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幕墙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竖框传力的单元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2.目前,玻璃幕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幕墙安装工程中通常需要将幕墙单元板挂接到钢结构的幕墙龙骨上,一般是通过单元板框架承载单元板的重力,再将单元板块框架挂接至幕墙龙骨上,然而在安装大重量和大宽度的幕墙单元板时,如果按常规方式将单元板承载件布置在下横框的两端,由于型材截面很小,下横框会受到极大弯矩,变形容易超过极限值,难以满足受力的安全性。因此,提出一种能够通过简短的路径将单元板的重力安全传递至单元板框架挂点上的幕墙系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竖框传力的单元幕墙系统,其可以解决大重量的幕墙单元板在安装时通过横框两端直接承载单元板重力导致单元板框架收到的弯矩过大,难以满足受力安全性的问题。
4.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幕墙单元板,每个所述幕墙单元板具有位于室内的第一面、位于室外的第二面、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侧和位于第二方向上的高度侧,所述宽度侧的长度大于所述高度侧的长度;单元板框架,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幕墙单元板的所述第一面,包括:沿着所述宽度侧设置的横向框架和沿着所述高度侧设置的纵向框架,所述横向框架与所述纵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框架设置为腔体结构且在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单元板载荷件,包括固定部和承载部,所述固定部插入所述纵向框架的所述腔体结构内部、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纵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腔体结构外部,托设于靠近地面的所述宽度侧以承载所述幕墙单元板的重力。
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板载荷件为6063
‑
t6铝型材,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承载部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幕墙单元板的所述宽度侧相平行,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承载部之间的夹角角度可变。
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为c型结构,包括中间部和所述中间部两侧的支部,所述中间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支部抵靠所述腔体结构内部并朝向远离所述幕墙单元板的一侧。
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接处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连接处设置为圆角结构。
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还包括:转接结构,包括转接件和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单元板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用于与幕墙龙骨固定连接。
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还包括:断热护边,环绕
设置于所述幕墙单元板的所述宽度侧和高度侧,包括尼龙断热部和设置于所述尼龙断热部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单元板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扣合于所述幕墙单元板的第二面并通过胶条与所述第二面固定连接。
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板载荷件的所述承载部自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分为厚度不同的根部、中部和端部,所述中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根部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端部的厚度。
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幕墙单元板和所述断热护边之间,所述端部和所述中部形成的第一阶梯与所述尼龙断热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的第二阶梯相配合。
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幕墙单元板包括双层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夹胶玻璃面板,压设于所述承载部和端部和中部,所述中部与所述根部之间形成的第三阶梯对所述幕墙单元板进行限位。
1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单元板载荷件的所述中间部上的设置有呈平行四边形分步的四个螺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分别通过对应的四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纵向框架可拆卸连接。
14.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a)通过将宽度侧的纵向框架设置为腔体结构且在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设置具有固定部和承载部的单元板载荷件,固定部插入腔体结构内部并通过安装孔与纵向框架固定连接,承载部靠近地面的宽度侧承载幕墙单元板的重力,传力路径由单元板载荷件先传递至纵向框架再传递至横向框架,单元板框架整体受力,避免了在横框两端直接承载单元板重力导致单元板框架收到的弯矩过大,难以满足受力安全性的问题;b)单元板载荷件采用6063
‑
