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9527发布日期:2021-09-29 04:0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砌墙过程中,砌墙师傅们在砌墙过程中,为了保证墙体是竖直的,需经常使用铅垂或水平仪对已完成部分的墙体反复进行校对,如发现墙体不正,需用锤子缓慢敲击直至墙体正直。比如农村盖房砌砖,虽然有时候会拉线,但是拉线也会受到人为和环境的影响,造成较大误差,对于墙角处的墙体,想要保证整体垂直,难度非常大,现实当中都是凭借师傅长期积累的经验来砌砖,大多时候看起来墙角有些凹凸不平,非常不美观;并且墙体发生倾斜时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导致返工较为困难,一来造成材料的浪费,二来墙体质量很难达到要求,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能够在砌墙之前确定落砖位置,只需完成一次设备找正,为砌砖提供参照,便可以不间断地完成砌墙;还可以通过红外感应时刻检查墙体的垂直度,避免返工,或者及时发现墙体的问题;同时设备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适合工地的使用环境。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5.一种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两个所述定位机构之间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定位机构之间活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杆;
6.所述定位机构底部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上方活动连接有测量部,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测量部固定连接;
7.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支撑杆、固定板、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的三脚架、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固定板磁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伺服电机、轴接在所述伺服电机上方的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顶部的限位开关。
9.优选的,所述测量部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的螺杆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螺母上的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的标尺、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杆上且靠近所述标尺侧的红外感应器,所述第四支撑杆两端与所述螺杆螺母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标尺为耐磨塑料。
11.优选的,所述三脚架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为伸缩可调节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三支撑腿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利用电磁铁和三脚架固定定位装置,关键作用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易拆装;限位开关保护第三支撑杆,避免第三支撑杆超出行程范围;利用标尺和红外感应器时刻把控墙体的垂直度,同时每一块砖都可以参照标尺来确定放置位置,节省人力拉线,还减少人力操作时的误差;长期使用标尺,难免会使标尺与墙体摩擦,标尺磨损后可以立即更换新的,不影响工程进度,还可以环保;在凹凸不平地面,可以利用三脚架的可调节性,使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测量部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为第一支撑杆、2为第二支撑杆、3为三脚架、301为第一支撑腿、 302为第二支撑腿、303为第三支撑腿、4为电磁铁、5为固定板、6为伺服电机、 7为螺杆、8为螺杆螺母、9为第三支撑杆、10为第四支撑杆、11为标尺、12 为红外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参照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砌砖辅助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两个定位机构之间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两个定位机构之间活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1和第四支撑杆10可以保持定位机构在工作时的结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
24.定位机构底部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部,驱动部上方活动连接有测量部,第四支撑杆10的两端与测量部固定连接;驱动部可以使测量部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持同步和水平状态;测量部不但可以作为砌砖时的参考,还可以针对墙体进行整体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
25.固定部包括第二支撑杆2、固定板5、铰接在第二支撑杆2一端的三脚架3、铰接在第二支撑杆2另一端的电磁铁4,电磁铁4与固定板5磁性连接。利用电磁铁4和三脚架3固定定位装置,关键作用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易拆装。
26.进一步优化方案,驱动部包括垂直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下方的伺服电机6、轴接在伺服电机6上方的螺杆7、固定连接在螺杆7顶部的限位开关13。
27.进一步优化方案,测量部包括螺纹连接在螺杆7上的螺杆螺母8、固定连接在螺杆螺母8上的第三支撑杆9、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杆9另一端的标尺11、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杆9上且靠近标尺11侧的红外感应器12,第四支撑杆10两端与螺杆螺母8固定连接。限位开关13保护第三支撑杆9,避免第三支撑杆9 超出行程范围;利用标尺11和红外感应器12时刻把控墙体的垂直度,同时每一块砖都可以参照标尺11来确定放置位置,节省人力拉线,还减少人力操作时的误差。
28.进一步优化方案,标尺11为耐磨塑料。长期使用标尺,难免会使标尺11 与墙体摩擦,标尺11磨损后可以立即更换新的,不影响工程进度,还可以环保。
29.进一步优化方案,三脚架3包括第一支撑腿301、第二支撑腿302、第三支撑腿303;第一支撑腿301、第二支撑腿302、第三支撑腿303为伸缩可调节结构。
30.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支撑腿301、第二支撑腿302、第三支撑腿303分别与第二支撑杆铰接。在凹凸不平地面,可以利用三脚架3的可调节性,使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稳定工作。
31.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固定连接。
32.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三支撑杆9与第四支撑杆10固定连接。
3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砌墙之前,首先确定好落砖的位置,然后将对称设置的固定板5固定在落砖的位置;然后撑开三脚架3来支撑起第二支撑杆2 以及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上的其它部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301的长度来确定第二支撑杆2的水平度,同时电磁铁4贴近固定板5,第一支撑301通过水平尺来确定最终的伸缩长度;当第一支撑301完成定位后,电磁铁4通电,电磁铁4 和固定板5进行吸合,此时可以收起第一支撑301,第二支撑杆2通过第二支撑 302、第三支撑303和电磁铁4三点定位;
34.将水平尺放在第四撑杆10上,测量第四撑杆10的水平度,即测量对称设置的螺杆螺母8是否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若对称设置的螺杆螺母8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可以通过伺服电机6带动螺杆7,调节螺杆螺母8的高度,使对称设置的螺杆螺母8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然后调节标尺11距离墙体之间的参考距离;
35.完成标尺11的定位后,参照标尺11的位置开始砌砖,当每一层的第一块砖放置到位后,红外感应器12感应到靠近第一块砖下方的位置,当每一层的最后一块砖放置到位后,对称设置的红外感应器12感应到最后一块砖下方的位置,然后两个感应器将同时感应到砖的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控制对称设置的伺服电机6来实现对称设置的螺杆7同步转动,进一步实现对称设置的螺杆螺母8带动标尺11向上移动,上升过程中当红外感应器12没有感应到砖时,发送信号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6停止动作,即标尺上升至一块砖的高度后停止动作;plc控制器中设置有红外感应器12至砖的距离的数据;
36.砌的每一层砖都进行这样的过程,每当标尺11上升若干层砖的高度后,plc 控制器通过控制伺服电机6、螺杆7、螺杆螺母8自动控制标尺11向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红外感应器12持续感应每层砖的位置,将感应信号传递至plc 控制器,plc控制器以此来判断墙的垂直度;当红外感应器12感应到砖的位置超出了plc控制器设置的距离范围时,红外感应器12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 plc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6停止动作,标尺11将停在距离异常位置,可以及时的发现,对墙体进行修正;修正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标尺继续下一步动作,检查完成后,标尺11上升至将要砌砖的位置;
37.当螺杆螺母8上升至螺杆7的顶端位置时,即墙体的顶部,会触发限位开关 13,此时限位开关13控制伺服电机6停止动作,然后手动控制伺服电机6转动,使标尺11向下缓慢移动,通过红外感应器12来感应整面墙体的垂直度。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