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免模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3642发布日期:2021-04-14 02:0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叠合免模楼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了一种叠合免模楼板。


背景技术:

2.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中,由于一般的叠合楼板在施工现场浇注时,需要在楼板与墙体相交的节点进行支护的安装,在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后需要对支护和模板进行拆卸,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叠合免模楼板,在工厂进行预制时,楼板和墙体为一体,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直接浇注,无需支护和模板,减少施工步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叠合免模楼板,包括上墙板、下墙板和设置在上墙板、下墙板之间的楼板,所述的上墙板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板、竖钢筋架、保温板和外板,所述的内板、竖钢筋架、保温板和外板之间借助连接件固定,所述的下墙板和上墙板结构相同,所述的楼板包括横钢筋架和设置在横钢筋架下端的免拆模板,所述的横钢筋架一端设置在外板之间内且与外板形成楼外沿的安装槽、另一端由内板之间的间隙向外延伸,所述的免拆模板借助螺栓或铆钉与横钢筋架固定,所述的免拆模板一端搭接在内板上、另一端沿横钢筋架向外延伸。
5.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呈筒状结构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座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螺帽和第一螺杆,所述的第二连接杆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帽和光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借助外螺纹设置在连接座的两端。
6.所述的限位板呈圆环状结构,所述的限位板设置在连接座长度的2/3位置且靠近第二连接杆。
7.所述的外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螺帽相适配的沉头孔,所述的内板上设置有与连接座适配的通孔,所述的连接座外端延伸入内板的通孔内,所述的限位板与内板的内侧贴合,所述的第二螺杆穿过内板的通孔与连接座外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螺帽与限位板将内板夹紧固定,所述的第一螺杆经沉头孔贯穿外板、保温板和竖钢筋架与连接座內端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合免模楼板,在工厂进行预制时,楼板和墙体预制为一体结构,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直接浇注,无需支护和模板,减少施工步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楼板底部的免拆模板底面平整,作为室内的天花板不必进行抹灰处理,减少室内湿作业,加速施工进度,在工厂预制时,无需浇注,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在进行整体浇注,运输时构件整体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安装,整体浇筑的浇注方式大大提高了抗震性能,免拆模板的厚度较薄,免拆模板与横钢筋架直连,只需螺栓或铆钉固定,生产安装方便,增加室内
净高。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中,1、内板,2、竖钢筋架,3、保温板,4、外板,5、横钢筋架,6、免拆模板,7、连接座,8、限位板,9、第一螺帽,10、第一螺杆,11、第二螺杆,12、第二螺帽,13、光杆。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免模楼板,包括上墙板、下墙板和设置在上墙板、下墙板之间的楼板,所述的上墙板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板1、竖钢筋架2、保温板3和外板4,所述的内板1、竖钢筋架2、保温板3和外板4之间借助连接件固定,所述的下墙板和上墙板结构相同,所述的楼板包括横钢筋架5和设置在横钢筋架5下端的免拆模板6,所述的横钢筋架5一端设置在外板4之间内且与外板4形成楼外沿的安装槽、另一端由内板1之间的间隙向外延伸,所述的免拆模板6借助螺栓或铆钉与横钢筋架5固定,所述的免拆模板6一端搭接在内板1上、另一端沿横钢筋架5向外延伸。
14.在工厂进行预制时,楼板和墙体分别预制,预制为组合部件,在工厂预制时,无需浇注,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在进行整体浇注,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直接浇注,无需支护和模板,减少施工步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运输时构件整体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安装,整体浇筑的浇注方式大大提高了抗震性能,楼板底部的免拆模板6底面平整,作为室内的天花板不必进行抹灰处理,减少室内湿作业,加速施工进度,免拆模板6的厚度较薄,免拆模板6与横钢筋架5直连,只需螺栓或铆钉固定,生产安装方便,增加室内净高。
15.如图2

3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座7,所述的连接座7呈筒状结构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座7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板8,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螺帽9和第一螺杆10,所述的第二连接杆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螺杆11、第二螺帽12和光杆13,第一螺杆10和第二螺杆11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杆10和第二螺杆11借助外螺纹设置在连接座7的两端。
16.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借助连接座7上贯穿的螺孔进行螺纹连接,可以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旋入连接座7的长度,即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适用于多种厚度的预制混凝土墙体,使用方便,节省生产成本,在使用时,连接座7、第二连接杆分别借助限位板8、第二螺帽12将内墙板卡紧,中继杆、第一螺帽9和第二螺帽12无需螺栓或铆钉固定,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17.如图2

3所述的限位板8呈圆环状结构,所述的限位板8设置在连接座7长度的2/3位置且靠近第二连接杆。
18.内板1一般较薄,第二连接杆所需的调节范围较小,将限位板8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杆2/3位置的位置,满足第二连接杆的调节需求,增大第一连接杆的长度调节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和厚度的墙体,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19.如图1所述的外板4上设置有与第一螺帽9相适配的沉头孔,所述的内板1上设置有
与连接座7适配的通孔,所述的连接座7外端延伸入内板1的通孔内,所述的限位板8与内板1的内侧贴合,所述的第二螺杆11穿过内板1的通孔与连接座7外端连接,所述的第二螺帽12与限位板8将内板1夹紧固定,所述的第一螺杆10经沉头孔贯穿外板4、保温板3和竖钢筋架2与连接座7內端连接。
20.外板4内板1上设置有沉头孔,在混凝土墙体浇注完成后,将第二连接杆卸下,将外板4上的沉头孔用保温砂浆补住,即可避免“热桥效应”,无需限制连接件的材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