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2.轻钢龙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近年来已经广泛用于宾馆、候机楼、客运站、车站、剧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顶棚等场所。轻钢龙骨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适应防水、防震、防尘、隔音、吸音、恒温等功效;同时,轻钢龙骨还有工期短、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轻钢龙骨深受用户以及设计单位的广泛使用。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包括本体一与本体二,所述本体一与所述本体二两者相对一侧的中部均设有卡槽二,所述本体一与所述本体二之间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中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放置有固定杆,所述螺纹孔的外侧沿所述固定板的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卡槽一,所述卡槽一的内底部设有磁铁一,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位于所述卡槽一内且端部与所述磁铁一吸附在一起,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边均设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另一侧设有弹簧垫板一,所述弹簧垫板一远离所述弹簧一一侧与所述卡槽二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连接杆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弹簧垫板一远离所述弹簧一一侧设有弹簧垫板二,所述弹簧垫板二位于所述卡槽二内部,所述弹簧垫板二远离所述弹簧垫板一一侧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表面,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弹簧二远离所述弹簧垫板二一侧设有限位块。
7.作为优选,所述卡槽二的外表面中心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弹簧垫板一相配合。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为铁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磁铁吸附在一起。
9.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一与所述弹簧二均为压缩弹簧,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内部的内螺纹相互啮合。
10.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螺纹孔一侧的中心处设有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由铜金属材料制成。
11.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槽一位于同一轴线,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槽一的数量均为个。
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纹杆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固
定板的圆周方向的侧边设有防滑螺纹。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弹簧二、弹簧一、弹簧垫板一以及弹簧垫板二相互作用,从而将本体一与本体二固定连接在一起;螺纹杆与螺纹孔相互作用,从而将本体一以及本体二两者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固定杆与卡槽一相互作用,从而将螺纹杆固定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的总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的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本体一;2、本体二;3、支撑板;4、螺纹孔;5、螺纹杆;6、固定板;7、通孔;8、固定杆;9、卡槽一;10、磁铁;11、连接杆;12、弹簧一;13、弹簧垫板一;14、弹簧垫板二;15、弹簧二;16、限位块;17、卡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
21.实施例一,如图1
‑
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轻钢龙骨接头结构,包括本体一1与本体二2,所述本体一1与所述本体二2两者相对一侧的中部均设有卡槽二17,所述本体一1与所述本体二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螺纹孔4,所述螺纹孔4内设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中部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若干个通孔7,所述通孔7内放置有固定杆8,所述螺纹孔4的外侧沿所述固定板6的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卡槽一9,所述卡槽一9的内底部设有磁铁一10,所述固定杆8远离所述通孔7的一侧位于所述卡槽一9内且端部与所述磁铁一10吸附在一起,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边均设有若干个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外表面靠近所述支撑板3一侧套设有弹簧一12,所述弹簧一12的另一侧设有弹簧垫板一13,所述弹簧垫板一13远离所述弹簧一12一侧与所述卡槽二17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连接杆11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弹簧垫板一13远离所述弹簧一12一侧设有弹簧垫板二14,所述弹簧垫板二14位于所述卡槽二17内部,所述弹簧垫板二14远离所述弹簧垫板一13一侧设有弹簧二15,所述弹簧二15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1外表面,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弹簧二15远离所述弹簧垫板二14一侧设有限位块16。
22.实施例二,所述卡槽二17的外表面中心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弹簧垫板一13相配合,所述固定杆8为铁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杆8与所述磁铁10吸附在一起。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对于凹槽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23.实施例三,所述弹簧一12与所述弹簧二15均为压缩弹簧,所述螺纹杆5外表面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4内部的内螺纹相互啮合。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对于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24.实施例四,所述螺纹杆5远离所述螺纹孔4一侧的中心处设有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由铜金属材料制成。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对于弹性垫片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五,所述通孔7与所述卡槽一9位于同一轴线,所述通孔7与所述卡槽一9的数量均为5个,所述固定板6与所述螺纹杆5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板6的圆周方向的侧边设有防滑螺纹。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对于防滑螺纹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26.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7.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限位块16、弹簧二15以及弹簧垫板二14放置在卡槽二17内,弹簧垫板二14与卡槽二17卡接在一起,此时弹簧垫板一13与卡槽二17的外表面卡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旋转螺纹杆5来调节支撑板3与本体一1以及本体二2之间的间距,调整合适后,将固定杆8通过通孔7插入卡槽一9内,固定杆8的端部与磁铁10吸附在一起,此时,弹簧一12与弹簧二15处于压缩状态,分别释放弹力推动弹簧垫板一13与弹簧垫板二14挤压着卡槽二17。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