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0373发布日期:2021-06-11 21:4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减压锥结构是水泥项目中必备结构,一般水泥项目中均含有3个以上的减压锥结构,其完全由水泥生产工艺决定。当前国内外减压锥体结构施工技术主要由两种方式实现:其一为采用搭设脚手架作为锥体底部支撑;其二为采用装配整体式设计。前者作为传统和主流施工工艺其施工复杂、工期长、周转材料耗费量较大;后者设计工程量远超于现浇结构且对于预制场地、预制质量、大型吊装工具等依赖性较强。在此种背景下亟待对水泥行业中锥体施工装备及施工工艺进行专项研发,以期达到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用以解决现有减压锥结构施工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包括中心顶撑、整体顶升机构、回转总成、顶部固定平台、长度可调平衡臂以及模板自安拆小车;所述整体顶升机构、回转总成以及长度可调平衡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中心顶撑上;所述顶部固定平台底部与所述整体顶升机构连接,其上部竖直向上伸出所述回转总成以及长度可调平衡臂;

所述整体顶升机构主要由顶升套架外框、顶升锁死装置、液压千斤顶、顶升锁死装置换向轨道、中心顶撑标准节引入引出机构、外挂操作平台及通道构成,其中,所述顶升锁死装置换向轨道以及顶升锁死装置均设置在顶升套架外框顶部,顶升套架外框底部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所述顶升套架外框一侧设置有所述中心顶撑标准节引入引出机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外挂操作平台及通道;

所述回转总成由下至上依次由底座、回转机构、上支撑座构成,所述上支撑座上部还竖直伸出有大臂连接构件及上部平台连接构件;所述大臂连接构件与所述长度可调平衡臂连接,所述上部平台连接构件与所述顶部固定平台连接;

所述顶部固定平台由固定平台顶支撑及周围的悬挑平台模块组成;

所述长度可调平衡臂由位于中间的固定臂以及两端的可拆卸标准臂连接而成,可拆卸标准臂与模板自安拆小车内的内套件连接;

所述模板自安拆小车由内套件、外套件、拆卸吊装工具以及模板安拆升降平台构成;所述内套件设置在所述外套件内,外套件上还设置有斜向的模板安拆升降平台,模板安拆升降平台与外套件之间设置有拆卸吊装工具;所述模板安拆升降平台由提升导杆、可折叠小车车架、上部压轮、下部卡轮、导向轮及卷扬机构成;可折叠小车车架斜向设置在提升导杆上,可折叠小车车架与提升导杆之间设置有上部压轮以及下部卡轮;可折叠小车车架通过提升导杆顶部的导向轮与卷扬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顶撑采用塔吊标准节连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套架外框每次提升高度为0.5m,最大提升高度为2.5m;当提升高度超过3m时,可通过中心顶撑标准节引入引出机构引入塔吊标准节。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总成采用电动模式,可实现长度可调平衡臂慢速旋转,旋转速度为2度/分钟,以此消除长度可调平衡臂旋转时制动时的惯性力。

进一步地,所述悬挑平台模块为圆周分布的四块。

进一步地,所述悬挑平台模块底部设置有支撑三脚架。

进一步地,所述长度可调平衡臂顶部两侧设置有行走轨道,中间设置有行走齿条,行走轨道与行走齿条之间设置有走道平台板;所述行走齿条与所述模板自安拆小车上的内套件以及拆卸吊装工具相互配合实现长度可调平衡臂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件顶部设置有传动电机,底部设置有底部电动葫芦,传动电机与内套件上的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内套件内侧四角还设置有压轮;所述外套件具有两侧维护栏杆及底部行走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拆卸吊装工具由可伸缩式吊杆、电动液压杆及与之连接的液压油站构成;所述可伸缩式吊杆、电动液压杆底部一端均与底部行走平台铰接,所述电动液压杆另一端与所述可伸缩式吊杆中部斜向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还设置有行人通道,所述行人通道包括中心顶撑内部及套件外侧爬梯、回转总成自带平台、平衡臂侧爬梯、平衡臂顶部走道、外套件侧爬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旨在解决当前水泥行业中两种减压锥体施工技术分别存在的施工复杂、工期长、周转材料耗费量较大或者工程量远超于现浇结构且对于预制场地、预制质量、大型吊装工具等依赖性较强的弊端。通过专项施工装备的开发,达到了如下效果:

1.施工作业更为简便,对技术工种依赖性小。

2.施工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人工耗费不足60%。

3.施工周期短。

4.周转材料等耗费大幅度降低,如脚手架体、模板消耗量均大幅度降低,能够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且本设备周转使用性强,既能实现在一个项目上的多次利用,同时可实现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周转使用;且因支撑标准节等均能实现与塔吊标准节共用,因此整体摊销费用抵。

5.作业安全大幅度提升。

通过对水泥行业减压锥结构施工装备的开发,解决了当前两种施工技术存在的弊端,大幅度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并且推动整个水泥行业施工装备向先进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整体示意图;

图2为整体顶升机构正立面图;

图3为整体顶升机构侧立面图;

