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2252发布日期:2021-07-13 15:3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组合墙标准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



背景技术:

钢膜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钢结构构件为模板,并在内部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钢与砼的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模壳砼组合结构可实现工厂化、集改化、标准化和数模化,钢模壳梁、柱结构是钢模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支撑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楼字的成本和安全性能。

在相关技术中,对钢结构构件施工时,为提高钢结构焊接时的稳定性,多是在两个异形柱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加装标准节,通过标准节对两个异形柱之间起到过度的作用以减少两个异形柱之间的受力,从而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标准节体和异形柱之间的壁厚较薄,若直接将标准节体和异形柱进行对接极易产生偏差,导致存在有标准节和异形柱在焊接时容易出现错位、漏缝的现象,导致标准节和异形柱的对接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提高标准节体和异形柱对接后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包括标准节体,标准节体的横接截面为l型,标准节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标准节体的两端均固设有盖板,盖板开设有贯穿自身通孔,通孔与标准节体的内部连通,且盖板的壁厚大于标准节体的壁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标准节体和异形柱安装固定之前,先在标准节体的两端固定安装上盖板,因盖板的壁厚大于标准节体的壁厚,从而增加的异形柱端部和标准节体端部对接时的接触面积,使异形柱端部和标准节体端部对接时,异形柱的端部只需和盖板固定即可,通过盖板降低了对异形柱和标准节体对接时精准度的要求,降低了标准节体和异形柱体端部对接时的错位现象,达到了提高标准节体和异形柱对接后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标准节体的内部设置有环板,环板的周向侧壁与标准节体的周向内壁固定连接,环板开设有贯穿自身的过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板以增加标准节体内部的强度,在后期向标准节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时,以降低标准节体因浇筑混凝土而发生挤压变形的现象,并通过过孔可使混凝土穿过环板并注满整个标准节体。

可选的,所述环板位于标准节体的正中间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环板位于标准节体的正中间位置,以进一步提高环板对标准节体内部的支撑效果,使环板两侧的标准节受力均匀,降低因混凝土浇筑而使标准节体发生挤压变形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通孔和过孔均开设有两个,且通孔和过孔沿着标准节体的长度方向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从两个通孔同时注入混凝土,并使从两个通孔注入混凝土分别穿过两个过孔填满整个标准节体,以加快混凝土填充的速度,高了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环板开设有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标准节体内注入混凝土时,标准节体的内的空气可通过气孔向上排出,然后使混凝土可完全填充满整个标准节体,以提高混凝土填充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环板在两个盖板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竖杆,竖杆沿标准节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竖杆的一端和环板固定连接,竖杆远离环板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组件,盖板靠近环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卡接组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环板的卡接槽与卡接组件对齐,然后再将盖板扣在标准节体的端部,然后并使卡接组件位于卡接槽内和盖板卡接固定,从而实现了对盖板和标准节体端部进行初步固定,为工作人员对盖板和标准节体端部进行再次固定提供了方便和基础。

可选的,所述竖杆包括内杆和外套,外套的一端和环板固定连接,内杆位于外套内且沿着外套的长度方向与外套滑动连接,内杆的一端位于外套内,卡接组件设置在内杆远离外套的一端,在内杆和外套之间固设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时刻处于拉伸状态,在内杆和外套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固定的自锁组件,在环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自锁组件解开的解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板和卡接组件卡接固定时,通过自锁组件使内杆和外套之间固定,然后再通过解锁组件将自锁组件解开,使拉伸弹簧带动着内杆向外套与环板固定的一端滑动,直至盖板与标准节体的端部抵接,此时拉伸弹簧仍处于拉伸状态,并对盖板始终提供一个向标准节体中部的拉力,从而提高了盖板和标准节体端部的贴合效果,为工作人员对后期的盖板和标准节体二次固定时提供了方便,并提高了固定质量。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一对卡接板和一对卡接弹簧,两个卡接板分别设置在内杆的两侧,卡接板的端部和内杆的端部铰接,卡接弹簧固设在卡接板和内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杆远离外套一端的端部伸入至卡接槽内后,卡接弹簧将卡接板弹开并卡入卡接槽内,从而实现了内杆和盖板之间的卡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内杆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自锁组件位于放置槽内,自锁组件包括锁块以及用于将锁块从放置槽内弹簧的自锁弹簧,外套在靠近背离环板一端的端部开设有与锁块卡接配合的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槽和锁孔的位置对齐时,自锁弹簧将锁块从放置槽内弹出并卡入锁孔内,使内杆和外套之间卡接固定,从而实现了内杆和外套之间的自锁。

