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35446发布日期:2021-06-18 20:29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t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t梁普遍应用于桥梁施工中,具体是将t梁的两端搭载在桥梁立柱顶端的支座上,多个t梁即构成了桥梁主体,在通过桥梁立柱对t梁进行支撑时,通常会在t梁两端底部设置预埋钢板,预埋钢板要求形成与桥梁设计纵坡一致的坡度,预埋钢板是控制坡度和支座中心的重要手段,预埋钢板的纵坡要求与桥梁的设计纵坡一致,以保证梁片安装后支座处于水平状态,如预埋钢板纵坡及位置不准确,梁体安装后将会造成支座偏压,从而导致支座有可能过早的受到损坏,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对日后桥梁的运营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后期的维修处理十分麻烦,所以桥梁预埋钢板安装是否准确对桥梁的运营及安全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般预制t梁数量多,种类杂,桥梁的纵坡及梁长变化较大,预埋钢板在梁板预制及安装施工中,需准确进行预埋钢板的定位及坡度的调整,预制t梁梁底预埋钢板纵坡调节方法主要有砂层支垫和楔形钢板支垫法,传统是在制梁的台座底模埋沙子的处理方法来对预埋钢板的坡度进行调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通过砂层对预埋钢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由于砂层支垫的方法精度难以控制,因此会增加后期处理的费用,导致施工成本较高、精度较差、易变形、施工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简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承载板、支撑板以及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板竖直设于所述底座中部,所述承载板中部铰接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承载板的横截面为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螺杆,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顶部均与所述承载板底部抵接,所述螺杆水平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螺杆水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滑块、支撑板以及第二滑块,所述螺杆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t梁时,当需要调节预埋钢板的坡度时,将预埋钢板安装在承载板上,由于螺杆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间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杆驱使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螺杆轴向移动,通过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同向移动,驱使承载板绕铰接轴转动对承载板的坡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实现对预埋钢板坡度的调节,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对承载板两端进行支撑,受力均匀且支撑稳定,进而简化施工工序,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套筒、压杆以及限位件,所述齿轮同轴设于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齿轮上与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压杆设于所述套筒侧壁,所述压杆的轴向与所述螺杆的轴向垂直,所述限位件用于将套筒与齿轮间进行限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对套筒与齿轮间进行限位,通过拨动压杆带动套筒转动,在限位件的作用下,套筒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实现对承载板坡度的调节,在对预制t梁的模具组装完成后,通过压杆方便工作人员在模具的两侧进行调节,使得预埋钢板的坡度调节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限位环以及弹簧,所述压杆内沿长度方向设有空腔,所述限位杆沿压杆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压杆内,所述限位杆靠近齿轮的一端穿过套筒与齿轮啮合,所述限位杆远离齿轮的一端贯穿压杆端部,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限位环位于空腔内,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限位环远离齿轮的一侧,所述弹簧能够驱使所述限位环靠近齿轮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转动螺杆对预埋钢板的坡度进行调节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杆的端部与齿轮啮合,进而对套筒与齿轮间相对固定,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将限位杆拉出,使得套筒与齿轮脱离,将套筒转动至原来位置处,在松开限位杆,在弹簧作用下,限位杆端部又与齿轮啮合,进而再次通过转动压杆驱使螺杆转动,重复上述动作即可通过连续转动螺杆来对预埋钢板的角度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顶部均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的顶部均为弧面,方便与承载板底部间相对滑动,使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移动更加顺畅,进而使得预埋钢板的坡度调节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两端顶部均设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埋钢板安装在承载板上后,通过设置的挡板,对预埋钢板起到限位作用,通过挡板将预埋钢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预埋钢板的固定更加稳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调节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调节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台座底模中心,根据预制t梁的梁长,确定台座底模中心距离梁端的距离;

s2:模具调整,以台座底模中心距离梁端的距离长度为准,在用于t梁浇筑的台座底模上设置预留槽口,在预留槽口内安装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对预埋钢板的坡度进行调节;

