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0978发布日期:2021-06-04 15:4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建筑结构的优化配置,能有效提高建筑的寿命和承受变化的能力;
3.现有的建筑结构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冲击下,极易发生晃动和倾斜的现象,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组件的平稳性,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易发地区,现有的建筑结构组件很难有效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发明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包括竖杆,竖杆的下端一面开设有插槽,插槽内部贯穿设有插栓,竖杆的底端设有底块,底块的中部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插栓相适配的插孔,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竖杆的底端插接在弹簧槽内部,且通过插栓贯穿插孔和插槽与底块相互连接;
6.竖杆的上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梯形槽,第一梯形槽的内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有滑块,滑块靠近支杆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梯形槽,支杆通过在第二梯形槽内设有销轴与滑块转动相连,底块顶面位于弹簧槽的两侧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的内部,且滑块的两侧与第一滑槽两端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压紧弹簧;
7.优选的,插栓贯穿插孔和插槽的一端外侧设有外螺纹,且设有外螺纹的一端贯穿插孔和插槽之后通过螺纹套接有螺帽。
8.优选的,竖杆的顶端中部凸出有顶柱,顶柱的顶端贯穿有横梁,且贯穿横梁的顶柱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顶柱和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块。
9.优选的,横梁的底面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且关于顶柱相互对称的第二滑槽,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滑块的一侧与第二滑槽靠近顶柱的一端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压紧弹簧。
10.优选的,第一压紧弹簧通过一端与第一滑槽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块与第一滑槽侧壁之间,第二压紧弹簧通过一端与第二滑槽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块与第二滑槽靠近顶柱一端的侧壁之间。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块的中部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一弹
簧,竖杆的底端插接在弹簧槽内部,第一梯形槽的内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远离竖杆的一端设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的内部,且滑块的两侧与第一滑槽两端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压紧弹簧,使得该结构能够在地震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起到抗震的作用;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竖杆的顶端中部凸出有顶柱,顶柱的顶端贯穿有横梁,且贯穿横梁的顶柱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顶柱和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块,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竖杆的顶面紧贴横梁,对横梁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横梁不容易垮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竖杆;11、插槽;111、插栓;12、第一梯形槽;13、支杆;14、滑块;141、第二梯形槽;15、顶柱;151、第二弹簧;152、顶块;2、底块;21、弹簧槽;211、第一弹簧;212、插孔;22、第一滑槽;221、第一压紧弹簧;3、横梁;31、第二滑槽;311、第二压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组合抗震型建筑结构,包括竖杆1,竖杆1的下端一面开设有插槽11,插槽11内部贯穿设有插栓111,竖杆1的底端设有底块2,底块2的中部开设有弹簧槽21,弹簧槽21的侧壁开设有与插栓111相适配的插孔212,弹簧槽2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1,竖杆1的底端插接在弹簧槽21内部,且通过插栓111贯穿插孔212和插槽11与底块2相互连接,竖杆1插接在底块2的弹簧槽21内,竖杆1与弹簧槽21槽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11,发生地震时,第一弹簧211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在插孔212和插槽11内贯穿有插栓111,使得该结构能够限定竖杆1上下滑动的距离,且能够保证竖杆1在抗震缓冲滑动过程中避免竖杆1与底块2分离;
