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及其建筑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2421发布日期:2021-08-10 14:3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及其建筑外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墙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及其建筑外墙。



背景技术:

发泡陶瓷材料是以陶瓷废渣、河道淤泥、页岩、粘土质尾矿等工业废弃物、发泡剂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焙烧工艺制成的具有封闭孔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发泡陶瓷材料制成的发泡陶瓷板,属于绿色建材,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且以其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防水、抗冻、耐高温、抗老化等特点,逐渐在建筑物外墙上应用。

但发泡陶瓷板的本身结构性质导致其存在强度较低、脆性大的缺陷,由于发泡陶瓷板整体脆性较大的问题,作为外墙使用时,常用的锚固节点是用螺栓和套筒直接锚固至钢框上安装于建筑主体,同时发泡陶瓷采用单板作为外墙使用。当采用整块发泡陶瓷板使用,锚栓固定的节点安装精度要求高,若安装误差较大,易产生应力集中、发生破损,不但增加了安装成本,影响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外观,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及其建筑外墙,主要目的在于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安装后,避免其受到风载荷或地震力作用时,各节点的变形不同步产生的应力集中,造成个别的节点过早的失效,影响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外观,以及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用于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的外墙板,包括:

安装钢框;

发泡陶瓷复合板,置于所述安装钢框,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发泡陶瓷板、柔性夹层和第二发泡陶瓷板;

万向锚固件,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锚固至所述安装钢框上,其中,

所述万向锚固件包括第一万向连接部和第二万向连接部,所述第一万向连接部穿过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所述第二万向连接部的第一端可旋转的置于所述第一万向连接部,所述第二万向连接部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钢框,所述万向锚固件可适应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的位移和变形。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柔性夹层为pet发泡板;

或,所述柔性夹层为钢丝网。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的所述第一发泡陶瓷板和所述柔性夹层之间设置有胶粘剂,所述柔性夹层和所述第二发泡陶瓷板之间设置有胶粘剂。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一万向连接部包括:

锚固套筒,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置于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一端;

套筒压紧件,所述套筒压紧件的第一端置于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二端,所述套筒压紧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盖;

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万向连接部包括:

球头连接杆,所述球头连接杆的球头端可旋转地置于所述锚固套筒内,所述球头连接杆的杆部伸出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一端。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锚固套筒内包括:

第一空间,为圆柱形空间,设置于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空间设置有内螺纹;

第二空间,为两端开口的球形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球头连接杆的球头端;

第三空间,为圆锥形空间,所述圆锥形空间为从所述锚固套筒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空间逐渐收口;

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锚固套筒的内空腔。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套筒压紧件的第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锚杆,所述螺纹锚杆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内螺纹匹配。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球头连接杆的杆部置于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球头连接杆的杆部可在所述第三空间内摆动,且所述球头连接杆设置有外螺纹。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安装钢框包括:

第一横龙骨、第二横龙骨、第一竖龙骨以及第二竖龙骨;

所述第一横龙骨、所述第一竖龙骨、所述第二横龙骨和所述第二竖龙骨依次连接形成四边形框架。

可选的,在上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中,所述第一竖龙骨和所述第二竖龙骨均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钢框连接件,所述钢框连接件置于所述四边形框架的内窗口,所述钢框连接件固定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外墙,包括:

上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

建筑外墙主体框架,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相邻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梁置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梁的下方;

连接件,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安装固定至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其中,

所述安装钢框还包括第一安装横龙骨,置于所述第一横龙骨和所述第二横龙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横龙骨;

所述上连接件,为l型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立板和第一平板,所述第一立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横龙骨,所述第一平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

