得在第一限位块11与第二限位块13的作用下达到更好的限位作用,第一限位块11与第二限位块13靠近圆杆12的表面为内凹结构,圆杆12右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3。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要进行该装置的使用时,这时首先将减震装置1固定安装,之后在减震装置1的上端将下承板4固定稳定,在下承板4的上端将立柱3安装,这样在上端作用力的下压时,可以通过立柱3将受到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若是发生震动时,这样减震装置1内部的圆杆12就会左右的转动,从而可以使得上端的立柱3
与下承板4一起随着晃动,不会出现过大的倾斜,避免了立柱3倾倒的问题,并且圆杆12在转动时通过两端的第一限位块11与第二限位块13限位作用下,可以使得更好的达到限位作用,并且在下承板4两端的缓冲机构5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更好的进行缓冲,从而可以使得下承板4得到更好的防护,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这样就完成了该装置的使用了。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