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

文档序号:26857716发布日期:2021-10-09 09:0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构架,具体涉及一种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


背景技术:

2.水由高处直泻下来,由于水孔较细小、单薄,流下时仿若水的帘幕,简称为水帘。这种水态在古代亦用于亭子的降温,水从亭顶向四周流下如帘,称为“自然亭”。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活动和休闲的需求逐步提高。在生态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现阶段,水景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而在对水体的处理与使用过程中,除了在公园中近距离与景观水面进行互动,水广场,水喷泉等城市休闲空间中的亲水性景观依旧相对单一。且这些水景大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半封闭水体,整体功能性和流动性较差。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人类提供休憩场所的同时增强人与水体间的互动是本实用新型重点考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景观水体与人在功能性与互动性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本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既能提供正常景观构架的遮阴休憩功能,构架与水结合的不同形态还能起到一定的造景作用,增加空间活力氛围,增加景观构架的功能性和趣味性特色。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包括构架本体,所述构架本体包括地上结构部分和地下结构部分;
6.所述地上结构部分包括构架顶部结构、构架支撑结构和座椅;
7.所述座椅设置在地面上,且座椅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座椅上设有用于将空腔与外部隔离的平开控制门,所述平开控制门内侧的空腔处设有总控制器和液位显示控制器,所述座椅表面设有重力传感器;
8.所述构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和上水管,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座椅顶部连接,顶端与构架顶部结构连接,所述上水管位于支撑架内部的空腔内且上水管的底端从支撑架底部穿入到座椅内部,所述蓄电池连接在上水管上且位于支撑架内部的空腔内;
9.所述构架顶部结构包括伞状顶板,所述伞状顶板上表面铺设有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上水管的顶端穿过伞状顶板和防水层的中部,且上水管的顶端与位于防水层上方的水喷头连通,所述水喷头上还连接有环境光传感器;
10.所述地下结构部分包括滤水网、回水管、排水电动阀、补水电动阀、储水箱和提升泵,所述滤水网与地表齐平且滤水网位于伞状顶板外围四周正下方,所述滤水网通过回水管与位于地下的储水箱连通,所述上水管的底端穿过座椅并与地下的储水箱内的提升泵相连,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补水管与自来水管网相连,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电动阀,所
述储水箱的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雨水管网相连,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电动阀,所述储水箱内设有用于检测储水箱内水位的液位传感器;
1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总控制器和液位显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发光板、环境光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提升泵和液位显示控制器均与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补水电动阀和排水电动阀均与液位显示控制器电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均有多个且均为圆环形状,所述发光板、太阳能电池板、发光板、太阳能电池板、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依次排列在伞状顶板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板为led发光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滤水网为圆环形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位于储水箱两侧上下部。排水口放在侧下部便于将水排空。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内部的空腔内的上水管上还连接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分别与总控制器和液位显示控制器电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伞状顶板为透明材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利用垂直水面造景功能,还具有常规景观构架的遮阴休憩功能,将流动的水体与景观构架巧妙结合在了一起,增加景观构架的功能性和趣味性特色。滤水网结构的设置,解决了水体落下后杂质淤堵的弊端。另重力传感器和环境光传感器的设置改善了人工调控上的不足,根据环境的变化自我调节景观形态,根据不同的环境,构架展现不同的光感和动感上的形态变化,带来更好的景观感受。本实用新型创造了一处在游憩之余使人与水近距离接触的半私密性景观空间;整体功能性和流动性较好;水在流动过程中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或有害气体,水分散发到空气中能增加空气湿度,夏季还能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2为图1中的a

