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3172发布日期:2021-12-15 06:4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吊装及操作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篮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国内使用的高处作业吊篮,其悬挂机构直接安装到建筑屋面。若因施工需要或多点施工、机动灵活施工时则需耗费较多时间来移动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从而影响施工工期很不灵活。可见,传统的高处作业吊篮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建筑工程飞速发展,外墙装饰美妙绝伦、灵活多点施工的现状,亟需设计出简单安全和使用灵活的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高处作业吊篮因施工需要或多点施工、机动灵活施工时则需耗费较多时间来移动高处作业吊篮悬挂机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施工时由机械式千斤顶支座固定位置,需要移动时先停止施工然后人工收起机械式千斤顶支座由万向脚轮进行移动,解决了高处作业吊篮避免重复拆装移动不灵活的难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包括吊篮、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一底座上表面,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二底座上表面,吊篮相对两端通过吊绳分别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连线与吊篮侧边平行,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和用于停止移动的千斤顶。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底座本体、第一前悬挂支架、第一后悬挂支架、第一移动轮组、第一千斤顶组和第一配重块,第一底座本体底面设置第一移动轮组,第一底座本体侧边设置第一千斤顶组,第一千斤顶组顶出方向与第一底座本体底面垂直,第一千斤顶组顶出状态高度大于第一移动轮组高度,第一千斤顶组折叠状态高度小于第一移动轮组高度,第一前悬挂支架和第一后悬挂支架设置在第一底座本体两相对侧边上,第一后悬挂支架下方的第一底座本体上表面设置第一配重块。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底座本体、第二前悬挂支架、第二后悬挂支架、第二移动轮组、第二千斤顶组和第二配重块,第二底板本体底面设置第二移动轮组,第二底板本体侧边设置第二千斤顶组,第二千斤顶组顶出方向与第二底座本体底面垂直,第二千斤顶组顶出状态高度大于第二移动轮组高度,第二千斤顶组折叠状态高度小于第二移动轮组高度,第二前悬挂支架和第二后悬挂支架设置在第二底座本体两相对侧边上,第二后悬挂支架下方的第二底座本体上表面设置第二配重块。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前支架、第一后支架、第一横杆和第一吊绳,第一前支架和第一前悬挂支架上端为管状
结构,第一前支架嵌套在第一前悬挂支架上端,与第一前悬挂支架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一后支架和第一后悬挂支架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一后支架嵌套在第一后悬挂支架上端,与第一后悬挂支架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一横杆连接第一前支架顶端和第一后支架顶端并在第一前支架方向延伸,第一吊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后支架与第一横杆连接处,第一吊绳中段通过第一前支架顶端和第一横杆延伸端支撑,第一吊绳自由端连接吊篮。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前支架、第二后支架、第二横杆和第二吊绳,第二前支架和第二前悬挂支架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二前支架嵌套在第二前悬挂支架上端,与第二前悬挂支架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二后支架和第二后悬挂支架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二后支架嵌套在第二后悬挂支架上端,与第二后悬挂支架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二横杆连接第二前支架顶端和第二后支架顶端并在第二前支架方向延伸,第二吊绳一端固定在第二后支架与第二横杆连接处,第二吊绳中段通过第二前支架顶端和第二横杆延伸端支撑,第二吊绳自由端连接吊篮。
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装置通过机械式千斤顶支座固定位置,需要移动时先停止施工然后人工收起机械式千斤顶支座由万向脚轮进行移动,解决了高处作业零星、多点、分散从而无法流水施工的问题;
11.(2)通过机械式千斤顶支座固定位置,需要移动时先停止施工然后人工收起机械式千斤顶支座由万向脚轮进行移动,高处作业吊篮避免重复拆装移动不灵活的问题
12.(3)本实用新型使得传统高处作业吊篮系统可以进行车载式平衡稳定移动,因此节约工期、施工灵活,安全、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示意图;
14.图2为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第一底座示意图;
15.图3为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第二底座示意图;
16.图4为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第一支架示意图;
