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8743发布日期:2021-07-30 13:0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具体是一种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防护装置是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危险相隔离的装置。生产中的危险部分包括操作时可能接触到机器设备的运转部分,加工材料碎屑可能飞出的地方,机器设备上容易被触及的带电部分、高温部分和辐射热地带,以及厂院、工作场所可能引起坠落、跌伤的地方等。其防护装置是根据隔离危险因素原理创造的,对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和使用过程中,都应同时考虑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

目前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临时防护装置大多结构简单,防护能力较低,部分防护装置装有用于吸能缓冲的滚筒,但是其滚筒的结构比较单一,仅依靠滚筒本身的形变来实现缓冲,吸收冲击力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多级缓冲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具备多层结构的滚筒和位于支撑架与滚筒之间的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座、套筒和连接柱,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侧壁上,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依次滑动设有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和第三缓冲块,所述安装座与第一缓冲块之间、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之间以及第二缓冲块与第三缓冲块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块伸出端竖直套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下两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第三缓冲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滚筒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轴两端插有插销;所述连接杆与套筒之间设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设有底板,所述套筒筒壁上设有与底板配合的滑槽;

所述滚筒包括包裹层、气囊和加固层,所述包裹层套设在连接轴上,所述包裹层表面均布有若干凸起,所述加固层位于最里侧,所述加固层与包裹层之间设有气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起为半球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包裹层采用塑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层采用不锈钢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竖直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相邻支撑架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从上至下等距均布,数量为六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相邻横梁之间设有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顶部还设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通过固定柱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由外壳和内筒组成,所述内筒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内筒上设有竖直均布的凹陷部,所述外壳滑动套设在内筒外侧,所述外壳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调节杆和罩体,所述调节块滑动贯穿外壳,所述调节块左端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在外壳外侧的罩体,所述调节杆左侧还安装有把手,所述调节杆位于罩体内侧部分套设有第一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滚筒内部设有气囊和加固层,保证滚筒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吸收外部冲击;在滚筒与支撑架之间设有多级缓冲组件,将冲击力逐级缓冲,分层吸能,从而最大程度吸收冲击力,提高防护能力;支撑架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能根据不同需求调整相应的防护高度,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中的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中的限位滑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中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架、201-外壳、202-内筒、203-凹陷部、3-固定柱、4-警示灯、5-横梁、6-加强筋、7-安装座、8-连接杆、9-连接轴、10-滚筒、101-凸起、102-包裹层、103-气囊、104-加固层、11-调节组件、111-调节块、112-调节杆、113-把手、114-罩体、115-第一弹簧、12-插销、13-套筒、14-第一缓冲块、15-第二缓冲块、16-限位滑杆、161-底板、17-连接柱、18-第二弹簧、19-第三缓冲块、20-第三弹簧、2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安装有多级缓冲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具备多层结构的滚筒10与对滚筒10进行动能吸收的缓冲组件;

请参阅图2-3,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座7、套筒13和连接柱17,所述安装座7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侧壁上,所述安装座7上安装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内依次滑动设有第一缓冲块14、第二缓冲块15和第三缓冲块19,所述安装座7与第一缓冲块14之间、第一缓冲块14与第二缓冲块15之间以及第二缓冲块15与第三缓冲块19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20;所述第三缓冲块19伸出端竖直套设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上下两端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与第三缓冲块19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8;所述滚筒10通过连接轴9与连接杆8连接,所述连接轴9两端插有插销12;为了防止第三缓冲块19从套筒13内脱落,在所述连接杆8与套筒13之间设有限位滑杆16,所述限位滑杆16设有底板161,所述套筒13筒壁上设有与底板161配合的滑槽21;

所述滚筒10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滚筒10包括包裹层102、气囊103和加固层104,所述包裹层102套设在连接轴9上,所述包裹层102表面均布有若干凸起101,所述加固层104位于最里侧,所述加固层104与包裹层102之间设有气囊103;

所述凸起10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凸起101为半球形;

所述包裹层102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包裹层102采用塑料制成;

所述加固层104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加固层104采用不锈钢制成;

当滚筒10受到外力冲击时,其表面的凸起101可以将冲击力进行分散均布,同时滚筒10内部的气囊103进行一级缓冲,吸收能量;同时在连接杆8的传动下,第三缓冲块19向套筒13内滑动并压缩第二缓冲块15与第三缓冲块19之间的第三弹簧20进行二级缓冲,再次吸收能量;当此处的第三弹簧20被完全压缩,则会继续推动第二缓冲块15滑动,从而使第一缓冲块14与第二缓冲块15之间的第三弹簧20压缩吸能,进行三级缓冲;当冲击力较大时,此处的第三弹簧20也被完全压缩,则继续推动第一缓冲块14滑动,从而使安装座7与第一缓冲块14之间的第三弹簧20也发生压缩,实现四级缓冲;最终巨大冲击力被逐级缓冲,分层吸能,缓冲效果好,同时能提高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架2竖直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有安装孔;

相邻支撑架2之间连接有横梁5,所述横梁5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横梁5从上至下等距均布,数量为六根;

为了提高该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强度,相邻横梁5之间设有加强筋6;

为了给周围的行车或者行人提供警示作用,在所述支撑架2顶部还设有警示灯4,所述警示灯4通过固定柱3与支撑架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将底座1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支撑架2顶部的警示灯4通过频闪提醒周围行人或行驶车辆,当受到外部冲击时,支撑架2上的滚筒10表面的凸起101将冲击力进行分散均布,滚筒10内部的气囊103进行一级缓冲,吸收能量;同时在连接杆8的传动下,第三缓冲块19向套筒13内滑动并压缩第二缓冲块15与第三缓冲块19之间的第三弹簧20进行二级缓冲,再次吸收能量;当此处的第三弹簧20被完全压缩,则会继续推动第二缓冲块15滑动,从而使第一缓冲块14与第二缓冲块15之间的第三弹簧20压缩吸能,进行三级缓冲;当冲击力较大时,此处的第三弹簧20也被完全压缩,则继续推动第一缓冲块14滑动,从而使安装座7与第一缓冲块14之间的第三弹簧20也发生压缩,实现四级缓冲;最终巨大冲击力被逐级缓冲,分层吸能,从而最大程度吸收冲击力。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为了使该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为:所述支撑架2由外壳201和内筒202组成,所述内筒20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内筒202上设有竖直均布的凹陷部203,所述外壳201滑动套设在内筒202外侧,所述外壳201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111、调节杆112和罩体114,所述调节块111滑动贯穿外壳201,所述调节块111左端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12,所述调节杆112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在外壳201外侧的罩体114,所述调节杆112左侧还安装有把手113,所述调节杆112位于罩体114内侧部分套设有第一弹簧115;通过把手113将调节块111水平向外拉出,再竖直提起支撑架2的外壳201,将外壳201调整至合适高度,再松开把手113,在第一弹簧115的推动下,调节块111卡设到对应凹陷部203内,从而实现支撑架2的高度调节与固定。

该轨道交通工程临时防护装置的滚筒10内部设有气囊103和加固层104,保证滚筒10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吸收外部冲击;在滚筒10与支撑架2之间设有多级缓冲组件,将冲击力逐级缓冲,分层吸能,从而最大程度吸收冲击力,提高防护能力;支撑架2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能根据不同需求调整相应的防护高度,方便灵活。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