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框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2.钢结构框架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有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等特点。钢结构框架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
3.在施工场地挥着需要临时搭建的房屋都是通过钢结构框架来进行搭建,搭建的过程中将所需要的尺寸的钢结构框架全部进行电焊的方式来进行焊接,电焊的搭建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4.第一、现有的电焊连接方式在进行组装拆卸时及其的不方便,会增加劳动力和时间;
5.第二、以及在对搭建的房梁时,需要一个进行扶住,另一外一人进行电焊,使电焊时出现位置的偏移,导致房梁整个结构中出现水平面不平的现象;
6.第三、另外现有的支撑钢结构框架没有缓冲结构,导致在造到碰撞时会直接到造成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解决了现有的电焊连接方式在进行组装拆卸时及其的不方便,会增加劳动力和时间,以及在对搭建的房梁时,需要一个进行扶住,另一外一人进行电焊,使电焊时出现位置的偏移,导致房梁整个结构中出现水平面不平的现象,另外现有的支撑钢结构框架没有缓冲结构,导致在造到碰撞时会直接造成形变的问题。
9.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包括支撑钢材架,所述支撑钢材架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所述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相对的一侧均分别对称固定开设有多个第二凹糟和第一凹槽,所述多个第二凹糟和第一凹槽的内腔均对称设置有连接纵梁钢材机构,所述支撑钢材架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钢材机构和第二固定钢材机构。
11.所述连接纵梁钢材机构包括纵梁钢材框架,所述纵梁钢材框架一端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转动钢材块,所述纵梁钢材框架的另一端固定里连接有固定连接钢材块,所述固定连
接钢材块和转动钢材块的表面均固定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纵梁钢材框架一端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纵梁钢材框架一端的底部和转动钢材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
12.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钢板,所述转动钢板相对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套接钢块,所述套接钢块的内腔均通过第四销柱转动套接,所述转动钢板相反的一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的表面均对称转动设置有第一固定钢板,所述转动钢板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卡合装置。
13.所述卡合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钢板,所述第二固定钢板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均对转动套接有螺母。
14.优选的,转动钢材块与纵梁钢材框架一端的内腔之间均通过第一销柱转动套接,且形成相互转动的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钢板和连接钢板之间均通过第二销柱转动套接,且形成相互转动的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钢板和螺纹杆之间均通过第三销柱转动套接,且形成相互转动的结构。
15.优选的,所述转动钢材块和固定连接钢材块的一端套接在第二凹糟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螺栓孔内腔均通过第一平头螺栓转动套接。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头螺栓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的表面,且转动套接在支撑钢材架的顶部上。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钢材机构包括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所述第一固定钢材框架的一侧均对称转动套接有第二平头螺栓,所述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相反的一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均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的内腔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对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伸缩弹簧。
1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钢材框架滑动套接在第一固定钢材框架的内腔中,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平头螺栓的一端接触在第二固定钢材框架的表面上。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钢材机构的内部结构与第一固定钢材机构的内部结构均相同,且第二螺栓孔的方向分别为纵向和横向。
20.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材架相对一侧的下表面均对称固定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螺栓孔的一端均滑动套接在滑槽的内腔中。
21.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1、该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通过对需要建屋的支撑钢材架根据尺寸进行切割,切割过后在根据地基的大小将支撑钢材架均分布对称进行与底面的固定,在将连接纵梁钢材机构两端的转动钢材块和固定连接钢材块在分别插入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开设的第二凹糟和第一凹槽内腔中,在根据相等的距离,使用第一平头螺栓转动套接在第一螺栓孔的内腔中,使第一平头螺栓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的底部,在将第一平头螺栓的一端在转动套接在支撑钢材架的顶部上,完胜房屋的组成,解决现有的电焊连接方式在进行组装拆卸时及其的不方便,会增加
劳动力和时间的问题。
24.2、该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通过将螺纹杆通过第二固定钢板和第三销柱转动在卡块的表面上,在通过扳手转动螺母,使螺母在螺纹杆的表面上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抵在卡块的表面上进行抵挡,使转动钢板通过第一固定钢板、套接钢块之间设置的第二销柱和第四销柱来进行折弯,同使第一固定钢板会带动转动钢材块通过第一销柱在纵梁钢材框架一端的内腔中进行跟随的转动,来确定纵梁钢材框架和转动钢材块之间角度的需求,解决在对搭建的房梁时,需要一个进行扶住,另一外一人进行电焊,使电焊时出现位置的偏移,导致房梁整个结构中出现水平面不平现象的问题。
