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及墙面拼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6372发布日期:2021-07-27 13:5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及墙面拼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墙面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来讲,尤其涉及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及墙面拼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中对于室外墙面的需求主要包括保温层的处理和外墙装饰两个主要方面。一般施工方法是先用保温材料贴附在外墙面上,然后再贴附一层装饰用墙面板、或是涂刷一层装饰材料层,以起到美观装饰作用。

在安装装饰用墙面板时,当下的主要做法是采用胶水将该墙面板粘贴在已安装好的保温层外。然而,目前这种采用胶水固定装饰用墙面板的方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材料老化而渗水的问题,这种后置防水的防水效果并不持久。

与此同时,这种先做一层保温层,然后再安装装饰用墙面板或刷涂装饰层的方式,也存在工序复杂、难于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及墙面拼装系统,该墙面拼装板及墙面拼装系统通过设置合理的结构,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和拼装,且在拼装时通过榫卯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前置结构防水的目的,从而避免使用胶水固定的方式,防水效果优异。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其包括主板,以及由所述主板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承接部和搭接部;所述主板在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主板内表面和主板外表面,所述承接部的承接内表面与所述主板内表面齐平,所述搭接部的搭接外表面与所述主板外表面齐平;其中,所述承接部包括由所述主板外表面外延依次形成的第一过度斜面、防水反水坡、第一承接台面及凹设于所述第一承接台面上的第一防水止水槽;所述搭接部的搭接内表面可与所述第一承接台面匹配进行相对搭接,以使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承接部实现榫卯连接;所述防水反水坡具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反水坡的倒角为5°~10°。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的端部具有由所述搭接外表面外延形成的第二过度斜面;其中,当所述搭接部搭接在所述承接部上时,所述第一过度斜面与所述第二过度斜面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还包括贴设于所述主板内表面和/或承接内表面上的粘结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由保温板与涂覆在所述保温板外表的涂料层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厚度为2cm~10c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其包括若干如上任一所述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卡件及固定件;其中,所述卡件的中部具有用于所述固定件穿过的通孔;所述卡件贴附在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第一承接台面上,所述固定件经由所述通孔及所述第一防水止水槽贯穿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且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搭接部搭接在相邻的防水拼装板的承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承接部的顶角抵接在相邻的自防水拼接板的搭接部与主板内表面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卡件为不锈钢金属蝴蝶卡片,所述固定件为内置不锈钢螺钉膨胀管。

进一步地,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还包括通过所述卡件和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相互搭接的自防水拼装转角;其中,所述自防水拼装转角包括转角本体以及由所述转角本体向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搭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的转角承接部;所述转角承接部包括由所述转角本体的转角外表面向所述搭接部外延依次形成的第三过度斜面、第二承接台面以及凹设于所述第二承接台面上的第二防水止水槽;所述搭接部的搭接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承接台面相对搭接,以使所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搭接部与所述自防水拼装转角的转角承接部实现榫卯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具有特殊结构的承接部和搭接部,获得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承接部与搭接部的形状可相互匹配进行榫卯连接,即能够批量化生产继而组装施工,以使一个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搭接部搭接在相邻的另一个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承接部上,由此在两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接头处,即由于承接部和搭接部的特定形状而实现自防水;由此,在使用过程中,雨水不会顺着靠上位置的板材流入靠下位置的板材内部。本实用新型基于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提供的墙面拼装系统,即能够通过固定件的作用以及相邻板材之间的榫卯连接方式,对建筑物外墙体进行安装,并获得良好的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后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中卡件的正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中卡件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中固定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中卡件与固定件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板组合拼接锚固形成的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的正视剖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多板组合拼接锚固形成的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的正视剖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

基于目前在建筑物外墙体上使用的装饰用墙面板所存在的安装方式复杂、以及防水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大量墙面板研发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结构,研发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并基于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进一步研发了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

