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7566发布日期:2021-03-30 20:1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振捣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造型逐渐在向多样化、异型化发展,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构造大量斜柱,在对斜柱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了排除其中的气泡,需要使用振捣装置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以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振捣棒就是机械化捣实混凝土的主要机具之一。

公告号为cn202990435u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无磁振捣棒,其包含铝合金棒尖、铝合金棒身、铝合金连接件、软管、插入式电机、开关;铝合金棒身的一端设置有铝合金棒尖,另一端设置有软管,且铝合金棒身与软管通过铝合金连接件连接,插入式电机与软管连接,开关设置在插入式电机上。振捣时,打开开关,握持并移动软管,软管带动铝合金棒移动,使得铝合金棒尖、铝合金棒身、铝合金连接件以及靠近铝合金连接件的软管插入到浇筑的混凝土中,带动混凝土振动,使得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使用振捣棒对斜柱混凝土进行振捣时,由于软管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导致振动棒难以插入到斜柱下层的混凝土中,存在不利于混凝土上下层结合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加强混凝土上下层的结合,本申请提供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振捣器、软管和振动棒,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软管上的第一套环和套设于所述振动棒上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设置于所述软管靠近振捣器一侧,所述第二套环设置于所述振动棒靠近软管一侧,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环轴线和第二套环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套环套设在软管上,第二套环套设在振动棒上,调整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位置,使得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轴线平行,通过连杆将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连接,使得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位置相对固定,同时,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的软管位置也相对固定;设计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连杆,共同作用对软管进行固定,使得振动棒和软管插入构造斜柱的混凝土时,振动棒能始终沿插入方向在混凝土层中移动,避免软管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导致振动棒难以对插入到斜柱下层的混凝土中的情况发生,增强振动棒对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处的振动作用,加强构造斜柱过程中混凝土上下层的结合,提升混凝土斜柱质量。

优选的,所述连杆设置为钢管或者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施工现场取材对普通振捣棒进行改造,方便实用。

优选的,所述连杆直径为8mm-1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连杆的最小直径,增加连杆对软管在重力作用下弯曲的趋势的抵抗能力,降低软管将连杆拉弯的情况发生的可能,保证连杆实用性;设计的连杆的最大直径,一方面减少连杆在混凝土层中插拔过程中对混凝土层的扰动,减小为混凝土层中引入孔隙的可能,另一方面降低连杆与混凝土层中的钢筋笼或者预埋件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降低连杆对振捣装置振捣产生影响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环和振动棒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橡胶垫层,减弱振动棒传递给第二套环的振动作用,降低第二套环振动过程中松动的可能,避免第二套环相对振动棒发生移动,保证第二套环与连杆的连接稳固,保证连杆对软管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采用铁丝弯折制成,且所述铁丝通过弯折缠绕对连杆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铁丝制作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取材方便,同时,便于对连杆进行固定,方便实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环设置为卡箍或者喉箍,所述第二套环也设置为卡箍或者喉箍,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杆通过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套环套接固定在软管上,将连杆一端插入与第一套环配合的固定块的定位孔中,安装第二套环,使得连杆远离第一套环一端插入与第二套环配合的固定块的定位孔中,对第二套环进行固定,完成连杆安装。采用的卡箍或者喉箍,提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固定强度,保证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对连杆的固定效果,同时,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实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环设置为卡箍,所述第二套环设置为喉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卡箍作为第一套环,安装时仅需扣合固定在软管的安装位置上,无需从振动棒套入,便于安装;使用喉箍作为第二套环,利用喉箍扭转力矩均衡,锁紧牢固、严密的特点,确保第二套环与振动棒的连接强度,保证对连杆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置于第二套环的凸起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固定块对喉箍箍环弯曲弧度造成影响,使得喉箍箍环能够严密的紧固在振动棒上,保证喉箍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计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连杆,共同作用对软管进行固定,使得振动棒和软管插入构造斜柱的混凝土时,振动棒能始终沿插入方向在混凝土层中移动,避免软管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导致振动棒难以对插入到斜柱下层的混凝土中的情况发生,增强振动棒对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处的振动作用,加强构造斜柱过程中混凝土上下层的结合,提升混凝土斜柱质量;