图4为回转总成侧视图;

图5为回转总成俯视图;

图6为顶部固定平台立面图;

图7为顶部固定平台平面图;

图8为悬挑平台模块示意图;

图9为固定臂示意图;

图10为可拆卸标准臂示意图;

图11为长度可调平衡臂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模板自安拆小车侧视图;

图13为模板自安拆小车正面图;

图14为模板安拆升降平台侧视图;

图15为内套件侧视图;

图16为内套件剖视图;

图17为拆卸吊装工具正面图;

图18为拆卸吊装工具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8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包括中心顶撑1、整体顶升机构2、回转总成3、顶部固定平台4、长度可调平衡臂5以及模板自安拆小车6。整体顶升机构2、回转总成3以及长度可调平衡臂5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中心顶撑1上。顶部固定平台4底部与整体顶升机构2连接,其上部竖直向上伸出回转总成3以及长度可调平衡臂5。中心顶撑1采用塔吊标准节连接而成。

如图2-3所示,整体顶升机构2主要由顶升套架外框2.1、顶升锁死装置2.2、液压千斤顶2.3.1、顶升锁死装置换向轨道2.4、中心顶撑标准节引入引出机构2.5、外挂操作平台及通道2.6构成,其中,顶升锁死装置换向轨道2.4以及顶升锁死装置2.2均设置在顶升套架外框2.1顶部,顶升套架外框2.1底部设置有液压千斤顶2.3.1,顶升套架外框2.1一侧设置有中心顶撑标准节引入引出机构2.5,另一侧设置有外挂操作平台及通道2.6。顶升套架外框2.1每次提升高度为0.5m,最大提升高度为2.5m。当提升高度超过3m时,可通过中心顶撑标准节引入引出机构2.5引入塔吊标准节。

如图4-5所示,回转总成3由下至上依次由底座3.1、回转机构3.2、上支撑座3.3构成,上支撑座3.3上部还竖直伸出有大臂连接构件3.4及上部平台连接构件3.5。大臂连接构件3.4与长度可调平衡臂5连接,上部平台连接构件3.5与顶部固定平台4连接。回转总成3采用电动模式,可实现长度可调平衡臂5慢速旋转,旋转速度为2度/分钟,以此消除长度可调平衡臂5旋转时制动时的惯性力。

如图6-8所示,顶部固定平台4由固定平台顶支撑4.1及周围的悬挑平台模块4.2组成。悬挑平台模块4.2为圆周分布的四块。悬挑平台模块4.2底部设置有支撑三脚架。

如图9-11所示,长度可调平衡臂5由位于中间的固定臂5.1以及两端的可拆卸标准臂5.2连接而成,可拆卸标准臂5.2与模板自安拆小车6内的内套件6.1连接。长度可调平衡臂5顶部两侧设置有行走轨道5.4,中间设置有行走齿条5.3,行走轨道5.4与行走齿条5.3之间设置有走道平台板5.2.2。行走齿条5.3与模板自安拆小车6上的内套件6.1以及拆卸吊装工具6.3相互配合实现长度可调平衡臂5的调整。

如图12-13所示,模板自安拆小车6由内套件6.1、外套件6.2、拆卸吊装工具6.3以及模板安拆升降平台6.4构成。内套件6.1设置在外套件6.2内,外套件6.2上还设置有斜向的模板安拆升降平台6.4,模板安拆升降平台6.4与外套件6.2之间设置有拆卸吊装工具6.3。

如图14所示,模板安拆升降平台6.4由提升导杆6.4.1、可折叠小车车架6.4.2、上部压轮6.4.3、下部卡轮6.4.4、导向轮6.4.5及卷扬机6.4.6构成。可折叠小车车架6.4.2斜向设置在提升导杆6.4.1上,可折叠小车车架6.4.2与提升导杆6.4.1之间设置有上部压轮6.4.3以及下部卡轮6.4.4。可折叠小车车架6.4.2通过提升导杆6.4.1顶部的导向轮6.4.5与卷扬机6.4.6相连。

如图15-16所示,内套件6.1顶部设置有传动电机6.1.4,底部设置有底部电动葫芦6.1.5,传动电机6.1.4与内套件6.1上的传动齿轮6.1.3传动连接。内套件6.1内侧四角还设置有压轮6.1.2。外套件6.2具有两侧维护栏杆6.2.2及底部行走平台6.2.3。

如图17-18,拆卸吊装工具6.3由可伸缩式吊杆6.3.1、电动液压杆6.3.2及与之连接的液压油站构成。可伸缩式吊杆6.3.1、电动液压杆6.3.2底部一端均与底部行走平台6.2.3铰接,电动液压杆6.3.2另一端与可伸缩式吊杆6.3.1中部斜向铰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水泥减压锥模板自安拆装备还设置有行人通道7,行人通道7包括中心顶撑内部及套件外侧爬梯、回转总成自带平台、平衡臂侧爬梯、平衡臂顶部走道、外套件侧爬梯。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列举,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变通亦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总之,上述实施例仅为列举,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