所述下连接件,为t型构件,包括第二立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二立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横龙骨,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端托住所述第二横龙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及其建筑外墙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用于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的外墙板,包括:安装钢框、发泡陶瓷复合板和万向锚固件,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置于所述安装钢框,安装钢框主要起到承托发泡陶瓷复合板,以及将整个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安装至建筑主体框架的连接作用,发泡陶瓷板属于绿色建材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发泡陶瓷的燃烧性能等级为a1级,并且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防水性和抗冻性,这些特性使得发泡陶瓷作为外墙挂板使用时,可从根本上消除传统外墙挂板围护系统易开裂、渗水、自重大等缺点,从而构筑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系统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适用等优点的建筑外墙围护系统。发泡陶瓷复合板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发泡陶瓷板、柔性夹层和第二发泡陶瓷板,采用三层复合的方式在发泡陶瓷复合板的中间引入了柔性夹层,从而使板本身具有了即使受到外力导致破损,也不易脱落的重要改善;所述万向锚固件,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锚固至所述安装钢框上,其中,所述万向锚固件穿过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的外侧面,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钢框,所述万向锚固件可适应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位移,一方面,当整个发泡陶瓷复合板的板面过大,安装时安装节点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万向锚固件可适应发泡陶瓷复合板位移,使整个发泡陶瓷复合板的板面的应力点被分散,则可减少应力集中问题;另一方面,在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安装后,避免受到风载荷或地震力作用时,各节点的变形不同步产生的应力集中,造成个别的节点过早的失效问题产生,当遇到此种情况时,万向锚固件可适应发泡陶瓷复合板位移释放集中的应力点的力,提高了整个板面的稳定性,保证板面不会脱落,既保证了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外观,还避免造成安全隐患。由于建筑外墙具有上述分析的有益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能够解决发泡陶瓷板受到风载荷或地震力作用时,各节点的变形不同步产生的应力集中,造成个别的节点过早,引起发泡陶瓷板脱落,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万向锚固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万向锚固件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4是图3中b-b的剖面图;

图5是锚固套筒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墙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8是图7中a-a的剖面图;

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00-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安装钢框,11-第一横龙骨,12-第二横龙骨,13-第一竖龙骨,14-第二竖龙骨,15-第一安装横龙骨,16-钢框连接件,20-发泡陶瓷复合板,21-第一发泡陶瓷板,22-柔性夹层,23-第二发泡陶瓷板,24-胶粘剂,30-万向锚固件,31-锚固套筒,32-套筒压紧件,33-球头连接杆,34-第一空间,35-第二空间,36-第三空间,200-建筑外墙主体框架,210-第一钢筋混凝土梁,220-第二钢筋混凝土梁,300-连接件,310-上连接件,320-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用于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的外墙板,包括:安装钢框10、发泡陶瓷复合板20和万向锚固件30,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置于所述安装钢框10,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发泡陶瓷板、柔性夹层22和第二发泡陶瓷板23;所述万向锚固件30,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锚固至所述安装钢框10上,其中,所述万向锚固件30主体穿过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所述万向锚固件30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外侧面,所述万向锚固件30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钢框10,所述万向锚固件30可适应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位移。

在具体实施中,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包括:安装钢框10、发泡陶瓷复合板20和万向锚固件30,安装钢框10主要起到承托发泡陶瓷复合板20,以及将整个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安装至建筑主体框架的连接作用,发泡陶瓷板属于绿色建材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发泡陶瓷的燃烧性能等级为a1级,并且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防水性和抗冻性,这些特性使得发泡陶瓷作为外墙挂板使用时,可从根本上消除传统外墙挂板围护系统易开裂、渗水、自重大等缺点,从而构筑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系统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适用等优点的建筑外墙围护系统。

具体地,发泡陶瓷复合板20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发泡陶瓷板、柔性夹层22和第二发泡陶瓷板23,采用三层复合的方式在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中间引入了柔性夹层22,从而使发泡陶瓷复合板20具有了即使受到外力导致破损,也不易脱落的重要改善,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内侧面为贴近建筑主体结构的一面,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外侧面为与内侧面相对的一面,所述万向锚固件30包括第一万向连接部和第二万向连接部,第一万向连接部穿过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所述第二万向连接部的第一端可旋转的置于所述第一万向连接部,所述第二万向连接部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钢框10,所述万向锚固件30可适应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位移和变形,一方面,当整个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板面过大,安装时安装节点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万向锚固件30可适应发泡陶瓷复合板20位移,使整个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板面的应力点被分散,则可减少应力集中问题;另一方面,在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安装后,避免受到风载荷或地震力作用时,各节点的变形不同步产生的应力集中,造成个别的节点过早的失效问题产生,当遇到此种情况时,万向锚固件30可适应发泡陶瓷复合板20位移释放集中的应力点的力,提高了整个板面的稳定性,保证板面不会脱落,既保证了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外观,还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柔性夹层22为pet发泡板,或,所述柔性夹层为钢丝网。

