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气泡快速融合的微型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因其经发气后含有大量均匀而细小的气孔,故名加气混凝土。非承重砌块生产和使用最为广泛,体积密度一般为500kg/m3和600kg/m3,主要使用在结构中的填充墙与隔墙,而不承担荷载;承重砌块的体积密度为700kg/m3和800kg/m3,在建筑中经特殊结构处理后承担荷载;保温块的体积密度一般为300kg/m3和400kg/m3,主要用于建筑物保温隔热;屋面板和墙板都是加筋加气混凝土板,根据用途不同,其配筋不同。
加气混凝土制品主要应用于多个领域:高层框架建筑,多年的实践证明加气混凝土在高层框架建筑中的应用是经济合理的,特别是用砌块来砌筑内外墙,已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同;抗震地区建筑。由于加气混凝土自重轻,其建筑的地震力就小,对抗震有利,和砖混建筑相比,同样的建筑,同样的地震条件下,震害程度相差一个地震设计设防级别,如砖混建筑在达7度设防,它会受破坏,而此时加气混凝土建筑只达6度设防,就不会破坏。1975年海城地震时,30余幢多孔混凝土建筑震害轻微,而邻近的砖混建筑则震害严重;1976年唐山地震时,北京市白家庄的一栋五层加气混凝土承重楼,自重仅700kg/m2,当时处于地震烈度为6度强的情况下,震后没有出现新的裂缝,而在50m处的四层混合结构的住宅,下部却产生大斜裂缝;严寒地区建筑,加气混凝土的保温性能好,它200mm厚的墙的保温效果相当于490mm厚的砖墙的保温效果,因它在寒冷地区的建筑经济效果突出,有竞争力。四、软质地基建筑。在相同地基条件下,加气混凝土建筑的层数可以增多,经济上有利。加气混凝土主要缺点是收缩大,弹性模量低,怕冻害,因此加气混凝土不适合下列场合,温度大于80℃的环境,有酸、碱危害的环境;长期潮湿的环境,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尤应注意。
市面上有很多针对加气混凝土搅拌装置在投入使用,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并不能对所产生的大气泡均匀分解成多个小气泡,同时发气剂喷洒不均匀导致气泡产生不均匀,从而难以将混凝土与气泡搅拌均匀,进而影响加气混凝土砖块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气泡快速融合的微型搅拌设备,通过在搅拌叶的表面均匀的开设多个透气孔,在进行搅拌时透气孔能将存在于混凝土中的大气泡打破变成多个小气泡,同时在搅拌杆旋转时带动按压辊对顶板顶部的气囊进行挤压,气囊内的铝粉便从底部的喷嘴中喷出,将铝粉均匀的喷洒出来,伴随搅拌均匀的混合入混凝土中并产生气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气泡快速融合的微型搅拌设备,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均匀的嵌设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嘴,其中一个气囊的顶部活动设有按压辊,所述按压辊的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部固定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底端与顶板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搅拌杆一端贯穿顶板并延伸出顶板底部,所述顶板的底部活动设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顶部设有第一十字固定杆,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开设有方形限位孔,所述方形限位孔内活动设置有方形柱,所述方形柱顶部与搅拌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底部设有第二十字固定杆,所述第二十字固定杆底部通过转轴与搅拌桶内部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与第二十字固定杆之间均匀的固定有多个搅拌叶,每个搅拌叶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喷嘴上固定有第一单向阀门,所述喷嘴呈向内倾斜式设置。
优选的,每个搅拌叶的顶部均与第一十字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搅拌叶的底部均与第二十字固定杆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的外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十字固定杆的外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一侧固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与搅拌桶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料管上固定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边缘固定有限位卡条,所述限位卡条底部对应的搅拌桶上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内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限位卡条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有进料管,所述气囊的另一侧固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固定有第二单向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内活动设有橡胶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搅拌叶的表面均匀开设的多个透气孔,在搅拌的过程中大气泡会通过透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进行搅拌时透气孔能将存在于混凝土中的大气泡打破变成多个小气泡,并伴随着搅拌均匀的混合于混凝土中;
