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1861发布日期:2021-08-06 13:09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某工程为一座工字殿,该工字殿包括有前殿、后殿和连廊;其中,前殿和后殿采用了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钢木屋架结构;常规的屋架施工时,先安装屋架,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即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屋架安装到位,使屋架与混凝土整体浇筑,如此将会出现施工工序上的重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要解决传统的连接形式的弊端,屋架与混凝土需浇筑成整体、容易出现施工工序上的重叠以及导致施工工期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山墙、连接件、埋件、钢木屋架和钢支撑;所述连接件设置在山墙的上部,包括有连接座、水平埋筋、竖向埋筋和连接板;所述连接座包括有顶板段和设置在顶板段底部两侧的侧板段;所述顶板段覆盖在山墙的顶面上,且顶板段的宽度与山墙的厚度相适应;所述顶板段两侧的侧板段分别埋设在山墙内外侧的侧面上;所述水平埋筋有一组,间隔拉结在两侧的侧板段之间,且一组水平埋筋被埋设在山墙中;所述竖向埋筋有一组,间隔连接在顶板段的底部,且一组竖向埋筋被埋设在山墙中;所述连接板在每个侧板段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块,并且两块连接板间隔设置;在连接板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钢木屋架包括有上弦杆、竖腹杆、斜腹杆和下弦杆;所述上弦杆的整体呈人字形,包括有型钢杆件和条形夹板;所述型钢杆件的整体呈人字形,型钢杆件的纵向切面呈干字形;所述型钢杆件的端部插接在对应一侧的两块连接板之间,在型钢杆件上、对应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型钢杆件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连接螺栓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条形夹板分别设置在型钢杆件的下部两侧,且通过第一拉结螺栓连接;所述竖腹杆有一组,沿横向间隔连接在上弦杆的底部;所述斜腹杆连接在相邻的竖腹杆的上部之间;所述下弦杆连接在相邻的竖腹杆的下部之间;

所述埋件埋设在山墙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连接件的下方位置处;所述钢支撑支设在山墙与钢木屋架之间,并且钢支撑的一端与埋件连接,钢支撑的另一端与最外侧的竖腹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段的外表面与山墙对应一侧的侧面竖向平齐,且侧板段的高度为550mm~650mm。

优选的,所述竖腹杆包括有内钢板和外条形木方;所述内钢板嵌在外条形木方内,并且内钢板的顶部超出外条形木方的顶端;所述内钢板与上弦杆的型钢杆件底部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埋件包括有埋板和直锚筋;所述埋板预埋在山墙的内侧面上、对应钢支撑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直锚筋连接在埋板的背面,且预埋在山墙中;在直锚筋的端部设置有扩大锚固端头。

优选的,所述斜腹杆为木材制成,并且对应布置在竖腹杆的上部两侧;所述斜腹杆与竖腹杆之间通过第二拉结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弦杆为木材制成,并且对应布置在竖腹杆的下部两侧;所述下弦杆与竖腹杆之间通过第三拉结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包括山墙、连接件、埋件、钢木屋架和钢支撑,连接件将钢木屋架与山墙连接,在浇筑山墙的混凝土结构时,将连接件和埋件预埋进去,避免钢木屋架与混凝土结构一起施工,容易出现施工工序上的重叠和造成钢木屋架被混凝土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上设置两个连接板,与钢木屋架进行栓接;避免了将钢木屋架直接与连接件进行焊接,存在要求连接件的安装必须非常准确,少许的定位偏差将无法安装钢木屋架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连接件上设置连接板,可以通过调整栓接孔洞位置及孔洞大小进行尺寸偏差的找补。

