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4121发布日期:2021-09-25 12:1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和建筑围护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是建筑冬季节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严寒和寒冷气候区的建筑而言更为重要,围护结构的保温性提升有利于建筑冬季节能;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可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或热阻来衡量,同样厚度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小,即热阻越大,表明其保温性越好,且保温效率越高。
3.现有太阳房建筑中的蓄水墙围护结构常用于蓄热隔热,其应用目的并非是为了保温,因此蓄水模块的保温能力一般,充分抑制自然对流的最好情况下仅相当于普通多孔砖的保温能力,50mm到100mm厚的蓄水层热阻约为0.086m2k/w至0.172m2k/w;为提升蓄水模块的冬季保温能力,专利号为2017113026094的《一种用于低能耗集装箱房的复合围护结构》中的复合围护结构的不透明蓄水模块在冬季放出内部蓄水充满空气后,内部会形成一系列厚度在15mm到60mm范围内的空气间层,利用多层空气间层叠加增强保温;这种多层空气间层的保温能力相对于蓄水层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在一般的室内外壁面温差条件下,15mm到60mmm厚的垂直空气间层热阻约为0.18m2k/w左右,15mm到60mm厚的水平空气间层热阻约为0.16m2k/w至0.22m2k/w左右;如以这种厚度的垂直空气间层组合成50mm到100mm厚的多层空气间层墙体构造,其总热阻约在0.18m2k/w到1.08m2k/w范围内,相比蓄水墙提升了大约2到6倍左右;尽管多层空气间层的应用使得所述蓄水模块的保温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相比于现有节能建筑中的保温层而言还有明显不足;比如现有建筑保温材料中常用的岩棉导热系数为0.045w/mk至0.050w/mk左右,常用的聚苯板导热系数为0.030w/mk至0.040w/mk左右,现有节能建筑墙体中保温层厚度一般为50mm至100mm,即常用的建筑保温层热阻在1.00m2k/w到3.33m2k/w范围内,这一热阻水平大约是专利号为2017113026094的《一种用于低能耗集装箱房的复合围护结构》中的复合围护结构的50mm至100mm厚的不透明蓄水模块在冬季放出内部蓄水,内部形成一系列空气间层后的热阻水平的3倍左右;可见专利号为2017113026094中一种用于低能耗集装箱房的复合围护结构的不透明蓄水模块,即使在冬季放出蓄水形成内部空气间层后,所述蓄水模块自身的保温能力也与节能建筑墙体中同样厚度的保温层的保温能力有较明显差距;尽管所述复合围护结构的蓄水模块外侧还具有保温遮阳板,在冬季可充当所述蓄水模块的外保温层使整个复合围护结构的保温满足要求,但是所述蓄水模块自身的保温能力相对不足成为了整个复合围护结构中的保温薄弱环节;相对于节能建筑中的保温层,所述蓄水模块亟需提升自身保温能力,以使整个复合围护结构的总体保温能力更强,更有利于所述低能耗集装箱房冬季节能;此外,申请号为2020213015716的专利《一种增强隔热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所针对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而不是冬季保温,其采用的相变材料增强阻流层技术方案无法实现蓄水模块保温性的明显增强,不能使具有相变材料增强阻流层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建筑冬季运行能耗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用于低能耗建筑,特别是用于一种低能耗集装箱房的复合围护结构中的可蓄水后发挥蓄热隔热能力的蓄水模块,在冬季放出蓄水,内部形成一系列被阻流层分隔的空气间层后的蓄水模块的自身保温能力与现有节能建筑墙体中同样厚度的保温层的保温能力相比依然有较明显差距,所述蓄水模块自身保温能力相对不足,成为所述复合围护结构中的保温薄弱环节,影响所述低能耗集装箱房冬季节能性进一步有效提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
5.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可用于低能耗建筑,特别是低能耗集装箱房的外墙,屋顶和底板的复合围护结构中,其技术目的是在冬季寒冷气候环境中,相比于现有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中同样厚度的保温层,具有相同的甚至更好的冬季保温能力,从而可以避免使所述蓄水模块自身成为所述低能耗集装箱房的复合围护结构中的保温薄弱环节,有利于所述复合围护结构的整体保温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所述低能耗集装箱房冬季更节能;同时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依然保持可内部充水蓄热隔热的能力,充水后内部空气间层可转换为蓄水层,所述蓄水模块转化为蓄水状态后依然可发挥夏季蓄热和隔热的作用;同时所述蓄水模块可在夏季隔热模式和冬季保温模式之间灵活转换,从而可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节所述复合围护结构的运行状态,有效降低建筑全年能耗。
