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8516发布日期:2021-03-12 11:05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是由外叶墙板、保温层和内叶墙板,保温层位于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之间,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通过连接件拉结形成整体。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在工程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目前主要采用的连接方式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即在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内部设置预埋的灌浆套筒,然后将下部的夹心保温外墙板上预埋的钢筋插入到灌浆套筒内,在灌浆套筒内灌入灌浆料实现两个墙板的连接安装。采用灌浆套筒进行连接时,需要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安装精度比较高,安装比较费力。灌浆套筒的内部灌浆情况不易观察、检测,连接接头的质量验收难以得到保证。另外,灌浆时,需要有灌浆料从灌浆套筒的所有出浆口都均匀的流出才可以停止灌浆,容易造成灌浆料的浪费,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解决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安装费力、成本高、不易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包括结构相同的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下层墙板的顶端设置有楼板,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的纵向钢筋之间采用挤压套筒连接;

上层墙板的内叶墙板内部设置有预埋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纵向钢筋伸出内叶墙板顶端的长度不小于纵向钢筋伸出内叶墙板底端的长度,内叶墙板的底端至少预埋设置有两个支撑腿,支撑腿的外露长度小于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的内叶墙板之间的距离;

上层墙板的内叶墙板下部伸出的纵向钢筋与下层墙板的内叶墙板上部伸出的纵向钢筋之间采用挤压套筒连接,上层墙板的内叶墙板和下层墙板的内叶墙板连接处预留有后浇段,后浇段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

上层墙板的外叶墙板和保温板的两端伸出内叶墙板,外叶墙板的两端设置有相适配的阶梯型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与下层墙板的内叶墙板顶端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的周围设置有座浆料,纵向钢筋插入在挤压套筒的内部并且上层墙板的内叶墙板与下层墙板的内叶墙板纵向钢筋之间设置有6-12mm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后浇段的内部设置有加密钢筋,加密钢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横向钢筋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保温层及外叶墙板的顶端伸出内叶墙板顶端的距离为一个楼板高板,保温层及外叶墙板的底端伸出内叶墙板底端的距离不大于内叶墙板与楼板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内叶墙板的顶端设置有预埋的吊装件,内叶墙板的侧面上均匀的设置有4个预埋的斜向支撑件。

优选的,所述内叶墙板上设置有两列纵向钢筋,两列纵向钢筋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筋伸出内叶墙板顶端的长度为300mm-320mm,纵向钢筋伸出内叶墙板底端的长度为110mm-130mm,所述后浇段的高度为290mm-300mm。

优选的,所述内叶墙板的宽度为1800mm-2700mm时,在内叶墙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腿,两个支撑腿位于内叶墙板底端两侧的中部;内叶墙板的宽度不小于3000mm时,在内叶墙板的底部至少设置3个支撑腿;支撑腿在内叶墙板的底部预埋的深度不小于2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的纵向钢筋之间采用挤压套筒连接,不需要在外墙板的底端预埋灌浆套筒,外墙板的制备更方便。

2、采用挤压套筒连接,避免了灌浆操作,避免了使用价格高的灌浆料,降低了成本。

3、采用挤压套筒进行连接,对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之间对接的精度要求低,可以通过微调纵向钢筋实现连接,操作方便,保证施工的质量。

4、挤压套筒与纵向钢筋的连接效果可以通过挤压套筒表面的压痕进行判断,检测方便。

5、相邻的外叶墙板之间通过阶梯型的连接部连接,并且在连接部处打上密封胶,提高了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之间的密封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上层墙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上层墙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层墙板;2、下层墙板;3、内叶墙板;4、纵向钢筋;5、挤压套筒;6、支撑腿;7、垫片;8、外叶墙板;9、后浇段;10、加密钢筋;11、横向钢筋;12、吊装件;13、支撑件;14、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上层墙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实施例的上层墙板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包括结构相同的上层墙板1和下层墙板2,下层墙板2的顶端设置有楼板,楼板与下层墙板2的连接方式选用现有的连接方式。上层墙板1与下层墙板2的纵向钢筋4之间通过挤压套筒5连接。上层墙板1与下层墙板2的结构相同,方便墙板的规模化生产。墙板的结构以上层墙板1为例进行说明。

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内部设置有预埋的纵向钢筋4和横向钢筋11,提高内叶墙板3的强度。内叶墙板3上设置有两列纵向钢筋4,两列纵向钢筋4交错分布。靠近内叶墙板3侧边的纵向钢筋4与内叶墙板3侧边的距离为300mm,两列纵向钢筋4在同一竖直面内的投影的相邻纵向钢筋4的间距为300mm。