25.3、该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通过将第一固定钢材机构和第二固定钢材机构一端滑块放进支撑钢材架开设的滑槽内腔中,在手动的使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在第二固定钢材框架的表面上进行滑动,同时伸缩杆会带动伸缩弹簧也进行跟随的伸缩,在将第一固定钢材机构和第二固定钢材机构另一端的滑块在滑动套接在另一个滑槽的内腔中,在松开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失去推动得力,伸缩杆在伸缩弹簧的弹性下会自动的进行回弹,来带动第一固定钢材框架在第二固定钢材框架的表面上进行回弹,使滑块对支撑钢材架进行支撑,通过第二平头螺栓在第一固定钢材框架的表面上进行转动,来固定第一固定钢材框架觉第二固定钢材框架之间的连接,另外通过第一固定钢材机构和第二固定钢材机构的第二螺栓孔为纵向和横向,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平头螺栓来支撑钢材架的下表面进行转动套接,使第二螺栓孔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支撑钢材架之间相对的距离,解决现有的支撑钢结构框架没有缓冲结构,导致在造到碰撞时会直接造成形变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钢材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钢材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纵梁钢材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纵梁钢材机构结构的安装平面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5局部a处局部放大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卡合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35.图中:1、支撑钢材架;2、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3、第一凹槽;4、第一平头螺栓;5、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6、第二凹糟;7、连接纵梁钢材机构; 71、纵梁钢材框架;72、转动钢材块;73、固定连接钢材块;74、第一螺栓孔;75、第一销柱;76、卡块;77、调节装置;771、转动钢板;772、套接钢块;773、连接钢板;774、第一固定钢板;775、第二销柱;776、卡合装置;7761、第二固定钢板;7762、螺纹杆;7763、第三销柱;7764、螺母; 7765、顶盖;777、第四销柱;8、滑槽;9、第一固定钢材机构;91、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2、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3、空心槽;94、滑块;95、第二螺栓孔;96、伸缩杆;97、固定板;98、伸缩弹簧;99、第二平头螺栓;10、第二固定钢材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
‑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装配式钢结构框架高稳定支撑体系,包括支撑钢材架1,支撑钢材架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2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5,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2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5相对的一侧均分别对称固定开设有多个第二凹糟6和第一凹槽3,多个第二凹糟6和第一凹槽3的内腔均对称设置有连接纵梁钢材机构 7,支撑钢材架1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钢材机构9和第二固定钢材机构10,第一平头螺栓4的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横梁钢材架2和第二连接横梁钢材架5的表面,且转动套接在支撑钢材架1的顶部上,支撑钢材架1相对一侧的下表面均对称固定开设有滑槽8。
38.请参阅图3
‑
4,第一固定钢材机构9包括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1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2,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1的一侧均对称转动套接有第二平头螺栓 99,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1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2相反的一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94,滑块94的表面均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栓孔95,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1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2的内腔设置有伸缩杆96,伸缩杆9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7,固定板97相对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伸缩弹簧98,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2滑动套接在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1的内腔中,固定板97的表面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钢材框架91和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2的内腔中,第二平头螺栓99的一端接触在第二固定钢材框架92的表面上。第二固定钢材机构10的内部结构与第一固定钢材机构9的内部结构均相同,且第二螺栓孔 95的方向分别为纵向和横向,第二螺栓孔95的一端均滑动套接在滑槽8的内腔中。
39.请参阅图5
‑
8,连接纵梁钢材机构7包括纵梁钢材框架71,纵梁钢材框架71一端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转动钢材块72,纵梁钢材框架71的另一端固定里连接有固定连接钢材块73,固定连接钢材块73和转动钢材块72的表面均固定开设有第一螺栓孔74,纵梁钢材框架71一端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卡块76,纵梁钢材框架71一端的底部和转动钢材块7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77,调节装置77包括转动钢板771,转动钢板771相对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套接钢块772,套接钢块772的内腔均通过第四销柱777转动套接,转动钢板771相反的一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板773,连接钢板773的表面均对称转动设置有第一固定钢板774,转动钢板771的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卡合装置776,转动钢材块72与纵梁钢材框架71一端的内腔之间均通过第一销柱75转动套接,且形成相互转动的结构,第一固定钢板774和连接钢板 773之间均通过第二销柱775转动套接,且形成相互转动的结构,转动钢材块 72和固定连接钢材块73的一端套接在第二凹糟6的内腔中,第一螺栓孔74 内腔均通过第一平头螺栓4转动套接。
40.请参阅图9,卡合装置776包括第二固定钢板7761,第二固定钢板7761 的内腔转动设置有螺纹杆7762,螺纹杆7762的一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顶盖 7765,螺纹杆7762的表面均对转动套接有螺母7764,第二固定钢板7761和螺纹杆7762之间均通过第三销柱7763转动套接,且形成相互转动的结构。
41.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