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16001发布日期:2021-09-22 19:5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通信塔属于信号发射塔的一种,也叫信号发射塔或信号塔,通信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抱杆等构件组成,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天线通过天线支架固定在天线抱杆上。通信塔实际运用时,塔上荷载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运营商需求、拓展业务需求不断增加,一劳永逸的加固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当索力通信塔的强度不满足需求时,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因有些基站附近土质相对松软,且松软较厚,通信塔附近也没有可以用于固定的其它结构,如果需要在地上进行加固,需要挖孔,浇注,施工量大,加固成本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支撑底座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固定件,可以在通信塔周围没有硬质结构可以固定的场合,对通信塔进行加固。
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9568768u,公开日为2019年11月01日,名称为“一种设有天线抱杆支架的通信塔”,公开了种设有天线抱杆支架的通信塔,涉及通信设备领域,该设有天线抱杆支架的通信塔,包括通信塔本体、环形支架和抱杆本体,所述环形支架固定在通信塔本体的表面,抱杆本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方槽,第一方槽内壁远离通信塔本体的一侧与第一齿条远离通信塔本体的一侧活动连接,第一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方槽内壁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拉簧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靠近拉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齿条、齿轮、固定块、螺杆和活动块,解决了目前多数的通信塔天线抱杆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通信塔距离地面较高的位置,从而导致天线抱杆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中的技术方案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有些基站附近土质相对松软,且松软较厚,通信塔附近也没有可以用于固定的其它结构,如果需要在地上进行加固,需要挖孔,浇注,施工量大,加固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底框架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固定件,可以在通信塔周围没有硬质结构可以固定的场合,对通信塔进行加固,且底框架的高度和水平度可以调整。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若干个底架支腿、底框架、连接座、斜撑杆和塔身抱箍,所述底架支腿设置在通信塔本体的底部,连接座的下端与底架支腿固定,连接座的上端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设有多个调节螺母,多个调节螺母夹紧底框架的下端,斜撑杆倾斜设置,斜撑杆的下端与底框架连接,斜撑杆的上端通过塔身抱箍与通信塔本体固定;通信塔本体、底框架和斜撑杆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支腿放置在地面上,底框架通过连接座与底架支腿固
定,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固定件,该支撑底座可以适用于通信塔周围没有硬质结构可以固定的场合,同时,通过连接座上的调节螺母可以调节底框架的高度和水平度;所述斜撑杆和横杆可以对通信塔本体进行加固,同时其通过塔身抱箍与通信塔本体,避免了在通信塔本体上开孔或焊接,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固定可靠。
8.作为优选,所述底框架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与底框架固定,斜撑杆的下端与支撑座铰接,斜撑杆的上端与塔身抱箍铰接。所述铰接结构使斜撑杆的上端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位置微调。
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的底端与底框架为一体浇注成型结构。所述结构可以保证连接座与底架支腿之间的连接强度。
10.作为优选,还包括横杆,横杆的一端与斜撑杆固定,横杆的另一端与通信塔本体通过塔身抱箍固定;通信塔本体、支撑底板和斜撑杆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所述横杆可以增加斜撑杆与通信塔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11.作为优选,所述斜撑杆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上部通过同一个塔身抱箍与通信塔本体固定,两个支撑杆的下部分开,两个支撑杆呈人字形分布,两个上撑杆和支撑底板形成三角形结构。两根斜撑杆与地面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可以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12.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两端通过第二抱箍与两个个支撑杆固定。所述固定杆与两个支撑杆形成三角支撑,可以增加的结构强度。
13.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抱箍,第二抱箍与支撑杆固定,固定杆的两端与第二抱箍铰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底架支腿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固定件,可以在通信塔周围没有硬质结构可以固定的场合,对通信塔进行加固;(2)通过连接座上的调节螺母口可以调节底框架的高度和水平度;(3)两个支撑杆的上部通过同一个塔身抱箍与通信塔本体固定,与塔身的固定安装更加简单,可以在地面先完成部分安装后,再在高处进行剩余的安装操作:(3)压块可以分体制造、运输,便于制造和运输,现场工人根据实际需要在压块框架添加适量的水泥块即可。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图:
17.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通信塔本体1、底架支腿2、底框架3、连接座4、螺纹杆4.1、调节螺母4.2、斜撑杆5、支撑杆5.1、塔身抱箍6、支撑座7、横杆8、固定杆9、第二抱箍10。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0.实施例1:
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抱箍式一体化塔架加固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1、若干个底架支腿2、底框架3、连接座4、斜撑杆5和塔身抱箍6、横杆8,所述底架支腿2设置在通信塔本体1的底部,连接座4的底端与底框架3为一体浇注成型结构,连接座4的上端设有螺纹
杆4.1,螺纹杆4.1上设有多个调节螺母4.2,多个调节螺母4.2夹紧底框架3的下端,底框架3上设有支撑座7,支撑座7与底框架3固定,斜撑杆5倾斜设置,斜撑杆5的下端与支撑座7铰接,斜撑杆5的上端与塔身抱箍6铰接;塔身抱箍6与通信塔本体1固定;通信塔本体1、底框架3和斜撑杆5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横杆8的一端与斜撑杆5固定,横杆8的另一端与通信塔本体1通过塔身抱箍6固定;通信塔本体1、支撑底板和斜撑杆5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所述横杆8可以增加斜撑杆5与通信塔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斜撑杆5包括两个支撑杆5.1,两个支撑杆5.1的上部通过同一个塔身抱箍6与通信塔本体1固定,两个支撑杆5.1的下部分开,两个支撑杆5.1呈人字形分布,两个上撑杆和支撑底板形成三角形结构。两个支撑杆5.1之间设有固定杆9,固定杆9两端通过第二抱箍10与两个个支撑杆5.1固定;固定杆9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抱箍10,第二抱箍10与支撑杆5.1固定,固定杆9的两端与第二抱箍10铰接。
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支腿2放置在地面上,底框架3通过连接座4与底架支腿2固定,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固定件,该支撑底座可以适用于通信塔周围没有硬质结构可以固定的场合,同时,通过连接座4上的调节螺母4.2可以调节底框架3的高度和水平度;所述斜撑杆5和横杆8可以对通信塔本体1进行加固,同时其通过塔身抱箍6与通信塔本体1,避免了在通信塔本体1上开孔或焊接,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固定可靠。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底架支腿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固定件,可以在通信塔周围没有硬质结构可以固定的场合,对通信塔进行加固;(2)通过连接座上的调节螺母口可以调节底框架的高度和水平度;(3)两个支撑杆的上部通过同一个塔身抱箍与通信塔本体固定,与塔身的固定安装更加简单,可以在地面先完成部分安装后,再在高处进行剩余的安装操作:(3)压块可以分体制造、运输,便于制造和运输,现场工人根据实际需要在压块框架添加适量的水泥块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