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特别是一种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已不可逆转,装配式将成为今后建筑行业的重要营造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基本上只做水平预制构件,竖向预制构件很少见。在过去几年里,预制水平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已较为成熟;而采用预制竖向构件的装配式建筑则应用较少,工程经验相对欠缺。现有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一般是整体预制,自重比较重,不便于运输和安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本发明构造简单、质量较小、便于运输和现场的施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包括钢筋桁架、钢筋网、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钢筋网、预埋件、钢丝网和灌浆料板,预埋件采用u型钢板,预埋件的翼边的端部连接有向预埋件外侧弯折的弯折部,翼边和所述弯折部上开设有供钢丝网的钢丝嵌入的若干开口;预埋件通过开口嵌入钢丝网并与钢丝网连接,预埋件和钢丝网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预浇筑于灌浆料板内,预埋件的底边露出于灌浆料板的表面;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通过预埋件的底边焊接有钢筋网,钢筋桁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连接的钢筋网连接。
优选的,翼边的端部与弯折部垂直,弯折部平行于所述灌浆料板。
优选的,预埋件的翼边的端部和弯折部位于钢丝网的一侧,预埋件的底边位于钢丝网的另一侧。
优选的,钢丝网与预埋件之间通过绑扎丝连接。
优选的,钢筋桁架的格栅钢筋的下部与第一构件连接的钢筋网焊接,钢筋桁架的上部主筋与第二构件的钢筋网焊接。
优选的,灌浆料板的厚度为10-20mm。
优选的,预埋件的厚度为4-6mm,钢丝网的规格为50-60mm孔×1.5-1.8mm粗。
优选的,开口的宽度大于钢丝网钢丝的直径,钢丝网钢丝与预埋件在开口处紧贴。
优选的,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钢筋桁架,相邻钢筋桁架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优选的,灌浆料板在钢丝网两侧部分的厚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将预埋件和钢丝网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预浇筑于灌浆料板内,本发明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的浇筑灌浆料的部分较少,因此相比于现有的整体浇铸的预制剪力墙,本发明的自重大为降低,便于制作、运输和现场的施工,降低施工机械的型号以及施工难度。同时,通过本发明结构的预埋件,能够保证预埋件与灌浆料之间结合的可靠性,同时,灌浆料板与后期施工过程中的浇铸的混凝土能够很好地连接,因此保证了整个剪力墙的强度;灌浆料板本身为混凝土结构,其在后续施工中无需拆除,并且灌浆料板本申就能用作剪力墙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因此利用本发明的剪力墙在制作楼板时,无需额外使用模板,避免了模板拆除的过程。
进一步的,预埋件的翼边的端部和弯折部位于钢丝网的一侧,预埋件的底边位于钢丝网的另一侧,该结构设置提高了钢丝网、预埋件以及灌浆料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开口的宽度大于钢丝网钢丝的直径,便于钢丝网与预埋件之间的装配;钢丝网钢丝与预埋件在开口处紧贴,使得钢丝网与预埋件装配之后相互之间能够卡紧,防止在浇筑光酱料时预埋件的位置发生跑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分解状态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整体侧面示意图一(图2的左右方向);
图4: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整体侧面示意图二(图2的上下方向);
图5: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中预埋件与钢丝网连接示意图;
图6:本发明预埋件三维示意图;