具体地,柔性夹层22为pet发泡板,pet发泡板具有良好的韧性、隔热性能及环保性能,柔性夹层22复合到两层发泡陶瓷板中间,解决了发泡陶瓷板破损后产生脱落的问题,提高外墙的安全性能,同时,当有外力作用导致发泡陶瓷复合板20轻微形变,中间夹层的pet发泡板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两层发泡陶瓷板,由于本身的脆性而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pet发泡板的保温性能,使整个墙板的保温性能也增加了;或所述柔性夹层为钢丝网及耐碱玻纤网等具有柔性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质,只要能够在发泡陶瓷板收到外力时,起到缓冲作用及发泡陶瓷板断裂时能起到连接,使其不易断裂脱落即可。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所述第一发泡陶瓷板和所述柔性夹层22之间设置有胶粘剂24,所述柔性夹层22和所述第二发泡陶瓷板23之间设置有胶粘剂24。

具体地,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第一发泡陶瓷板和第二发泡陶瓷板23贴近柔性夹层22的一面,通过喷涂胶粘剂24,将中间的柔性夹层22复合到两层发泡陶瓷板中间,不仅为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加固起作用,配合万向锚固件30的锚固,使得发泡陶瓷复合板20更结实可靠,不会出现分层剥落的安全隐患。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万向锚固件30的第一万向连接部包括:锚固套筒31和套筒压紧件32,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万向连接部包括:球头连接杆33;所述锚固套筒31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置于所述锚固套筒31的第一端;所述套筒压紧件32的第一端置于所述锚固套筒31的第二端,所述套筒压紧件3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球头连接杆33的球头端可旋转地置于所述锚固套筒31内,所述球头连接杆33的杆部伸出所述锚固套筒31的第一端。

具体地,所述万向锚固件30的第一万向连接部包括:锚固套筒31和套筒压紧件32,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万向连接部包括:球头连接杆33;锚固套筒3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端盖,套筒压紧件3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为圆形的端盖或其他形状的端盖,其中,发泡陶瓷复合板20需要预先根据设计需要开好安装万向锚固件30的通孔,锚固套筒31从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内侧面插入,值得注意的是,锚固套筒31在安装时,需要在锚固套筒31的外套满涂胶粘剂24,然后再插入发泡陶瓷复合板20,使得整个万向锚固件30与发泡陶瓷复合板20之间固定更牢靠,套筒压紧件32从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外侧面插入,套筒压紧件32的第一端置于所述锚固套筒31的第二端,由于万向锚固件30采用两侧带有端盖的套筒,且套筒压紧件32的第一端与锚固套筒31的第二端连接,安装时可以将内外两侧的发泡陶瓷板拉结到一起,增加两侧发泡陶瓷板的安全性能;球头连接杆33的球头端可旋转地置于锚固套筒31内,球头连接杆33的杆部伸出锚固套筒31的第一端,伸出的部分可用于固定至安装钢框10。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锚固套筒31内包括:第一空间34、第二空间35和第三空间36,所述第一空间34、第二空间35和第三空间36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锚固套筒31的内空腔,所述第一空间34为圆柱形空间,设置于所述锚固套筒3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空间34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空间35为两端开口的球形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球头连接杆33的球头端;所述第三空间36为圆锥形空间,所述圆锥形空间为从所述锚固套筒31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空间35逐渐收口。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套筒压紧件32的第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锚杆,所述螺纹锚杆与所述第一空间34的内螺纹匹配。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球头连接杆33的杆部,置于所述第三空间36,所述球头连接杆33的杆部可在所述第三空间36内摆动,且所述球头连接杆33设置有外螺纹。

