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91090发布日期:2021-06-22 17:0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超长结构,需要设置结构变形缝。当变形缝跨越有平面运输需求的功能区时,变形缝位置需承受运输设备或车辆造成的动荷载,极易造成变形缝损坏,尤其是采用自动化机器人时,若变形缝存在缝隙时,还会造成卡缝风险,引起设备损坏。平常应用的变形缝简易盖板或常规变形构造无法满足强度要求,需频繁维护更换,使用一般咬合形式的承重型也不能满足设备运行需求。因此,设计一种既满足承重要求又能降低对设备使用的影响,同时维护简单的变形缝出连接装置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超长结构设置变形缝处连接装置可承重、免维护且易监控和更换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变形缝的宽度以及载重要求,预制承重板;其中对于承重板需预先试验其载重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其底部粘贴应变片且应变片外部罩有保护壳;承载板中部还连接有扩力盘和扩连件;

步骤二、根据承重板厚度和尺寸、以及变形缝处楼板预留开口位置,进而制作滑动板,并在滑动板底部对应护角设置安装凹槽;护角通过预先连接于楼板上的锚固件连接,且在护角横部顶面设置有安装凸起;

步骤四、在变形缝顶部处安装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层u形且两竖边贴如楼板梁侧面;防水卷材两侧端部与楼板底面齐平;在在变形缝底部处安装底缝连接件和耐火条;其中底缝连接件为环状板件;

步骤五、安装滑动板,滑动板与护角卡接且底面紧压防水卷材;在滑动板顶部安装承重板,测量定位符合承重板位置后;在承重板四周与护角之间填充嵌缝板,且在一侧预留安装应变片线路所需管道;由此完成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的安装施工。

进一步的,对于承重板为对应安装和起吊,在承重板一侧打设有勾孔,勾孔对应连接勾件。

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包含变形缝两边的楼板、连接于每个楼板下方的楼板梁、连接于两个楼板梁和楼板连接阳角处的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连接于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与楼板之间的锚固件;

所述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包含设置在变形缝上方的承重板、连接于承重板下部的滑动板、连接于滑动板下方的防水卷材、连基于承重板两端的嵌缝板、连接于嵌缝板和滑动板两侧的护角以及连接于滑动板下方的防水卷材;所述滑动板连接在变形缝两侧楼板顶部,滑动板临近变形缝一端连接防水卷材;

所述承重板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扩力盘,扩力盘通过扩连件与承重板中部连接;所述承重板底部连接有应变片,应变片通过导线并联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承重板一侧的管道连出最终与控制终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为高强度钢板制作而成,承重板一侧伸出变形缝的长度不小于变形缝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扩力盘为弧形实心盘且其顶部弧线的延长线在变形缝水平向的长度大于变形缝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一侧设置有线型的勾孔,所述勾孔对应可拆卸连接起吊时的勾件;所述勾件至少设置在承重板长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勾件包含水平向的勾板、可拆卸连接于勾板下部的勾连杆以及勾板顶部连接的勾环;所述勾连杆对应与勾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底部至少设置有三处应变片,三处应变片分别连接于承重板底部的中间和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的周边伸出承重板的四周、滑动板与承重板之间还连接有减震垫;滑动板超出承重板四周上部填充有嵌缝板,所述嵌缝板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滑动板通过耐磨耐腐蚀材料制成且厚度适应承托承重板顶面与楼板顶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护角为l形件,其竖边高度对应承重板和滑动板高度,其横部连接于滑动板底部且与滑动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竖边和横部的外侧均设置有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端部锚入楼板中且设置有回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承重板的设置利于保证楼面运行设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移动,且承重板中部设置有扩力盘易于将中部受力较大处的作用力扩散至四周;且承重板一侧还对应的设置有勾孔和构件,利于便捷安装和拆除;

2)本发明通过应变片和管道的设置,利于实施监控施工过程中的承重板变形,由此便于可及时更换承重板;

3)本发明通过滑动板和护角的设置,一方面利于安装定位,另一方面滑动板利于支撑承重板且提供缓冲作用,可保证变形缝两侧结构混凝土不被破坏;且滑动板通过耐磨耐腐蚀制成,可在工作周期内免于维修;

此外,嵌缝板为柔性材料避免对结构的破坏,满足抗震需要;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安装施工示意图;

图2是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护角和锚固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有扩力盘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勾孔和勾件连接示意图;

图7是勾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楼板梁、2-楼板、3-变形缝、4-底缝连接件、5-耐火条、6-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61-承重板、62-嵌缝板、621-第一嵌缝板、622-第二嵌缝板、63-滑动板、631-第一滑动板、632-第二滑动板、64-护角、641-第一护角、642-第二护角、65-防水卷材、7-锚固件、8-扩力盘、9-扩连件、10-管道、11-勾孔、12-勾件、121-勾板、122-勾连杆、123-勾环、13-应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长结构楼板间变形缝为例,为保证施工时作业面的平整,在变形缝3处连接有承重型装置。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包含变形缝3两边的楼板2、连接于每个楼板2下方的楼板梁1、连接于两个楼板梁1和楼板2连接阳角处的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6、连接于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6与楼板2之间的锚固件7。

