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臂锯用刀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7267发布日期:2021-07-16 20:2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链臂锯用刀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硬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链臂锯用刀头。


背景技术:

2.链臂锯的主要用途是为大块荒料分割及矿山条形矿石带切割;所述的链臂锯具有机架,所述的机架上安装有链臂锯切割系统和装载机两部分,在链臂锯切割系统上安装有链刀,所述的链刀包括链条和安装在链条上的多个链臂锯用刀头,多个链臂锯用刀头安装在链条上形成齿形结构,所述的链条安装在链臂锯切割系统上可以运行,在链条运行的过程中,所述的刀体可以对矿石进行切割。
3.所述的链臂锯用刀头包括钢材或硬质合金制成的基体,所述的基体上面是安装面,在基体上面具有聚晶金刚石合成片,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又包括下面的合金基体和上面的聚晶金刚石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基体上面的安装面是平面型的结构,这样的链臂锯用刀头具有承受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承受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链臂锯用刀头。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链臂锯用刀头,包括钢材或硬质合金制成的基体,所述的基体上面是基体安装面,在基体上面具有聚晶金刚石合成片,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下面具有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又包括下面的合金基体和上面的聚晶金刚石层,所述的基体安装面和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安装面上具有凸条或凹槽,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上具有配合凸条或凹槽的凹槽或凸条。
6.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基体安装面或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的凸条截面具有远离根部的部位宽、根部窄的结构。
7.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基体安装面或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的凸条截面是长方形的结构。
8.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上面或下面两侧还具有锐角的结构。
9.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上面两侧还具有上圆角的结构。
10.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下面两侧还具有下圆角的结构。
11.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是多个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链臂锯用刀头具有承受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第一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第二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16.图4是图1中第三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17.图5是图1中第四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18.图6是图1中第五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19.图7是图1中第六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20.图8是图1中一种实施例的a—a剖面示意图。
21.其中:1、基体
ꢀꢀ
2、基体安装面
ꢀꢀ
3、聚晶金刚石合成片
ꢀꢀ
4、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
ꢀꢀ
5、合金基体
ꢀꢀ
6、聚晶金刚石层
ꢀꢀ
7、凸条或凹槽
ꢀꢀ
8、锐角的结构
ꢀꢀ
9、上圆角的结构
ꢀꢀ
10、下圆角的结构
ꢀꢀ
1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链臂锯用刀头,包括钢材或硬质合金制成的基体1,所述的基体上面是基体安装面2,在基体上面具有聚晶金刚石合成片3,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下面具有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4,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又包括下面的合金基体5和上面的聚晶金刚石层6,所述的基体安装面和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安装面上具有凸条或凹槽7,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上具有配合凸条或凹槽的凹槽或凸条。
24.本实用新型采用卯榫的结构,增加了合成片和拼接后合金或钢材的强度,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25.进一步地讲,形成凸条的是中间细的卡扣11,所述的卡扣安装在基体安装面的凹槽中,基体安装面上面的卡扣形成凸条,如图8所示。
26.也就是说,所述的基体安装面上具有凹槽,所述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上也有凹槽,这两个凹槽用中间细的卡扣连接。
27.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基体安装面2或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的凸条截面具有远离根部的部位宽、根部窄的结构。如图2、3、5、6所示。
28.也就是说基体安装面和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结合后不能拔出上面的聚晶金刚石合成片的结构,这样其连接更牢固。
29.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基体安装面2或聚晶金刚石合成片安装面4的凸条截面是长方形的结构。如图4所示。
30.这样连接更简单,安装更方便。
31.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上面或下面两侧还具有锐角的结构8。如图2、7所示。
32.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上面两侧还具有上圆角的结构9。如图6所示。
33.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下面两侧还具有下圆角的结构10。如图7所示。
34.进一步地讲,所述的凸条是多个的。
35.采取以上措施安装更牢固。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