3、本实用新型安装更便利,由于钢木屋架比较重,悬吊在半空中很难让其静止,稍微的晃动会影响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栓接即可解决这样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连接板增加了抗剪强度,避免了钢木屋架受力偏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山墙与连接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型钢杆件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型钢杆件与条形夹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支撑连接在埋件与竖腹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竖腹杆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竖腹杆与斜腹杆的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竖腹杆与下弦杆的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山墙、2-连接件、2.1-连接座、2.1.1-顶板段、2.1.2-侧板段、2.2-水平埋筋、2.3-竖向埋筋、2.4-连接板、3-埋件、3.1-埋板、3.2-直锚筋、3.3-扩大锚固端头、4-钢木屋架、4.1-上弦杆、4.1.1-型钢杆件、4.1.1a-上翼缘板、4.1.1b-竖向腹板、4.1.1c-水平腹板、4.1.2-条形夹板、4.2-竖腹杆、4.2.1-内钢板、4.2.2-外条形木方、4.3-斜腹杆、4.4-下弦杆、5-钢支撑、6-第一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8-连接螺栓、9-第一拉结螺栓、10-第二拉结螺栓、11-第三拉结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这种钢木屋架与山墙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山墙1、连接件2、埋件3、钢木屋架4和钢支撑5;所述连接件2设置在山墙1的上部,包括有连接座2.1、水平埋筋2.2、竖向埋筋2.3和连接板2.4;所述连接座2.1包括有顶板段2.1.1和设置在顶板段2.1.1底部两侧的侧板段2.1.2;所述顶板段2.1.1覆盖在山墙1的顶面上,且顶板段2.1.1的宽度与山墙1的厚度相适应;所述顶板段2.1.1两侧的侧板段2.1.2分别埋设在山墙1内外侧的侧面上;所述水平埋筋2.2有一组,间隔拉结在两侧的侧板段2.1.2之间,且一组水平埋筋2.2被埋设在山墙1中;所述竖向埋筋2.3有一组,间隔连接在顶板段2.1.1的底部,且一组竖向埋筋2.3被埋设在山墙1中;所述连接板2.4在每个侧板段2.1.2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块,并且两块连接板2.4间隔设置;在连接板2.4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

所述钢木屋架4包括有上弦杆4.1、竖腹杆4.2、斜腹杆4.3和下弦杆4.4;所述上弦杆4.1的整体呈人字形,包括有型钢杆件4.1.1和条形夹板4.1.2;所述型钢杆件4.1.1的整体呈人字形,型钢杆件4.1.1的纵向切面呈干字形;所述型钢杆件4.1.1的端部插接在对应一侧的两块连接板2.4之间,在型钢杆件4.1.1上、对应第一连接孔6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7;所述型钢杆件4.1.1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6和第二连接孔7中的连接螺栓8与连接板2.4连接;所述条形夹板4.1.2分别设置在型钢杆件4.1.1的下部两侧,且通过第一拉结螺栓9连接;所述竖腹杆4.2有一组,沿横向间隔连接在上弦杆4.1的底部;所述斜腹杆4.3连接在相邻的竖腹杆4.2的上部之间;所述下弦杆4.4连接在相邻的竖腹杆4.2的下部之间;

所述埋件3埋设在山墙1的内侧面上、且位于连接件2的下方位置处;所述钢支撑5支设在山墙1与钢木屋架4之间,并且钢支撑5的一端与埋件3连接,钢支撑5的另一端与最外侧的竖腹杆4.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段2.1.2的外表面与山墙1对应一侧的侧面竖向平齐,且侧板段2.1.2的高度为550mm~6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腹杆4.2包括有内钢板4.2.1和外条形木方4.2.2;所述内钢板4.2.1嵌在外条形木方4.2.2内,并且内钢板4.2.1的顶部超出外条形木方4.2.2的顶端;所述内钢板4.2.1与上弦杆4.1的型钢杆件4.1.1底部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埋件3包括有埋板3.1和直锚筋3.2;所述埋板3.1预埋在山墙1的内侧面上、对应钢支撑5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直锚筋3.2连接在埋板3.1的背面,且预埋在山墙1中;在直锚筋3.2的端部设置有扩大锚固端头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腹杆4.3为木材制成,并且对应布置在竖腹杆4.2的上部两侧;所述斜腹杆4.3与竖腹杆4.2之间通过第二拉结螺栓10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弦杆4.4为木材制成,并且对应布置在竖腹杆4.2的下部两侧;所述下弦杆4.4与竖腹杆4.2之间通过第三拉结螺栓1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段2.1.1与侧板段2.1.2之间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型钢杆件4.1.1包括上翼缘板4.1.1a、竖向腹板4.1.1b和水平腹板4.1.1c;所述竖向腹板4.1.1b沿着上翼缘板4.1.1a的底面中轴通长设置;所述水平腹板4.1.1c分别布置在竖向腹板4.1.1b的两侧中部,并且水平腹板4.1.1c的两端与竖向腹板4.1.1b的两端竖向侧边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竖向腹板4.1.1b插接在对应一侧的两块连接板2.4之间。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