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3101发布日期:2021-04-02 09:4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在高层作业中,通常会使用附着式脚手架,附着式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

但是在附着式脚手架上进行作业时,由于其通过附着支座、提升挂座等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与工程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作业时物料容易从空隙掉落,对地面造成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通过在脚手板内活动设置防护板,防护板与脚手板之间的伸缩杆上设置调节装置,带动防护板向前方外侧移动,对脚手架主体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防护,避免作业时物料从缝隙掉落,对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包括脚手架主体和导轨,所述脚手架主体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架体立杆,左右两侧架体立杆之间均匀水平横向设置的架体大横杆和前后两侧架体立杆之间均匀水平纵向设置的架体小横杆,前后对应的架体大横杆之间水平设置有脚手板,后端架体立杆与相邻架体大横杆和架体小横杆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所述脚手板内均匀活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脚手板的后端内壁中央处与对应防护板的后侧侧壁之间水平纵向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脚手板为前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防护板与脚手板的内壁滑动连接,且相邻防护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脚手板内底壁上位于防护板下方左右两侧均水平纵向铺设有滑轨,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后端左右两侧与滑轨对应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滑轮。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脚手板的后端内壁中央处固定连接的外连接柱和对应防护板的后侧侧壁固定连接的内连接柱,所述外连接柱为前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内连接柱的后端伸入外连接柱内,所述调节装置位于内连接柱与外连接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连接柱内前端设置的与内连接柱螺纹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方向后垂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竖直设置的旋转柱的底端,所述外连接柱的侧壁上与旋转柱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脚手板的顶壁上与旋转柱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柱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固定连接有旋拧把手。

优选的,所述脚手板的顶部与旋拧把手对应位置处向内开设有凹槽,旋拧把手位于凹槽内,旋拧把手的圆周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外连接柱的前端向内设置有凸起,第一齿轮的前端铺设有环形滑轨,凸起后侧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脚手板内活动设置防护板,防护板与脚手板之间的伸缩杆上设置调节装置,旋转旋拧把手,旋转柱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从而内连接柱向前移动,带动防护板向前方外侧移动,直到与工程结构表面接触,对脚手架主体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防护,避免作业时物料从缝隙掉落,对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中脚手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中脚手板和防护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脚手架主体、2导轨、3架体立杆、4脚手板、5架体小横杆、6防护网、7防护板、8连接杆、9滑轨、10滑轮、11外连接柱、12内连接柱、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旋转柱、16第一通孔、17第二通孔、18凹槽、19旋拧把手、20防滑纹、21架体大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附着式脚手架主体,包括脚手架主体1和导轨2,脚手架主体1通过升降装置与导轨2滑动连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介绍),脚手架主体1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架体立杆3,左右两侧架体立杆3之间均匀水平横向设置的架体大横杆21和前后两侧架体立杆3之间均匀水平纵向设置的架体小横杆5,前后对应的架体大横杆21之间水平设置有脚手板4,后端架体立杆3与相邻架体大横杆21和架体小横杆5之间设置有防护网6,工人站立在脚手板4上,防护网6对其进行防护,脚手板4内均匀活动设置有防护板7,脚手板4的后端内壁中央处与对应防护板7的后侧侧壁之间水平纵向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上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伸缩杆伸缩,带动脚手板4内的防护板7移动,对脚手架主体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防护,避免作业时物料从缝隙掉落,对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脚手板4为前端开口的空腔结构,防护板7与脚手板4的内壁滑动连接,且相邻防护板7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

脚手板4内底壁上位于防护板7下方左右两侧均水平纵向铺设有滑轨9,防护板7的底部后端左右两侧与滑轨9对应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滑轮10。

伸缩杆包括脚手板4的后端内壁中央处固定连接的外连接柱11和对应防护板7的后侧侧壁固定连接的内连接柱12,外连接柱11为前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内连接柱12的后端伸入外连接柱11内,调节装置位于内连接柱12与外连接柱11之间。

调节装置包括外连接柱11内前端设置的与内连接柱12螺纹连接的第一齿轮13,内连接柱12的外壁均匀铺设有外螺纹,第一齿轮13的内壁均匀铺设有匹配的内螺纹,第一齿轮13的上方向后垂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固定连接在竖直设置的旋转柱15的底端,外连接柱11的侧壁上与旋转柱1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6,脚手板4的顶壁上与旋转柱1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7,旋转柱15的顶端穿过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且固定连接有旋拧把手19,旋转柱15与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均通过轴承连接。

脚手板4的顶部与旋拧把手19对应位置处向内开设有凹槽18,旋拧把手19位于凹槽18内,凹槽18的尺寸大于旋拧把手19的尺寸,旋拧把手19的圆周外壁上均匀设置有防滑纹20,增强摩擦力,旋转旋拧把手19,旋转柱15带动第二齿轮14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3旋转,从而内连接柱12前后移动,带动防护板7向内或向外移动。

外连接柱11的前端向内设置有凸起,第一齿轮13的前端铺设有环形滑轨,凸起后侧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滑轮,通过将第一齿轮13与凸起滑动连接,对第一齿轮13进行限位,从而对内连接柱12进行限位,提高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旋拧把手19,旋转柱15带动第二齿轮14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3旋转,从而内连接柱12向前移动,带动防护板7向前方外侧移动,直到与工程结构表面接触,对脚手架主体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防护,避免作业时物料从缝隙掉落,对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