具体地,所述锚固套筒31内包括:第一空间34、第二空间35和第三空间36,第一空间34设置的内螺纹与套筒压紧件32的第一端设置的螺纹锚杆匹配,配合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使得第一发泡陶瓷板和第二发泡陶瓷板23及中间的柔性夹层22拉结到一起,第二空间35采用球座的构造,与球头连接杆33配合使用,第三空间36设置有用于摆动的锥形斜面空间,球头连接杆33安装于钢框或主体结构后,前端的套筒部分可以围绕球头进行摆动,保证了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安装后,即使受到风压及地震力作用,导致发泡陶瓷板与钢框或主体结构发生变形,两者即使变形不同步也不会在节点部位产生应力集中造成节点部位过早失效的情况。安装万向锚固件30后,可以使各节点在变形过程中抵消由于变形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从而提高发泡陶瓷板承载能力。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安装钢框10包括:第一横龙骨11、第二横龙骨12、第一竖龙骨13以及第二竖龙骨14;所述第一横龙骨11、所述第一竖龙骨13、所述第二横龙骨12和所述第二竖龙骨14依次连接形成四边形框架。

具体地,安装钢框10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横龙骨11、所述第一竖龙骨13、所述第二横龙骨12和所述第二竖龙骨14,四根龙骨形成四边形框架,该四边形框架与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内侧板面连接,为发泡陶瓷复合板20提供支撑作用,该四边形框架与发泡陶瓷复合板20采用均匀间隔的多点接触的紧固方式,没有集中应力,从而不会出现发泡陶瓷复合板20与四边形框架连接处的疲劳破坏,进而四边形框架与发泡陶瓷复合板20连接后形成的预制发泡陶瓷外墙挂板结构可靠,使得与四边形框架连接的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力学性能提高。安装钢框10还可设置多条加强肋,每条加强肋,均设置在两条竖龙骨之间,且每条加劲肋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条竖龙骨相连,能够提高支撑框架整体稳定性与抗扭刚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支撑框架的强度,进一步加强发泡陶瓷复合板20的力学性能,使得发泡陶瓷复合板20安装后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竖龙骨13和所述第二竖龙骨14均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钢框连接件16,所述钢框连接件16置于所述四边形框架的内窗口,所述钢框连接件16固定所述万向锚固件30的第二端。

具体地,第一竖龙骨13和第二竖龙骨14均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钢框连接件16,钢框连接件16焊接在四边形框架的内窗口,钢框连接件16设置有螺栓,与万向锚固件30的球头连接杆33的杆部设置的外螺纹匹配,使得钢框连接件16与万向锚固件30固定。

实施例二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的实施例。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包括: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建筑外墙主体框架200和连接件300,所述建筑外墙主体框架200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相邻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梁210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梁220,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梁220置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梁210的下方;所述连接件300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安装固定至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包括:上连接件310和下连接件320;其中,所述安装钢框10还包括第一安装横龙骨15,置于所述第一横龙骨11和所述第二横龙骨12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横龙骨11;所述上连接件310,为l型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立板和第一平板,所述第一立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横龙骨15,所述第一平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梁210的底部;所述下连接件320,为t型构件,包括第二立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二立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横龙骨12,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梁220的顶部,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端托住所述第二横龙骨12。

在具体实施中,建筑外墙,包括: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建筑外墙主体框架200和连接件300,连接件300将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安装至建筑外墙主体框架200,上连接件310的第一立板和第一平板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板,用于增加第一立板和第一安装横龙骨15之间的阻尼,限制第一安装横龙骨15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梁210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作用力;下连接件320的第二立板和第二平板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板,用于增加第二立板和第二横龙骨12之间的阻尼,限制第二横龙骨12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梁220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安装在建筑外墙主体框架200上更稳固。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100,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