2、通过在顶板的顶部设置多个气囊,在搅拌杆旋转时带动按压辊对顶板顶部的气囊进行挤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气囊内的铝粉便从底部的喷嘴中喷出,将铝粉均匀的喷洒出来,并伴随搅拌均匀的混合入混凝土中并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柱、方形柱和方形限位孔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搅拌杆、2气囊、3顶板、4搅拌桶、5排料管、6推动杆、7固定架、8按压辊、9搅拌叶、10透气孔、11第二固定环、12第二十字固定杆、13第一固定环、14第一十字固定架、15限位卡条、16限位卡槽、17喷嘴、18连接柱、19方形柱、20方形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气泡快速融合的微型搅拌设备,包括顶板3,所述顶板3的顶部均匀的嵌设有多个气囊2,所述气囊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嘴17,其中一个气囊2的顶部活动设有按压辊8,所述按压辊8的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杆6,所述推动杆6的顶部固定设有搅拌杆1,所述搅拌杆1底端与顶板3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搅拌杆1一端贯穿顶板3并延伸出顶板3底部,所述顶板3的底部活动设有搅拌桶4,所述搅拌桶4的顶部设有第一十字固定杆14,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14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柱18,所述连接柱18顶部开设有方形限位孔20,所述方形限位孔20内活动设置有方形柱19,所述方形柱19顶部与搅拌杆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14底部设有第二十字固定杆12,所述第二十字固定杆12底部通过转轴与搅拌桶4内部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14与第二十字固定杆12之间均匀的固定有多个搅拌叶9,每个搅拌叶9表面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0。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17上固定有第一单向阀门,所述喷嘴17呈向内倾斜式设置,方便直接喷向混凝土的中央,在搅拌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将铝粉搅拌均匀。
进一步的,每个搅拌叶9的顶部均与第一十字固定杆14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搅拌叶9的底部均与第二十字固定杆12底部固定连接,在搅拌的第一十字固定杆14时即可带动多个搅拌叶9一同旋转,方便搅拌更加高效的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十字固定杆14的外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3,所述第二十字固定杆12的外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11,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1分别对第一十字固定杆14和第二十字固定杆12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4的底部一侧固定有排料管5,所述排料管5与搅拌桶4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料管5上固定设有阀门,拧开阀门即可进行排料,操作简单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3的顶部边缘固定有限位卡条15,所述限位卡条15底部对应的搅拌桶4上开设有限位卡槽16,所述限位卡槽16内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限位卡条15相贴合,提高了该装置的密闭性,避免在搅拌的过程中混凝土从搅拌筒4内溅出。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2的一侧固定有进料管,所述气囊2的另一侧固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固定有第二单向阀门,确保在挤压过程中不会有气体从进气管内被挤压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内活动设有橡胶塞,拔出橡胶塞,即可将铝粉加入,当铝粉充足时,橡胶塞塞在进料管内确保铝粉在气囊2内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6,首先将水泥倒入到搅拌桶4内,然后抓住搅拌杆1将顶板3底部的方形柱19对准连接柱18上开设的方形限位孔20,让后将顶板3缓慢的放置在搅拌桶4的顶部,随着顶板3逐渐与搅拌桶4贴合,限位卡条15便缓慢的向下移动并逐渐与限位卡槽16内的密封圈贴合,提高了该装置的密封性,避免在搅拌的过程中混凝土从搅拌桶4内溅出。最后驱动搅拌杆1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十字固定杆14和底部的搅拌叶9旋转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大的气泡通过透气孔10,并被透气孔10给分散成多个小气泡,小气泡伴随着搅拌均匀的分布于混凝土内,随着搅拌的不断进行,混凝土内的气泡变得更细密更均匀,搅拌完成后打开阀门将混合好的混凝土沿排料管5排出即可;
参照说明书附图1-6,同时随着搅拌杆1的旋转带动推动杆6和按压辊8转动,按压辊8的底部逐渐与气囊2贴合并挤压,气囊2内的铝粉由于挤压沿喷嘴17喷射而出,当按压辊8从气囊2顶部旋转离开时,气囊2有一侧的进气管再次吸气保持气囊2的饱满,同时由于进气管上的单向阀门保证气流不会流失,确保下次挤压时能够正常喷射铝粉,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拔出橡胶塞,沿进料口添加铝粉进去。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