6.为实现以上目标,本发明提出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包括: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多个蓄水模块以及相连的循环水管路;每个蓄水模块都具有外壳,顶盖,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及固定装置,充水回水孔,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排气孔,且充水回水孔处还可安装通水闭气阀;其特征是具有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及固定装置;当所述蓄水模块充满水时,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把所述蓄水模块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蓄水层,且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与所述蓄水层间隔排列,且都平行于所述蓄水模块的室内侧表面和室外侧表面;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每层都是中空膜和/或中空板,所述中空膜内部具有不透水膜材围合的封闭芯层,所述中空板内部具有不透水薄片或薄板材料围合成的封闭空腔;所述中空膜内部的封闭芯层封装整片无开孔的气凝胶毡且以所述气凝胶毡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毡把所述中空膜的室内侧膜层和室外侧膜层完全隔开使之不贴临;所述中空板内部的封闭空腔中可充满气凝胶粉且以所述气凝胶粉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粉层把所述中空板的室内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和室外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完全隔开使之间无空气间层;或所述中空板的封闭空腔中具有与所述封闭空腔厚度相同的气凝胶毡作为垫层,使所述封闭空腔在所述中空板室内侧和室外侧受压条件下保持厚度稳定;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表面都具有低辐射面层以减少辐射换热;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上都具有可密封的抽气孔或缝,用于所述中空膜内部封闭芯层和所述中空板内部封闭空腔的抽真空,以进一步提升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的保温能力;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固定装置为导热系数等于或低于所述蓄水模块外壳材料导热系数的断热材料制成的固定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装置;所述蓄水模块的充水回水孔通过所述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充水回水支管,再通过所述充水回水支管连接循环水主管,用于所述蓄水模块的充水,放水和水循环。
7.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蓄水模块可安装在建筑结构框架上,用于组合成低能耗建筑,特别是一种低能耗集装箱房中的外墙复合围护结构,
屋顶复合围护结构,以及底板复合围护结构;所述蓄水模块具有显著增强的保温性,可与现有节能建筑中同样厚度保温层的保温效果相当或更好,避免使得蓄水模块成为所述复合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可有效减少建筑冬季室内传热损失,实现建筑冬季更低能耗的运行;同时可通过季节性调节使所述蓄水模块充水,夏季时增强所述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蓄热性和隔热性,从而减少建筑夏季冷负荷,实现建筑夏季低能耗运行。
8.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蓄水模块的外壳和顶盖用于组合成具有结构强度的可蓄水的模块化封闭容器型构造,并使所述蓄水模块在蓄水条件下以水体积为主,所述蓄水模块外壳的室内侧表面与室外侧表面平行,且所述顶盖可打开并与所述蓄水模块外壳分离,用于安装所述蓄水模块壳体内部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
9.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和常规阻流层相比,是保温能力显著增强的阻流层;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多层构造中的每一层都通过该层边缘的具有断热能力的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蓄水模块的侧面内壁,形成平行于所述蓄水模块的室内侧表面和室外侧表面,且与所述蓄水模块充满水时形成的蓄水层间隔排列的多层构造;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在夏季不仅可抑制所述蓄水模块内部蓄水层的水的自然对流,减少水层自然对流换热,而且也可增强所述蓄水模块夏季的保温性;更重要的是当所述蓄水模块放出内部蓄水,其内部的蓄水层转换为空气间层后,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还可抑制所述空气间层的自然对流,减少空气间层自然对流换热,进而使所述空气间层的保温能力提升,同时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自身也具有增强的保温能力使得相邻空气间层之间的传热明显降低;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多层构造中的每一层都是中空膜和/或中空板,且所述中空膜具有不透水膜材围合成的封闭芯层,所述中空板具有不透水薄片或薄板材料围合成的封闭空腔;所述中空膜内部的封闭芯层封装整片无开孔的气凝胶毡且以所述气凝胶毡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毡把所述中空膜的室内侧膜层和室外侧膜层完全隔开使之不贴临;所述中空板实施例一的内部封闭空腔中充满气凝胶粉且以所述气凝胶粉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粉层把所述中空板的室内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和室外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完全隔开使之间无空气间层;所述中空板实施例二的内部封闭空腔中具有与所述封闭空腔厚度相同的气凝胶毡作为垫层,使所述封闭空腔在所述中空板室内侧和室外侧受压条件下保持厚度稳定;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表面都具有低辐射面层以减少辐射换热;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上都具有可密封的抽气孔或缝,可用于所述中空膜内部封闭芯层和所述中空板内部封闭空腔的抽真空,以进一步提升所述中空膜和/或中空板的保温能力。
