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小屋框架及车顶小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7501发布日期:2021-07-20 16:3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小屋框架及车顶小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周边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小屋框架及车顶小屋。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壮大,自驾游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为了满足人们自驾出行的便利性,现有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安装在汽车车顶的帐篷,起初车顶帐篷的结构比较简单,经过逐代演化,现有车顶帐篷从外观、重量、便携性等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这有效增加了出行的方便性。车顶帐篷安装简单快捷,适应多种车型,真正实现了筑家户外,随遇而安的意境。

目前车顶帐篷的结构基本有两大类,一种是如申请号cn201910446750.4公开侧翻折叠式车顶帐篷,另一种是如申请号cn201620753286.5公开的直升式车顶帐篷。现有这些车顶帐篷存在两个明显问题:首先,现有车顶帐篷整结构不稳定,帐篷很容易晃动,人在帐篷内不能倚靠;第二现有车顶帐篷内没有划分卫生区域,在帐篷内完全无法大小便,使得帐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小屋框架及车顶小屋,旨在解决现有车顶帐篷结构不牢固、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车顶小屋框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左右侧均转轴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和底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组件,所述车顶小屋框架还包括用于设在左右两侧的侧架顶部之间的顶架。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左右两侧向上形成有承高架,所述侧架末端转轴连接至对应侧承高架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架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横架,所述横架底部转轴连接至对应侧的侧架顶部,所述横架和对应侧侧架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顶架为可拆卸安装于两侧架之间的弧形架。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小屋包括车顶小屋框架,所述顶小屋框架表面覆盖有篷布,其中一侧架上距离底盘一定高度位置横向转轴连接有便槽板,所述便槽板顶部转轴连接有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对应便槽板、支撑板位置设置有带拉链门的布帘便间,所述便槽板、支撑板向内翻折后形成便位,所述便位位于所述折叠式带拉链门布帘便间内。

进一步的,其中另一侧架靠近底盘位置横向设置有靠背垫。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小屋框架正面的篷布上开有出入口,背面的篷布上设有通风及便物弃口,所述出入口两侧有独立杆支架,所述独立杆支架上覆盖有雨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小屋结构非常牢固,通过伸缩组件将各部分连接一体,伸缩组件可以是伸缩气缸或者电动推杆等,框架展开和收拢操作十分便捷,人在小屋内也可以方便背靠框架,不影响结构稳定性,也延长了小屋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性车顶小屋内部可临时划分用于方便的布帘便间,便位为由便槽板和支撑板组成的翻转结构,使用时将便槽板和支撑板从一侧的侧架上转下,此时支撑板底部支撑住底盘,便槽板水平,将固定在便槽板上的压缩方便盆向下推升展开,套上塑料袋,即可形成便位供人使用,便完后将塑料袋弃入帐外垃圾桶内即可,这种便位结构可自由变换,不使用时直接翻转至侧架上,不占用小屋内部空间,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顶小屋框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图;

图3是框架收拢折叠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顶小屋框架的结构图;

图5是一侧侧架的结构图;

图6是另一侧侧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顶小屋正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顶小屋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小屋框架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左右侧均转轴连接有侧架2,所述侧架2和底盘1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组件3,所述车顶小屋框架还包括用于设在左右两侧的侧架顶部之间的顶架。

本框架整体左右对称,框架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体车顶小屋的牢固度,车顶小屋放置在车顶上后,通过连接件将底盘与车顶连接固定,因此底盘大小决定整个车顶小屋的空间,如图2所示的底盘结构图,本实施例中,底盘的长度为2米左右,宽度为1.2米左右,基本与车顶大小匹配。侧架和底盘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组件,这里伸缩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伸缩气缸、电动推杆等,可手动或自动实现伸缩,以实现框架的展开和关闭,伸缩组件的承载力较大,当框架展开后,各部分之间连接十分稳定,当底盘固定后,框架整体不会摇晃,使得即便是人在车顶小屋内,也能轻松背靠侧板倚坐,框架不会变形,保证了框架的牢固度。

