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
背景技术:2.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采取悬挑的方式搭设外脚手架,每6~8个楼层为一个悬挑层,所设置与楼板相连的悬挑梁分散承担载荷,必须保证脚手架的安全;
3.目前外脚手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通常是在混凝土板中预埋一组粗直径钢筋,使粗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后作为锚固点,再使需搭设的脚手架的悬挑梁,工字钢、槽钢的一端插入一组预埋的倒u粗钢筋中,在施工结束后,这些固定在混凝土中的粗钢筋由于无法取出,因此必须采用切割的方法将其割掉,便于后续的楼面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种施工方法不仅浪费大量了钢材,而且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和作业的难度,有时遗留的钢筋还会给用户的装修造成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旨在解决在施工结束后,固定在混凝土中的粗钢筋由于无法取出,因此必须采用切割的方法将其割掉,便于后续的楼面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种施工方法不仅浪费大量了钢材,而且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和作业的难度,有时遗留的钢筋还会给用户的装修造成难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包括混凝土主体,所述混凝土主体内部预埋有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所述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内部分别插接有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分别由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贯穿至混凝土主体上方,所述混凝土主体下端面设置有第六垫片和第五垫片,所述第六垫片和第五垫片分别套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所述混凝土主体上端设置有第一垫片和第四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和第四垫片分别套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所述第一垫片和第四垫片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帽和第六螺帽,所述第一螺帽和第六螺帽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所述第一螺帽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套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所述固定板上端设置有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分别套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所述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螺帽和第五螺帽,所述第二螺帽和第五螺帽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所述第二螺帽和第五螺帽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螺帽和第四螺帽,所述第三螺帽和第四螺帽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外侧。
6.为了能够使得固定板与混凝土主体对悬挑梁进行牢固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混凝土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悬挑梁。
7.为了能增加固定板的使用率,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一
侧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均为长条形结构。
8.为了能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穿入混凝土主体,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均为加长螺栓。
9.为了能减小制造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均为塑料材质制成。
10.为了能够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穿出第二预埋管和第一眼预埋管,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的长度均与混凝土主体的厚度相同。
11.为了保证固定板的连接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的结构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板、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并且在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内部分别插接有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使其相互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很好的固定高层悬挑式脚手架,使之与楼面实现牢固的连接,而且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采用插接的方式插接在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内,当不使用锚具时,可以很方便的将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从第一预埋管和第二预埋管中取出即可,方便了对锚具的拆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螺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混凝土主体;2、第一预埋管;3、第一垫片;4、第一螺帽;5、固定板;6、第二垫片;7、第二螺帽;8、第三螺帽;9、悬挑梁;10、第四螺帽;11、第五螺帽;12、第三垫片;13、第六螺帽;14、第四垫片;15、第二预埋管;16、第五垫片;17、第一螺栓;18、第二螺栓;19、第六垫片;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如图1
‑
3,一种建筑用悬挑底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包括混凝土主体1,所述混凝土主体1内部预埋有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所述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内部分
别插接有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所述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分别由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贯穿至混凝土主体1上方,所述混凝土主体1下端面设置有第六垫片19和第五垫片16,所述第六垫片19和第五垫片16分别套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所述混凝土主体1上端设置有第一垫片3和第四垫片14,所述第一垫片3和第四垫片14分别套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所述第一垫片3和第四垫片14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帽4和第六螺帽13,所述第一螺帽4和第六螺帽13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所述第一螺帽4上方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套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所述固定板5上端设置有第二垫片6和第三垫片12,所述第二垫片6和第三垫片12分别套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所述第二垫片6和第三垫片12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螺帽7和第五螺帽11,所述第二螺帽7和第五螺帽11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所述第二螺帽7和第五螺帽11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螺帽8和第四螺帽10,所述第三螺帽8和第四螺帽10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通过设置有固定板5、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并且在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内部分别插接有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使其相互配合使用,从而能够很好的固定高层悬挑式脚手架,使之与楼面实现牢固的连接,而且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采用插接的方式插接在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内,当不使用锚具时,可以很方便的将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从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中取出即可,方便了对锚具的拆装。
21.具体的,所述固定板5与混凝土主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悬挑梁9。
22.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与混凝土主体1可以很好的对悬挑梁9进行牢固连接。
23.具体的,所述固定板5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1,所述第二通孔21位于第一通孔20一侧且第二通孔21与第一通孔20均为长条形结构。
24.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1的设置能够调节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的间距,增加了固定板5的利用率。
25.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栓17和第二螺栓18均为加长螺栓。
26.本实施例中,能够使得第一螺栓17和第二螺栓18顺利穿入混凝土主体1。
27.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均为塑料材质制成。
28.本实施例中,减小了制造成本。
29.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的长度均与混凝土主体1的厚度相同。
30.本实施例中,省去了后期对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的切割问题。
31.具体的,所述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的结构相同。
32.本实施例中,此种设计能够保证固定板5的连接强度。
33.工作原理:在浇筑混凝土主体1时将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分别预埋在混凝土主体1内部,然后将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插入至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中,再用第一螺帽4和第六螺帽13分别对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进行锁紧固定,然后再将固定板5套接在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外侧,再将悬挑梁9卡在固定板5与混凝土主体1之间,最后分别拧紧第二螺帽7、第三螺帽8、第四螺帽10和第五螺帽11,而第二螺帽7上端的第三螺帽8可以很好的避免第二螺帽7松动,第四螺帽10上端的第五螺帽11可以很好的避免第四螺帽10松动,提高了其稳定性,当不使用锚具时,可以很方便的将第二螺栓18和第一螺栓17从第一预埋管2和第二预埋管15中取出即可,方便了对锚具的拆装。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