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工程的越来越多,国内附着脚手架使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防护设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中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分为整体式和分片式,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
但是,现有的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还存在着该装置刚度相对较弱、该装置稳定效果较差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高安全性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以解决现有的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该装置刚度相对较弱、该装置稳定效果较差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一种高安全性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包括脚手板,外立杆,内立杆,钢板网,z型支撑框,内支撑框,上提升座,电动葫芦,下挂点桁架结构,提升支座,滑轨和扶墙支座结构,所述的脚手板螺栓安装在外立杆和内立杆之间的下部;所述的钢板网螺栓安装在内立杆的上端和外立杆的左端;所述的z型支撑框螺栓安装在外立杆和内立杆之间的外侧;所述的内支撑框螺栓安装在外立杆和内立杆之间,并设置在z型支撑框的下端;所述的上提升座右侧挂接有电动葫芦;所述的下挂点桁架结构安装在内立杆上;所述的提升支座螺栓安装在内立杆的右侧;所述的滑轨分别通过扶墙支座结构固定在内立杆的前后两部;所述的扶墙支座结构包括工字型卡板,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l型组装座,螺纹杆,矩形钢板和固定螺母,所述的工字型卡板右侧的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所述的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分别套接在内立杆和滑轨上;所述的l型组装座分别插入在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内侧;所所述的螺纹杆分别插入在第一加固板和l型组装座内与第二加固板和l型组装座内;所述的矩形钢板套接在螺纹杆上;所述的固定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下挂点桁架结构包括安装框,加固架和主挂点桁架,所述的安装框后端与滑轨相适配,并螺栓固定住,所述的安装框前端与内立杆螺栓连接;所述的加固架焊接在安装框的内壁上,所述的加固架和安装框前表面螺栓安装有主挂点桁架。
优选的,所述的内立杆上安装有滑轨,所述的滑轨采用u型钢板滑轨,所述的上提升座后端与滑轨相适配,并螺栓固定住,所述的上提升座前端与内立杆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外立杆和内立杆高度为七十厘米至八十厘米,宽度为五十厘米至六十厘米,所述的外立杆和内立杆采用方形钢管。
优选的,所述的z型支撑框高度设置为五十厘米至六十厘米,宽度为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所述的z型支撑框采用方形钢管。
优选的,所述的工字型卡板右侧的前后两部的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套接在内立杆和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的l型组装座与第一加固板内部分别插接有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立杆和内立杆之间通过内支撑框相互连接,所述的外立杆、内立杆和内支撑框组装呈井字形,进而增加了该提升机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立杆上安装有滑轨,所述的滑轨采用u型钢板滑轨,所述的上提升座后端与滑轨相适配,并螺栓固定住,所述的上提升座前端与内立杆螺栓连接,进而便于配合上提升座上下升降,便于调节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立杆和内立杆高度为七十厘米至八十厘米,宽度为五十厘米至六十厘米,所述的外立杆和内立杆采用方形钢管,进而增加了该提升机构的刚性和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z型支撑框高度设置为五十厘米至六十厘米,宽度为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所述的z型支撑框采用方形钢管,进而增加了该提升机构的刚性和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工字型卡板右侧的前后两部的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套接在内立杆和滑轨上,进而便于配合滑轨进行安装并进行使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l型组装座与第一加固板内部分别插接有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母,在使用时,使l型组装座贴近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同时螺纹杆随之插入到l型组装座,之后将矩形钢板套在螺纹杆的右侧,最后在螺纹杆的右侧转入固定螺母,这样即可完成l型组装座的固定,并随之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扶墙支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挂点桁架结构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中:
1、脚手板;2、外立杆;3、内立杆;4、钢板网;5、z型支撑框;6、内支撑框;7、上提升座;8、电动葫芦;9、下挂点桁架结构;91、安装框;92、加固架;93、主挂点桁架;10、提升支座;11、滑轨;12、扶墙支座结构;121、工字型卡板;122、第一加固板;123、第二加固板;124、l型组装座;125、螺纹杆;126、矩形钢板;127、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高安全性附着脚手架提升机构,包括脚手板1,外立杆2,内立杆3,钢板网4,z型支撑框5,内支撑框6,上提升座7,电动葫芦8,下挂点桁架结构9,提升支座10,滑轨11和扶墙支座结构12,所述的脚手板1螺栓安装在外立杆2和内立杆3之间的下部;所述的钢板网4螺栓安装在内立杆3的上端和外立杆2的左端;所述的z型支撑框5螺栓安装在外立杆2和内立杆3之间的外侧;所述的内支撑框6螺栓安装在外立杆2和内立杆3之间,并设置在z型支撑框5的下端;所述的上提升座7右侧挂接有电动葫芦8;所述的下挂点桁架结构9安装在内立杆3上;所述的提升支座10螺栓安装在内立杆3的右侧;所述的滑轨11分别通过扶墙支座结构12固定在内立杆3的前后两部;所述的扶墙支座结构12包括工字型卡板121,第一加固板122,第二加固板123,l型组装座124,螺纹杆125,矩形钢板126和固定螺母127,所述的工字型卡板121右侧的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所述的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分别套接在内立杆3和滑轨11上;所述的l型组装座124分别插入在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的内侧;所述的螺纹杆125分别插入在第一加固板122和l型组装座124内与第二加固板123和l型组装座124内;所述的矩形钢板126套接在螺纹杆125上;所述的固定螺母127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25的左右两侧。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挂点桁架结构9包括安装框91,加固架92和主挂点桁架93,所述的安装框91后端与滑轨11相适配,并螺栓固定住,所述的安装框91前端与内立杆3螺栓连接;所述的加固架92焊接在安装框91的内壁上,所述的加固架92和安装框91前表面螺栓安装有主挂点桁架93。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立杆2和内立杆3之间通过内支撑框6相互连接,所述的外立杆2、内立杆3和内支撑框6组装呈井字形,进而增加了该提升机构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内立杆3上安装有滑轨11,所述的滑轨11采用u型钢板滑轨,所述的上提升座7后端与滑轨11相适配,并螺栓固定住,所述的上提升座7前端与内立杆3螺栓连接,进而便于配合上提升座7上下升降,便于调节的同时,也增加了其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立杆2和内立杆3高度为七十厘米至八十厘米,宽度为五十厘米至六十厘米,所述的外立杆2和内立杆3采用方形钢管,进而增加了该提升机构的刚性和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z型支撑框5高度设置为五十厘米至六十厘米,宽度为二十厘米至三十厘米,所述的z型支撑框5采用方形钢管,进而增加了该提升机构的刚性和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工字型卡板121右侧的前后两部的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套接在内立杆3和滑轨11上,进而便于配合滑轨11进行安装并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l型组装座124与第一加固板122内部分别插接有螺纹杆125,所述的螺纹杆125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母127,在使用时,使l型组装座124贴近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同时螺纹杆125随之插入到l型组装座124内,之后将矩形钢板126套在螺纹杆125的右侧,最后在螺纹杆125的右侧转入固定螺母127,这样即可完成l型组装座124的固定,并随之进行使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安装时,使工字型卡板121配合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套在内立杆3和滑轨11上,之后将l型组装座124插入到第一加固板122和第二加固板123的内侧,最后使螺纹杆125插入到l型组装座124和第一加固板122内,并通过固定螺母127固定住,初步组装好后,使内立杆3和外立杆2通过z型支撑框5相互组装,之后随之组装到脚手板1上,安装好之后,将电动葫芦8挂在上提升座7上同时随之分别与主挂点桁架93和提升支座10连接,这样即可进行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