a截面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运作过程中的结构及运作原理图。
23.图中标注:1、环境光传感器;2、水喷头;3、发光板;4、太阳能电池板;5、滤水网; 6、防水层;7、蓄电池;8、上水管;9、总控制器;10、散水网;11、排水电动阀;12、重力传感器;13、液位显示控制器;14、液位传感器;15、提升泵;16、储水箱;17、平开控制门;18、补水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25.一种与水体相结合的新型景观构架,包括构架本体,所述构架本体包括地上结构部分和地下结构部分,构架本体可对水体进行垂直方向的循环利用。
26.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地上结构部分包括构架顶部结构、构架支撑结构和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地面上,且座椅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座椅上设有用于将空腔与外部隔离的平
开控制门17,所述平开控制门17内侧的空腔处设有总控制器9和液位显示控制器13,所述座椅表面设有重力传感器12。所述构架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和上水管8,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座椅顶部连接,顶端与构架顶部结构连接,上水管8位于支撑架内部的空腔内且上水管8的底端从支撑架底部穿入到座椅内部,所述蓄电池7连接在上水管8上且位于支撑架内部的空腔内。所述构架顶部结构包括透明材质的伞状顶板,所述伞状顶板上表面铺设有发光板3和太阳能电池板4,所述发光板3和太阳能电池板4的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6,所述上水管8的顶端穿过伞状顶板和防水层6的中部,且上水管8的顶端与位于防水层6上方的水喷头2连通,所述水喷头2上还连接有环境光传感器1。打开平开控制门17后,可对总控制器9和液位显示控制器13进行相关设置。
27.如图2所示,地下结构部分主要用于对水的处理。地下结构部分包括滤水网5、散水网 10、回水管、排水电动阀11、补水电动阀18、储水箱16和提升泵15,所述滤水网5与地表齐平且滤水网5位于伞状顶板外围四周正下方,所述滤水网5下方设置有散水网10,所述散水网10通过回水管与位于地下的储水箱16连通,所述上水管8的底端穿过座椅并与地下的储水箱16内的提升泵15相连,所述储水箱16的进水口通过补水管与自来水管网相连,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电动阀18,所述储水箱16的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雨水管网相连,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电动阀11,所述储水箱16内设有用于检测储水箱16内水位信息的液位传感器14。本实施例的提升泵15位于垂直设置的上水管8下端与其相连,置于所述储水箱16内用于水的抽送。补水电动阀18和排水电动阀11用于平衡储水箱16内液位的调控,及时将多余的水排出。
28.如图3所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4与蓄电池7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4用于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7中,所述蓄电池7分别与总控制器9和液位显示控制器13电连接,用于为总控制器9、液位显示控制器13和其他需要供电的器件供电。所述发光板3、环境光传感器 1、重力传感器12、提升泵15和液位显示控制器13均与总控制器9电连接,环境光传感器1 用于检测环境光并发送信号到总控制器9,重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重力信息并发送信号到总控制器9,液位显示控制器13用于将水位信息上传至总控制器9,总控制器9用于控制发光板3亮或者灭,总控制器9用于控制提升泵15启停。所述液位传感器14、补水电动阀18和排水电动阀11均与液位显示控制器13连接。液位传感器14用于检测储水箱16内的水位信息并发送信号到液位显示控制器13,液位显示控制器13根据用于储水箱16内的水位信息控制补水电动阀18和排水电动阀11的打开和关闭。总控制器9和液位显示控制器13可对水景观构架进行集中控制。集中控制可以实现整个景观构架的多功能设置,还可以随时对功能进行升级增加功能。
2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发光板3和太阳能电池板4均有多个且均为圆环形状,所述发光板3、太阳能电池板4、发光板3、太阳能电池板4、发光板3和太阳能电池板4依次排列在伞状顶板上。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滤水网5为圆环形状。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板3为led发光板3(或者led发光带)。
32.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储水箱16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位于储水箱16两侧上下部。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内部的空腔内的上水管8上还连接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
电源分别与总控制器9和液位显示控制器13电连接。备用电源及蓄电池7隐藏在支撑架内部以增强构架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34.本实施例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4和蓄电池7收集电能,并设置备用电源,这样景观构架可以自发蓄积能量,环保节能。构架本体顶部上表面设置防水层6,对水体构架的上表面进行防护,缓解顶部水流冲击带来的损伤。构架本体在地面设一圈滤水网5(见俯视图)和散水层10,用于对下落水体的收集并循环利用,同时起到防止水体飞溅的作用。散水网10上方设置一层滤水网5,用于进行水体过滤,所述滤水网5与地面铺装层齐平。构架本体可以成组使用,设置不同高低大小放置于园林景观或公园广场等场所,既能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空间,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35.运行场景一:无人时,本实施例为一个普通含座椅的的伞状景观构架。白天通过太阳能电池板4储存能量,并将多余太阳能转化并存储于蓄电池7中,为景观构架提供动能;夜晚时构架顶部的环境光传感器1自动感光,并将其传入总控制器9,在总控制器9作用下,led 发光板3灯亮,在夜间提供照明。
36.运行场景二:有人坐在本构架时,通过座椅上的重力传感器12,触发总控制器9,总控制器9控制地下提升泵15向上提水,同时,液位传感器14实时检测储水箱16内水位并发送水位信息到液位显示控制器13内,当储水箱16内无水时,液位显示控制器13控制补水电动阀18打开,自来水管网向储水箱16内注水,景观构架开始运作。水体由提升泵15向上通过上水管8提升到伞状顶板上方,从水喷头2处流出,沿伞状顶板上的防水层6表面滑落,在构架本体周围形成水帘,隔绝与外部的视线联系,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私密空间。还可以通过总控制器9调控提升泵15的功率大小从而控制出水速度,进而控制水帘的密集程度。水体下落至地面时,流经滤水网5、散水网10和回水管最终流落回储水箱16内,形成水体的循环利用。滤水网5可以过滤地面杂质,避免水体杂质过多造成的堵塞,散水网10可以缓解高处落下的水体的飞溅,使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液位传感器14检测到储水箱16内的水过多时,液位显示控制器13控制排水电动阀11打开,由排水电动阀11将水排入雨水管网。液位显示控制器13具有显示功能,可实时显示储水箱16内水位信息,液位显示控制器13可将储水箱16内水位信息上传至总控制器9,若储水箱16内无水,即使重力传感器12感应到有人坐在座椅上,总控制器9不会控制地下提升泵15向上提水。本实施例景观构架内有人且储水箱16内有水时,可自动垂下水帘,流动的水体既能形成独立的小空间,对周边游人而言形成一个由水包裹的景观构筑物,在吸收空气灰尘的同时也很好的美化了周边环境,带来很好的景观体验效果。
37.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