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试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6666发布日期:2021-07-20 15:5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试模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性能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试模。



背景技术:

混凝土试模是用来制作混凝土和砂浆力学性能及其长期性、耐久性试验用试件的模具。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混凝土试模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表面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和支架13,支架13上设置有螺杆14,底板11上竖直放置有两块侧模板15,侧模板15一块抵接于支撑块12,另一块抵接于螺杆14,在两块侧模板15之间放置四块隔板16,隔板16与侧模板15垂直,隔板16与底板11垂直。先将侧模板15安装于底板11上,在两块侧模板15之间安装隔板16,拧动螺杆14将侧模板15抵紧,从而使两块侧模板15将四块隔板16抵紧,相邻两块隔板16之间形成灌装腔室17,将混凝土灌注于灌装腔室17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侧模板与隔板按照顺序组装整齐再将侧模板抵紧,在组装过程中侧模板与隔板容易发生错位倾斜,操作人员需要重新摆放整齐,导致安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方便安装试模,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试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试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试模,包括上表面为长方形的底模板,所述底模板上端面沿长度方向两端设置有限位块和抵紧机构,所述限位块朝向抵紧机构一侧竖直滑动连接有前侧板,所述底模板上端面沿底模板长度方向水平滑动连接有后侧板,所述后侧板位于抵紧机构朝向限位块一侧,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平行设置,所述前侧板朝向后侧板一侧卡接有多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前侧板垂直,所述定位板上沿底模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靠近底模板一侧抵接于底模板上表面,所述间隔机构沿底模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抵接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相邻所述间隔机构之间形成浇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试模时,先将定位板依次卡接于前侧板上,再将安装有定位板的前侧板放置于底模板上,底模板背离定位板一侧抵接于限位块,将间隔机构穿设于定位板上,后侧板在抵紧机构驱动下滑移抵接于间隔机构,后侧板和前侧板将间隔机构抵紧,相邻间隔机构之间形成浇筑腔,试模安装方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可选的,所述前侧板朝向后侧板一侧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定位板朝向前侧板一端卡接于卡槽内,所述前侧板内沿底模板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连接杆,当所述定位板卡接于卡槽内时,所述连接杆穿过卡槽和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穿过卡槽和定位板从而增加前侧板和定位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定位板在前侧板上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间隔机构包括沿底模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模板上表面的第一间隔板,所述第一间隔板背离底模板一侧铰接有两块第二间隔板,所述第二间隔板转动轴线与底模板长度方向平行,两块所述第二间隔板间隔设置,所述定位板沿底模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两块第二间隔板之间且与第二间隔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卸试模时,先将后侧板拆下,然后将连接杆从前侧板内滑出,将定位板从前侧板上取下并从间隔机构内伸出,同一间隔机构内的两块第二间隔板相向转动,从而使两块第二间隔板与试块脱离,将间隔机构从底模板上滑出,即可将各混凝土试块从底模板上取下,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底模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沿底模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一间隔板和第二间隔板滑动连接于第四滑槽内,所述支撑板背离底模板一侧与底模板朝向支撑板一侧距离大于第二间隔板转动轴线与底模板朝向第一间隔板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间隔板和第二间隔板朝向第一间隔板一端滑入第四滑槽后,第二间隔板与第四滑槽侧壁抵接,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流至第一间隔板与第二间隔板之间,减少混凝土对间隔机构的污染。

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隔板与第二间隔板转动轴线垂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当所述第二间隔板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间隔板与挡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对第二间隔板起限位作用,当间隔机构从底模板上拆下时,第二间隔板在挡块限位作用下无法继续相背转动,从而有效防止间隔机构安装于定位板上后脱离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挡块背离底模板一侧与底模板间距小于支撑板背离底模板一侧与底模板间距,所述第二间隔板朝向另一第二间隔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定位板朝向第二间隔板一侧沿底模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六滑槽,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于第六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间隔机构安装于底模板上,挡块增加间隔机构在支撑板上的连接稳定性,此时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和限位杆增加间隔机构与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定位板沿竖直方向从两块第二间隔板内滑出。

可选的,所述抵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模板上表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底模板上表面远离限位块一端,所述支撑架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轴线与第二间隔板转动轴线平行,所述螺纹杆朝向后侧板一端抵接于后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转动滑移从而将后侧板抵紧,后侧板推动间隔机构和前侧板滑移,螺纹杆与限位块将前侧板、后侧板和间隔机构抵紧,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后侧板朝向螺纹杆一侧开设有圆柱形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壁抵接于螺纹杆侧壁,所述定位槽与螺纹杆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可以减少后侧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滑移,从而减少后侧板从底模板上滑脱导致试块制备失败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安装试模时,先将定位板依次卡接于前侧板上,再将安装有定位板的前侧板放置于底模板上,底模板背离定位板一侧抵接于限位块,将间隔机构穿设于定位板上,后侧板在抵紧机构驱动下滑移抵接于间隔机构,后侧板和前侧板将间隔机构抵紧,相邻间隔机构之间形成浇筑腔,试模安装方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需要拆卸试模时,先将后侧板拆下,然后将连接杆从前侧板内滑出,将定位板从前侧板上取下并从间隔机构内伸出,同一间隔机构内的两块第二间隔板相向转动,从而使两块第二间隔板与试块脱离,将间隔机构从底模板上滑出,即可将各混凝土试块从底模板上取下,操作简单方便;

