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7853发布日期:2021-03-30 20:1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规范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新建建筑由于节点配筋密集而引起混凝土浇捣不密实的情况明显增加,既有建筑需要加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人口密集,灾害容易发生,灾后建筑的处理和修复也不断发生。而这些情况如果发生,一般情况下靠粘贴钢板或碳纤维材料是无法解决混凝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问题的。但恰恰在结构分缝处,由于操作空间狭小而且容易影响外观,因此普通的增大截面加固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混凝土的加固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在不增大原有受力柱截面、不改变原有受力柱立面外观的情况下可以对分缝处原受力柱进行等强置换甚至超强置换。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其横截面积与原受力柱的横截面积相同,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分缝处的两个圆形的原柱芯、涂覆于所述原柱芯外周的界面剂层、位于每个所述原柱芯外部的现浇层,以及位于所述现浇层内的原钢筋,所述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原柱芯的直径为dre,根据平衡原理可得到式(1):

根据式(1)可计算出所述原柱芯的直径为dre:

其中,fc,h为现浇层材料的设计抗压强度,fc,l为原柱芯材料的实际抗压强度,fc,d为所述原柱芯材料的原设计抗压强度,bs为所述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的长度,bl为所述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宽度,rc为超强系数,rc≥1.0。

作为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现浇层的28d抗压强度≥c60。

作为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钢筋包括若干邻近现浇层外周垂直设置的垂直钢筋和若干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钢筋圈,所述垂直钢筋位于所述钢筋圈的内周。

作为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柱芯的外周与所述现浇层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所述钢筋圈的外侧与所述现浇层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s≥2a。

本实用新型的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非常实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不增大原有受力柱截面、不改变原有受力柱立面外观的情况下可以对分缝处原受力柱进行等强置换甚至超强置换;

(2)、保留的原柱芯尺寸可以通过平衡原理得出精确解析解,而且位置比较自由,可以远离分缝处,为浇筑新材料提供施工便利同时也保证施工质量;

(3)、充分利用原钢筋,不需额外增加钢筋(需增加钢筋的加固情况除外),减少现场施工难度和材料用量;

(4)、该方法不但可以针对柱子使用,还可以对梁柱节点使用。对于原结构存在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不满足要求的情况,该方式既可以保障构件效果,又能保障节点效果,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目标;

(5)、满足新执行的省标《既有建筑混凝土结构改造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可以很好地利用高强材料的优点来完成工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

1、原柱芯;2、界面剂层;3、现浇层;4、原钢筋;41、垂直钢筋;42、钢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测得已有受力柱其混凝土的强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好高强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强度等级,然后根据力学平衡原理计算出保留芯柱的形状尺寸,按照现场分缝处的条件确定芯柱位置。接着针对存在问题的受力柱构件进行混凝土剔除,保留中间的柱芯(原柱芯)和原有钢筋,冲刷干净后在原柱芯上涂水泥净浆作为界面剂层,装好模板后再采用高强水泥基灌浆材料对涂覆有界面剂层的原柱芯进行置换浇筑,以此实现原柱子等强置换或超强置换,施工难度低,操作性强。以下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其横截面积与原受力柱的横截面积相同,包括位于分缝处的两个圆形的原柱芯1、涂覆于所述原柱芯1外周的界面剂层2、位于每个所述原柱芯1外部的现浇层3,以及位于所述现浇层3内的原钢筋4,所述现浇层3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原柱芯1的直径为dre,根据平衡原理可得到式(1):

根据式(1)可计算出所述原柱芯1的直径为dre:

其中,fc,h为现浇层3材料的设计抗压强度,fc,l为原柱芯1材料的实际抗压强度,fc,d为所述原柱芯1材料的原设计抗压强度,bs为所述现浇层3横截面的外轮廓的长度,bl为所述现浇层3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宽度,rc为超强系数,rc≥1.0。

其中,所述现浇层3的28d抗压强度≥c60,以使加固后的受力柱具有足够的强度。

其中,所述原钢筋4包括若干邻近现浇层3外周垂直设置的垂直钢筋41和若干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钢筋圈42,所述垂直钢筋41位于所述钢筋圈42的内周。

进一步地,所述原柱芯1的外周与所述现浇层3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所述钢筋圈42的外侧与所述现浇层3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s≥2a。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