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落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9186发布日期:2021-03-12 11: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落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筑落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落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落水系统能有效地汇集屋面雨水,有组织地将雨水合理高效排离建筑物,从而在完成屋面雨水排放的同时很好地保护房屋的外立面和地基,尽量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起到一定的装饰美观效果。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5637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建筑落水结构大小雨自然分流、溢流装置,其溢流管设置在落水管左下中部,小雨分流板固定设置在分流管上端,泄水板固定设置在分流管下端,分流管通过小雨分流板外周边的螺纹和落水管内置的螺纹活动连接,且活动置于在落水管下内中部,分流管内部填充滤水石,进入落水管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先冲击在小雨分流板上,然后一部分雨水通过从分流管流走,另外一部分从溢流管流走,缓解了雨水带来的冲击力。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结构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落水管中,所以雨水下降带来的冲击力会全部先落在小雨分流板上,雨水的冲击力会对该结构造成破坏,造成其分流的功能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落水结构,具有缓解雨水下降带给阻流块的冲击力,延长阻流块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落水结构,包括连通于楼房屋顶下水孔的第一下水管,第一下水管远离屋顶一端安装有第二下水管件,第二下水管件位于第一下水管的正下方,第二下水管件内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沿第二下水管件长度方向上滑动且位于第二下水管件内的阻流块、一端固定连接在阻流块上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下水管件内壁上的第一弹性件,阻流块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阻流块长度方向上均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下水管将屋顶上的雨水引流到地面,在雨水直接冲击到地面前,雨水会先冲击到阻流块上,阻流块受到雨水的冲击力,驱使阻流块竖直向下运动,阻流块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最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位置,雨水通过阻流块上的第一通孔流走,缓冲对雨水的从第一进水管下落的冲击力,延长阻流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下水管件包括安装于第一下水管下侧的缓冲套、与缓冲套固定连接的竖直下水管,缓冲套内侧壁与第一下水管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竖直下水管与第一下水管有间隙,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有竖直下水管内,在初始状态时,阻流块将间隙遮挡,缓冲套底壁与竖直下水管侧壁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三下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的冲击使得阻流块沿竖直下水管滑动,使得雨水可以从第一下水管与竖直下水管的间隙流到缓冲套内的空腔,实现对雨水的分流和缓冲,进入缓冲套内的雨水再通过第三下水管进入到竖直下水管,最后进入到地面,减少雨水对阻流块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竖直下水管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阻流块,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吸收振动和冲击量,使得雨水对阻流块起到缓冲作用,第一固定环更方便对第一弹簧的安装,使得第一弹簧的安装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竖直下水管内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限位槽,阻流块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阻流块在雨水的冲击下转动,使得固定在阻流块上的弹簧扭转拉紧,容易使得弹簧变形扭断,限位块在限位槽上移动,保证阻流块只能沿竖直方向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限位块与限位槽底壁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可以进一步缓冲雨水对阻流块的冲击力,同时缓解第一弹簧的压力,延长第一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阻流块上侧边沿处开设有第一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面使得雨水更易通过第一导向面的导向作用进入到缓冲套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三下水管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下水管倾斜设置使得缓冲套内的雨水更容易从缓冲套内流到竖直下水管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下水管靠近屋顶的一端内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较大的垃圾不能从屋顶进入到第一下水管内,避免垃圾将第一通孔堵塞,使得雨水能通过第一进水管排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下水管将屋顶上的雨水引流到地面,在雨水直接冲击到地面前,雨水会先冲击到阻流块上,阻流块受到雨水的冲击力,驱使阻流块竖直向下运动,阻流块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最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位置,雨水通过阻流块上的第一通孔流走,缓冲对雨水的从第一进水管下落的冲击力,延长阻流块的使用寿命;

