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6377发布日期:2021-06-11 19:3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梯间在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施工中通常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或移动式脚手架;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或移动式操作脚手架,针对剪刀式楼梯间在二次结构施工及装饰装修施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包括:

第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为一次性搭设、并拆除,反复搭拆增加施工成本,且无固定式水平操作平台,对陶粒板的运输和安装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第二、移动式脚手架搭设快捷、便于移动,但对剪刀式楼梯间的模数不匹配,在施工中存在局限性。

基于上述楼梯间施工脚手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楼梯间施工脚手架搭设频繁、成本高、与楼梯匹配难的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包括水平钢平台和脚手架,水平钢平台可拆卸设置于脚手架;水平钢平台包括钢板和和支撑架,钢板沿水平面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底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装配部件,水平钢平台通过装配部件可拆卸设置于脚手架的立柱上。

进一步地,装配部件为套筒,套筒沿竖直方向焊接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脚手架由多条立柱连接而成;多条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一端可拆卸设置于水平钢平台底面一端的第一套筒内,第二立柱一端可拆卸设置于水平钢平台底面中间的第二套筒内;第一立柱向水平钢平台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第二立柱向水平钢平台底部延伸的高度。

进一步地,水平钢平台为四边形平台;水平钢平台底面的一端分别通过装配部件设置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水平钢平台底面的另一端部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套筒,第二立柱向水平钢平台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第三套筒向水平钢平台底部延伸的高度;第三套筒的底部、第一立柱的底部以及第二立柱的底部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脚手架上位于同一高度的立柱之间通过拉杆连接,从而形成四边形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拉杆通过搭扣与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由多根立杆连接而成,多根立杆之间通过轮扣连接。

进一步地,立杆为钢管,钢管的外直径为48mm,钢管的壁厚为2.8mm。

进一步地,钢板为花纹钢板,钢板的长度为2450mm,钢板的宽度为950mm。

进一步地,支撑架通过方钢连接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四边形框架结构内连接有方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操作平台搭设不规范影响安全性较大的问题;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安全可靠,造价经济;能够充分满足安全便于施工操作;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操作平台采用普通扣件钢管反复搭设的缺点;操作平台在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操作平台采用移动式脚手架模数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空间窄小施工不方便且无定型装置的问题;

第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用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在构造设计时,既考虑了施工的便捷性,也考虑了重复周转使用的需求,降低投入率,保证成本;

第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加工制作简单,材料及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一次性投入较小;具有重量轻、便于移动、功效高的优点,且节省材料、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平钢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脚手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楼层使用工况示意图。

图中:1、水平钢平台;11、花纹钢板;12、方钢;13、第一套筒;14、第二套筒;15、第三套筒;2、脚手架;21、第一立杆;22、第二立杆;23、拉杆;24、轮扣;10、楼梯;20、操作平台;30、操作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主要用于剪刀式楼梯间隔墙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过程中的材料运输及施工操作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该操作平台包括水平钢平台1和脚手架2,水平钢平台1可拆卸设置于脚手架2;水平钢平台1包括钢板11和和支撑架,钢板11沿水平面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底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装配部件,水平钢平台1通过装配部件可拆卸设置于脚手架2的立柱上,这样使得整个操作平台可进行拆卸组装,不需要再次搭设脚架;进一步地,装配部件为套筒,套筒沿竖直方向焊接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面上,立柱与套筒的连接为同轴心承插,有拉杆的连接,使得脚手架近似于格构柱,因而承载力高,不易发生失稳;本实用新型提供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采用轮扣式脚手架和自制水平钢平台进行承插式组合,能够有效满足安全性及适用性,在施工过程中便于移动,周转方便,既保证了施工需求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减少人工使用量,更能节约材料。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脚手架2由多条立柱连接而成;多条立柱包括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其中,第一立柱21的一端可拆卸设置于水平钢平台1底面一端的第一套筒13内,第二立柱22的一端可拆卸设置于水平钢平台1底面中间的第二套筒14内;第一立柱21向水平钢平台1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第二立柱22向水平钢平台1底部延伸的高度,即整个第一立柱21以水平钢平台1为基准向下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22的高度,这样可以方便匹配楼梯的台阶高度。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钢平台1为四边形平台;水平钢平台1底面的一端分别通过装配部件设置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上,水平钢平台1底面的另一端部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套筒15,第二立柱22向水平钢平台1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第三套筒15向水平钢平台1底部延伸的高度;第三套筒15的底部、第一立柱21的底部以及第二立柱22的底部位于一条直线上;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三套筒15以水平钢平台1为基准向下以此延伸不同高度,这样可以方向将整个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放置于楼梯的台阶上进行作业。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脚手架2上位于同一高度的立柱之间通过拉杆23连接,从而形成四边形连接结构,这样连接可以有效提高整个脚手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拉杆23通过搭扣与立柱连接。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分别由多根立杆连接而成,多根立杆之间通过轮扣连接形成立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通过采用轮扣式脚手架和自制水平钢平台进行承插式组合而成,安全可靠,搭拆快、易于管理。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立杆为钢管,钢管的外直径为48mm,钢管的壁厚为2.8mm;进一步地,钢板11为花纹钢板,钢板11的长度为2450mm,钢板11的宽度为950mm。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架通过方钢12连接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四边形框架结构内连接有方钢,即支撑架采用50mm*50mm*4mm镀锌方钢作为主骨架,立杆支腿采用外直径为48mm、壁厚2.8mm的q235钢管;同时,为保证平台的整体稳定,在立杆上采用承插式水平拉杆,将架体形成格构柱体系;平台与各构件采用承插式套筒连接;钢板11平台长度2450mm、宽度950mm,平台总重量约为70kg。

如图4所示,在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10上架设操作平台20,使得操作人员30在操作平台20上对剪刀式楼梯10的施工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制作流程包括:下料→焊接平台钢支撑架→组合固定→检查验收→投入使用;支撑架采用50*50*3方钢焊接而成,焊接焊缝均为满焊,且焊接时电流不能过大以免烧穿方管,焊接完成后,敲除焊渣涂刷防锈漆,钢板采用3mm厚的花纹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梯组合式操作平台,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操作平台搭设不规范影响安全性较大的问题;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安全可靠,造价经济;能够充分满足安全便于施工操作;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操作平台采用普通扣件钢管反复搭设的缺点;操作平台在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有效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操作平台采用移动式脚手架模数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解决房建住宅工程剪刀式楼梯间空间窄小施工不方便且无定型装置的问题;

第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用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在构造设计时,既考虑了施工的便捷性,也考虑了重复周转使用的需求,降低投入率,保证成本;

第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加工制作简单,材料及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一次性投入较小;具有重量轻、便于移动、功效高的优点,且节省材料、绿色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