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7999发布日期:2021-10-24 16:0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建筑幕墙结构,顶层幕墙上方经常有出屋面部分设置,而现有的大部分为单元施工的玻璃幕墙,顶层的雨水会沿玻璃饰面板与支撑龙骨之间的缝隙流入幕墙体系内,造成连接构件的锈蚀,所以需要在出屋面幕墙顶部做好防水施工。
3.目前比较常规的做法是,先在屋面女儿墙上,做一圈压顶铝板,铝板与玻璃间注胶防水;然后,因为其女儿墙位置的幕墙立柱、横梁、玻璃等均为连续向上不断开处理,所以压顶铝板以上部位的幕墙各构件之间的接缝,都需要严密注胶,以防雨水沿接缝进入立柱空腔往下渗。但是,压顶铝板的密封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从而导致密封不严的现象,会有雨水下渗至室内;且年份久远后,暴露在室外的密封胶的防水性能,也在不断的下降,最终导致室内漏水。
4.还有比较新颖的做法是采用批水板,雨水从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水平拼缝中引出,但是这种结构,上下相邻的幕墙单元对应的横梁要分体设计,结构复杂,拼缝较宽,对建筑外观也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幕墙外观拼缝小,防水效果好,导水路径明确的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
6.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出屋面幕墙的防水一般做在幕墙顶部,存在很多缝隙,需要注胶密封,持久性差,容易漏水;横梁的分体设计,对幕墙外观影响较大,不美观。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包括与女儿墙固定的支撑骨架,设置在支撑骨架外侧的幕墙面板,以及设置在女儿墙与幕墙面板之间的批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顶端封闭、竖向通长设置的立柱和导水横梁,所述导水横梁位于上下相邻两块幕墙面板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侧对应的立柱可拆卸连接,且两端内腔分别设置有封堵块;导水横梁靠近幕墙面板的一侧设有槽口竖直向上的集水槽,集水槽外靠近幕墙面板的一侧设置有供雨水导出的导向腔管,导向腔管穿过上下相邻的幕墙面板的水平接缝伸至幕墙面板外,导向腔管底部与集水槽底部平齐、内腔与集水槽内连通设置,导向腔管靠近幕墙面板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批水板向下倾斜设置,较低一端位于集水槽的槽口正上方,且与导水横梁连接固定,较高一端与女儿墙连接固定。
9.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横梁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封堵钢板,封堵钢板两端分别与女儿墙和导水横梁密切贴合并连接固定,两层封堵钢板之间填充有保温岩棉。
10.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上部设置有封盖板,封
盖板与集水槽顶部边沿的距离不小于10mm,两侧的封堵块之间的封盖板上设置有漏水孔。
11.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漏水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12.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横梁外、相邻幕墙面板的水平拼缝外侧覆盖有防水板条,防水板条通过螺栓与导水横梁的导向腔管固定连接,防水板条上与排水孔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供雨水排出的过水孔。
13.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板条与导向腔管之间以及防水板条与幕墙面板之间均注有密封胶,导向腔管下方的防水板条内设有闭水海绵块,闭水海绵块的上表面与导向腔管的下表面平齐设置,且闭水海绵块与导向腔管和下方幕墙面板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
14.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过水孔的水平轴线低于排水孔设置。
15.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板条外侧盖设有扣板,扣板底部开设有落水孔。
16.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批水板较高一端上方还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与女儿墙固定连接,底端向下倾斜向外延伸。
17.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为疏水海绵,通过密封胶与导水横梁内壁密封固定。
18.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幕墙支撑骨架的结构,相邻幕墙面板的水平接缝处仅设置一根导水横梁,既起到连接固定幕墙面板的作用,由起到防水导水排水的作用,将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设置在出屋面幕墙的中部,对由幕墙顶部落入女儿墙与幕墙面板之间的雨水在中部进行拦截、收集和排出,将其由水平拼缝直接导出幕墙面板的固定体系,有效避免了雨水由幕墙面板渗入室内。
20.本实用新型构件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组装的工作量少,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并能保证建筑的外观效果。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部位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导水横梁的截面示意图;
25.图4为导水横梁的主视图。
26.附图标记:
[0027]1‑
幕墙面板;2

