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2933发布日期:2021-06-08 16:5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幕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单元体幕墙系统,都是双腔结构、双肢插接结构。这些单元体幕墙的做法和构造,导致了单元体幕墙在室内的尺寸都必须要大,大到必须能够满足双道插接所需的尺寸和空间。并且在单元体幕墙插接之后,一定要形成前腔和后腔的两个腔体,即通过这种增加多道插接和多道腔体以实现防水密封的目的。
3.但是,随着建筑效果要求的提高和建筑经济性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项目和业主,不喜欢在室内看到粗壮的结构和庞大的型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在保证防水密封性的前提下,如何简化单元体幕墙室内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公立柱、母立柱、公横梁以及母横梁;所述公立柱和母立柱相对设置且具有间距,所述公立柱面向所述母立柱的立向壁上一体延伸有第一插件,所述母立柱面向所述公立柱的立向壁上相内凹陷形成有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部填设有通长的密封海绵;所述第一插件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并于顶部抵顶所述密封海绵,所述公立柱和母立柱之间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比所述第一插件更靠近所述公立柱的前侧壁,使得所述第一插件、所述第一插槽、所述公立柱面向所述母立柱的部分立向壁以及所述密封胶条共同围构成第一等压腔;所述公横梁和母横梁相对设置且具有间距,所述公横梁面向所述母横梁的横向壁上一体延伸有第二插件,所述母横梁面向所述公横梁的横向壁上向内凹陷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内填设有通长的密封海绵,所述第二插件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并于顶部抵顶所述密封海绵,所述第二插件的前侧、所述公横梁面向所述母横梁的横向壁以及所述公横梁的前侧壁覆盖有一体折弯的密封橡胶层,所述母横梁的前侧壁朝向所述公横梁的方向一体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公横梁的前侧壁并与所述密封橡胶层相抵接,使得所述密封橡胶层、所述第二插槽、所述母横梁面向所述公横梁的横向壁以及所述延伸部共同围构成第二等压腔;其中,所述公立柱和母立柱插接在所述母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一等压腔与所述第二等压腔相连通。
5.优选地,所述第一插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一插件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时,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插槽的后侧壁并使其前侧为空腔,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抵顶填设在第一插槽内的密封海绵,所述第一凸台的前后两侧各设有密封胶条。
6.优选地,所述第二插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凸台;在所述第二插件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时,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插槽的后侧壁并使其前侧为空腔,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面抵顶填设在第二插槽内的密封海绵,所述第二凸台的后侧设有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凸台的前侧连接所述密封橡胶层。
7.优选地,沿垂直于所述母立柱和母横梁所构成立面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插槽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后侧。
8.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位于所述母立柱的中部,所述第二插槽的后侧壁为所述母横梁的后侧壁。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利用单肢结构实现单元体幕墙的防水密封性能,进而可简化室内结构尺寸,提高室内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横剖节点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公立柱和母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公横梁和母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7是等压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阅附图1至6,图1至6示例性示出了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的主要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包括公立柱10、母立柱20、公横梁30以及母横梁40。
19.公立柱10和母立柱20相对设置且具有间距,公立柱10面向母立柱20的立向壁上一体延伸有第一插件11。母立柱20面向公立柱10的立向壁上相内凹陷形成有的第一插槽21。第一插槽21内部填设有通长的密封海绵50。第一插件11部分插入第一插槽21并于顶部抵顶密封海绵50。公立柱10和母立柱20之间设有密封胶条60。密封胶条60比第一插件11更靠近公立柱10的前侧壁12,使得第一插件11、第一插槽21、公立柱10面向母立柱20的部分立向壁以及密封胶条60共同围构成第一等压腔71。据此,通过公母立柱的之间的插接,以及公母立柱之间的密封胶条60,以密封公母立柱之间的缝隙。虽然只有一道插接,但是第一插件11、第一插槽21、公立柱10面向母立柱20的部分立向壁以及密封胶条60可以共同围构成第一等压腔71。如图7所示,这样可以利用等压腔原理允许少量的水进来,依靠等压腔使进来的水失去动力,最后利用重力使其排出单元体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等压腔71需要很好的密封性,防止水的继续渗入。为此,在第一插槽21内部填设有通长的密封海绵50,利用通长的密封海绵50,从而确保了公母立柱插接的密封性能。
20.公横梁30和母横梁40相对设置且具有间距。公横梁30面向母横梁40的横向壁上一体延伸有第二插件31。母横梁40面向公横梁30的横向壁上向内凹陷有第二插槽41。第二插槽41内填设有通长的密封海绵50。第二插件31部分插入第二插槽41并于顶部抵顶密封海绵50。第二插件31的前侧、公横梁30面向母横梁40的横向壁以及公横梁30的前侧壁32覆盖有一体折弯的密封橡胶层33。母横梁40的前侧壁42朝向公横梁30的方向一体延伸有延伸部43,延伸部43延伸至公横梁30的前侧壁32并与密封橡胶层33相抵接,使得密封橡胶层33、第
二插槽41、母横梁40面向公横梁30的横向壁以及延伸部43共同围构成第二等压腔72。据此,通过公母立柱的插接,以密封公母横梁之间的缝隙。同理,通过形成的第二等压腔72确保进入公母横梁内的水,被排除单元体外。
21.公立柱10和母立柱20插接在母横梁40的上方。第一等压腔71与第二等压腔72相连通。具体地,第二等压腔72是横向贯通的,在公立柱10和母立柱20插接在母横梁40的上方时,第一等压腔71连通第二等压腔72。更为具体地,公立柱10、母立柱20、公横梁30和母横梁40形成单元体幕墙时,横向上的各单元体之间的第二等压腔72是贯通的,而竖向上的各单元体之间的第一等压腔71被第二等压腔72隔断,如此也形成防水密封分界线。密封胶条60、密封橡胶层33构成第一道防水密封线,密封海绵50构成第二道防水密封线。而渗入到第一、第二等压腔71、72内的水,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路径,排除单元体外。
22.进一步地,第一插件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凸台112;在第一插件11插入第一插槽21时,第一连接部111靠近第一插槽21的后侧壁并使其前侧为空腔,第一凸台112的顶面抵顶填设在第一插槽21内的密封海绵50,第一凸台112的前后两侧各设有密封胶条60。第二插件31包括第二连接部311和第二凸台312。在第二插件31插入第二插槽41时,第二连接部311靠近第二插槽41的后侧壁并使其前侧为空腔,第二凸台312的顶面抵顶填设在第二插槽41内的密封海绵50,第二凸台312的后侧设有密封胶条60,第二凸台312的前侧连接密封橡胶层33。沿垂直于母立柱20和母横梁40所构成立面的前后方向上,第二插槽41位于第一插槽21的后侧。例如,第一插槽21位于母立柱20的中部,第二插槽41的后侧壁为母横梁40的后侧壁。并且,在形成单元体幕墙时,相邻四个单元体之间形成“十”字插接缝9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插件11、第二插件31、第一插槽21以及第二插槽41均不通过该“十”字插接缝90,密封橡胶层33的端部可延伸至该“十”字插接缝90。如此,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接水横梁设计,密封胶层33横跨多个单元体,并将“十”字插接缝90的水遮挡住并接住公母立柱拍下来的水,将其排出单元体外。
23.本实用新型的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在形成单元体幕墙时,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断热条81,胶条及双面贴、结构胶82,泡沫棒及耐候密封胶83,玻璃或其他面板84,扣盖85,密封胶条60等结构件。
24.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腔单肢插接单元体系统,利用单肢结构实现单元体幕墙的防水密封性能,进而可简化室内结构,提高室内的视觉效果。
2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