具体参照图1~图4,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包括主板11,该主板11向相对的两侧(对应图3中显示方位即高度方向)分别延伸形成承接部12和搭接部13;主板11、承接部12和搭接部13分别为图2中虚线框内部分。该主板11在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主板内表面11a和主板外表面11b;换句话说,该主板11的内外表面以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使用时的状态为准判断,即贴合建筑物墙面的一侧为主板内表面11a,而背离建筑物墙面、朝向外部环境的一侧则为主板外表面11b。承接部12和搭接部13也分别具有内外表面,其中定义承接部的内表面为承接内表面12a、搭接部的内表面为搭接内表面13a、搭接部的外表面为搭接外表面13b;该承接内表面12a、搭接内表面13a和搭接外表面13b的定义方位与主板内表面11a、主板外表面11b一致。

具体参照图1和图2,承接内表面12a与主板内表面11a相齐平,且承接部12具有由主板外表面11b向外延伸依次形成的第一过度斜面121、防水反水坡122、第一承接台面123以及凹设于该第一承接台面123上的第一防水止水槽124;同时,搭接外表面13b与主板外表面11b齐平,而搭接内表面13a则低于主板内表面11a。也就是说,承接部12中第一承接台面123处的厚度和搭接部13的厚度均小于主板11的厚度,且第一承接台面123处的厚度与搭接部13的厚度之和约等于主板11的厚度;如此,搭接部13的搭接内表面13a即可与第一承接台面123匹配进行相对搭接,以使搭接部13与承接部12实现榫卯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搭接部13与承接部12实现榫卯连接”并非指同一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能够弯折以使其中的二者可以直接相互搭接,而是仅指二者在形状上能够匹配搭接,体现在应用中即一块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中的搭接部13可搭接在相邻的另一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中的承接部12上。

图4示出了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该防水反水坡122具有倒角,即该防水反水坡122所在的面与水平x轴之间的夹角α呈一锐角;如此,当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在使用时,当搭接部13搭接在承接部12上之后,该防水反水坡122即位于两块相邻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之间的缝隙处,并且其所具有的倒角α即保证了一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主板外表面11b和搭接外表面13b处的水不会向内流至搭接内表面13a与相邻的另一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第一承接台面123之间的间隙处,而是会直接顺着该相邻的另一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第一过度斜面121和主板外表面11b流走;由此,即通过二者之间所形成的榫卯连接实现了自防水。

优选地,该防水反水坡122的倒角度数为5°~10°。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搭接部13的端部具有由搭接外表面13b外延形成的第二过度斜面13c;该第二过度斜面13c能够保证当搭接部13搭接在相邻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中的承接部12上时,与第一过度斜面121相对;由此,一个第二过度斜面13c即与与其相邻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中的第一过度斜面121形成一较大的开口空间,该开口空间向内即为与第一过度斜面121连接的防水反水坡122。第一过度斜面121与第二过度斜面13c之间形成的该开口空间从外观上看呈对称状,也保证了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在使用过程中展现出更为优美的外观形状,作为一种装饰用墙面板更具美感。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在使用时的粘合力,还可在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主板内表面11a和/或承接内表面12a上设置粘结胶层14;如图5和图6所示。该粘结胶层14的形状不作具体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贴合面积,参照现有技术中任一种设计方式进行排布。

该粘结胶层14的材料可选自如低发泡快干粘结胶等。

在上述提供的两种自防水墙面拼装板中,通过承接部12与搭接部13的特定的形状设计,保证了其作为一种装饰用墙面板时的自防水目的,但进一步地,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还可优选采用保温材料制作,并在向外的一侧涂覆涂料,从而达到装饰和保温两种功效的涂保一体板。即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由保温板与涂覆在保温板外表的涂料层构成,一般由保温材料制作形成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形状,然后顺着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非贴合墙体的外表面的区域(包括第一承接台面123、第一防水止水槽124的内表面、防水反水坡122、第一过度斜面121、主板外表面11b、搭接外表面13b、搭接内表面13a)涂刷一层有色涂料,形成涂料层即可;如图2和图5中未示出二者的明确界限。

