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2560发布日期:2021-11-03 15:1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屋面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2.直立锁缝屋面系统是目前轻钢结构公共建筑较为常用的一种屋面系统,目前屋面系统均包括固定在屋面上的结构檩条和结构底板,在结构底板上铺设提高屋面系统保温和防水的层结构,然后在层结构上铺设屋面板,两相邻的屋面板的接缝处卡接严密。而如何提高屋面系统的降噪性,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降噪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屋面系统的降噪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包括铺设在屋面上的若干根平行的结构檩条,在结构檩条上铺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铺设有找平板,找平板上依次铺设有降噪层和屋面板,在找平板上设置有支座,支座贯穿降噪层,并从降噪层上表面伸出,屋面板有多片且与支座固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檩条作为屋面系统的基底,将承重板悬在屋面上方,有效隔绝潮气,并且找平层表面平整,使降噪层均铺设得更加平整,便于安装,降噪层安装在屋面系统中,在噪音传播的过程中,对噪音进行阻拦,有效减小传入屋内的噪音,实现降噪。
8.可选的,所述找平板和降噪层之间铺设有拔热膜。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拔热膜具有卓越的隔热保温性能,可以反射掉93%以上的辐射热,增强屋面的隔热保温功能。
10.可选的,屋面上依次铺设有防潮隔汽层和保温层,拔热膜和降噪层之间铺设有防水透气层,保温层位于承重板下方,所述保温层设置在结构檩条的两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潮隔汽层提高屋面的防潮性,防止室内的水蒸气进入到保温层,防水透气层防止屋面上的水渗透到保温层,使保温层更好地增强屋面系统的保温性,在铺设结构檩条和保温层的时候更加方便、快速,保证了屋面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12.可选的,在所述结构檩条上方依次铺设有底板、防潮隔汽层和保温层,保温层位于承重板下方,防潮隔汽层上设置有多根次檩条,保温层设置在次檩条的两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便于铺设防潮隔汽层,并且防潮隔汽层减小潮气进入到保温层内,在提高屋面的保温性的同时,设置次檩条使设置的保温层更加牢固,增强了屋面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防潮隔汽层上设置有多个衬檩,衬檩上旋有第二固定螺钉,第二固定
螺钉旋紧在底板上,次檩条固定在衬檩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衬檩增强了固定次檩条后的稳定性,增强保温层所在层结构的强度,并且安装方便。
16.可选的,位于所述结构檩条下方的屋面上依次铺设有冲孔吸音板和吸音层,吸音层铺设在结构檩条的两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孔吸音板和吸音层在噪音传播路径中有效削弱噪声,并且冲孔吸音板更接近位于室内的人耳处,有效增强了屋面的降噪效果。
18.可选的,所述冲孔吸音板和吸音层之间铺设有防尘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层防止冲孔吸音板上的孔内被杂质堵塞,防止冲孔吸音板的降噪功能减弱,增长冲孔吸音板的使用寿命。
20.可选的,所述结构檩条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支架,支架包括固定端和连接端,固定端与屋面固定,连接端与结构檩条固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支架将结构檩条固定在屋面上,安装结构檩条时更加便利快速,并且增强结构檩条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并且找平层表面平整,使降噪层均铺设得更加平整,便于安装,降噪层安装在屋面系统中,在噪音传播的过程中,对噪音进行阻拦,有效减小传入屋内的噪音,实现降噪;
24.2.冲孔吸音板和吸音层在噪音传播路径中有效削弱噪声,并且冲孔吸音板更接近位于室内的人耳处,有效增强了屋面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以的剖视图;
27.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结构檩条;2、固定支架;21、固定端;22、连接端;3、承重板;31、条形槽;32、第一固定螺钉;4、找平板;5、拔热膜;6、防水透气层;7、降噪层;8、屋面板;81、平面板;82、抵紧端;821、抵紧边;83、卡紧端;831、卡紧边;9、支座;91、固定板;92、竖板;93、固定端;10、防潮隔汽层;11、保温层;12、冲孔吸音板;121、凹槽;13、防尘层;14、吸音层;15、底板;16、衬檩;161、第二固定螺钉;17、次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直立锁缝屋面系统。
