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

文档序号:27422777发布日期:2021-11-17 18:0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管节点,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发展,工民建行业也由原本粗犷的生产模式向精细化生产转化。新建的建筑不仅要求经济、安全、可靠,更对外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构件应美观且兼顾功能。传统的结构设计和给排水设计是分离的,一般结构构件仅做承力构件,雨水管作为给排水设备零件附着在结构柱或结构墙上。从外观上看,雨水管显得冗余,破坏结构美观,且暴露在室外的雨水管易于损坏老旧,需要不定期的更换,增加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包括混凝土结构筋组件、雨水管组件和补强筋组件,所述的雨水管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雨水管主体和水平设置的雨水出口管,所述的雨水管主体设于混凝土结构筋组件内,所述的雨水出口管的一端与雨水管主体的底部连通,另一端穿出混凝土结构筋组件,所述的补强筋组件设于雨水管组件的周侧,在混凝土结构筋组件、雨水管组件和补强筋组件周侧浇筑混凝土形成雨水管节点。
6.优选地,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筋组件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结构箍筋和多个竖直设置的结构纵筋,所述的结构纵筋与结构箍筋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的结构箍筋包括外侧环形箍筋和多个内部套箍,所述的内部套箍的两端分别与外侧环形箍筋的内侧固定连接。
8.优选地,设于雨水出口管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数量大于雨水管主体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数量。
9.优选地,所述的雨水管组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雨水入口管,所述的雨水入口管的一端与雨水管主体的顶部连通,另一端穿出混凝土结构筋组件。
10.优选地,设于雨水入口管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数量大于雨水管主体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数量。
11.优选地,所述的补强筋组件包括设于雨水出口管两侧的补强纵筋和设于雨水出口管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所述的设于雨水出口管两侧的补强纵筋与结构箍筋固定连接,所述的设于雨水出口管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包括多个斜向纵筋,所述的斜向纵筋的两端伸过雨水出口管。
12.优选地,所述的设于雨水出口管两侧的补强纵筋与雨水出口管的两侧接触设置。
13.优选地,所述的补强筋组件包括设于雨水入口管两侧的补强纵筋和设于雨水入口
管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所述的设于雨水入口管两侧的补强纵筋与结构箍筋固定连接,所述的设于雨水入口管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包括多个斜向纵筋,所述的斜向纵筋的两端伸过雨水入口管。
14.优选地,所述的设于雨水入口管两侧的补强纵筋与雨水入口管的两侧接触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将雨水管埋置与混凝土结构柱内,能够有效提高雨水管设置的外观结构美观,将雨水管埋置设置后,在混凝土结构的保护下,防止雨水管损坏老化,提高雨水管的寿命和结构使用稳定性;
17.(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对雨水的抗侵蚀能力,即使内部雨水管破裂,雨水直接接触混凝土内部,也不会造成混凝土结构柱承载力的下降,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18.(3)本实用新型在雨水入口管、雨水出口管处设置补强筋组件,在不增大轴压比的基础上,适当增大混凝土柱的截面,保证承载能力不低于原普通混凝土结构柱,补强留洞对混凝土结构柱承载力的削弱。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截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浇灌混凝土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浇灌混凝土时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品截面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成品的截面示意图。
25.其中,1、雨水管主体,2、雨水出口管,3、结构箍筋,3

1、外侧环形箍筋,3

2、内部套箍,4、结构纵筋,5、补强纵筋,6、斜向纵筋,7、雨水入口管,8、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27.实施例
28.一种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如图1、2、6所示,包括混凝土结构筋组件、雨水管组件和补强筋组件,雨水管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雨水管主体1和水平设置的雨水出口管2,雨水管主体1设于混凝土结构筋组件内,雨水出口管2的一端与雨水管主体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穿出混凝土结构筋组件,补强筋组件设于雨水管组件的周侧,在混凝土结构筋组件、雨水管组件和补强筋组件周侧浇筑混凝土形成雨水管节点。
2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雨水管主体1的顶部设于混凝土结构筋组件的顶部,与雨水管节点外界连通。
30.具体地,混凝土结构筋组件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结构箍筋3和多个竖直设置的结构纵筋4,结构纵筋4与结构箍筋3固定连接。
31.本实施例中,结构箍筋3包括外侧环形箍筋3

1和多个内部套箍3

2,内部套箍3

2的两端分别与外侧环形箍筋3

1的内侧固定连接。
32.为了提高雨水出口管2周侧结构强度,雨水出口管2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3数量大于雨水管主体1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3数量。
33.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雨水出口管2周侧结构的强度和雨水出口管2出口洞口处强度,补强筋组件包括设于雨水出口管2两侧的补强纵筋5和设于雨水出口管2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设于雨水出口管2两侧的补强纵筋5与结构箍筋3固定连接,设于雨水出口管2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包括多个斜向纵筋6,斜向纵筋6的两端伸过雨水出口管2。
34.如图2所示,洞口补强组件包括四个斜向纵筋6。设于雨水出口管2两侧的补强纵筋5与雨水出口管2的两侧接触设置。
3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雨水管组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雨水入口管7,雨水入口管7的一端与雨水管主体1的顶部连通,另一端穿出混凝土结构筋组件。
36.对应地,设于雨水入口管7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3数量大于雨水管主体1周侧单位高度的结构箍筋3数量。补强筋组件包括设于雨水入口管7两侧的补强纵筋5和设于雨水入口管7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设于雨水入口管7两侧的补强纵筋5与结构箍筋3固定连接,设于雨水入口管7周侧的洞口补强组件包括多个斜向纵筋6,斜向纵筋6的两端伸过雨水入口管7。设于雨水入口管7两侧的补强纵筋5与雨水入口管7的两侧接触设置。
37.对于雨水入口管7结构,设置进水管8,进水管8还可作为检修水管,并向雨水管主体1内引入雨水,进水管8的底部与雨水入口管7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的进水管8的顶部向上穿出浇筑的混凝土与外界连通。
38.本实用新型施工时,依次如图3、4、5所示,首先预埋雨水管组件支模,布置好混凝土结构筋组件、补强筋组件,然后临时封堵雨水出口管2,在雨水管组件内灌满流动性好、颗粒细小的砂粒,为雨水管提供内压力,接着临时封堵雨水管组件入口,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临时封堵并排出砂粒,混凝土结构柱内埋置雨水管节点施工完成。
3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举,不表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还能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作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