纵向钢筋4伸出内叶墙板3顶端的长度不小于纵向钢筋4伸出内叶墙板3底端的长度,优选的,纵向钢筋4伸出内叶墙板3顶端的长度为300mm-320mm,纵向钢筋4伸出内叶墙板3底端的长度为110mm-130mm。楼板的厚度为140mm,纵向钢筋4伸出楼板的长度为160-180mm。纵向钢筋4伸出楼板的长度大于内叶墙板3底端纵向钢筋4伸出的长度,方便挤压设备的挤压。

内叶墙板3的底端至少预埋设置有两个支撑腿6,支撑腿6采用dn100钢管制成,内部填充有与内叶墙板3相同的混凝土。内叶墙板3的宽度为1800mm-2700mm时,在内叶墙板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支撑腿6,两个支撑腿6位于内叶墙板3底端两侧的中部。内叶墙板3的宽度不小于3000mm时,在内叶墙板3的底部至少设置3个支撑腿6,支撑腿6在内叶墙板3的底端均匀的分布。支撑腿6在内叶墙板3的底部预埋的深度不小于200mm。

支撑腿6的外露长度小于上层墙板1与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3之间的距离,支撑腿6与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顶端之间设置有垫片7,垫片7为钢板,可以通过垫片7调整内叶墙板3之间的距离,并保证支撑腿6与下层墙板2密切接触。垫片7的周围设置有座浆料,座浆料为直径120mm的灰饼。座浆料的高度与垫片7的高度相等。内叶墙板3的顶端设置有预埋的吊装件12,方便吊装。内叶墙板3的侧面上均匀的设置有4个预埋的斜向支撑件13。

内叶墙板3下部的纵向钢筋4与内叶墙板3上部的纵向钢筋4之间通过挤压套筒5连接,纵向钢筋4插入在挤压套筒5的内部并且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与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3纵向钢筋4之间设置有6-12mm的距离。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和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3连接处预留有后浇段9,后浇段9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后浇段9的内部设置有加密钢筋10。加密钢筋10之间的间距小于横向钢筋11之间的间距,提高后浇段9的强度。后浇段9的高度为290mm-300mm,方便挤压设备的操作。后浇段9的高度可以根据挤压设备的大小进行调整,不局限与上述高度。

上层墙板1包括外叶墙板8、内叶墙板3和保温层14,保温层14位于外叶墙板8和内叶墙板3之间,外叶墙板8与内叶墙板3之间通过连接件拉结形成一个整体。外叶墙板8和保温板的两端伸出内叶墙板3,保温层14及外叶墙板8的顶端伸出内叶墙板3顶端的距离为一个楼板高板,保温层14及外叶墙板8的底端伸出内叶墙板3底端的距离不大于内叶墙板3与楼板之间的距离。外叶墙板8的两端设置有相适配的阶梯型的连接部,相邻的墙板之间的外叶墙板8的连接部连接在一起,保温层14对接在一起,外叶墙板8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

上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弹出轮廓线、轴线、中线和控制线。

s2、上层墙板1安装位置进行粗糙面处理。

s3、在下层墙板的顶端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支撑腿6位置按照设计高度放置钢垫片7,在钢垫片7的周围设置有座浆料,座浆料的直径为120mm,座浆料的高度与钢垫片7的高度相等。在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3顶端纵向钢筋4上套上挤压套筒5。

s4、吊装上层墙板1到安装位置,并对上层墙板1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的纵向钢筋4与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3的纵向钢筋4对准,将支撑腿6放置在垫片7上,并安装斜向支撑,固定上层墙板1。

s5、调整挤压套筒5的位置,可以微调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底端纵向钢筋4的角度,使得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上底端的纵向钢筋4可以插入挤压套筒5内,然后通过挤压设备将挤压套筒5与纵向钢筋4挤压连接在一起。通过观察挤压套筒5表面的压痕,判断挤压套筒5与纵向钢筋4的连接效果。

s6、在上层墙板1的内叶墙板3与下层墙板2的内叶墙板3连接处的后浇段9上捆扎水平向的加密钢筋10;支模板,在后浇段9上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后浇段9与内叶墙板3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s7、在外叶墙板8之间涂上密封胶。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能够解决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安装费力、成本高、不易检测的问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