10.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蓄水模块的每个蓄水层底部都具有充水回水孔,所述充水回水孔通过所述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连接所述循环水管路中的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后接入循环水主管,所述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可使所述蓄水模块中被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相互分隔的各个蓄水层联通,可利用所述循环水管路同时充水或放水,以适宜的充水速率维持所述蓄水模块中的各个相互分隔的蓄水层充水时的水压平衡,不会因水压不平衡破坏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所充入的水来自建筑中的自来水或杂用水的供水管路,所述蓄水模块上具有两排充水回水孔,其中一排充水回水孔用于充水时另一排充水回水孔可用于回水,反之亦然。
11.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蓄水模块的顶盖上,所述蓄水模块中的每个蓄水层顶部都具有排气孔连通该蓄水层,每个蓄水层的排气孔的顶部汇集起来连通外界大气或分别连通外界大气,用于所述蓄水模块充水或放水过程中每个蓄水层的排气或吸气,以维持所述蓄水模块内部每个蓄水层与外界大气的气压平衡。
12.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循环水管路包括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和循环水主管,所述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一端通过所述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充水回水孔,所述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另一端接入所述循环水主管,用于输送来自建筑水系统的自来水或杂用水,所述循环水主管分两路,一路为循环水供水主管,另一路为循环水回水主管,多个蓄水模块可通过两路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水供水主管和所述循环水回水主管,在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联,实现多个蓄水模块同时充水和回水的功能。
13.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运行方法为:夏季所述蓄水模块围护结构通过所述循环水管路充入建筑中的自来水或杂用水,所述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每个蓄水模块都充满水,依靠所述蓄水模块中蓄水层的显热蓄热能力以及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中的气凝胶材料的保温隔热能力静态隔热;当所述蓄水模块中的蓄水温度接近过热,且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到低于所述蓄水模块中的蓄水温度时,所述蓄水模块内部的蓄水放出并进入所述循环水管路进行循环并对外界环境散热,散热后经过冷却的水重新充入所述蓄水模块中,继续发挥夏季隔热作用,可显著降低建筑冷负荷,节约建筑夏季制冷能耗,实现建筑夏季低能耗运行;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为提升所述蓄水模块的保温能力,所述蓄水模块中的水完全放出,所述蓄水模块内部自然形成被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及固定装置完全分隔的具有一定保温能力的多层空气间层,同时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自身也具有增强的保温能力,结合所述空气间层的保温能力,共同提升所述蓄水模块的保温能力,可明显减少所述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冬季室内传热损失,降低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实现建筑冬季更低能耗的运行;根据不同气候区特点,所述蓄水模块在春季和秋季过渡季节可处于蓄水隔热或非蓄水保温运行状态;或在春季过渡季,所述蓄水模块可逐渐充水直到充满水,逐渐增加蓄热性和隔热性,逐渐过渡到夏季蓄热隔热的运行状态;或在秋季过渡季,所述蓄水模块可逐渐放水直到放完所有蓄水,逐渐增加保温性,逐渐过渡到冬季保温的运行状态,进而有助于实现具有所述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建筑的全年被动式低能耗运行。
14.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具有可充水后形成以水体积为主的蓄水模块,且所述蓄水模块放水后内部可形成被阻流层及固定装置分隔的多层空气间层,且所述阻流层是平行于所述蓄水模块的室内侧表面和室外侧表面的可抑制流体对流的多层构造,且所述阻流层的每层厚度都小于相邻阻流层之间的蓄水层厚度,且所述蓄水模块包含外壳和顶盖,且所述蓄水模块具有充水回水孔和排气孔,且所述充水回水孔上还可安装通水闭气阀,并可通过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连接循环水管路的充水回水支管,再通过所述充水回水支管连接循环水主管。