s3:将预埋钢板放置在承载板上;

s4:坡度复测,以台座底模为基准面进行测量,计算出坡度进行复核,若有误差,再次进行坡度调整后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台座底模上设置预留槽口,将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安装在预留槽口内,进而方便对预埋钢板进行安装,保证能够准确的安装预埋钢板,通过对坡度进行复测,进一步提高坡度调节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台座底模的两端为可抽拉活动式结构,所述预留槽口位于两端可抽拉的台座底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台座底模的两端设置为可抽拉式结构,当需要预制的t梁长度,方便对台座底模的长度进行调节,便于生产不同长度的预制t梁。

可选的,所述台座底模包括支座以及底模板,所述底模板设于所述支座顶部,所述底模板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导向杆以及若干不同规格的补充板,所述导向杆设于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导向杆伸入所述固定板内与固定板间滑动连接,所述补充板用于填补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间的空隙,所述预留槽口位于活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不同长度的预制t梁时,需要调节台座底模的长度时,通过将两端的活动板向远离固定板的一侧拉动,导向杆在固定板内移动,通过根据预制t梁的长度来对台座底模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好后,通过将补充板补充到固定板与活动板间的间隙上,形成完整的台座底模,进而实现生产不同长度的预制t梁,降低制作成本。

可选的,所述预留槽口相对的两侧槽壁设有弧形槽,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的承载板对应的两端抵接于弧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槽,使得承载板两端抵接于弧形槽内,提高承载板与台座底模间的密封性,进而保证预埋钢板边缘与台座底模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的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通过转动螺杆驱使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螺杆轴向移动,驱使承载板绕铰接轴转动对承载板的坡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实现对预埋钢板坡度的调节,简化施工工艺,有效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2.通过设置的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套筒、压杆以及限位件,通过拨动压杆带动套筒转动,在限位件的作用下,套筒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螺杆转动,实现对承载板坡度的调节,使得预埋钢板的坡度调节更加方便;

3.通过在t梁梁底预埋钢板调节施工方法中,通过设置预留槽口,方便对预埋钢板进行安装,保证能够准确的安装预埋钢板,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安装在台座底模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承载板;21、挡板;3、支撑板;4、调节机构;41、第一滑块;42、第二滑块;43、螺杆;44、驱动组件;441、齿轮;442、套筒;443、压杆;444、限位件;4441、限位杆;4442、限位环;4443、弹簧;11、台座底模;111、支座;112、底模板;1121、固定板;1122、活动板;1123、导向杆;1124、补充板;12、预留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参照图1与图2,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承载板2、支撑板3以及调节机构4,支撑板3竖直焊接于底座1中部,承载板2中部铰接于支撑板3顶部,铰接轴水平且轴向沿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承载板2的横截面为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状,承载板2两端顶部均焊接有挡板21,对预埋钢板起到限位作用,通过挡板21将预埋钢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调节机构4调节承载板2的坡度,进而对预埋钢板的坡度进行调节。

参照图1与图2,调节机构4包括第一滑块41、第二滑块42以及螺杆43,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对称设置于支撑板3的两侧,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滑动连接于底座1顶部,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的滑动方向与支撑板3所在平面垂直,底座1顶部开设有滑移槽,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所在平面垂直,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位于滑移槽内,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顶部均与承载板2底部抵接,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顶部均为弧面。螺杆43水平转动连接于底座1顶部,螺杆43水平依次穿过第一滑块41、支撑板3以及第二滑块42,螺杆43与第一滑块41以及第二滑块42螺纹连接,螺杆43与支撑板3转动连接,方便与承载板2底部间相对滑动,使得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的移动更加顺畅。

参照图1与图2,调节机构4还包括驱动组件44,驱动组件44包括齿轮441、套筒442、压杆443以及限位件444,齿轮441同轴焊接于螺杆43的一端端部,套筒442套设于齿轮441上且与齿轮441转动连接,压杆443焊接于套筒442侧壁上,压杆443的轴向与螺杆43的轴向垂直,限位件444用于将套筒442与齿轮441间进行限位固定,在限位件444的作用下,拨动压杆443带动套筒442转动,套筒442带动齿轮441转动,齿轮441带动螺杆43转动,螺杆43转动驱使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同向移动,对承载板2的坡度进行调节,通过压杆443方便工作人员在模具的两侧进行调节,使得预埋钢板的坡度调节更加方便。