另外,在左右两侧的侧架顶部之间为顶架,本实施例不限定顶架的具体形式,图1所示结构,顶架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横架41,所述横架底部转轴连接至对应侧的侧架顶部,所述横架和对应侧侧架2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组件6,同样第二伸缩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伸缩气缸、电动推杆等。横架完全展开后如图1所示,两侧的横架具有一定坡度,形成屋顶结构,用于支撑顶篷,两副横架的末端之间进一步可以通过连接钩(图中未示出)连接。本结构中,横架和侧架也是通过伸缩组件连接,能够保证框架整体牢固度。

框架展开后,侧架的高度为0.9米左右,为了便于收拢,本实施例底盘1左右两侧向上形成有承高架5,所述侧架2末端转轴连接至对应侧承高架5顶部,承高架的高度大概在0.18米,再加上横架的向上的倾斜角度,框架整体最高高度可以达到1.2米左右,框架完全收拢后厚度在0.2米左右,如图3所示,横架和侧加完全折叠至底盘和承高架形成的范围内,也便于小屋收拢,收拢后小屋的外部形状也比较美观。

作为顶架的另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顶架为可拆卸安装于两侧架之间的弧形架42,弧形架两端直接插接在对应的侧板顶部,使用时,伸缩组件先展开侧架,然后再人工安装弧形架,将顶篷布撑牢。这种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顶小屋,包括前述车顶小屋框架,所述顶小屋框架表面覆盖有篷布,结合图5所示,其中一侧架上距离底盘一定高度位置横向转轴连接有便槽板7,便槽板7的槽口内安装有压缩方便盆,所述便槽板7顶部转轴连接有支撑板8,正常情况下,便槽板和支撑板如图5所示完全展开固定至侧架上。作为一种固定结构,该侧架下部有一根直杆,便槽板底部与直杆转动连接,直杆向上有两根竖杆,便槽板和支撑板位于两根竖杆之间,支撑板与两侧的竖杆通过锁紧件固定,比如通过锁扣连接等。使用时,松开锁紧件,向内翻折便槽板和支撑板,形态如图1、4所示,便槽板水平,支撑板垂直支撑于底盘,形成便位。同时也可以将此状态下的便槽板和支撑板固定,比如在便槽板和支撑板侧边通过连接杆锁紧,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可以在底盘上对应便槽板、支撑板位置设置带拉链门的布帘便间,所述布帘便间为折叠式,也可以做成可拆卸结构,且设置有拉链门,展开后安装在小屋内拉上拉链门,可形成全封闭空间,脏物不会向外飞溅而弄脏屋内物品,也隔离了房内味道;布帘便间也可以做半高仅隔离飞溅物。

使用时,将展开的布帘间拉链门拉开,放下便槽板和支撑板形成便位,将固定在便槽板槽口内的压缩方便盆向下推升展开,套上塑料袋,用户即可坐在便槽板上方便,方便完后,将塑料袋弃入帐外垃圾桶内即可。

另外,为了方便靠坐,如图6所示,在车顶小屋另一侧架靠近底盘位置横向设置靠背垫10,用户在小屋内可以背靠所述靠背垫,提高舒适感,不影响框架稳定性。

最后,如图7、8所示,所述车顶小屋框架正面的篷布上开有出入口11,所述出入口两侧有独立杆支架12,所述独立杆支架上覆盖雨檐13,雨檐设在小屋的出入口的上方和左右两侧位置,可以全方位遮挡出入口位置的雨水,避免雨水从出入口渗入小屋内,影响用户休息。同样也可以在小屋背面对称设置独立杆支架和雨檐,以遮挡通风及便物弃口位置的雨水。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小屋结构牢固,而且设置了用于形成便位的可翻转的便槽板和支撑板,不使用时便槽板和支撑板可以向上翻转至侧架,不影响小屋内部空间,提高了产品实用性,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