如图1至图4所示,顶承重变形缝连接件6包含设置在变形缝3上方的承重板61、连接于承重板61下部的滑动板63、连接于滑动板63下方的防水卷材65、连基于承重板61两端的嵌缝板62、连接于嵌缝板62和滑动板63两侧的护角64以及连接于滑动板63下方的防水卷材65;所述滑动板63连接在变形缝3两侧楼板2顶部,滑动板63临近变形缝3一端连接防水卷材65;防水卷材65为在滑动板63下方铺设1.5厚三元乙丙防水卷材65,用于日常清洁时的层间防水需求,如有需要可简单取出面层承重钢板即可进行清理维护。

本实施例中,承重板61为高强度钢板制作而成,承重板61一侧伸出变形缝3的长度不小于变形缝3的宽度。述高强度承重钢板采用不低于q345高强度钢板制作,钢板厚度可根据不同承重需求更换;钢板宽度为变形缝3宽度加280mm,其中扣除两侧各10mm柔性填缝;钢板长度同变形缝3处所需通道宽度,通常为门宽。采用所述高强度承重钢板可满足5t以上载货叉车行驶或agv机器人行走。

如图5所示,承重板61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扩力盘8,扩力盘8为钢件。扩力盘8通过扩连件9与承重板61中部插接。承重板61底部连接有应变片13,应变片13通过导线并联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承重板61一侧的管道10连出最终与控制终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承重板61底部设置有三处应变片13,三处应变片13分别连接于承重板61底部的中间和两端。扩力盘8为弧形实心盘且其顶部弧线的延长线在变形缝3水平向的长度大于变形缝3的宽度。

如图6和图7所示,承重板61一侧设置有垂直线型的勾孔11。勾孔11对应可拆卸连接起吊时的勾件12。勾件12至少设置在承重板61长向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勾件12通过钢件制作,勾件12包含水平向的钢勾板121、可拆卸连接于勾板121下部钢制的勾连杆122以及勾板121顶部连接钢制的勾环123。勾连杆122对应与勾孔1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动板63的周边伸出承重板61的四周、滑动板63与承重板61之间还连接有减震垫;滑动板63超出承重板61四周上部填充有嵌缝板62,包含第一嵌缝板621和第二嵌缝板622;缝板62为柔性材料制成;滑动板63通过耐磨耐腐蚀材料制成且厚度适应承托承重板61顶面与楼板2顶面齐平。嵌缝板62厚度为10mm,嵌缝板62使用聚氨酯填缝胶市政道路填缝用或10mm厚橡胶条塞缝;用柔性密封胶嵌缝可防止杂物积水渗入,同时也可以避免自动化机器人长期高频次行驶过程中因缝隙问题导致的卡顿甚至轮轴损坏。滑动板63包含第一滑动板631和第二滑动板632,滑动板63采用10mm厚四氟乙烯板,宽度150mm宽,长度同承重钢板长度,通常为门宽;该材料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可以保证使用周期免维护,同时通过更换厚度用于调整承重钢板面标高。

本实施例中,护角64为l形件,包含第一护角641和第二护角642;护角64竖边高度对应承重板61和滑动板63高度,其横部连接于滑动板63底部且与滑动板63可拆卸连接;所述竖边和横部的外侧均设置有锚固件7;所述锚固件7端部锚入楼板2中且设置有回勾。护边角钢采用镀锌等边角钢;角钢规格根据钢板厚度设置,当钢板厚度20mm时,采用l30×30×3等边角钢,并焊接ф8@200长150mm角钢支架,锚入结构内部以固定护边角钢。变形缝3两边设置角钢护角64用于保护混凝土结构面层不被破坏,保障变形缝3系统的耐用性。

结合图1至图7所示,进一步说明一种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变形缝3的宽度以及载重要求,预制承重板61;其中对于承重板61需预先试验其载重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其底部粘贴应变片13且应变片13外部罩有保护壳;承载板中部还连接有扩力盘8和扩连件9;对于承重板61为对应安装和起吊,在承重板61一侧打设有勾孔11,勾孔11对应连接勾件12。

步骤二、根据承重板61厚度和尺寸、以及变形缝3处楼板2预留开口位置,进而制作滑动板63,并在滑动板63底部对应护角64设置安装凹槽;护角64通过预先连接于楼板2上的锚固件7连接,且在护角64横部顶面设置有安装凸起。

步骤四、在变形缝3顶部处安装防水卷材65,防水卷材65层u形且两竖边贴如楼板梁1侧面;防水卷材65两侧端部与楼板2底面齐平;在在变形缝3底部处安装底缝连接件4和耐火条5;其中底缝连接件4为环状板件。

步骤五、安装滑动板63,滑动板63与护角64卡接且底面紧压防水卷材65;在滑动板63顶部安装承重板61,测量定位符合承重板61位置后;在承重板61四周与护角64之间填充嵌缝板62,且在一侧预留安装应变片13线路所需管道10;由此完成免维护楼面变形承重型装置的安装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