参照图1与图2,限位件444包括限位杆4441、限位环4442以及弹簧4443,压杆443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空腔,限位杆4441沿压杆443长度方向穿设于压杆443内,限位杆4441能够沿压杆443长度方向移动,限位杆4441靠近齿轮441的一端穿过套筒442与齿轮441啮合,通过限位杆4441的端部与齿轮441啮合,进而对套筒442与齿轮441间相对固定,进而通过转动压杆443驱使螺杆43转动,限位杆4441远离齿轮441的一端贯穿压杆443端部,限位环4442同轴焊接于限位杆4441上,限位环4442位于空腔内,弹簧4443设于限位环4442远离齿轮441的一侧,弹簧4443套设于限位杆4441上,弹簧4443能够驱使限位环4442靠近齿轮441运动,弹簧4443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杆4441的端部与齿轮441啮合,对套筒442与齿轮441间相对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需要调节与预埋钢板的坡度时,通过转动压杆443,由于限位杆4441的端部与齿轮441啮合,压杆443转动在套筒442作用下带动齿轮441转动,齿轮441电动螺杆43转动,螺杆43驱使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沿螺杆43轴向同向移动,在第一滑块41以及第二滑块42的作用下,使得承载板2的坡度发生变化,当压杆443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将限位杆4441拉出,使得套筒442与齿轮441脱离,将套筒442转动至原来位置处,在松开限位杆4441,在弹簧4443作用下,限位杆4441端部又与齿轮441啮合,进而再次通过转动压杆443驱使螺杆43转动,重复上述动作即可通过连续转动螺杆43来对预埋钢板的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预埋钢板坡度的调节进而简化施工工序,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调节施工方法,参照图1与图3,采用上述的一种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台座底模11中心,根据预制t梁的梁长,确定台座底模11中心距离梁端的距离,将梁长误差控制在-10mm至+5mm之间,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

s2:模具调整,以台座底模11中心距离梁端的距离长度为准,在用于t梁浇筑的台座底模11上设置预留槽口12,在预留槽口12内安装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对预埋钢板的坡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准确控制预埋钢板纵向位置;

s3:将预埋钢板放置在承载板2上,通过承载板2两端的挡板21对预埋钢板进行限位;

s4:坡度复测,以台座底模11为基准面进行测量,利用游标卡尺进行外露部分复测,计算出坡度进行复核,若有误差,再次进行坡度调整后固定,进一步保证坡度的准确性。

台座底模11的两端为可抽拉活动式结构,预留槽口12位于两端可抽拉的台座底模11上,需要预制的t梁长度,方便对台座底模11的长度进行调节,便于生产不同长度的预制t梁。台座底模11包括支座111以及底模板112,底模板112安装于支座111顶部,底模板112包括固定板1121、活动板1122、导向杆1123以及若干不同规格的补充板1124,导向杆1123水平焊接于活动板1122靠近固定板1121的一端,导向杆1123伸入固定板1121内与固定板1121间滑动连接,补充板1124用于填补固定板1121与活动板1122间的空隙,预留槽口12位于活动板1122上;将两端的活动板1122向远离固定板1121的一侧拉动,导向杆1123在固定板1121内移动,根据预制t梁的长度来对台座底模11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好后,通过将补充板1124补充到固定板1121与活动板1122间的间隙上,进而方便生产不同长度的预制t梁,降低制作成本。

参照图3,预留槽口12相对的两侧槽壁开设有弧形槽,t梁梁底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的承载板2对应的两端抵接于弧形槽内,承载板2两端与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提高承载板2与台座底模11间的密封性,进而保证预埋钢板边缘与台座底模11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