图7:本发明钢丝网与预埋件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中,1为钢筋桁架,2为钢筋网,3为预埋件,3-1为底板,3-2为翼边,3-3为弯折部,3-4为缺口,4为钢丝网,5为灌浆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图6,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包括钢筋桁架1、钢筋网2、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钢筋网2、预埋件3、钢丝网4和灌浆料板5,预埋件3采用u型钢板,预埋件3的翼边3-2的端部连接有向预埋件3外侧弯折的弯折部3-3,翼边3-2和所述弯折部3-3上开设有供钢丝网4的钢丝嵌入的若干开口3-4;预埋件3通过开口3-4嵌入钢丝网4并与钢丝网4连接,预埋件3和钢丝网4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预浇筑于灌浆料板5内,预埋件3的底边3-1露出于灌浆料板5的表面;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通过预埋件3的底边3-1焊接有钢筋网2,钢筋桁架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连接的钢筋网2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1、图5和图6,翼边3-2的端部与弯折部3-3垂直,弯折部3-3平行于所述灌浆料板5。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5,预埋件3的翼边3-2的端部和弯折部3-3位于钢丝网4的一侧,预埋件3的底边3-1位于钢丝网4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钢丝网4与预埋件3之间通过绑扎丝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3,钢筋桁架1的格栅钢筋的下部与第一构件连接的钢筋网2焊接,钢筋桁架1的上部主筋与第二构件的钢筋网2焊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灌浆料板5的厚度为10-20mm。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预埋件3的厚度为4-6mm,钢丝网4的规格为50-60mm孔×1.5-1.8mm粗,钢筋网2为受力钢筋,根据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工况,通过计算得到钢筋的截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7,开口3-4的宽度大于钢丝网4钢丝的直径,钢丝网4钢丝与预埋件3在开口3-4处紧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钢筋桁架1,相邻钢筋桁架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灌浆料板5在钢丝网4两侧部分的厚度相同。
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的墙板采用钢丝网灌浆料制成,与现浇混凝连接牢固,可作为永久模板,免拆卸施工简单,自重轻、强度大延性好,且墙面平整便于装修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包括钢筋桁架1、钢筋网2、预埋件3、钢丝网4和灌浆料板5。钢筋网2在钢筋桁架1的两侧,钢筋桁架1两侧的钢筋网2分别与钢筋桁架1的顶部和底部焊接;预埋件3在钢筋网2的外侧,钢筋网2与预埋件之间焊接;预埋件3插入钢丝网4。预埋件3插入钢丝网4浇筑于灌浆料板5内,预埋件3的底边3-2裸露出来并与钢筋网2连接。钢筋桁架1包括下部主筋、上部主筋、格栅钢筋,所述的下部主筋、上部主筋与格栅钢筋焊接制成钢筋桁架1。其中钢筋规格、等级、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钢筋桁架由工厂预制加工而成。预埋件3由薄钢板剪裁后弯折得到,
预埋件3插入所述的钢丝网4的上侧,且开口3-4的宽度大于钢丝网4钢丝的直径,钢丝网4钢丝与预埋件3在开口3-4处紧贴,如图7所示,预埋件3在其两侧分别开设三个开口,每个开口对应嵌入一根钢丝,以图7所示的方位为例,左下侧和中间的钢丝与各自对应开口3-4处翼边3-2的左侧紧贴,右上侧的钢丝与其对应开口3-4的处翼边3-2的右侧紧贴,这样就能够实现预埋件3与钢丝网4之间的卡紧,预埋件3在其长度方向上与钢丝网4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在浇筑灌浆料时预埋件不会跑偏。钢丝网4与预埋件3之间用绑扎丝连接。所述的预埋件3与钢筋网4用绑扎丝连接后,在钢丝网4表面浇筑灌浆料,浇筑厚度与浇筑保护层厚度均符合相关规范,且浇筑厚度不完全覆盖预埋件。钢筋网2与所述的预埋件3的底边3-1焊接固定,焊点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包括如下步骤,
s1:钢筋桁架1两侧焊接两张钢筋网2;
s2:在两张钢筋网2外侧焊接预埋件3;
s3:预埋件3外侧插入钢丝网4,将预埋件3通过开口3-4卡紧在钢丝网4上并用钢丝绑扎固定;
s4:一侧钢丝网4表面浇筑灌浆料,钢丝两侧灌浆料5厚度相同且不完全覆盖预埋件3(即预埋件3的底边3-1裸露),待灌浆料养护完成后形成灌浆料板5;
s5:一侧灌浆料板5拆模之后另一侧与之类似浇筑灌浆料,形成灌浆料板5,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制作完成。
通过上述钢丝网灌浆料侧板免拆模钢筋桁架叠合剪力墙,为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提出一种构造简单,质量较小,施工方便,预制率高,可以保证设计要求的叠合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