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而预制叠合梁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重要的水平构件。现有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梁中的配筋构造与现浇梁完全一样,只是在工厂预制时先不浇筑梁的上半部分,只浇筑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留到现场去浇筑,而下半部分作为现场浇筑时的底模使用,此外梁的上部纵筋也是在现场绑扎,下部钢筋和箍筋的下半段则已经预先浇筑在下半部分梁内部。然而这种叠合梁存在一个问题:由于抗震需要,梁内钢筋需要做成封闭箍筋,尤其是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更是严格要求做成封闭箍筋,这使得在箍筋中穿梁上部纵筋时非常不方便,严重影响施工效率。
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以解决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存在现场安装上部钢筋效率低的矛盾,同时保障新型梁的力学性能不低于现浇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叠合梁现浇部分施工时穿插上部纵筋困难问题以及与叠合板外伸钢筋打架碰撞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存在现场安装上部钢筋效率低的矛盾,同时保障新型梁的力学性能不低于现浇梁,而且能够减少模板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垃圾,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作用以及资源的浪费。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u型模壳和现浇混凝土层,所述预制u型模壳包括下钢筋笼组件、钢丝网膜及水泥保护层,所述下钢筋笼组件由梁底纵筋、预制箍筋及构造钢筋配合安装组成,所述钢丝网膜包裹于下钢筋笼组件外,所述水泥保护层设置于钢丝网膜外;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包括上钢筋笼组件和混凝土浇筑体,所述上钢筋笼组件由上部纵向钢筋和搭接箍筋配合安装组成,上钢筋笼组件架设于下钢筋笼组件上,所述混凝土浇筑体以下钢筋笼组件和上钢筋笼组件为骨架浇筑成型于u型模壳的凹槽和上端。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箍筋竖直设置于预制u型模壳的凹槽内且沿叠合梁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根。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纵筋水平设置于预制u型模壳的凹槽底部,梁底纵筋沿叠合梁宽度方向均匀布置多根且均被预制箍筋包围于内。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钢筋通过拉筋安装固定于预制箍筋的中部和/或顶部。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膜包裹于下钢筋笼组件的两侧和底部;所述水泥保护层涂覆于钢丝网膜外。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箍筋竖直设置且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向钢筋设置于搭接箍筋的上端,上部纵向钢筋水平设置且沿叠合梁宽度方向布置多根。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箍筋为上宽下窄的梯型结构。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箍筋支撑于构造钢筋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梁在安装施工时可以保证良好的牢靠性和稳定性,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简化了施工步骤,不需要在现场穿插纵筋,解决了穿插纵筋的困难,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叠合梁的安装更加高效。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还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模板的支出,具有节约耗材、减少扬尘和建筑垃圾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预制u模壳自重轻,便于运输以及现场安装,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吊装成本。同时由于将上部纵向钢筋以上钢筋笼组件的形式放入预制u型模壳中,在梁板连接部位叠合板的外伸钢筋就不会与梁内的钢筋打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梁未浇筑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梁未浇筑状态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钢筋笼组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u型模壳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包括预制u型模壳和现浇混凝土层,所述预制u型模壳包括下钢筋笼组件、钢丝网膜4及水泥保护层10,所述下钢筋笼组件由梁底纵筋2、预制箍筋3及构造钢筋5配合安装组成,所述钢丝网膜4包裹于下钢筋笼组件的两侧和底部,所述水泥保护层10设置于钢丝网膜4外;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包括上钢筋笼组件和混凝土浇筑体9,所述上钢筋笼组件由上部纵向钢筋7和搭接箍筋8配合安装组成,上钢筋笼组件架设于下钢筋笼组件上,所述混凝土浇筑体9以下钢筋笼组件和上钢筋笼组件为骨架浇筑成型于u型模壳的凹槽和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的优化结构:所述预制箍筋3竖直设置于水泥保护层10内且沿叠合梁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根,所述梁底纵筋2水平设置于预制箍筋3下端,梁底纵筋2沿叠合梁宽度方向均匀布置多根且均被预制箍筋3包围于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的优化结构:所述构造钢筋5有两组,一组捆扎于预制箍筋3的顶部两侧,另一组通过拉筋6捆扎安装于预制箍筋3的中部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的优化结构:所述搭接箍筋8竖直设置且沿叠合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上部纵向钢筋7设置于搭接箍筋8的上端,上部纵向钢筋7水平设置且沿叠合梁宽度方向布置多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的优化结构:所述搭接箍筋8为上宽下窄的梯型结构,搭接箍筋8支撑于构造钢筋5上。
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梁预制u型模壳中的预制箍筋3不再需要套住叠合梁的上部纵向钢筋7,而直接在预制u型模壳内部形成闭合环箍;同时现浇混凝土层的上部纵向钢筋7通过自身的搭接箍筋8自成一套钢筋笼。预制u型模壳呈凹槽结构,凹槽内部三个侧面使用钢丝网模4来代替模板,钢丝网模4与预制u型模壳的预制箍筋3通过绑扎进行定位,这样就省去了现浇混凝土层达到强度以后的拆模过程,从而简化制作过程;涂覆水泥浆形成的凹槽侧壁为自然粗糙面,以增加现场浇筑的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而在现浇混凝土层中的上部纵向钢筋7与搭接箍筋8自成一套钢筋笼,搭接箍筋8的形状不同于传统的矩形箍筋,其为梯形箍筋,具有传递剪力的作用。现场施工时,先安装下部预制u型模壳,再将组装好的上钢筋笼组件放入凹槽,然后按传统绑扎梁钢筋的方法绑扎钢筋笼,最后浇筑现浇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预制u型模壳在构件厂按照上述步骤生产,将生产完成的预制u型模壳和上钢筋笼组件运输到现场,通过吊车将预制u型模壳运输到对应位置上,这里预制u型模壳可以充当模板,而只需要在模壳下方支设支撑即可,节省了施工时间,加快建设效率。然后将下钢筋笼组件笼放入预制u型模壳的凹槽内,通过绑扎的方式固定,再朝凹槽内浇筑混凝土,使得这两部分形成一个整体。这里使用的梯型的搭接箍筋8能够有效的防止与叠合板交接部位与叠合板外伸钢筋打架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