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建筑型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叠合的预制板。
背景技术:2.在建筑工程领域,人们经常会用到预制构件,预制叠合板是预制构件的一种。在使用时,经常会在预制叠合板的表面浇注混凝土以增大预制叠合板的稳固性。
3.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8787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预制板,包括预制底板和钢筋桁架,预制底板内部设有钢筋骨架层,钢筋骨架层的上方焊接有钢筋桁架;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和多个腹杆钢筋,腹杆钢筋的顶端与上弦钢筋焊接,腹杆钢筋的底端与钢筋骨架层焊接,下弦钢筋位于钢筋骨架层的上方且与腹杆钢筋焊接;预制底板的底部复合有玻璃纤维网格布。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对预制板浇注混凝土时,预制板的表面平滑,而浇注的混凝土层面也是平滑的,进而导致混凝土与预制板叠合时的牢固性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预制板叠合时的牢固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叠合的预制板。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叠合的预制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叠合的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设有叠合槽,所述叠合槽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叠合槽两端的宽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本体时,混凝土从叠合槽中间向两侧扩散,预制本体上的叠合槽能够增大预制板本体表面的粗糙度,从而能够增大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时与预制板本体之间的接触面,从而以提高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叠合时的牢固性。
9.可选的,所述叠合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沿叠合槽长度方向排列的凸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在浇注预制板本体时,叠合槽底面上多个凸块设置能够增大叠合槽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使得混凝土浇注时,能够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的接触面,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板本体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11.可选的,所述叠合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沿叠合槽长度方向排列的凹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在浇注预制板本体时,叠合槽底面上多个凹槽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大叠合槽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板本体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13.可选的,所述叠合槽的底面沿叠合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成棱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时,叠合槽底面的棱面设有倾斜角度,进而使得混凝土较集中地沿叠合槽的长度方向流淌,以便于更快的实现预制板本体的叠合。
15.可选的,所述叠合槽的底面设为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从叠合槽中间位置至叠合槽两端向下倾斜。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本体时,导流斜面的设置能够避免混凝土在叠合槽聚集,从而使得混凝土能够更快速地沿叠合槽的长度方向流淌。
17.可选的,所述叠合槽的侧壁开设有沿叠合槽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在浇注预制板本体时,混凝土沿预制板本体上的叠合槽流淌,混凝土流淌至滑槽内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叠合时的牢固性。
19.可选的,所述滑槽沿叠合槽的长度方向弯曲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在浇注预制板本体时,混凝土流至滑槽内,滑槽的弯曲设置能够增大混凝土与滑槽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的接触面,进而能够提高预制板本体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21.可选的,所述预制板本体设有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与预制板本体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预制板本体时,钢筋桁架的设置能够提高预制板本体的坚固度和承载能力。
23.可选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和腹杆钢筋,两个所述腹杆钢筋的底端延伸设有附加筋。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预制板本体时,附加筋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预制板本体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在利用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本体时,混凝土从叠合槽中间向两侧扩散,预制板本体上的叠合槽能够增大预制板本体表面的粗糙度,从而能够增大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本体时与预制板之间的接触面,从而以提高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叠合时的牢固性;
27.2.当混凝土在浇注预制板本体时,叠合槽底面上多个凸块设置能够增大叠合槽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使得混凝土浇注时,能够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的接触面,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板本体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28.3.当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本体时,导流斜面的能够避免混凝土在叠合槽的某个位置聚集,从而使得混凝土能够更快速地沿叠合槽的长度方向流淌,以便于更快速地将预制板本体进行叠合。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图4是实施例突显导流斜面的剖面视图。
33.图5是实施例突显钢筋桁架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板本体;11、叠合槽;12、凸块;13、凹槽;14、滑槽;2、钢筋桁架;21、上弦钢筋;22、下弦钢筋;23、腹杆钢筋;24、附加筋;3、棱面;4、导流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叠合的预制板。参照图1,一种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1,预制板本体1呈长方体板状。预制板本体1设有多条叠合槽11,每条叠合槽11均沿预制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条叠合槽1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叠合槽11两端的宽度。在对预制板本体1进行叠合时,通过混凝土的浇注以实现预制板本体1的叠合,当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叠合槽11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端扩散,预制板本体1上叠合槽11的设置能够增大预制板本体1表面的粗糙程度,以使得预制板本体1叠合时更加牢固。
37.参照图1、图2,每条叠合槽11的底面均设有多个凸块12和多个凹槽13,每个凸块12和凹槽13均沿叠合槽11长度方向设置,每个凸块12和凹槽13交错排列。在对预制板本体1进行叠合时,叠合槽11底面上凸块12和凹槽13的设置能够增大叠合槽11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能够使得混凝土浇注时,能够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1的接触面,以便于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板本体1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38.参照图1、图3,每条叠合槽11的底面均沿叠合槽11的长度方向设置成棱面3,棱面3的底面深度大于棱面3的两侧深度,棱面3的设置,能够使得混凝土较集中地在叠合槽11的底面沿叠合槽11的长度方向流淌,以便于更快的实现预制板本体1的叠合。
39.参照图1、图4,每条叠合槽11的底面均设有导流斜面4。每条叠合槽11的底面均沿叠合槽11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当混凝土浇注预制板本体1时,导流斜面4的设置能够避免混凝土在叠合槽11聚集,从而使得混凝土能够更快速地沿叠合槽11的长度方向流淌。
40.参照图1、图3,叠合槽1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14,滑槽14沿叠合槽11的长度方向设置。混凝土沿预制板本体1上的叠合槽11流淌,混凝土流淌至滑槽14内时,能够进一步的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1的接触面,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1叠合时的牢固性。
41.参照图1、图3,滑槽14沿叠合槽11的长度方向弯曲设置。当对预制板本体1进行叠合时,混凝土流至滑槽14内,滑槽14的弯曲设置能够增大混凝土与滑槽14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1的接触面,进而能够提高预制板本体1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42.参照图1、图5,预制板本体1设有钢筋桁架2,包括上弦钢筋21、下弦钢筋22和腹杆钢筋23,钢筋桁架2与预制板本体1固定连接。钢筋桁架2的设置能够提高预制板本体1的坚固度和承载能力。
43.参照图1、图5,两个相邻腹杆钢筋23的底端之间延伸设有附加筋24。在使用预制板本体1时,附加筋2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增大预制板本体1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44.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便于叠合的预制板的实施原理为:在叠合预制板本体1时,预制板本体1上叠合槽11的设置能够增大预制板本体1的表面粗糙程度,混凝土在浇注预制板本体1时,混凝土从叠合槽11的中间位置向两端扩散,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将预制板本体1叠合的同时也能够使得预制板本体1叠合时更加牢固;叠合槽11底面凸块12和凹槽13设置,能够增大叠合槽11底面的粗糙程度,从而能够使得混凝土浇注时,能够增大混凝土与预制板本体1的接触面,以便于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预制板本体1在叠合时的牢固性。
45.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