2.设计的连杆的最小直径,增加连杆对软管在重力作用下弯曲的趋势的抵抗能力,降低软管将连杆拉弯的情况发生的可能,保证连杆实用性;设计的连杆的最大直径,一方面减少连杆在混凝土层中插拔过程中对混凝土层的扰动,减小为混凝土层中引入孔隙的可能,另一方面降低连杆与混凝土层中的钢筋笼或者预埋件发生碰撞的可能,进而降低连杆对振捣装置振捣产生影响的可能;

3.设计的卡箍或者喉箍,提升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固定强度,保证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对连杆的固定效果,同时,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振捣器;2、软管;3、振动棒;4、第一套环;5、第二套环;51、橡胶垫层;6、连杆;7、固定块;7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斜柱混凝土高效振捣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振捣器1、软管2和振动棒3,还包括套设于软管2上的第一套环4和套设于振动棒3上的第二套环5,第一套环4设置于软管2靠近振捣器1一侧,第二套环5设置于振动棒3靠近软管2一侧,且第二套环5和振动棒3之间垫设有橡胶垫层51。第一套环4轴线和第二套环5轴线平行,且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之间通过至少一根连杆6连接,连杆6设置为钢管或者钢筋,且连杆6直径为8mm-10mm。本实施例中,连杆6设置为一根。且连杆6优选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管。

参照图1和2,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均采用铁丝弯折制成,且铁丝通过弯折缠绕对连杆6进行固定。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软管2上选取第一套环4安装位置,在振动棒3上选取第二套环5安装位置,在第二套环5安装位置贴设橡胶垫层51,取铁丝在第一套环4安装位置弯折制成第一套环4、在第二套环5安装位置弯折制成第二套环5,并拉紧铁丝,使得第一套环4紧固在软管2上、第二套环5紧固在振动棒3上。调整软管2形状,使得软管2平直。取连杆6放置在软管2上,并使连杆6两侧分别搭接在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上,使用制作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的铁丝对连杆6进行缠绕,对连杆6进行固定,即实现对软管2形状的固定。

振捣时,调节振捣器1打开,振动棒3和软管2均开始振动,握持软管2靠近第一套环4位置,带动振动棒3移动,使得振动棒3和靠近振动棒3的软管2插入混凝土层中,连杆6使得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之间的软管2保持笔直,使得振动棒3插至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处,插入过程中,振动棒3和软管2带动混凝土振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排出混凝土层中的气泡,并使得混凝土上下层充分结合。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套环4设置为卡箍或者喉箍,第二套环5也设置为卡箍或者喉箍,本实施例中,卡箍包括两组半圆扣接环,两组半圆扣接环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

参照图4和图5,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上焊接有固定块7,第二套环5上的固定块7焊接于第二套环5的凸起部上。固定块7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71,连杆6通过穿设于定位孔71与固定块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环4优选设置为卡箍,第二套环5优选设置为喉箍。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软管2上选取第一套环4安装位置,在振动棒3上选取第二套环5安装位置,在第二套环5安装位置贴设橡胶垫层51,调整软管2形状,使得软管2平直。将第一套环4扣接在软管2上,拧紧第一套环4的紧固螺栓,使得第一套环4紧固在软管2上;将连杆6一端插入与第一套环4配合的固定块7的定位孔71中,安装第二套环5,将第二套环5套设固定在振动棒3上,使得连杆6远离第一套环4一端插入与第二套环5配合的固定块7的定位孔71中,转动第二套环5的紧固螺栓,使得第二套环5的箍环收紧,直至箍环与橡胶垫层51紧贴,完成第二套环5固定,完成连杆6安装。

振捣时,调节振捣器1打开,振动棒3和软管2均开始振动,握持软管2靠近第一套环4位置,带动振动棒3移动,使得振动棒3和靠近振动棒3的软管2插入混凝土层中,连杆6使得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5之间的软管2保持笔直,使得振动棒3插至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处,插入过程中,振动棒3和软管2带动混凝土振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排出混凝土层中的气泡,并使得混凝土上下层充分结合。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