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2256发布日期:2021-01-08 11:1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在建设中,需要对建筑物各个立面阳台等部位进行防护,以防止人员坠落。目前,在施工建设中常用的做法是先临时用钢管做成的支架来简单防护,临时支架间隙很大,存在安全隐患,若直接将防护装置安装于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物上,掉落的杂物又会造成防护装置的扶手和玻璃大量损坏,后期还有维修更换,更换工艺复杂。

在建筑物建成交付后,阳台的防护装置常采用栅栏式或者玻璃式,当业主需要对阳台进行玻璃封闭处理时,一般形成双层结构,即若建筑物本身装的是栅栏式的防护装置,就需要拆除原来的防护装置,再封装玻璃,之后再还原栅栏式的防护装置;若建筑物本身装的是玻璃式的防护装置,还需要在内侧加装栅栏式防护栏。双层结构的好处是装栅栏式防护栏可以承受撞击,玻璃通透还能形成封闭环境。缺点是装修时需要根据建筑本身的防护装置进行再次施工,占用地面位置较多,若地面安装条件不够,还不能形成双层结构的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建筑物在建设中具备建筑安装防护,在建筑物建成交付后具备双层防护的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扶手、安装于扶手下侧的框架、安装于框架上并远离扶手带有凹槽的横管、玻璃以及安装于框架的防护网;扶手包括“凹”字形型材主体及“l”型扩展件,“凹”字形型材主体的凹槽为固定槽,“l”型扩展件的一边与型材主体一侧相连,构成一个开口同扶手固定槽开口方向一致的玻璃安装槽;框架包括至少两支垂直于扶手的立柱,立柱的一端设置与固定槽配合的横梁,另一端设置安装件;横梁安装于扶手的固定槽中,横梁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两侧墙面连接固定;安装件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地面连接固定;横管安装于同扶手玻璃安装槽同一侧,横管的凹槽与玻璃安装槽相对应;玻璃安装于扶手的玻璃安装槽和横管的凹槽中,玻璃位于玻璃安装槽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第一密封带,位于横管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第二密封带。

所述扶手的玻璃安装槽开口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分别由两个相对“l”型结构组成开口高度小于内部空间高度的滑槽结构;扶手的玻璃安装槽内设置加强筋。

所述扶手型材主体固定槽两侧面的第一边及第二边分别向“凹”字形型材主体的空腔内延伸,并与固定槽相对的面相连成整体。

所述型材主体固定槽两侧面的第一边及第二边构成夹角a。

所述框架横梁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墙面安装件为“t”形或者“l”形结构,一端插入到横梁的空腔中,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横梁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墙面固定;或者墙面安装件的一端插入到扶手的空腔中,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扶手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墙面固定。

所述框架的横梁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扶手直接连接固定;或者横梁设置与第二紧固件对应的安装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横梁的安装孔与扶手连接固定;或者横梁设置与第二紧固件对应的安装孔,扶手型材主体的固定槽底部设置与横梁安装孔对应的孔,并在孔中设置铆螺母,第二紧固件穿过横梁的安装孔与固定槽上的铆螺母连接固定。

所述框架的安装件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一侧与安装件连接,另一侧通过焊接或者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横管连接。

所述防护网包括下横栏、上横栏以及安装于下横栏与上横栏之间的至少一支竖栏,下横栏、上横栏相对的面设置与竖栏对应的孔,竖栏穿插在下横栏及上横栏的孔中。

所述防护网包括下横栏及竖栏,下横栏设置与竖栏对应的孔,在横梁下侧面的两个立柱之间设置与竖栏对应的孔,竖栏穿插在下横栏及横梁的孔中。

一种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扶手、安装于扶手下侧的框架、安装于框架上并远离扶手带有凹槽的横管、玻璃以及安装于框架的防护网;扶手包括“凹”字形型材主体及“l”型扩展件,“凹”字形型材主体的凹槽为固定槽,“l”型扩展件的一边与型材主体一侧相连,构成一个开口同扶手固定槽开口方向一致的玻璃安装槽;框架包括至少两支垂直于扶手的立柱,立柱的一端设置与固定槽配合的横梁,另一端设置安装件,横梁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两侧墙面连接固定;安装件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地面连接固定。将带有防护网的框架先行安装固定于建筑物上,使建筑物具备了良好防护能力。待建筑物具备安装条件后,可再安装扶手及玻璃形成双层防护,避免了扶手及玻璃因建筑施工而造成的损坏。第一密封带和第二密封带使玻璃与扶手固定,使装置结构更加牢固,且占用地面位置少。

在优选的方案中,扶手的玻璃安装槽开口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分别由两个相对“l”型结构组成开口高度小于内部空间高度的滑槽结构,方便安装第一玻璃密封带,同时增加材料结构强度。扶手的玻璃安装槽内设置加强筋,增强扩展件与型材主体的结合强度,增强扶手整体结构强度。

在优选的方案中,扶手型材主体固定槽两侧面的第一边及第二边分别向“凹”字形型材主体的空腔内延伸,并与固定槽相对的面相连成整体,增强扶手整体结构强度,防止扶手上表面受外力变形。

