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6914发布日期:2020-11-06 12:4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加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模板安装施工中,柱子、剪力墙端头部位在施工时如果不加固,柱、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胀模、爆模,很难保证端头的方正、顺直,施工质量控制十分困难。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10530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加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建筑模板剪力墙端头处的剪力墙卡夹,剪力墙卡夹与建筑模板上的建筑木方固定连接,剪力墙卡夹的表面设置有用于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槽,第三调节槽从剪力墙卡夹的表面贯穿至底面,剪力墙卡夹的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穿过螺杆的第一通孔。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需要预先在建筑木方上打孔,对木方有损害,并且很难将端头处的木方抵紧在模板上,在浇筑的过程中剪力墙卡夹容易出现沿调节槽滑动的情况,导致端头加固不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拉紧固组件和固定组件对模板端头的三面进行固定,避免在混凝土现浇过程中出现胀模、爆模等问题,并且结构稳定,不会对龙骨造成损坏,具有无损加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模板端头两侧固定设置有竖直的主龙骨,所述主龙骨上固定设置有水平的次龙骨,所述次龙骨伸出端头,包括位于端头处相对的次龙骨之间的对拉紧固组件、位于相对的次龙骨上方且长度方向两端均伸出到端头两侧的紧固龙骨、以及将紧固龙骨抵紧在模板端头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有可拆卸固定在次龙骨上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模板端头的固定时,首先利用对拉紧固组件驱动模板端头两侧的次龙骨将模板压紧,之后将定位组件安装到端头两侧的次龙骨上,最后利用固定组件使紧固龙骨将模板的端头固定。通过对拉紧固组件和固定组件对模板端头的三个面都进行了固定,能够有效避免在混凝土现浇过程中产生的胀模、爆模等问题,并且由于固定组件对定位组件的拉力方向与定位组件的移动方向存在夹角,使得定位组件的稳定性更高。整个固定过程中无需在龙骨上打孔,不会对龙骨造成破坏,从而形成无损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板的端头两侧的次龙骨上下间隔相对设置两根;所述对拉紧固组件包括位于端头两侧的次龙骨之间的对拉丝杆,所述对拉丝杆轴向的两端从端头两侧上下相对的次龙骨之间的空隙穿过,所述对拉丝杆位于水平相对的次龙骨相背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对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拉丝杆以及与对拉丝杆匹配的对拉螺母实现次龙骨将模板压紧,对模板端头的两侧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拉螺母与次龙骨之间设置有对拉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下相对的次龙骨之间存在空隙,垫片在分散压力的同时能够对对拉螺母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拉螺母包括螺母本体以及与螺母本体一体连接的蝶形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作业人员手动操作对拉螺母,将对拉螺母拧紧到一定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卡扣,所述卡扣为u型且开口朝向模板;所述卡扣与次龙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与次龙骨匹配的槽口;所述卡扣与上下相对的次龙骨之间的间隙相对的位置开设通孔并穿设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靠近模板的一端套设有直径大于上下相对的次龙骨之间距离的限位垫片;所述卡扣利用与连接螺栓匹配的锁紧螺母固定在次龙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螺栓及与连接螺栓匹配的锁紧螺母将卡扣固定在次龙骨上,实现卡扣与次龙骨的无损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口贯穿卡扣的u型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卡扣的底板与次龙骨紧贴,卡扣的固定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龙骨上下间隔相对设置两根;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定位组件可拆卸连接的紧固丝杆,所述紧固丝杆远离定位组件的一端从相对的紧固龙骨中间的空隙穿过并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丝杆与次龙骨斜向设置,紧固丝杆的一端固定在定位组件上,在另一端拧紧螺母即可使紧固龙骨向靠近模板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远离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套设在连接螺栓上的连接垫片;所述连接垫片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垫片平行的螺纹套筒,所述紧固丝杆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现定位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时,只需将紧固丝杆与螺纹套筒连接即可,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定位组件的单独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对拉紧固组件、固定组件以及定位组件的配合实现对模板端头三面的固定,稳定程度高;

2.通过定位组件和次龙骨的无损可拆卸连接避免对龙骨造成破坏;