33.实施例一
34.参照图1,屋面系统包括设置在屋面上的若干根结构檩条1,结构檩条1为槽钢,并且结构檩条1并列固定在屋面上。在屋面上固定有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弯折成固定端21和连接端22,固定端21上旋有螺栓,螺栓固定在屋面上;连接端22焊接在结构檩条1上,使结构
檩条1固定稳定。
35.参照图1和图2,在结构檩条1上方铺设有承重板3,承重板3为压型钢板,承重板3上有条形槽31,使承重板3的表面凹凸不平,条形槽31的延伸方向与结构檩条1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使承重板3的承重力更强。在承重板3的表面贯穿有第一固定螺钉32,第一固定螺钉32固定在承重板3下方的结构檩条1上,使承重板3更稳定。
36.在承重板3上方铺设有找平板4,在找平板4上依次铺设有拔热膜5和防水透气层6,找平板4使铺设的拔热膜5和防水透气层6铺设平整,拔热膜5增强屋面的保温性,减小通过屋顶进入室内的热量,防水透气层6增强屋面的防水和透气性,阻隔雨水和潮气等腐蚀屋面系统内的钢结构件,且保护层结构。
37.在防水透气层6上铺设有降噪层7,在降噪层7上铺设多片铝镁锰屋面板8。降噪层7距离位于屋面系统的外层,有效地在噪音传播路径中对噪声进行削弱,提高屋面系统的降噪性。
38.参照图2和图3,在找平板4上固定有支座9,支座9包括固定板91和竖板92,竖板92垂直固定在固定板91上,竖板92的顶端弯曲成圆弧形的固定端93,固定板91固定在找平板4的上表面,并由螺钉旋紧。支架92的固定端93依次贯穿拔热层10、防水透气层6和降噪层7,两相邻的屋面板8相邻的一端通过支架92固定。
39.屋面板8包括平面底板81、抵紧端82和卡紧端83,抵紧端82和卡紧端83分别位于平面底板81的两侧,抵紧端82和卡紧端83均与平面底板81垂直。抵紧端82的端部有截面为圆弧形的抵紧边821,卡紧端83的端部有截面为圆弧形的卡紧边831,卡紧边831的圆弧所对应的半径大于抵紧边821圆弧多对应的半径。
40.当安装屋面板8的时候,使抵紧端82对准竖板92和固定端93,将抵紧边821卡接在固定端93上,抵紧端82抵紧竖板92,然后使相邻屋面板8的卡紧边831卡接到抵紧边821上,卡紧端83抵紧竖板92的另一侧。最后采用锁边机将卡紧边831和抵紧边821紧紧包覆在支座9上,使两相邻的屋面板8稳定衔接,并减小接缝,提高屋面整体稳定性和保温性。
41.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屋面系统时,首先在屋面上铺设多根平行的结构檩条1,在结构檩条1一侧安装多个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固定在屋面上。
42.在结构檩条1上方依次铺设承重板3、找平板4、拔热膜5、防水透气层6、降噪层7和屋面板8,在找平板4上安装支座9,支座9的固定端93贯穿位于找平板4上方的层结构,最后从降噪层7上方伸出。
43.最后在安装屋面板8的时候,将屋面板8的抵紧端82卡接到固定端93上,相邻的屋面板8的卡紧端83卡紧抵紧端82上,采用锁边机将抵紧端82和卡紧端83锁紧在支座9上。
44.实施例二
45.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为增强屋面的保温性和防潮性,在屋面上铺设有防潮隔汽层10,然后将结构檩条1固定在防潮隔汽层10上,在防潮隔汽层10上铺设保温层11,结构檩条1嵌入保温层11中。
46.防潮隔汽层10与保温层11紧密连接,防潮隔汽层10防止室内的水蒸气进入到保温层11中,有效维护保温层11的保温效果,提高保温层11的使用寿命,也增长了屋面系统的整体保温性能。
47.实施例三
48.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屋面板8上铺设有冲孔吸音板12,增强了屋面系统的降噪性。冲孔吸音板12的表面有吸音孔,冲孔吸音板12有效隔离噪声,并且冲孔吸音板12设置有凹槽121,使冲孔吸音板12的表面凹凸不平,凹槽121增强冲孔吸音板12抗压度。在冲孔吸音板12上铺设有防尘层13,防止灰尘堵塞冲孔吸音板12上的孔,保证屋面有良好的隔音效果。结构檩条1固定在防尘层13上,并且在防尘层13上还铺设有吸音层14,结构檩条1嵌在吸音层14内。
49.在结构檩条1上铺设有底板15,防潮隔汽层10铺设在底板15上,保温层11铺设在防潮隔汽层10上。底板15增强屋面的结构强度,并且使铺设的防潮隔汽层10更加平整,保温层11更加稳定。
50.在防潮透汽层上还设置有若干根衬檩16,衬檩16弯曲成槽型,位于衬檩16的槽口两侧的边缘翻折,且衬檩16翻折的边抵紧在防潮隔汽层10上。衬檩16上贯穿有多个第二固定螺钉161,第二固定螺钉161旋紧在底板15上,使衬檩16稳定。
51.在衬檩16上设置有次檩条17,次檩条17下方设置有若干根衬檩16,使次檩条17稳定支撑在底板15上。次檩条17为z型钢,通过螺栓23旋紧在衬檩16上。衬檩16和次檩条17嵌入到保温层11中,增强保温层11的结构强度。
52.承重板3铺设在保温层11上,并且承重板3与次檩条17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钉32(图中未画出)固定。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