立柱;3

导水横梁;31

集水槽;32

封盖板;33

漏水孔;34

导向腔管;35

排水孔;36

封堵块;4

女儿墙;5

批水板;61

角码;62

封堵钢板;63

保温岩棉;7

防水板条;71

过水孔;72

闭水海绵块;8

挡水板;9

扣板;91

落水孔;92

装饰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出屋面幕墙的防水结构包括与女儿墙4固定的支撑
骨架,设置在支撑骨架外侧的幕墙面板1,以及设置在女儿墙4与幕墙面板1之间的批水板5。
[0029]
支撑骨架包括顶端封闭、竖向通长设置的立柱2和导水横梁3,导水横梁3位于上下相邻两块幕墙面板1之间,两端分别通过角码61与两侧对应的立柱2可拆卸连接,且两端内腔分别设置有封堵块36,封堵块36为疏水海绵,通过密封胶与导水横梁3内壁密封固定,避免雨水从导水横梁3与立柱2之间接缝渗入室内;导水横梁3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封堵钢板62,封堵钢板62两端分别与女儿墙4和导水横梁3密切贴合并连接固定,两层封堵钢板62之间填充有保温岩棉63。
[0030]
如图3和图4所示,导水横梁3靠近幕墙面板1的一侧设有槽口竖直向上的集水槽31,集水槽31上部设置有封盖板32,封盖板32与集水槽31顶部边沿的距离不小于10mm,便于雨水在封盖板32上方的集水槽31内汇集;两侧的封堵块36之间的封盖板32上设置有漏水孔33,漏水孔3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便于雨水通过漏水孔33落入集水槽31内,集水槽31外靠近幕墙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供雨水导出的导向腔管34,导向腔管34穿过上下相邻的幕墙面板1的水平接缝伸至幕墙面板1外,导向腔管34的外壁与幕墙面板1的外立面平齐,导向腔管34底部与集水槽31底部平齐、内腔与集水槽31内连通设置,导向腔管34靠近幕墙面板1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35,排水孔35为长圆形,位于每段导水横梁3的中部,将流入导向腔管34内的雨水汇集至导水横梁3中部后集中排出。
[0031]
幕墙面板1与立柱2固定连接,幕墙面板1两端与导水横梁3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相邻幕墙面板1的水平拼缝外侧覆盖有防水板条7,防水板条7通过螺栓与导水横梁3的导向腔管34固定连接,防水板条7上与排水孔35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供雨水排出的过水孔71,过水孔71的水平轴线低于排水孔35设置,便于雨水的流出;防水板条7与导向腔管34之间以及防水板条7与幕墙面板1之间均注有密封胶,导向腔管34下方的防水板条7内设有闭水海绵块72,闭水海绵块72的上表面与导向腔管34的下表面平齐设置,且闭水海绵块72与导向腔管34和下方幕墙面板1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以防止通过排水孔35导出的雨水进沿该缝隙渗入室内。
[0032]
防水板条7外侧盖设有扣板9,扣板9底部开设有落水孔91,供由导向腔管34内流出的雨水从防水板条7和扣板9之间通过落水孔91排出,扣板9外表面与设置在幕墙面板1外装饰线条92的外表面平齐设置,构成装饰线条92的一部分,使得外观整体美观。
[0033]
批水板5向下倾斜设置,较低一端位于集水槽31的槽口正上方,且与导水横梁3连接固定,较高一端与女儿墙4连接固定,批水板5较高一端上方还设置有挡水板8,挡水板8与女儿墙4固定连接,底端向下倾斜向外延伸,将贴合女儿墙4流下的雨水向下导至批水板5上,增加一层保护,避免雨水沿批水板5与女儿墙4之间的缝隙渗入;从女儿墙4与幕墙面板1之间落入的雨水,由批水板5向下导至导水横梁3内,通过漏水孔33进入集水槽31内,并通过与集水槽31底部连通的导向腔管34导向,水平穿过相邻幕墙面板1的水平拼缝,通过排水孔35导出至防水板条7外,最后通过扣板9底部的落水孔91排至幕墙面板1外,完成雨水排放。
[0034]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