3.通过紧固丝杆与螺纹套筒的配合,实现定位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建筑模板剪力墙端头处的剪力墙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11、主龙骨;12、次龙骨;2、对拉紧固组件;21、对拉丝杆;22、对拉垫片;23、对拉螺母;231、螺母本体;232、蝶形片;3、定位组件;31、卡扣;32、连接螺栓;33、限位垫片;34、锁紧螺母;35、连接垫片;4、固定组件;41、紧固丝杆;42、螺纹套筒;43、紧固螺母;44、紧固垫片;5、紧固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模板1端头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竖直并对称的方管状的主龙骨11,端头两侧的主龙骨11上固定设置有水平方管状的次龙骨12。次龙骨12伸出模板1的端头。次龙骨12上下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模板端头的加固结构包括位于端头处相对的次龙骨12之间的对拉紧固组件2、位于相对的次龙骨12上方且长度方向两端均伸出到端头两侧的紧固龙骨5、以及将紧固龙骨5抵紧在模板1端头的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与可拆卸固定在次龙骨12上的定位组件3连接。

对拉紧固组件2包括位于相对的次龙骨12之间的对拉丝杆21。对拉丝杆21轴向的两端分别从模板1端头两侧上下间隔的次龙骨12之间穿过。对拉丝杆21相背离的两端套设有对拉垫片22。对拉丝杆21位于对拉垫片22远离次龙骨12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对拉螺母23。对拉螺母23将对拉垫片22抵紧在次龙骨12上从而使对拉丝杆21能够对模板1的端头的两侧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对拉垫片22为十字垫片,对拉垫片22也可以为圆形垫片,只要垫片的上下端距离大于上下相对的次龙骨12之间的距离即可。

对拉螺母23包括螺母本体231和与螺母本体231一体连接的蝶形片232。螺母本体231为六角形。蝶形片232便于作业人员手动操作对拉螺母23。

参照图3、图4,定位组件3包括竖直设置在次龙骨12外侧的卡扣31。卡扣31为u型且开口朝向模板1。卡扣31与上下相对的次龙骨12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与次龙骨12匹配的槽口,槽口贯穿卡扣31的u型侧壁从而使卡扣31的底板能够与次龙骨12紧贴。上下相对的次龙骨12对卡扣31形成限制使其不能够上下活动。

卡扣31的底板上与相对的次龙骨12之间空隙的中间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栓32。连接螺栓32的螺栓头靠近模板1。连接螺栓32的螺栓头端套设有限位垫片33,限位垫片33的直径大于竖直相对的次龙骨12之间的距离使限位垫片33不能由次龙骨12之间的空隙通过,从而能够将卡扣31利用锁紧螺母34固定在次龙骨12上。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母34的结构与对拉螺母23的结构相同。锁紧螺母34与卡扣31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连接螺栓32上的连接垫片35。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垫片35为十字垫片,与对拉垫片22的结构相同。

将卡扣31贴在次龙骨12的合适位置后,把套设有限位垫片33的连接螺栓32从次龙骨12和模板1之间的空隙内对准卡扣31底板上的通孔并由通孔穿出,之后将连接垫片35套在连接螺栓32上并利用锁紧螺母34拧紧,从而将卡扣31固定。

本实施例中位于端头处的紧固龙骨5为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根,其中下方的紧固龙骨5的两端与次龙骨12贴合。

固定组件4包括焊接固定在连接垫片35上的螺纹套筒42,螺纹套筒42与连接垫片35平行。螺纹套筒42的开口朝向紧固龙骨5。螺纹套筒42内螺纹连接有紧固丝杆41。紧固丝杆41轴向远离螺纹套筒42的一端从上下相对的紧固龙骨5之间穿过。紧固丝杆41位于紧固龙骨5远离螺纹套筒42的一侧设置有与紧固丝杆41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母43,紧固螺母43与紧固龙骨5之间设置有紧固垫片44。本实施例中的紧固螺母43与对拉螺母23的结构相同。紧固垫片44的结构与对拉垫片22的结构相同。

拧紧紧固螺母43从而驱动紧固龙骨5向模板1方向移动,最终将紧固龙骨5抵紧在模板1的端头,从而形成对模板1端头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利用对拉紧固组件2将模板1端头两侧固定,之后将定位组件3安装到端头两侧的次龙骨12上,最后利用固定组件4使紧固龙骨5将模板1的端头固定。

本申请中通过对拉紧固组件2和固定组件4对模板1端头的三个面都进行了固定,能够有效避免在混凝土现浇过程中产生的胀模、爆模等问题,并且由于紧固丝杆41对定位组件3的拉力方向与定位组件3的移动方向存在夹角,使得定位组件3的稳定性更高。整个固定过程中无需在龙骨上打孔,不会对龙骨造成破坏,从而形成无损加固结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