17.图5为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第二支架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吊篮;2、第一底座;21、第一底座本体;22、第一前悬挂支架;23、第一后悬挂支架;24、第一移动轮组;25、第一千斤顶组;25、第一配重块;3、第二底座;31、第二底座本体;32、第二前悬挂支架;33、第二后悬挂支架;34、第二移动轮组;35、第二千斤顶组;36、第二配重块;4、第一支架;41、第一前支架;42、第一后支架;43、第一横杆;44、第一吊绳;5、第二支架;51、第二前支架;52、第二后支架;53、第二横杆;54、第二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1
22.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包括吊篮1、第一底座 2、第二底座3、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第一支架4设置于第一底座2上表面,第二支架5设置于第二底座3上表面,吊篮1相对两端通过吊绳分别连接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3连线与吊篮1侧边平行,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和用于停止移动的千斤顶。
23.如图2所示,第一底座2包括第一底座本体21、第一前悬挂支架22、第一后悬挂支架23、第一移动轮组24、第一千斤顶组25和第一配重块26,第一底座本体21底面设置第一移动轮组,第一底座本体21侧边设置第一千斤顶组25,第一千斤顶组25顶出方向与第一底座本体21底面垂直,第一千斤顶组25顶出状态高度大于第一移动轮组24高度,第一千斤顶组25折叠状态高度小于第一移动轮组 24高度,第一前悬挂支架22和第一后悬挂支架23设置在第一底座本体21两相对侧边上,第一后悬挂支架23下方的第一底座本体21 上表面设置第一配重块26。
24.如图3所示,第二底座3包括第二底座本体31、第二前悬挂支架32、第二后悬挂支架33、第二移动轮组34、第二千斤顶组35和第二配重块36,第二底板本体底面设置第二移动轮组34,第二底板本体侧边设置第二千斤顶组35,第二千斤顶组35顶出方向与第二底座本体31底面垂直,第二千斤顶组35顶出状态高度大于第二移动轮组34高度,第二千斤顶组35折叠状态高度小于第二移动轮组34高度,第二前悬挂支架32和第二后悬挂支架33设置在第二底座本体 31两相对侧边上,第二后悬挂支架33下方的第二底座本体31上表面设置第二配重块36。
25.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前支架41、第一后支架42、第一横杆43和第一吊绳44,第一前支架41和第一前悬挂支架22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一前支架41嵌套在第一前悬挂支架22上端,与第一前悬挂支架22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一后支架42和第一后悬挂支架23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一后支架42嵌套在第一后悬挂支架23上端,与第一后悬挂支架23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一横杆43连接第一前支架 41顶端和第一后支架42顶端并在第一前支架41方向延伸,第一吊绳44一端固定在第一后支架42与第一横杆43连接处,第一吊绳44 中段通过第一前支架41顶端和第一横杆43延伸端支撑,第一吊绳 44自由端连接吊篮1。
26.如图5所示,第二支架5包括第二前支架51、第二后支架52、第二横杆53和第二吊绳54,第二前支架51和第二前悬挂支架32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二前支架51嵌套在第二前悬挂支架32上端,与第二前悬挂支架32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二后支架52和第二后悬挂支架 33上端为管状结构,第二后支架52嵌套在第二后悬挂支架33上端,与第二后悬挂支架33可调节固定连接,第二横杆53连接第二前支架 51顶端和第二后支架52顶端并在第二前支架51方向延伸,第二吊绳54一端固定在第二后支架52与第二横杆53连接处,第二吊绳54 中段通过第二前支架51顶端和第二横杆53延伸端支撑,第二吊绳 54自由端连接吊篮1。
27.h型钢与角钢采用螺栓连接形成王字h型钢,然后王字h型钢与端部支座h型钢由角钢采用螺栓连接形成田字h型钢。田字h型钢作为第一底座本体21和第二底座本体31使用。配重稳定底盘由花纹钢板与角钢采用螺栓连接到端部支座h型钢上边缘形成配重稳定底盘。用于放置配重块。田字h型钢分别与机械式千斤顶支座、配重稳定底盘、万向脚轮组装形成可移动高处作业吊篮底盘。
28.其中王字h型钢由7根100
×
100
×6×
8h型钢、6块50
×
50
×
5 角钢、18个m12
×
50螺
栓连接组成。7根100
×
100
×6×
8h型钢中有6根长2250mm,1根长1500mm;6块50
×
50
×
5角钢每块角钢长 90mm;18个m16x50螺栓。
29.配重稳定底盘采用3mm厚花纹钢板与50
×
50
×
5角钢采用m12
ꢀ×
50螺栓连接拼成配重稳定底盘,拼成的配重稳定底盘采用50
×
50
ꢀ×
5角钢和m12
×
50螺栓固定在原厂悬挂机构后支架下方的田型h 型钢上。
30.机械式千斤顶支座采用商品购买,使用商品购买2吨/顶机械式千斤顶支座及固定千斤顶支座的配件焊接到h型钢侧边。
31.6寸低重心万向脚轮采用商品购买,使用商品购买6寸低重心万向脚轮配件螺栓直接固定到已开孔端部支座100
×
100
×6×
8h型钢侧边。
32.田字h型钢由2根1500mm长端部支座已开螺栓连接孔100
×
100
ꢀ×6×
8h型钢和已开螺栓连接孔王字100
×
100
×6×
8h型钢和已开螺栓连接孔12块50
×
50
×
5角钢连接,由36个m12
×
50螺栓连接形成。其中50
×
50
×
5角钢长90mm。
33.王字h型钢由已开螺栓连接孔100
×
100
×6×
8h型钢6根长 2250mm和已开螺栓连接孔100
×
100
×6×
8h型钢1根长1500mm和 6块50
×
50
×
5已开螺栓连接孔角钢每块角钢长90mm,由以上和18 个m12
×
50螺栓连接形成。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