15.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其特征是具有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且当所述蓄水模块放水后,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多层构造中的第n层(n为从
1到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最大层数的自然数)贴临的室内侧空气间层和室外侧空气间层在所述蓄水模块内部主体空间中完全不连通,被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第n层完全分隔,即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上没有任何孔洞开口连通其两侧的空气间层,使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每一层两侧的空气间层之间不存在直接接触,而只能通过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及固定装置实现传热,这样就可依靠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自身增强的热阻抑制所述蓄水模块内部各空气间层之间的热传递,提高保温效果。
16.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多层构造中的每层都是中空膜和/或中空板,所述中空膜具有不透水膜材围合成的封闭芯层,所述中空板具有不透水薄片或薄板材料围合成的封闭空腔。
17.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中空膜内部的封闭芯层封装整片无开孔的气凝胶毡且以所述气凝胶毡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毡把所述中空膜的室内侧膜层和室外侧膜层完全隔开使之不贴临;所述中空板实施例一内部的封闭空腔中充满气凝胶粉且以所述气凝胶粉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粉构造层把所述中空板的室内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和室外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完全隔开使之间不存在空气间层;所述中空板实施例二内部的封闭空腔中具有与所述封闭空腔厚度相同的气凝胶毡作为垫层,使所述封闭空腔在所述中空板室内侧和室外侧受压条件下保持厚度稳定。
18.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表面都具有低辐射面层以减少辐射换热,进一步提升所述蓄水模块保温效果。
19.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上都具有可密封的抽气孔或缝,可用于所述中空膜内部封闭芯层和所述中空板内部封闭空腔的抽真空,以进一步提升所述中空膜和中空板的保温能力。
20.以上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固定装置为导热系数等于或低于所述蓄水模块外壳材料导热系数的断热材料制成的固定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装置。
2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蓄水模块冬季放水后可在其内部形成被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多层构造分隔的多个不连通空气间层,并可抑制所述空气间层的对流换热,提升所述空气间层的保温性;同时依靠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自身的增强热阻,共同提升所述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减少建筑围护结构冬季传热损失和建筑采暖能耗;同时在夏季炎热气候条件下,所述蓄水模块充水后形成的蓄水层具有显著增强的静态隔热能力,并且可同时发挥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的保温隔热能力,且可利用所述蓄水层的水循环流动散热的方式使所述蓄水模块内部高效散热,极大地降低所述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夏季逐日热积累导致内表面过热的可能性,进而增强建筑夏季室内热舒适度,减少制冷能耗;同时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还可在夏季隔热模式和冬季保温模式之间灵活转换,更好地适应建筑全年低能耗运行。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用于外墙围护结构的实施例
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用于屋顶围护结构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采用中空膜,且内部封闭芯层封装整片无开孔气凝胶毡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采用中空板,且内部封闭空腔中充满气凝胶粉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的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采用中空板,且内部封闭空腔中具有与所述封闭空腔厚度相同的气凝胶毡作为垫层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结合附图中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描述如下,虽然附图中展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应理解为被所展示出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限制,附图中没有绘出或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公知的形式。
