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墙体包角及应用该包角的墙体包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5028发布日期:2021-06-15 20:2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墙体包角及应用该包角的墙体包角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铝合金墙体包角及应用该包角的墙体包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预制构件产量越来越大,标准化率大幅提升,生产企业内部资源发挥充分的效用,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叠加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装配式建造模式成本将快速下降,未来会远远低于传统现浇建筑模式。基于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基础大、市场大的先天优势,国内装配式建筑模式将迈入新的发展期。

现阶段,市场上的装配式房屋采用类似角钢形状作为墙体包角,固定方式主要为铆接,由于钢材价格低,强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该领域。

现有的钢制墙体包角具有以下缺点:1、钢制装配式墙体包角重量大,表面处理方式单一,碰撞掉漆之后涂层脱落,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锈蚀,因此影响使用寿命短。2、钢制墙体包角连接方式为铆钉连接,采用铆钉连接墙体包角与墙板结合面之间贴合不严,会产生明显缝隙,容易导致防水性能差以及保温性能差等问题。3、钢制墙体包角采用铆钉连接方式拆卸困难、墙体包角安装完成后所有铆钉露在外墙上具有不美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墙体包角及应用该包角的墙体包角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角与墙体贴合不严,防水性能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合金墙体包角,包括装饰部,装饰部包括夹角为α的第一装饰段和第二装饰段,第一装饰段和第二装饰段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夹角为β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部包括夹角为γ的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分别与第一装饰段和第二装饰段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可分别与墙角的两墙体的内侧面贴合,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装饰段、第四连接段与第二装饰段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相应位置墙体的厚度,以使装饰部不低于墙体的外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装饰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装饰段之间的距离与相应位置墙体的厚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铝合金墙体包角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α=90°。

可选地,β=90°。

可选地,γ=90°。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房屋墙体包角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和立柱之间的铝合金墙体包角,铝合金墙体包角应用上述所述的铝合金墙体包角。

可选地,墙体的顶端设有呈l型的顶板外封件,顶板外封件位于墙体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铝合金墙体包角通过紧固件与墙体和立柱连接,所述顶板外封件的一端覆盖住位于墙体顶端的紧固件。

可选地,墙体包括若干顺次设置的墙板,墙板通过紧固件与铝合金墙体包角和立柱连接,且下一墙板的一端覆盖住上一墙板与铝合金墙体包角和立柱连接的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包角固定方式是由墙板压在立柱上,然后采用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使包角与墙板结合面贴合紧密,不会产生缝隙,具有防水、保温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固件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房屋快速安装与拆卸的特性。

3.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每块墙板后,紧固件连接位置则会被下个墙板挡住,房屋外表面不会露紧固件,具有造型美观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包角为铝合金材质,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解决了现有包角耐腐蚀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包角的横断面图;

图2为墙体包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墙体包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包角1、墙体2、顶板外封件3、立柱4、第一连接段101、第二连接段102、第一装饰段103、第二装饰段104、第三连接段105、第四连接段10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一种铝合金墙体包角1,包括装饰部,装饰部包括夹角为α的第一装饰段103和第二装饰段104,第一装饰段103和第二装饰段10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夹角为β的第一连接段101和第二连接段102,第二连接部包括夹角为γ的第三连接段105和第四连接段106,第二连接段102和第三连接段105分别与第一装饰段103和第二装饰段104连接,第一连接段101和第四连接段106可分别与墙角的两墙体的内侧面贴合,第一连接段101与第一装饰段103、第四连接段106与第二装饰段104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相应位置墙体2的厚度,以使装饰部不低于墙体的外侧面。

优选地,第一连接段101与第一装饰段103、第四连接段106与第二装饰段104之间的距离与相应位置墙体的厚度相等。

优选地,铝合金墙体包角1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α=90°、β=90°和/或γ=90°。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房屋墙体包角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2和立柱4之间的铝合金墙体包角1,其中铝合金墙体包角1应用上述铝合金墙体包角1。

优选地,墙体2的顶端设有呈l型的顶板外封件3,顶板外封件3位于墙体2的外侧。

优选地,铝合金墙体包角1通过紧固件与墙体2和立柱4连接,顶板外封件3的一端覆盖住位于墙体2顶端的紧固件。

优选地,墙体2包括若干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墙板,墙板通过紧固件与铝合金墙体包角1和立柱4连接,且下一墙板的一端覆盖住上一墙板与铝合金墙体包角1和立柱4连接的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可为螺钉,优选自攻钉。

本实用新型的包角1两端位于墙板和立柱4之间,通过自攻钉从立柱4一侧连接固定,连接固定方式简单,包角1与墙板能够紧密贴合,不会产生缝隙,而且具有拆卸方便,外墙面不留钉,造型美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墙体包角1,铝合金材料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强大的防腐蚀性能,因此铝合金墙体包角1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针对原墙体包角重量大、耐腐蚀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不防水、保温性能差,拆卸困难以及不美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墙体包角结构,改变了原有的材质,使用铝合金代替钢材,由于铝合金材料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强大的防腐蚀性能,因此本包边具有质量轻、耐防腐蚀性强、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重量大、耐腐蚀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墙体包角1固定方式是由墙板压在立柱上,然后采用自攻钉进行连接固定,采用该连接方式,包角1与墙板结合面贴合紧密不会产生缝隙,因此具有防水、保温等优点,解决了防水性能差、保温性能差的问题。另外,采用该种安装方式,拆卸方便,再次每片墙板连接后自攻钉连接位置会被下一块墙板所挡住,外墙板不会露钉,因此铝合金墙体包角1具有造型美观等特性,解决了拆卸困难以及外墙不美观的问题。

实施例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房屋墙体包角的连接结构,由墙体包角1、墙体2、顶板外封件3组成,墙体2包括夹角为α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连接段101位于第一墙体和立柱4之间、第四连接段106位于第二墙体和立柱4之间。

首先将墙体包角1放在立柱4需要包角的位置,然后安装墙板2,通过自攻钉将墙板2紧固连接在立柱4或龙骨上,使包角1压在立柱4与墙板2之间,起到固定墙体包角1的作用。然后按照同样安装方法安装下一个墙板2,同时起到固定墙体包角1的作用,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墙板2安装完成后,安装顶板外封件3通过自攻钉与横梁进行连接,起到挡住最后一排自攻钉的作用。

铝合金墙体包角1有效解决了原钢制墙体包角易生锈、重量大以及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同时使用铝合金墙体包角1,连接固定方式简单,包角1与墙板能够紧密贴合,不会产生缝隙,具有防水、保温等优点。此外,还具有拆卸方便,外墙板不留钉,造型美观等优点。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