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篷内天沟防水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5841发布日期:2021-11-09 23:5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雨篷内天沟防水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雨篷内天沟防水节点。


背景技术:

2.通常悬挑式大雨棚会选用钢结构来建造,是因为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悬臂长、跨度大、施工速度快、节约不少模板和支撑成本等诸多优势,所以一直被应用到各类型的建筑物上其中包括钢结构建筑。但由于钢结构墙身的彩钢板表面凹凸不平形状,而且传统雨篷内天沟是要等墙身彩板先装后才能安装。这种内天沟的防水仅靠打泡沫膨胀剂后再打耐候胶防水,在积水或者热胀冷缩的情况下极容易被拉裂,影响内天沟与彩板墙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篷内天沟防水节点。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篷内天沟防水节点,包括钢柱、钢梁、雨篷;所述雨篷与所述钢梁之间设置有雨篷檩条;所述钢柱朝向所述雨篷一侧处通过墙身檩条连接有上节墙身、下节墙身;所述雨篷檩条与所述上节墙身之间设置有内天沟;所述内天沟包括有中间处的天沟下凹主体,所述天沟下凹主体朝向所述雨篷一侧处设置有雨篷连接部,所述天沟下凹主体朝向上节墙身一侧设置有墙身穿接部,所述墙身穿接部穿过所述上节墙身、所述下节墙身之间空隙并与所述上节墙身、所述墙身檩条连接,所述墙身穿接部端部设置有水平折弯部c。
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水节点,通过采用上节墙身、下节墙身分开安装,把内天沟的墙身穿接部插入上节墙身、下节墙身之间,提高挡水防水的效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墙身穿接部端部依次包括有水平折弯部a、竖直折弯部b、水平折弯部c,其中所述水平折弯部a位于所述上节墙身、所述下节墙身之间位置处,所述竖直折弯部b通过螺钉与所述上节墙身、所述墙身檩条连接,结构更加紧凑。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墙身穿接部作为挡水边插入上节墙身、下节墙身之间空隙达到挡水防水的效果,相对传统结构多折了一道挡水边,墙身穿接部配合水平折弯部c内藏在墙身内,可更好地避免原来挡水边放在室外时造成凹凸不平的防水难题。而且上节墙身、下节墙身分开设计,墙身穿接部配合水平折弯部c设计,可使结构不受热胀冷缩影响,可保证在天沟积水、满水或者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足够的防水效果,而且新结构成本低、方便施工、防水性能极佳、充分发挥钢结构材料的多变特性,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天沟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1.附图标记:
12.钢柱100、墙身檩条110、钢梁200、雨篷300、雨篷檩条310、上节墙身4 00、下节墙身500、内天沟600、天沟下凹主体610、雨篷连接部620、墙身穿接部630、水平折弯部a、竖直折弯部b、水平折弯部c。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创造,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技术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创造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管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雨篷内天沟防水节点,包括钢柱100、钢梁200、雨篷30 0。钢柱100、钢梁200、雨篷300的型号、尺寸不作限定,具体可参照现有的雨篷或其它类似建筑结构。
15.雨篷300与钢梁200之间设置有雨篷檩条310。雨篷檩条310的数目、形状不作限定,具体可参照现有的檩条固定结构。
16.钢柱100朝向雨篷300一侧处通过墙身檩条110连接有上节墙身400、下节墙身500。即把原来的墙板分成为上节墙身400、下节墙身500的上下分开安装的墙身结构,不需要打穿墙板,可以降低安装难度。而且上节墙身400、下节墙身500分开也能降低墙身彩板结构热胀冷缩的影响。墙身檩条110的数目、形状不作限定,具体可参照现有的檩条固定结构。
17.参照图2,雨篷檩条310与上节墙身400之间设置有内天沟600。内天沟60 0包括有中间处的天沟下凹主体610,天沟下凹主体610朝向雨篷300一侧处设置有雨篷连接部620,天沟下凹主体610朝向上节墙身400一侧设置有墙身穿接部630,墙身穿接部630穿过上节墙身400、下节墙身500之间空隙并与上节墙身400、墙身檩条110连接,墙身穿接部630端部设置有水平折弯部c。
18.新结构的内天沟通过墙身穿接部630作为挡水边插入上节墙身400、下节墙身500之间空隙达到挡水防水的效果,相对传统结构多折了一道挡水边,墙身穿接部630配合水平折弯部c内藏在墙身内,可更好地避免原来挡水边放在室外时造成凹凸不平的防水难题。而且墙身穿接部630配合水平折弯部c设计,可保证墙身穿接部630、上节墙身400、墙身檩条110之间连接位置不受热胀冷缩影响。新结构在成本并没有增加、也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可保证在天沟积水、满水或者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达到足够的防水效果。
19.以下结合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此外,表
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并非固定的指代任何特定顺序,也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20.实施例1,内天沟600的天沟下凹主体610为倒п字状结构,雨篷连接部62 0为天沟下凹主体610朝向雨篷一侧的上端折弯而成,墙身穿接部630为天沟下凹主体610朝向墙身一侧的上端折弯而成。
21.雨篷连接部620跟随雨篷300角度倾斜。
22.实施例2,墙身穿接部630端部依次包括有水平折弯部a、竖直折弯部b、水平折弯部c,其中水平折弯部a位于上节墙身400、下节墙身500之间位置处,竖直折弯部b通过螺钉与上节墙身400、墙身檩条110连接,这样水平折弯部a、竖直折弯部b就更紧贴上节墙身400,水平折弯部c也可以避开墙身檩条110,结构就更加紧凑。
23.实施例3,在安装时:
24.1):第一步安装下节墙身500,通过墙身檩条110把钢柱100、下节墙身5 00连接一起,其中墙身檩条110与下节墙身500之间通过自钻螺钉连接;
25.2):第二步安装内天沟600,包括雨篷连接部620通过自钻螺钉把雨篷30 0、雨篷连接部620、雨篷檩条310连接一起;
26.3):第三步安装上节墙身400,通过自钻螺钉把墙身檩条110、墙身穿接部 630的竖直折弯部b、上节墙身400连接一起。
27.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