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7790发布日期:2021-03-26 21:2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


背景技术:

2.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古建筑的保护包括墙体的修复,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支架对墙体进行加固。现有技术的支架为实现便于移动的目的,支架整体结构呈车体形式,但车体形式的支架只能对特定长度的墙体进行加固。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只能对特定长度的墙体进行加固。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包括,
6.一号支架,一号支架结构包括,主杆,主杆呈l型杆状结构,所述主杆的右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条状凹槽为一号槽,所述主杆的左侧壁上后棱部位设置有长方形条状凹槽为二号槽,所述二号槽的前侧壁设置有长方形条状凹槽为三号槽,所述主杆的后侧壁紧贴墙体,所述主杆的底侧壁紧贴地面,所述主杆是墙体的主要支撑结构;一号支板,一号支板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一号支板设置在一号槽中,所述一号支板的顶端套有一根二号固定轴,所述二号固定轴固定在一号槽的顶端部位,所述一号支板绕着二号固定轴向右侧旋开,起到支撑主杆右侧墙体的作用;二号支板,二号支板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二号支板设置在二号槽中,所述二号支板的顶端套有一根三号固定轴,所述三号固定轴固定在二号槽的顶端部位,所述二号支板绕着三号固定轴向左旋开,起到支撑主杆左侧墙体的作用;
7.二号支架,二号支架与一号支架的结构大小相同,所述二号支架设置在一号支架的右侧,所述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底端固定在二号支架的三号槽槽底,所述二号支架的二号支板底端固定在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与二号支架的二号支板十字交叉,一起支撑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间的墙体。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杆的l型槽中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呈四棱柱结构,所述撑杆的顶端与主杆的垂直杆顶部前侧壁固定,所述撑杆的底端与主杆的水平杆前部的顶侧壁固定,所述撑杆使主杆保持直角。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槽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通孔为一号通孔,所述二号支架的二号支板可插入一号支架的一号通孔中,且与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相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支板的底端部分设置有螺纹通孔为一号
定位孔,所述三号槽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螺栓可穿过圆形通孔螺进一号定位孔中,使一号支板底端固定在三号槽中。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支板的底端部位设置有螺纹通孔为二号定位孔,所述一号槽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螺栓可穿过圆形通孔螺进二号定位孔中,使二号支板底端固定在一号通孔中。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号槽中设置有三号支板,所述三号支板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三号支板的顶端套有一根一号固定轴,所述一号固定轴固定在三号槽的顶端部位,所述三号支板绕一号固定轴向左旋转九十度,可水平支撑在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间墙体的顶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杆的右上棱设置有长方体缺口为一号缺口,所述二号支架的三号支板的底端可搭在一号支架的一号缺口中。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号支板上部右侧壁上设置有缺口为二号缺口,所述三号固定轴穿过二号缺口与三号槽前壁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设置支架,使用时,取若干个支架,均匀排列并固定在墙壁上,将主杆的横杆固定在地面上;将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向右侧旋动,并使一号支板的底端插入二号支架的三号槽的底部并固定;将二号支架的二号支板向左侧旋动,并使二号支板的底端插入一号支架的一号通孔中并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搬运,适合对长墙体进行支撑。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三号支板,将二号支架的三号支板向左侧旋动,并使三号支板的左端插入一号支架的一号缺口中。本实用新型可对墙体上部进一步支撑。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号支架的右视图;
20.图3为一号支架的左视图。
21.其中:主杆10、撑杆11、一号缺口12、一号槽13、一号通孔14、二号槽15、三号槽16、一号固定轴17、二号固定轴18、三号固定轴19、一号支板20、一号定位孔21、二号支板22、二号定位孔23、顶板24、二号缺口25、二号支架30。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结构如图1

3所示,包括,
23.一号支架,一号支架结构包括,主杆10,主杆10呈l型杆状结构,所述主杆10的右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条状凹槽为一号槽13,所述主杆10的左侧壁上后棱部位设置有长方形条状凹槽为二号槽15,所述二号槽15的前侧壁设置有长方形条状凹槽为三号槽16,所述主杆10的后侧壁紧贴墙体,所述主杆10的底侧壁紧贴地面,所述主杆10是墙体的主要支撑结构;一号支板20,一号支板20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一号支板20设置在一号槽13中,所述一号支板20的顶端套有一根二号固定轴18,所述二号固定轴18固定在一号槽13的顶端部位,所述一号支板20绕着二号固定轴18向右侧旋开,起到支撑主杆10右侧墙体的作用;二号支
板22,二号支板22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二号支板22设置在二号槽15中,所述二号支板22的顶端套有一根三号固定轴19,所述三号固定轴19固定在二号槽15的顶端部位,所述二号支板22绕着三号固定轴19向左旋开,起到支撑主杆10左侧墙体的作用;
24.二号支架30,二号支架30与一号支架的结构大小相同,所述二号支架30设置在一号支架的右侧,所述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20底端固定在二号支架30的三号槽16槽底,所述二号支架30的二号支板22底端固定在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20与二号支架30的二号支板22十字交叉,一起支撑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30间的墙体。
25.所述主杆10的l型槽中设置有撑杆11,所述撑杆11呈四棱柱结构,所述撑杆11的顶端与主杆10的垂直杆顶部前侧壁固定,所述撑杆11的底端与主杆10的水平杆前部的顶侧壁固定,所述撑杆11使主杆10保持直角。
26.所述一号槽1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通孔为一号通孔14,所述二号支架30的二号支板22可插入一号支架的一号通孔14中,且与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20相贴。
27.所述一号支板20的底端部分设置有螺纹通孔为一号定位孔21,所述三号槽16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螺栓可穿过圆形通孔螺进一号定位孔21中,使一号支板20底端固定在三号槽16中。
28.所述二号支板22的底端部位设置有螺纹通孔为二号定位孔23,所述一号槽1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螺栓可穿过圆形通孔螺进二号定位孔23中,使二号支板22底端固定在一号通孔14中。
29.所述三号槽16中设置有三号支板24,所述三号支板24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三号支板24的顶端套有一根一号固定轴17,所述一号固定轴17固定在三号槽16的顶端部位,所述三号支板24绕一号固定轴17向左旋转九十度,可水平支撑在一号支架和二号支架30间墙体的顶部。
30.所述主杆10的右上棱设置有长方体缺口为一号缺口12,所述二号支架30的三号支板24的底端可搭在一号支架的一号缺口12中。
31.所述三号支板24上部右侧壁上设置有缺口为二号缺口25,所述三号固定19轴穿过二号缺口25与三号槽16前壁固定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取若干个支架,均匀排列并固定在墙壁上,将主杆10的横杆固定在地面上;将一号支架的一号支板20向右侧旋动,并使一号支板20的底端插入二号支架30的三号槽16的底部并固定;将二号支架30的二号支板22向左侧旋动,并使二号支板22的底端插入一号支架的一号通孔14中并固定;将二号支架30的三号支板24向左侧旋动,并使三号支板24的左端插入一号支架的一号缺口12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搬运,适合对长墙体进行支撑。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