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8585发布日期:2021-06-08 15:1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


背景技术:

2.pc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混凝土预制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pc构件在现代建筑领域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pc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pc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采用电控滑轨机构进行往复浇筑,然而电控滑轨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受到混凝土杂质的阻碍卡死,使得pc构件生产机构在现场浇注时容易产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pc构件生产时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包括机架以及机架中心处设置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料机构,所述机架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杆,所述上料机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所述机架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架,且竖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上料机构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第一滑杆滑动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两个所述第二滑套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杆滑动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机架底端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杆,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杆顶端均转动连接有上转杆,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均转动连接有下转杆。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至少两个所述上转杆底端均套设有第一滑套,至少两个所述下转杆顶端均与第一滑套滑动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上转杆、第一滑套以及下转杆呈x形结构。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机架上固定连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与扶梯顶端相连通,所述扶梯底端与支撑杆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传动往复机械结构,由于采用了驱动机构输出端与传动杆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传动杆上固定安装的第一滑杆,又由于采用了滑槽与第一滑杆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驱动机构转动时带动第一滑杆在滑槽内往复滑动,同时由于采用了第二滑套与第二滑杆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上料机构在机架上稳定往复运动,以增强驱动机构带动上料机构往复运动的稳定性,相对于电控机构稳定性与抗干扰功能更强,更适合户外现场施工时使用。
19.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交叉形支杆结构,由于采用了两个支撑杆之间上转杆、第一滑套以及下转杆形成的x形结构,实现了第一滑套对于上转杆以及下转杆进行限位,以增强机架的支撑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了机架上开设的的操作台,以便于通过操作台进行远程观察使用,以及操作台的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操作台;2、上料机构;3、第一滑杆;4、传动杆;5、竖架;6、机架;7、上转杆;8、支撑杆;9、第一滑套;10、下转杆;11、排料机构;12、扶梯;13、第二滑杆;14、驱动机构;15、第二滑套;1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c构件生产线自动化精准布料机构,包括机架6以及机架6中心处设置的上料机构2,上料机构2底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料机构11,机架6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杆13,上料机构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15,机架6上方固定连接有竖架5,且竖架5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1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4,传动杆4远离驱动机构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3,上料机构2上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与第一滑杆3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滑杆3转动过程中带动上料机构2的往复滑动。
27.具体的,如图3所示,两个第二滑套15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杆13滑动连接,使得上料机构2在机架6上稳定滑动。
28.具体的,如图1所示,机架6底端可拆卸安装有至少两个支撑杆8,至少两个支撑杆8顶端均转动连接有上转杆7,至少两个支撑杆8底端均转动连接有下转杆10,使得支撑杆8对于机架6进行支撑。
29.具体的,如图1所示,至少两个上转杆7底端均套设有第一滑套9,至少两个下转杆10顶端均与第一滑套9滑动连接,使得上转杆7以及下转杆10分别与第一滑套9两端进行滑
动限位。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至少两个支撑杆8之间的上转杆7、第一滑套9以及下转杆10呈x形结构,使得相邻的两个支撑杆8受到上转杆7、第一滑套9以及下转杆10的支撑防倾斜。
31.具体的,如图2所示,机架6上固定连接有操作台1,操作台1与扶梯12顶端相连通,扶梯12底端与支撑杆8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扶梯12连通操作台1进行使用。
32.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驱动机构14输出端与传动杆4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传动杆4上固定安装的第一滑杆3,再通过滑槽16与第一滑杆3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驱动机构14转动时带动第一滑杆3在滑槽16内往复滑动,同时通过第二滑套15与第二滑杆13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上料机构2在机架6上稳定往复运动,以增强驱动机构14带动上料机构2往复运动的稳定性,相对于电控机构稳定性与抗干扰功能更强,更适合户外现场施工时使用;其次,通过两个支撑杆8之间上转杆7、第一滑套9以及下转杆10形成的x形结构,使得第一滑套9对于上转杆7以及下转杆10进行限位,以增强机架6的支撑效果,同时通过机架6上开设的的操作台1,以便于通过操作台1进行远程观察,以便于操作台1的方便使用。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