可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插杆和推杆,推杆外套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和环板之间固设有固定杆,插杆沿着标准节体的长度方向插入标准节体内,使推杆沿着锁孔的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与卡接组件卡接固定好后,用插杆沿着标准节体的长度方向插入标准节体的内部,使插杆带动着推杆在导向套的作用下向锁孔的方向滑动,推杆将锁块推出锁孔并收回至放置槽内,实现将内杆和外套之间的自锁组件解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体现实施例1中标准节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为体现实施例2中盖板未与标准节体端部抵接时,标准节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为体现实施例2中竖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为体现实施例2中盖板与标准节体端部抵接时,标准节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7是为体现实施例2中自锁组件为解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为体现实施例2中解锁组件将自锁组件解锁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标准节体;2、盖板;21、通孔;22、卡接槽;3、环板;31、过孔;32、气孔;4、竖杆;41、内杆;411、放置槽;42、外套;421、锁孔;43、拉伸弹簧;5、卡接组件;51、卡接板;52、卡接弹簧;6、自锁组件;61、锁块;62、自锁弹簧;7、解锁组件;71、插杆;72、推杆;73、导向套;731、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包括标准节体1,标准节体1的横截面为l型,标准节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标准节体1的两端相互贯通。在本申请文件中,标准节体1的长度为80厘米。

标准节体1的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设有环板3,环板3与标准节体1的端部平行,且环板3的距标准节体1两端的端口距离均为40厘米。标准节体1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设有盖板2。盖板2开设有两个通孔21,通孔21贯穿盖板2与标准节体1的内部连通,且盖板2的侧壁大于标准节体1的侧壁厚度。环板3开设有两个过孔31,过孔31贯穿环板3,且通孔21和过孔31沿着标准节体1的长度方向一一对齐。环板3开设有多个气孔32,且气孔32贯穿环板3。在向标准节体1内浇筑混凝土之前,先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环板3固定在标准节体1的内部,通过环板3起到对标准节体1内部加强的作用,减小后期向标准节体1浇筑混凝土时标准节体1的变形量,然后将盖板2焊接在标准节体1的两端,再将异形柱的端部和盖板2焊接固定,通过盖板2降低了异形柱和标准节体1对接时所需的精准度,使盖板2可消除异形柱和标准节体1之间的错位现象,从而提高了异形柱和标准节体1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在异形柱和标准节体1的焊接工作完成后,再通过通孔21向标准节体1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依次从过孔31内穿过环板3,再穿过标准节体1另一端的盖板2流入异形柱内,填充满整个异形柱后,再填充满整个标准节体1,在浇灌混凝土时,标准节体1内的空气可通过气孔32排出,使混凝凝土可填充满整个标准节体1。

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环板3焊接固定在标准节体1的内部,然后将盖板2焊接固定在标准节体1的两端,再将异形柱与盖板2之间焊接,将混凝土从通孔21内注入,直至灌满整个异形柱的内部和标准节体1的内部,通过环板3为标准节体1的内部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降低混凝土对标准节体1的内部的挤压而造成变形,通过盖板2降低了异形柱和标准节体1对接时所需的精准度,提高了异形柱和标准节体1之间连接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3和图4,在环板3的两侧均沿着标准节体1的长度方向焊接固设有多根竖杆4,竖杆4环绕设置在通孔21和过孔31的周围,竖杆4在背离环板3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组件5,盖板2在靠近环板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卡接组件5相互卡接配合的卡接槽22。在对盖板2和标准节体1焊接固定之间,先将卡接组件5插入至卡接槽22内,使盖板2和标准节体1进行初步的固定,然后再进行盖板2和标准节体1之间的焊接固定,从而可降低盖板2和标准节体1焊接时盖板2因受热而发生变形或在焊接过程中盖板2和标准节体1的端部再次发生位置移动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盖板2和标准节体1焊接时的精准。

