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5636发布日期:2021-08-17 13:3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建筑楼板或墙板的支撑架,尤指一种可大幅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工时并提升施工便利性的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防水、隔热、隔音等需求,一直是业界急欲改善的课题。以屋顶漏水来说,室内发生渗水现象形成壁癌一向是恼人的恶梦,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是屋顶或墙面因预留伸缩缝或产生缝隙,导致水沿着缝隙而自墙面渗出。灌筑水泥混凝土时,分次施工灌筑的接合处容易自然形成出缝隙;受到地震、强风等加诸于建筑物的外力,或是建筑物经热胀冷缩或日晒雨淋的缓慢风化,均可导致建筑物自然形成裂痕或缝隙,使得建筑物或多或少都有渗水的问题。

以建筑物的屋顶举例来说,以往屋顶的防水、止漏工程可分为硬质或软质材料的施工法,其中硬质材料工法是于漏水板面重新以水泥或七厘石砂浆粉刷;软质材料施工法则利用沥青、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乙酯(pu)等高分子防水材喷洒、粉刷于渗水墙面,来达到阻隔水分的目的。然而,不论何种施工法,皆须靠大量的人力不断地在地面上来回铺设、粉刷,如此不仅造成人力及工时的耗费外,施工步骤上也较为繁杂。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减少人力成本的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一种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包括一定位件,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设一建筑材料;

两支撑件,其一端对应插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及一轨道,夹设于两支撑件之间以与所述两支撑件另一端相固定组合。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更具有一底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外周壁,复数镂空部形成于所述底部及外周壁,该等镂空部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于该外周壁的相对两侧更凹设一下凹部,所述轨道对应设置于该下凹部处。

进一步,于所述轨道上更形成一凸缘组及复数固定孔组,所述凸缘组之间形成该等固定孔组。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由复数单位镂空格所构成,每一支撑件更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平行该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凸缘组更具有一第一凸缘及一第二凸缘及一第三凸缘,该第一凸缘接触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该第二凸缘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该第三凸缘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组更包括复数第一固定孔及复数第二固定孔,该等第一固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二凸缘之间,该等第二固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三凸缘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更形成一穿孔及一对接部,该穿孔相邻所述第一凹槽,该对接部相邻所述第二凹槽。

优选的,更具有一插销片对应穿设所述穿孔及第一固定孔,该插销片一端更开设一贯孔,一固定片对应贯设该贯孔而得以令该插销片固定于所述两支撑件上。

进一步,更具有一弹性夹持件,其用以夹持所述两支撑件及轨道借以达到固定。

进一步,更具有一基座及一锁固件,该基座具有一组设平台及一插设端,所述定位件一侧与该组设平台相对设置,该插设端由该组设平台一侧向下延伸形成,该锁固件对应贯穿所述定位件及基座。

有益效果:

1.可大幅减少人力成本;

2.可大幅降低工时;

3.可大幅提升施工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的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的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四。

图中,1-基座、10-组设平台、11-插设端、2-定位件、20-底部、21-外周壁、22-下凹部、23-镂空部、24-容置空间、3-锁固件、4-支撑件、40-单位镂空格、41-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43-穿孔、44-对接部、5-轨道、50-凸缘组、500-第一凸缘、501-第二凸缘、502-第三凸缘、51-固定孔组、510-第一固定孔、511-第二固定孔、60-插销片、600-贯孔、61-固定片、62-弹性夹持件、7-建筑材料、8-器具、9-地面、90-孔洞、91-搅拌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及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包括一基座1、一定位件2、一锁固件3、两支撑件4及一轨道5,该基座1具有一组设平台10及一插设端11,该插设端11由该组设平台10一侧向下延伸形成,该定位件2与所述组设平台10一侧相对设置,所述定位件2更具有一底部20向上延伸形成一外周壁21,因此该底部20及该外周壁21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24,该容置空间24用以容设一建筑材料7(如:水泥),另外,该定位件2更具有复数镂空部23形成于所述底部20及外周壁21,该等镂空部23与所述容置空间24相连通,而得以令水泥容装于该定位件2时具有空间可令其释放,此外,所述定位件2外周壁21的相对两侧更凹设形成一下凹部22与该容置空间24相连通。

前述锁固件3对应贯穿所述定位件2及基座1而得以令该定位件2及基座1稳固地设置于一地面9上防止松动,需说明的是,于该锁固件3的一端外周侧可再环设复数螺纹,通过该等螺纹的螺合组设方式更可加强所述定位件2及基座1的稳固性。

前述两支撑件4的每一支撑件4的一端对应插设于该容置空间24内,更具体地说明,每一支撑件4由复数单位镂空格40所构成,并且每一支撑件4更具有一第一凹槽41及一第二凹槽42,该第一凹槽41平行该第二凹槽42,另外,每一支撑件4上更形成一穿孔43及一对接部44,该穿孔43相邻所述第一凹槽41,该对接部44相邻所述第二凹槽42,需说明的是,使用者可以针对所需的地面9的高度来裁切所述支撑件4的单位镂空格40借以达到具有调整高度的作用。

前述轨道5夹设于两支撑件4之间以与所述两支撑件4另一端相固定组合,并且该轨道5对应设置在定位件2的下凹部22处,更具体地说明,于所述轨道5上更形成一凸缘组50及复数固定孔组51,所述凸缘组50更具有一第一凸缘500及一第二凸缘501及一第三凸缘502,该第一凸缘500接触所述支撑件4的顶部,该第二凸缘501卡设于所述支撑件4的第一凹槽41上,该第三凸缘502卡设于所述支撑件4的第二凹槽42上,而所述固定孔组51更包括复数第一固定孔510及复数第二固定孔511,该等第一固定孔510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500、第二凸缘501之间,该等第二固定孔511形成于所述第二凸缘501、第三凸缘502的间。

续请参阅图3,该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更具有一插销片60及一弹性夹持件62,该插销片60依序对应穿设至所述支撑件4的穿孔43及轨道5的第一固定孔510,于该插销片60的一端更开设一贯孔600,一固定片61对应贯设该贯孔600而得以令该插销片60固定于所述两支撑件4上防止该插销片60脱落,该弹性夹持件62横跨两支撑件4而得以夹紧所述两支撑件4及轨道5借以达到固定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于开始进行建筑物防水、止漏的水泥铺设工程前,首先,先利用一器具8于欲防水的地面9上穿凿形成一孔洞90,接着将所述基座1的插设端11插入该孔洞90内,再将该定位件2对应设置于该组设平台10的一侧,并利用该锁固件3贯穿该定位件2及基座1以令定位件2及基座1牢固地固设于该地面9上,接着将该建筑材料7(如:水泥)倒至该定位件2的容置空间24内后,将所述两支撑件4插入该定位件2内而一并带动该轨道5装设于该定位件2上,此时会使得该支撑件4及一部份的轨道5埋入该建筑材料7内,最后,于架设完成的轨道5上再次铺设该建筑材料7,如此一来,可改善靠大量的人力不断地在地面9上来回铺设、粉刷,进而大幅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工时外,还简化了工程步骤,大幅提升施工便利性。

最后请参阅图8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所述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轨道式施工改良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于开始进行建筑物防水、止漏的水泥铺设工程时,不需使用器具8于欲防水的地面9上穿凿孔洞,换句话说,可直接先将建筑材料7(水泥)倒在地面9上后再将该定位件2设置于其上,接着再通过一搅拌工具91搅拌建筑材料7借以将定位件2的底部黏于地面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免除第一实施例的基座1及锁固件3,仅须由建筑材料7特有的黏着性将定位件2牢固地黏着于地面9上,同样可达成前述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