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方舱排雨水领域,尤其涉及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
背景技术:
方舱是用各种坚固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方便、可移动的整体,方舱由于本身体型小,普遍用于移动式作业,实验用方舱在实验领域也较为常见。
方舱一般顶部设置为平面,下雨时雨水会沿方舱表面进行溢流,没有相应的排雨水结构,即使设置了排雨水结构,其中的排水管结构直接安装在方舱表面,导致整体的美观度大大下降,常见的排水结构只设置有一个排水管路,排水效果差,堵塞时排水系统还会瘫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包括导流台,所述导流台固定连接在方舱主体的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方舱主体的上表面边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板,且导流台的顶表面与限位环板的顶表面所在面相同,所述导流台的底部边侧与限位环板的内壁之间固定形成导流槽,所述方舱主体的上表面各拐角设置有雨水流入口,且雨水流入口相对位于限位环板的内侧,所述方舱主体的内部拐角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对应与雨水流入口贯通,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贯穿方舱主体的表面通至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流台的上部台身固定设置为锥形台,所述导流台的下部台身侧表面设置为竖直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流槽在导流台的底部边侧与限位环板的内壁之间固定形成有四个,四个所述导流槽的槽体底表面均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且雨水流入口相对位于导流槽的最低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环板的外表面所在面与方舱主体的舱体四周面所在面相同,所述限位环板的板身截面固定设置为l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流管在方舱主体的内部四个拐角位置固定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导流管上端与方舱主体上表面四个雨水流入口相连通,所述方舱主体的表面下侧位置设置有雨水流出口,所述导流管的下端对应与雨水流出口相贯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雨水流出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筛网,所述雨水流入口的内部结构设置与雨水流出口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中,顶部设置有导流台和限位环板结构,导流台顶表面所在面与限位环板上表面所在面相同,从而避免导流台凸出整体上表面,导流管对应设置在方舱内部,实现整体排雨水隐式作业,保证整体美观。
2、本实用新型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中,顶部四角位置设置有四个雨水流入口,方舱顶部设置有与流入口对应的导流槽和导流台,实现雨水定向导流的同时,确保方舱顶部不会屯水,即使一个排水口被堵,其它排水口还可以正常进行排雨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例说明:
1、导流台;2、方舱主体;3、限位环板;4、导流槽;5、雨水流入口;6、导流管;7、雨水流出口;8、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方舱实验室隐藏式排雨水装置,包括导流台1,提供方舱上部大面积的导流作业,导流台1固定连接在方舱主体2的上表面中部位置,方舱主体2的上表面边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板3,实现对雨水的收拢以及防止雨水飞溅,且导流台1的顶表面与限位环板3的顶表面在面相同,实现导流台1的隐式化,导流台1的底部边侧与限位环板3的内壁之间固定形成导流槽4,实现雨水的定向导流作业,方舱主体2的上表面各拐角设置有雨水流入口5,提供雨水汇聚流入孔位,且雨水流入口5相对位于限位环板3的内侧,方舱主体2的内部拐角设置有导流管6,实现雨水的向下导流,导流管6的上端对应与雨水流入口5贯通,导流管6的下端贯穿方舱主体2的表面通至外侧,实现将雨水由方舱下部直接排出。
导流台1的上部台身固定设置为锥形台,确保上部不会屯水,导流台1的下部台身侧表面设置为竖直面,导流槽4在导流台1的底部边侧与限位环板3的内壁之间固定形成有四个,四个导流槽4的槽体底表面均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确保雨水可以完全流进雨水流入口5的内部,且雨水流入口5相对位于导流槽4的最低端,限位环板3的外表面在面与方舱主体2的舱体四周面在面相同,保证外部美观,限位环板3的板身截面固定设置为l型,避免雨水由导流台1留下打在限位环板3上出现雨水飞溅的现象,导流管6在方舱主体2的内部四个拐角位置固定设置有四个,四个导流管6上端与方舱主体2上表面四个雨水流入口5相连通,实现相应的导流作业,方舱主体2的表面下侧位置设置有雨水流出口7,提供雨水导出位置,导流管6的下端对应与雨水流出口7相贯通,雨水流出口7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筛网8,防止管内进入杂物,雨水流入口5的内部结构设置与雨水流出口7相同,防止上部落入杂物。
工作原理:在下雨天时,雨水打在导流台1的表面,在上部锥形面的作用下雨水流入导流槽4的内部,因为导流槽4中高两端低,雨水会流向方舱主体2的上表面拐角位置,进而由雨水流入口5汇聚进入导流管6的内部,最终由雨水流出口7导出,导流管6设置在方舱主体2的内部,可以实现隐式排水,上部的导流台1的顶表面所在面与限位环板3的上表面所在面相同,从而可以实现导流台1的隐式化,整体不会影响美观度,且排雨水效果较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