28.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包括:构成建筑墙体、屋顶和底板复合围护结构的多个蓄水模块1以及相连的循环水管路2;所述蓄水模块1包括蓄水模块外壳11和顶盖12,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和固定装置14,充水回水孔111,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112,排气孔121,充水回水孔111处还可安装通水闭气阀1111;所述蓄水模块1内部被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分隔出内外表面平行于所述蓄水模块室内外表面的多层内部空间15,所述内部空间15在所述蓄水模块1充水时为蓄水层151,在所述蓄水模块1完全放出水后为空气间层152,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每一层都是中空膜131和/或中空板132,所述循环水管路2包括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21和循环水主管22,所述循环水主管22分两路,一路为循环水供水主管221,另一路为循环水回水主管222。
29.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蓄水模块外壳11和顶盖12用于组合成具有结构强度的可蓄水的模块化封闭容器型构造,并使所述蓄水模块1在蓄水条件下以水体积为主,所述蓄水模块外壳11的室内侧表面与室外侧表面平行,且所述顶盖12可打开并与所述蓄水模块外壳11分离,用于在所述蓄水模块1内部安装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所述蓄水模块外壳11和顶盖12的实施例可为防水性好,结构强度高的工程塑料外壳和顶盖,高强度树脂或纤维增强树脂外壳和顶盖,不锈钢外壳和顶盖,铝合金外壳和顶盖。
30.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蓄水模块外壳11的室内侧壁面110的内表面直接贴临蓄水层151,不贴临任何保温材料层;即当所述蓄水模块1充满水时,最接近室内侧的一层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室内侧还具有蓄水层151,其厚度一般在5mm至60mm范围内,以使所述蓄水模块1室内侧表面接近过热时可通过直接接触的蓄水层151的水循环流动散热,不经过任何保温材料层传热缓冲,使所述蓄水模块1的室内侧壁面110可直接而快速地散热,以控制所述蓄水模块1室内侧表面温度,同
时也可把所述蓄水模块1的室外侧向室内侧的传热通过所述蓄水层151的循环水流动带走,夏季直接截断室外向室内的传热,使所述蓄水模块1的室内侧表面温度保持稳定,避免夏季过热。
31.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蓄水模块1的内部空间15的每层底部都具有充水回水孔111,所述充水回水孔111通过所述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112连接所述循环水管路2中的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21后接入循环水主管22,可使所述蓄水模块1中被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分隔的内部空间15中同时充水形成多层蓄水层151,或同时放水后形成多层空气间层152,且以适宜的充水速率维持所述蓄水模块1中的各个相互分隔的多层蓄水层151充水时的水压平衡;所述蓄水模块1上具有两排充水回水孔111,其中的一排充水回水孔111用于充水时另一排充水回水孔111用于回水,反之亦可;可选的,所述蓄水模块1的充水回水孔111处还可安装通水闭气阀1111,用于充水回水时使水通过所述充水回水孔111,而放水结束后封闭所述充水回水孔111使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所述蓄水模块1中的空气间层152成为封闭性更好的多层空气间层152,减少所述空气层间152对流换热,提升多层空气间层152的保温性能。
32.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排气孔121位于所述蓄水模块1的顶盖12上,每个蓄水层151顶部都具有排气孔121连通该蓄水层151,每个排气孔121顶部可汇集起来连通外界大气或分别连通外界大气,用于所述蓄水模块1充水过程中每个蓄水层151的排空气,或所述蓄水模块1放水过程中每个蓄水层151的吸入空气,以维持所述蓄水模块1内部每个蓄水层151与外界大气的气压平衡。
33.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循环水管路2包括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21和循环水主管22,所述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21一端通过所述充水回水孔分集水接头112连接所述蓄水模块1的充水回水孔111,所述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21另一端接入所述循环水主管22,可使多个蓄水模块1在所述循环水主管22上并联;所述蓄水模块1充入的水来自通过所述循环水主管22输送的建筑中的自来水或杂用水;所述循环水主管22分两路,一路为循环水供水主管221,另一路为循环水回水主管222,多个蓄水模块1可通过两路蓄水模块充水回水支管21分别连接所述循环水供水主管221和所述循环水回水主管222,实现并联,可同步充水和回水,保证各个蓄水模块1的循环水降温过程中循环水流动可连续进行。