在优选的方案中,型材主体固定槽两侧面的第一边及第二边构成夹角a。夹角a一般选用1~45度,方便框架的横梁装入固定槽中。v形压紧结构使扶手与横梁连接接牢固。

在优选的方案中,框架横梁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墙面安装件为“t”形或者“l”形结构,一端插入到横梁的空腔中,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横梁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墙面固定;或者墙面安装件的一端插入到扶手的空腔中,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扶手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与墙面固定,墙面安装件插入式安装,安装简单方便;第一紧固件可以是自钻直攻螺丝或者铆钉,安装方便。第二固定件可以是膨胀螺栓也可以是化学螺栓,安装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场合。

在优选的方案中,框架的横梁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扶手直接连接固定;或者横梁设置与第二紧固件对应的安装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横梁的安装孔与扶手连接固定;或者横梁设置与第二紧固件对应的安装孔,扶手型材主体的固定槽底部设置与横梁安装孔对应的孔,并在孔中设置铆螺母,第二紧固件穿过横梁的安装孔与固定槽上的铆螺母连接固定。装配式结构安装,后期安装扶手更方便。第二紧固件可以是自钻自攻螺丝、螺栓,当第二紧固件是自钻自攻螺丝时,可直接穿透横梁与扶手接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横梁上设置安装孔,自钻自攻螺丝穿过安装孔与扶手连接固定;当第二紧固件是螺栓时,横梁设置安装孔,扶手型材主体的固定槽底部开孔并设置铆螺母,螺栓穿过横梁的安装孔与固定槽上的铆螺母连接固定。

在优选的方案中,框架的安装件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一侧与安装件连接,另一侧通过焊接或者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横管连接。满足安装件预埋深度要求或用户后期施工要求,可根据安装板的预埋深度调整支撑件的高度,方便用户后期施工。

在优选的方案中,防护网包括下横栏、上横栏以及安装于下横栏与上横栏之间的至少一支竖栏,下横栏、上横栏相对的面设置与竖栏对应的孔,竖栏穿插在下横栏及上横栏的孔中。穿插式结构,拼装方便,防护强度高。

在优选的方案中,防护网包括下横栏及竖栏,下横栏设置与竖栏对应的孔,在横梁下侧面的两个立柱之间设置与竖栏对应的孔,竖栏穿插在下横栏及横梁的孔中。穿插式结构,拼装方便,取消上横栏,设计更加紧凑,节约成本,整体显得更加和谐。

一种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扶手、安装于扶手下侧的框架、安装于框架上并远离扶手带有凹槽的横管、玻璃以及安装于框架的防护网;扶手包括“凹”字形型材主体及“l”型扩展件,“凹”字形型材主体的凹槽为固定槽,“l”型扩展件的一边与型材主体一侧相连,构成一个开口同扶手固定槽开口方向一致的玻璃安装槽;框架包括至少两支垂直于扶手的立柱,立柱的一端设置与固定槽配合的横梁,另一端设置安装件,横梁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两侧墙面连接固定;安装件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地面连接固定。将带有防护网的框架先行安装固定于建筑物上,使建筑物具备了良好防护能力。待建筑物具备安装条件后,可再安装扶手及玻璃形成双层防护,避免了扶手及玻璃因建筑施工而造成的损坏。第一密封带和第二密封带使玻璃与扶手固定,使装置结构更加牢固,且占用地面位置少。采用该装配式安全防护的方法的防护装置,结构牢固,安装方便,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网无上横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和图2中d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和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扶手1,型材主体11,固定槽111,第一边112,第二边112',扩展件12,