21.竖杆1的上下端两侧均开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一梯形槽12,第一梯形槽12的内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杆13,支杆13远离竖杆1的一端设有滑块14,滑块14靠近支杆13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梯形槽141,支杆13通过在第二梯形槽141内设有销轴与滑块14转动相连,底块2顶面位于弹簧槽21的两侧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第一滑槽22,滑块1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2的内部,且滑块14的两侧与第一滑槽22两端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压紧弹簧221,发生地震时,竖杆1的位置发生晃动,两侧设有的支杆13与竖杆1呈三角形状,能够提供一定的稳定性,支杆13远离竖杆1的一端设有的滑块14设置在第一滑槽22内部,通过在该滑块14两侧设有第一压紧弹簧221,能够对竖杆1晃动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起到缓冲作用,第一弹簧211和第一压紧弹簧221配合,使得该结构能够在地震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起到抗震的
作用。
22.插栓111贯穿插孔212和插槽11的一端外侧设有外螺纹,且设有外螺纹的一端贯穿插孔212和插槽11之后通过螺纹套接有螺帽,进一步对插栓111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23.竖杆1的顶端中部凸出有顶柱15,顶柱15的顶端贯穿有横梁3,且贯穿横梁3的顶柱15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151,顶柱15和第二弹簧15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52,地震发生时,第二弹簧151的弹力使得竖杆1的顶面紧贴横梁3,对横梁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横梁3不容易垮塌。
24.横梁3的底面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且关于顶柱15相互对称的第二滑槽31,滑块1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31内,滑块14的一侧与第二滑槽31靠近顶柱15的一端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压紧弹簧311,第二压紧弹簧311的弹力作用在位于第二滑槽31内部的滑块14一侧,使其向第二滑槽31远离顶柱15的一端移动,第二压紧弹簧311同样能够对竖杆1晃动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进行缓冲,使得竖杆1保持稳定。
25.第一压紧弹簧221通过一端与第一滑槽22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块14与第一滑槽22侧壁之间,位于第一滑槽22内部的滑块14同时受到两侧第一压紧弹簧221的弹力和拉力,第二压紧弹簧311通过一端与第二滑槽31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块14与第二滑槽31靠近顶柱15一端的侧壁之间,位于第二滑槽31内部的滑块14受到第二压紧弹簧311的弹力或者拉力,发生地震时,第一压紧弹簧221和第二压紧弹簧311配合,使得竖杆1晃动的剧烈程度有所降低,起到抗震的作用。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竖杆1插接在底块2的弹簧槽21内,竖杆1与弹簧槽21槽底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11,发生地震时,第一弹簧211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通过在插孔212和插槽11内贯穿有插栓111,使得该结构能够限定竖杆1上下滑动的距离,且能够保证竖杆1在抗震缓冲滑动过程中避免竖杆1与底块2分离,当竖杆1的位置发生晃动,两侧设有的支杆13与竖杆1呈三角形状,能够提供一定的稳定性,支杆13远离竖杆1的一端设有的滑块14设置在第一滑槽22内部,通过在该滑块14两侧设有第一压紧弹簧221,能够对竖杆1晃动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起到缓冲作用,第一弹簧211和第一压紧弹簧221配合,使得该结构能够在地震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起到抗震的作用;
27.竖杆1的顶端中部凸出有顶柱15,顶柱15的顶端贯穿有横梁3,且贯穿横梁3的顶柱15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151,顶柱15和第二弹簧15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52,地震发生时,第二弹簧151的弹力使得竖杆1的顶面紧贴横梁3,对横梁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横梁3不容易垮塌;
28.横梁3的底面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且关于顶柱15相互对称的第二滑槽31,滑块14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31内,滑块14的一侧与第二滑槽31靠近顶柱15的一端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压紧弹簧311,第二压紧弹簧311的弹力作用在位于第二滑槽31内部的滑块14一侧,使其向第二滑槽31远离顶柱15的一端移动,第二压紧弹簧311同样能够对竖杆1晃动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进行缓冲,使得竖杆1保持稳定;
29.第一压紧弹簧221通过一端与第一滑槽22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块14与第一滑槽22侧壁之间,位于第一滑槽22内部的滑块14同时受到两侧第一压紧弹簧221的弹力和拉力,第二压紧弹簧311通过一端与第二滑槽31侧壁固定连
接,另一端与滑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块14与第二滑槽31靠近顶柱15一端的侧壁之间,位于第二滑槽31内部的滑块14受到第二压紧弹簧311的弹力或者拉力,发生地震时,第一压紧弹簧221和第二压紧弹簧311配合,使得竖杆1晃动的剧烈程度有所降低,起到抗震的作用。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