34.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不仅用于抑制所述蓄水模块1内部的蓄水层151或空气间层152中的自然对流以减少对流传热,其自身也具有增强的热阻以减少相邻蓄水层151或相邻空气间层152之间通过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传热,从而提升整个蓄水模块1的保温性;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每一层都是中空膜131和/或中空板132,所述中空膜131内部具有不透水膜材围合成的封闭芯层1311,所述封闭芯层1311两侧分别是室内侧膜层1312和室外侧膜层1313;所述中空板132内部具有不透水薄片或薄板材料围合成的封闭空腔1321,所述封闭空腔1321两侧分别是室内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1322,以及室外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1323;所述中空膜131的实施例的材料可为不透水的工程塑料膜,树脂膜或纤维增强树脂膜,橡胶膜,硅胶膜;所述中空板132的材料可为不透水的工程塑料薄片/薄板,树脂薄片/薄板或纤维增强树脂薄片/薄板,不锈钢薄片/薄板,铝合金薄片/薄板。
35.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采用所述中空膜131时,所述中空膜131内部的封闭芯层1311中封装整片无开孔的气凝胶毡1314且以所述气凝胶毡1314的体积为主,且所述气凝胶毡1314把所述中空膜131的室内侧膜层1312和室外侧膜层1313完全隔开使之不贴临,所述气凝胶毡1314是利用纤维毡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制成的整片无任何穿孔的复合气凝胶毡,用于提升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保温性。
36.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采用所述中空板132时,所述中空板132实施例一内部的封闭空腔1321中充满气凝胶粉1324且以所述气凝胶粉1324体积为主,所述气凝胶粉1324是散装的粉末状气凝胶微小颗粒材料,且所述气凝胶粉1324材料层把所述中空板132的室内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1322和室外侧薄片或薄板材料层1323完全隔开使之间无空气间层,可使保温性比空气更好的气凝胶粉1324充分隔断所述封闭空腔1321并发挥热阻材料层的作用,更有效减少所述封闭空腔1321中的空气对流换热,提升所述中空板132的保温性。
37.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采用所述中空板132时,所述中空板132实施例二内部的封闭空腔1321中具有与所述封闭空腔1321厚度相同的气凝胶毡1325作为垫层,所述气凝胶毡1325是利用纤维毡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制成的复合气凝胶毡,用作垫层时既可是整片无开孔或有开孔的气凝胶毡垫层,又可是多片独立均匀分布的气凝胶毡垫片或垫条,可使所述封闭空腔1321在所述中空板132室内侧和室外侧受压条件下保持厚度稳定,既可利用所述气凝胶毡1325垫层减少所述中空板132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的传热,又可形成厚度稳定的封闭空腔1321用于抽真空,有利于形成真空间层进一步减少对流换热,增强保温性。
38.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多层构造中的每层中空膜131和所述中空板132表面都具有低辐射面层133,其实施例可为低辐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镀层/涂层或铝箔,以进一步降低所述中空膜131和中空板132表面的辐射换热,提升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保温性。
39.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多层构造中的每层中空膜131和中空板132上都具有可密封的抽气孔或缝134,使所述中空膜131的封闭芯层1311和所述中空板132的封闭空腔1321都可抽真空,形成真空间层进一步减少对流换热,进一步提升所述封闭芯层1311和所述封闭空腔1321的保温能力。
40.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中空膜131内部的气凝胶毡1314,所述中空板132内部的气凝胶粉1324层,以及所述中空板132内部的气凝胶毡1325垫层的厚度一般在3mm至30mm范围内,且小于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及固定装置14分隔的空气间层152的厚度,则一般条件下50mm至100mm总厚度的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与空气间层152的组合可实现1.14m2k/w到3.53m2k/w的热阻,不同组合条件下最多可相当于现有节能建筑中同样厚度常用保温层的保温能力的1.1倍至1.9倍左右。
41.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强保温的蓄水模块围护结构中的所述固定装置14位于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边缘,为导热系数等于或低于所
述蓄水模块1的外壳11的材料导热系数的断热材料制成的固定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的装置,用于将所述气凝胶材料增强阻流层13固定于所述蓄水模块1的侧面内壁上,以形成平行于所述蓄水模块1的室内侧表面和室外侧表面,且与所述蓄水层151或空气间层152间隔分布的多层构造。
42.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非是限制本发明具有更多实施例的可能性;一些公知的技术和构造细节也没有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列出以便更清楚地表达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描述并不排除符合本发明主要内容,与本发明原理相通和相似的其他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的存在;而具有与本发明相通和相似的部分或全部特征组合的实施例,也应当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