当雨势较大,为了及时对进入第一下水管内的雨水进行排走,雨水的冲击使得阻流块沿竖直下水管滑动,使得雨水可以从第一下水管与竖直下水管的间隙流到缓冲套内的空腔,实现对雨水的分流,进入缓冲套内的雨水再通过第三下水管进入到竖直下水管,最后进入到地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来展示第二下水管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下水管;11、过滤网;2、第二下水管件;21、缓冲套;22、竖直下水管;3、缓冲装置;31、阻流块;311、第一通孔;32、第一弹簧;33、第一固定环;4、第三下水管;5、限位槽;51、限位块;52、第二弹簧;6、第一导向面;7、法兰盘;8、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落水结构,具有缓冲雨水的冲击力,延长阻流块的使用寿命。该落水结构包括连通于楼房屋顶下水孔(图中未示出)的第一下水管1,第一下水管1正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水管件2,第二下水管件2内设置有缓冲装置3,第一下水管1将屋顶的雨水引流进管内,缓冲装置3能缓解雨水带来的冲击力。

第二下水管件2包括安装于第一下水管1下侧的缓冲套21、与缓冲套21固定的竖直下水管22。缓冲套21的内径大于第一下水管1和竖直下水管22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套2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圆形,缓冲套21与第一下水管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下水管1靠近缓冲套21一端固定有法兰盘7,缓冲套21通过穿设于法兰盘7上的螺栓固定在第一下水管1上,第一下水管1与竖直下水管22形成有间隙,缓冲套21与内侧壁与第一下水管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空腔8。

为了缓解雨水带来的冲击力,缓冲装置3包括沿竖直下水管22长度方向上滑动的阻流块31、一端固定连接在阻流块31上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下水管件2内壁上的第一弹性件,阻流块31位于竖直下水管22内,且阻流块31的外侧壁贴合竖直下水管22的内侧壁,为了使得被阻流的雨水能继续往下流走,在阻流块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沿阻流块31长度方向上开设,且沿阻流块31周面设置有多个。

当雨势较大的时候,雨水来不及通过第一通孔311流走,为了及时将雨水排走,第一下水管1未引流进雨水时,阻流块31将间隙遮挡,使得雨水不能进入到空腔8内,当雨水进入到第一下水管1内,且对阻流块31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时,阻流块31沿竖直方向上下滑,使得对空腔8的打开,实现将大量的雨水进入到空腔8内。更好的,在阻流块31上侧边沿处设有第一导向面6,引导雨水更快的进入到空腔8内。

为了减少屋顶上的垃圾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到管内,使得垃圾将第一通孔311堵塞,导致雨水不能被及时排走,所以在第一进水管入口处固定有过滤网11,将垃圾阻隔在过滤网11外,而不能进入第一进水管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吸收雨水带给阻流块31的振动和冲击量。第一弹簧32的一端固定在阻流块31的下侧,为了方便对第一弹簧32的安装,在竖直下水管22上且位于阻流块31下方固定有第一固定环33,第一弹簧3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环33上,方便对第一弹簧32的安装。

雨水的冲击容易使得阻流块31发生转动,使得第一弹簧32扭转拉紧,容易对第一弹簧32造成损害,为了避免阻流块31的转动,在阻流块31上固定有限位块51,限位块51沿阻流块3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51沿周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在竖直下水管2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5,限位槽5沿竖直方向上开设,限位槽5设置为上开口,限位块5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5内,使得阻流块31在竖直滑动的过程不会发生转动。

为了进一步缓解雨水的冲击力,在限位槽5底壁与限位块51组件设置有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一端固定在限位槽5底壁,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块51上。使得雨水冲击阻流块31的时候,第一弹簧32和第二弹簧52能够同时对雨水进行缓冲,保证缓冲装置3的稳定性,延长第一弹簧32的使用寿命。

为了将空腔8内的雨水排走,在缓冲套21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下水管4,第三下水管4将缓冲套21与竖直下水管22互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将缓冲套21内的雨水排到竖直下水管22内,第三下水管4呈倾斜设置,且沿缓冲套21周向设置有多个。当雨水的流入量降低,阻流块31在第一弹簧32和第二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往上运动,重新对间隙遮挡,使得雨水继续从第一通孔311上排到竖直下水管2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下水管1将屋顶上的雨水排到地面,在雨水排到地面之前,会先经过阻流块31的缓冲,雨水的冲击力使得阻流块31向下运动,驱使第一弹簧32压缩,雨水经过缓冲从第一通孔311流到地面。当雨势较大时,雨水不能及时从第一通孔311排出,雨水进入空腔8内,然后从第三下水管4排到竖直下水管22,最后排到地面,实现对雨水的缓冲和分流,减少雨水对阻流块31的冲击力,延长阻流块31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