玻璃安装槽121,第一密封槽122,第二密封槽122',加强筋123,铆螺母13,第一密封带15,墙面安装件15,第一紧固件151,第二固定件152,框架2,立柱21,横梁22,第二紧固件221,安装件23,第一固定件24,横管3,第三紧固件31,第二密封带32,垫块33,玻璃4,防护网5,下横栏51,上横栏52,竖栏53,支撑件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复合装配式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扶手1、安装于扶手1下侧的框架2、安装于框架2上并远离扶手带有凹槽的横管3、玻璃4以及安装于框架2的防护网5;扶手1包括“凹”字形型材主体11及“l”型扩展件12,“凹”字形型材主体11的凹槽为固定槽111,“l”型扩展件12的一边与型材主体11一侧相连,构成一个开口同扶手固定槽111开口方向一致的玻璃安装槽121;框架2包括至少两支垂直于扶手1的立柱21,立柱21的一端设置与固定槽111配合的横梁22,另一端设置安装件23;横梁22安装于扶手1的固定槽111中,横梁22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15并通过第二固定件152与两侧墙面连接固定;安装件23通过第一固定件24与地面连接固定;横管3安装于同扶手1玻璃安装槽121同一侧,横管3的凹槽与玻璃安装槽121相对应;玻璃4安装于扶手1的玻璃安装槽121和横管3的凹槽中,玻璃4位于玻璃安装槽121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第一密封带14,位于横管3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第二密封带32。可先将带有防护网5的框架2先行安装固定于建筑物上,使建筑物具备了良好防护能力。待建筑物具备安装条件后,可再安装扶手2及玻璃4形成双层防护,避免了扶手及玻璃因建筑施工而造成的损坏,占用地面位置少。第一密封带14和第二密封带32使玻璃与扶手固定,第一密封带14和第二密封带32为定型的密封条或注入的密封胶,定型的密封条可批量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注入的密封胶能使玻璃4与扶手1完全固定,使装置结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横管3放置玻璃4的凹槽内设置垫块,玻璃4放置于垫块上。方便安装玻璃,垫块可以是塑料块、橡胶块或者薄钣金件。玻璃4先插入到扶手1的玻璃安装槽121内,再放入到横管3凹槽中,垫块可使玻璃同时处于插入玻璃安装槽121内及横管3凹槽中的状态。又可以防止玻璃4受外力震动,玻璃4下端的两个角与横管产生碰撞,造成玻璃破损。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3~7所示,扶手1的玻璃安装槽121开口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密封槽122及第二密封槽122',所述第一密封槽122及第二密封槽122'分别由两个相对“l”型结构组成开口高度小于内部空间高度的滑槽结构;扶手1的玻璃安装槽121内设置加强筋123。方便安装第一玻璃密封带14,同时增加材料结构强度。扶手1的玻璃安装槽121内设置加强筋123,增强扩展件12与型材主体11的结合强度,增强扶手1整体结构强度。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3~7所示,扶手1型材主体11固定槽111两侧面的第一边112及第二边112'分别向“凹”字形型材主体11的空腔内延伸,并与固定槽111相对的面相连成整体,增强扶手1整体结构强度,防止扶手1上表面受外力变形。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3~7所示,型材主体11固定槽111两侧面的第一边112及第二边112'构成夹角a。夹角a一般选用1~45度,方便框架2的横梁22装入固定槽111中。v形压紧结构使扶手1与横梁22连接接牢固。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2、9所示,框架2横梁22的两端设置墙面安装件15,墙面安装件15为“t”形或者“l”形结构,一端插入到横梁22的空腔中,通过第一紧固件151与横梁22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152与墙面固定;或者墙面安装件15的一端插入到扶手1的空腔中,通过第一紧固件151与扶手1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152与墙面固定。安装简单方便,第一紧固件151可以是自钻直攻螺丝或者铆钉;第二固定件152可以是膨胀螺栓也可以是化学螺栓,安装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场合。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4~7所示,框架2的横梁22通过第二紧固件221与扶手1直接连接固定;或者横梁22设置与第二紧固件221对应的安装孔,第二紧固件221穿过横梁22的安装孔与扶手1连接固定;或者横梁22设置与第二紧固件221对应的安装孔,扶手1型材主体11的固定槽111底部设置与横梁22安装孔对应的孔,并在孔中设置铆螺母13,第二紧固件221穿过横梁22的安装孔与固定槽111上的铆螺母13连接固定。装配式结构安装,后期安装扶手1更方便。第二紧固件221可以是自钻自攻螺丝、螺栓,当第二紧固件221是自钻自攻螺丝时,可直接穿透横梁22与扶手1接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横梁1上设置安装孔,自钻自攻螺丝穿过安装孔与扶手1连接固定;当第二紧固件221是螺栓时,横梁22设置安装孔,扶手1型材主体12的固定槽111底部开孔并设置铆螺母,螺栓穿过横梁22的安装孔与固定槽(111)上的铆螺母(13)连接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2、4、5、8所示,框架2的安装件23设置支撑件6,支撑件6一侧与安装件23连接,另一侧通过焊接或者通过第三紧固件31与横管3连接。满足安装件(23)预埋深度要求或用户后期施工要求,可根据安装板(23)的预埋深度调整支撑件(6)的高度,方便用户后期施工。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4所示,防护网5包括下横栏51、上横栏53以及安装于下横栏51与上横栏53之间的至少一支竖栏52,下横栏51、上横栏53相对的面设置与竖栏52对应的孔,竖栏52穿插在下横栏51及上横栏53的孔中。穿插式结构,拼装方便,防护强度高。

优选的方案中,如图2、5所示,防护网5包括下横栏51及竖栏52,下横栏51设置与竖栏52对应的孔,在横梁22下侧面的两个立柱21之间设置与竖栏52对应的孔,竖栏52穿插在下横栏51及横梁22的孔中。穿插式结构,拼装方便,取消上横栏,设计更加紧凑,节约成本,整体显得更加和谐。

进一步地,下横栏51、上横栏53与竖栏52对应的孔中;或者下横栏51、横梁22与竖栏52对应的孔中,设置塑料密封套351,密封套351与竖栏52配套,防止竖栏52在插入到孔时表面涂层损害,并且可消除竖栏52与孔之间的间隙,从而使竖栏52更加牢固,在防护装置整体受到震动时,还可消除竖栏52与孔之间碰撞的噪音。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