3.当间隔机构安装于底模板上,挡块增加间隔机构在支撑板上的连接稳定性,此时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和限位杆增加间隔机构与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定位板沿竖直方向从两块第二间隔板内滑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抵接机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定位板与前侧板连接关系;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爆炸示意图另一视角,主要用于展示定位板与后侧板连接关系;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间隔机构与支撑板连接关系。

附图标记说明:11、底板;12、支撑块;13、支架;14、螺杆;15、侧模板;16、隔板;17、灌装腔室;2、底模板;21、支撑板;22、第四滑槽;23、第五滑槽;3、限位块;4、抵紧机构;41、支撑架;42、螺纹杆;5、前侧板;51、卡槽;52、第一滑槽;53、连接杆;6、后侧板;61、第三滑槽;62、定位槽;7、定位板;71、通孔;72、第六滑槽;8、间隔机构;81、第一间隔板;82、第二间隔板;83、第二滑槽;84、挡块;85、限位杆;9、浇筑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混凝土试模。参照图2和图3,一种混凝土试模包括长方体形底模板2,底模板2上表面形状为长方形,底模板2上表面沿长度方向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底模板2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另一端设置有抵紧机构4,底模板2上表面设置有前侧板5和后侧板6,前侧板5抵接于限位块3,后侧板6抵接于抵紧机构4,前侧板5和后侧板6平行设置,前侧板5上卡接有四块定位板7,定位板7与前侧板5垂直设置,定位板7上设置有间隔机构8,间隔机构8两端分别与前侧板5和后侧板6抵接,间隔机构8朝向底模板2一侧与底模板2抵接,两组相邻间隔机构8之间形成浇筑腔9。

参照图3,前侧板5朝向后侧板6一侧开设有四个卡槽51,定位板7朝向前侧板5一端卡接于卡槽51内,定位板7与底模板2垂直,前侧板5内沿底模板2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52,第一滑槽52内滑动连接有方形连接杆53,定位板7位于卡槽51内一端可开设有方形通孔71,当定位板7卡接于卡槽51内时,连接杆53穿过卡槽51和通孔71。

参照图3,间隔机构8包括沿底模板2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模板2上表面的第一间隔板81,第一间隔板81背离底模板2一侧铰接有两块第二间隔板82,第二间隔板82转动轴线与底模板2长度方向平行,两块第二间隔板82间隔设置,两块间隔板16之间形成第二滑槽83,定位板7沿底模板2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83内,定位板7与同一组间隔机构8内的第二间隔板82以及第一间隔板81抵接。

参照图4,后侧板6朝向定位板7一侧竖直开设有四条第三滑槽61,定位板7靠近后侧板6一端从第二滑槽83内伸出竖直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61内。

参照图3和图5,底模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上沿底模板2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滑槽22,第一间隔板81和第二间隔板82滑动连接于第四滑槽22内,支撑板21背离底模板2一侧与底模板2朝向支撑板21一侧距离大于第二间隔板82转动轴线与底模板2朝向第一间隔板81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3和图5,第一间隔板81与第二间隔板82转动轴线垂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84,当第二间隔板82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第二间隔板82与挡块84抵接。第四滑槽22侧壁沿第四滑槽22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五滑槽23,挡块84滑动连接于第五滑槽23内。

参照图3和图5,挡块84背离底模板2一侧与底模板2间距小于支撑板21背离底模板2一侧与底模板2间距,第二间隔板82朝向另一第二间隔板82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5,定位板7朝向第二间隔板82一侧沿底模板2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六滑槽72,限位杆85滑动连接于第六滑槽72内。

参照图1和图4,抵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模板2上表面的支撑架41,支撑架41位于底模板2上表面远离限位块3一端,支撑架4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2,螺纹杆42轴线与第二间隔板82转动轴线平行,螺纹杆42朝向后侧板6一端抵接于后侧板6。后侧板6朝向螺纹杆42一侧开设有圆柱形定位槽62,定位槽62内壁抵接于螺纹杆42侧壁,定位槽62与螺纹杆42同轴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混凝土试模的实施原理为:安装试模时,先将定位板7开设有通孔71一端卡接于卡槽51内,连接杆53滑入第一滑槽52内并穿过卡槽51和通孔71。将前侧板5放置于底模板2上,前侧板5背离定位板7一侧抵接于限位块3。

将第一组间隔机构8的第一间隔板81和第二间隔板82下端滑入第四滑槽22内,挡块84滑入第五滑槽23内,定位块滑入第二滑槽83内,限位杆85滑入第六滑槽72内,重复操作将四组间隔机构8安装完毕。

将后侧板6从上方滑至底模板2上,定位板7从第二滑槽83内伸出的一端滑入第三滑槽61内,转动螺纹杆42使螺纹杆42朝向后侧板6一端滑入定位槽62内,螺纹杆42将后侧板6抵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