如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方案,该多彩饰面涂保一体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即可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榫卯搭接方式实现自防水,提升了防水效果;而且通过材料限定,同时实现了保温与装饰两种功效,在使用过程中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一般先制作保温层、再涂刷或安装装饰墙面板面所带来的施工工序复杂的问题。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可批量生产,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般地,前述各类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厚度设置为2cm~10cm即可。

基于前述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即前述自防水墙面拼装板的拼装成品结构。

具体参照图7,该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包括若干如上任一所述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以及用于固定相邻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卡件2及固定件3。

此处不再具体阐述每一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中的具体结构,仅在图7中重点标记两相邻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搭接处的结构。

为了稳固该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每一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承接部12的顶角β优选抵接在相邻的自防水拼接板1的搭接部13与主板内表面11a的连接处;如图8中具体展示的图7中b区域。

如图9~图12所示,卡件2呈片状,其中部具有用于固定件3穿过的通孔21。卡件2优选为不锈钢金属蝴蝶卡片,而固定件3则优选为内置不锈钢螺钉膨胀管。

如此,卡件2贴附在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第一承接台面123上,固定件3经由通孔21及第一防水止水槽124贯穿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并将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具有承接部12的一端固定于建筑物外墙面上。同时,相邻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搭接部13搭接在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已被固定的承接部12上,如此即完成了多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榫卯连接。与此同时,卡件2一般设置于多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连接处,一般为了稳固拼装,一个卡件2可最多实现三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固定,如图13和图14中体现了两种不同拼装方式的多板组合拼接锚固,从而形成了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

值得说明的是,以不锈钢金属蝴蝶卡片作为卡件2,其两个尖角部分还可插至于相邻两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主板11内,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相邻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固定作用;即如图7中侧视图及图13、14中正视剖面图中卡件2部分遮挡靠上位置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涉及门边或窗边等非平整区域,为此,该自防水墙面拼装系统还包括自防水拼装转角4,该自防水拼装转角4与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之间的拼装方式与多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类似,也是首先通过卡件2和固定件3进行固定、继而二者之间通过榫卯连接方式进行拼装的;如图15所示。

具体参照图15以及图16中关于图1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自防水拼装转角4包括转角本体41以及由该转角本体41向自与之相邻的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搭接部13的方向延伸形成的转角承接部42。其中,转角承接部42包括由转角本体41的转角外表面41a向搭接部13的方向外延依次形成的第三过度斜面421、第二承接台面422以及凹设于该第二承接台面422上的第二防水止水槽423;搭接部13的搭接内表面13a与第二承接台面422相对搭接,实现了一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的搭接部13和与之相邻的自防水拼装转角4的转角承接部42之间的榫卯连接。换句话说,自防水拼装转角4中的转角承接部42具有与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中的承接部12相类似的承接结构,即第二承接台面422与第一承接台面123相类似,均可承接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中的搭接部12;而第二防水止水槽423也与第一防水止水槽124相类似,均可用于卡设卡件2以用固定件3进行固定,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述第一防水止水槽124及第二防水止水槽423的作用不仅限于作为卡件2和固定件3的承载部分,更重要的是,当若干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或其与自防水拼装转角4拼装成一个整体后,这些第一防水止水槽124及第二防水止水槽423即连成一个呈矩形的整体的槽状结构,由此进入此处的雨水等即可向两侧流淌而再被竖直方向的第一防水止水槽124和/或第二防水止水槽423导流,而落入靠下位置的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或自防水拼装转角4处;如此传递,即可使建筑物上部的雨水等顺流向下排至地面而排出建筑物的外墙结构,从而起到防水止水作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当多块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之间、或自防水墙面拼装板1与自防水拼装转角4通过榫卯连接方式搭接在一起后,第一过度斜面121与第二过度斜面13c之间形成的缝隙处、以及第二过度斜面13c与第三过度斜面421之间形成的缝隙处,均可填充与涂料层颜色相一致的防水填缝剂,一方面使得应用时墙体外观更加平整,增加美感,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该墙面拼装系统的防水效果。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