参照图4和图5,竖杆4包括内杆41、外套42和拉伸弹簧43,内杆41位于外套42内,且内杆41沿着外套42的长度方向与外套42滑动连接,外套42远离内杆41的一端与环板3的表面焊接固定,卡接组件5设置在内杆41远离外套42的一端,拉伸弹簧43位于外套42内,拉伸弹簧43的一端和内杆41远离卡接组件5的一端粘贴固定,拉伸弹簧43的另一端和外套42粘贴固定,且拉伸弹簧43时刻处于拉伸状态。

参照图6和图7,在内杆41和外套42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固定的自锁组件6和用于将自锁组件6解锁的解锁组件7。

将卡接组件5卡入盖板2的卡接槽22内,此时自锁组件6处于自锁状态,使内杆41和外套42之间固定,使盖板2和内杆41固定,然后再通过解锁组件7将自锁组件6解开,拉伸弹簧43带动在和内杆41向环板3的方向滑动,直至盖板2抵接在标准节体1的端部,此时拉伸弹簧43仍处于拉伸状态。通过以上结构使盖板2可以和标准节体1的端部紧密贴合,进一步减小盖板2和标准节体1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在焊接盖板2和标准节体1时的焊接效果。

参照图5,卡接组件5包括一对卡接板51和一对卡接弹簧52,两个卡接板51分别位于内杆41端部的两侧,且卡接板51的一侧和内杆41的端部铰接,卡接弹簧52的一端和卡接板51粘贴固定,卡接弹簧52的另一端和内杆41粘贴固定。在将盖板2扣在内杆41的端部时,卡接板51伸入至卡接槽22后,卡接弹簧52将两个卡接板51向两侧弹开,使卡接板51卡接在卡接槽22内,从而实现了内杆41的端部和盖板2之间的卡接固定。

参照图5和图7,在内杆41背离卡接组件5一端的侧壁开设有放置槽411,自锁组件6位于放置槽411内,自锁组件6包括锁块61和自锁弹簧62,自锁弹簧62的一端和内杆41粘贴固定,自锁弹簧62的另一端和锁块61粘贴固定,外套42靠近内杆41一端的侧壁开设有与锁块61相互卡接配合的锁孔421。

在工作人员将盖板2与卡接组件5连接时,使自锁弹簧62将锁块61从放置槽411内弹出并卡入锁孔421内,从而使内杆41和外套42之间相对固定,使卡接组件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方便工作人员将卡接组件5插入卡接槽22内。

参照图6和图8,解锁组件7包括插杆71、推杆72和导向套73,插杆71的一端为锥形状,导向套73和环板3之间焊接固设有固定杆731,推杆72从导向套73的内部穿过并沿着朝向锁孔421的方向与导向套73滑动连接,插杆71的锥形端沿着标准节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从通孔21和过孔31中穿过,并在插入标准节体1的内部时带动着推杆72朝向锁孔421的方向滑动。

卡接组件5卡入卡接槽22后,将插杆71锥形状的一端沿着标准节体1的长度方向插入至标准节体1内,使插杆71带动着推杆72朝向锁孔421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推杆72将锁块61从锁孔421内推出收回至放置槽411内,然后拉伸弹簧43带动着内杆41向环板3方向移动,并通过卡接组件5带动着盖板2移动,使盖板2和标准节体1的端部抵接,此时拉伸弹簧43仍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使得盖板2和标准节体1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以提高盖板2和标准节体1焊接时的焊接固定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2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l形柱标准节的实施原理为:在将盖板2和标准节体1端部焊接之前,先将盖板2扣在内杆41的端部,卡接组件5卡入卡接槽22内,使盖板2和内杆41卡接固定,然后将插杆71插入标准节体1内,使插杆71带动着推杆72向锁孔421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推杆72将锁块61推回至放置槽411内,拉伸弹簧43带动着内杆41向环板3移动,并使盖板2抵接在标准节体1的端部,以提高在焊接时盖板2和标准节体1之间的稳定的,从而提高了盖板2和标准节体1焊接后的焊接质量和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