t6 铝型材,固定部与承载部设置为一体结构且两者间夹角角度可变,能够保证承载部与宽度侧平行并适应横向框架与纵向框架之间的夹角变化;c)单元板载荷件的固定部设置为c型结构,包括中间部和中间部两侧的支部,支部抵靠腔体结构内部并朝向远离幕墙单元板的一侧,能够抵抗幕墙单元板重力偏心产生的翻转,中间部通过连接件与纵向框架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更有效传递幕墙单元板重力形成的弯矩和拉力;d)承载部按照不同厚度分段设置,中部厚度大于端部的厚度且小于根部的厚度,更有利于单元板载荷件受力并充分减小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元板载荷件与纵向框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元板载荷件承载幕墙单元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元板载荷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元板载荷件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1.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元板载荷件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25.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例如包括:相互拼接的多个幕墙单元板11、单元板框架12和单元板载荷件13。其中,每个幕墙单元板 11具有位于室内的第一面111、位于室外的第二面112、位于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侧 113和位于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侧114,宽度测113的长度大于高度侧114的长度。幕墙单元板11的尺寸例如为4.5m(宽度侧113)
×
2.0m(高度侧 114)的超大板块,进一步的,幕墙单元板11例如包括双层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夹胶玻璃面板,规格配置为8hs+1.52pvb+8hs+16a+8hs+1.52pvb+8hs,即8mm半钢化玻璃 +1.52mmpvb夹胶膜+8mm半钢化玻璃+16mm中空层+8mm半钢化玻璃+1.52mmpvb 夹胶膜+8mm半钢化玻璃。该幕墙单元板11的重量接近600kg,如果按照按常规方式将单元板承载件布置在下横框的两端,由于型材截面很小,下横框会受到极大弯矩,变形容易超过极限值,难以满足受力的安全性。
2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幕墙单元板11的单元板框架12固定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幕墙单元板11的第一面111,例如包括:沿着宽度侧113设置的横向框架121和沿着高度侧 114设置的纵向框架122,横向框架121与纵向框架122固定连接。
27.如图2所示,纵向框架122设置为腔体结构且在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21。单元板载荷件13例如包括固定部131和承载部132,固定部131插入纵向框架122的腔体结构内部、且通过安装孔1221与纵向框架122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承载部132位于腔体结构外部,托设于靠近地面的所述宽度侧113以承载所述幕墙单元板11的重力。如此一来,幕墙单元板11的传力路径由单元板载荷件13先传递至纵向框架122再传递至横向框架121,最后将单元板框架12上的受力节点与幕墙龙骨固定连接,单元板框架12整体受力,能够避免在横向框架121两端直接承载幕墙单元板11 的重力导致横向框架121受到的弯矩过大,难以满足受力安全性的问题。同时,纵向框架122设置为腔体结构,单元板载荷件13部分容置于该腔体结构内部,能够在满足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所占用的空间。
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单元板载荷件13例如为6063
‑
t6铝型材,单元板载荷件13 的固定部131与承载部132设置为一体结构,其中,承载部132与幕墙单元板11的宽度侧113相平行设置,固定部131与承载部132之间的夹角角度可变。如此一来,单元板载荷件13能够稳
定承载幕墙单元板11,并适应横向框架121与纵向框架122之间的夹角变化,满足幕墙单元板11的倾斜设计。
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单元板载荷件13的固定部131设置为c型结构,包括中间部 1311和中间部1311两侧的支部1312。中间部1311例如通过连接件133与安装孔1221 固定连接,支部1312抵靠着纵向框架122腔体结构内部并朝向远离幕墙单元板11的一侧,能够抵抗幕墙单元板11重力偏心产生的翻转,通过连接件133与安装孔1221固定连接,更有效传递幕墙单元板11重力形成的弯矩和拉力。
30.如图4a、4b和4c所示,为单元板载荷件13的加工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单元板载荷件13的承载部132与固定部131在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连接处134和在第二方向y上的第二连接处135设置为圆角结构,圆角尺寸例如为r2,能够对应力集中部分进行强化。进一步的,每个单元板载荷件13的中间部1311上设置有呈平行四边形分步的四个螺孔1313,纵向框架122上例如设置有四个相对应安装孔1221,单元板载荷件13通过对应的四个连接件133与纵向框架122可拆卸连接,能够提升连接的稳固性。其中,螺孔1313例如为m6尺寸螺孔,连接件133例如为对应的m6尺寸螺栓。
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例如还包括:转接结构14,包括转接件141和与转接件14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142。转接件141与单元板框架12固定连接,连接件142用于与幕墙龙骨固定连接。转接件141例如为铝板,通过沉头螺钉与横向框架121固定连接;连接件142例如为螺栓、焊接件等,一端与幕墙龙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接件141可拆且连接,实现将幕墙单元板11挂接至幕墙龙骨上。值得一提的是,在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转接结构14也可以与纵向框架 122固定连接,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例如还包括:断热护边15,环绕设置于幕墙单元板11的宽度侧113和高度侧114,包括尼龙断热部151和设置于尼龙断热部151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52和第二连接部153。尼龙断热部181 的材料例如为pa66,第一连接部152和第二连接部153例如设置为铝结构,第一连接部152与单元板框架1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53扣合于所述幕墙单元板11的第二面 112并通过胶条与第二面112固定连接。如此一来,断热护边15整体设置为夹子状,能够达到分隔铝的热传导,提高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的同时承受幕墙单元板12倾斜时的部分载荷,提高系统安全性。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单元板载荷件13的承载部132自远离固定部131 的方向分为厚度不同的根部1321、中部1322和端部1323。中部1322的厚度小于根部 1321的厚度且大于端部1323的厚度。举例而言,端部1323的厚度为7.5mm,中部1322 的厚度为13.5mm,根部1321的厚度为18mm,通过将承载部132按照不同厚度分段设置,更有利于满足承受载荷的要求。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承载部132例如位于幕墙单元板11和断热护边15之间,端部1323和中部1322形成的第一阶梯1324与尼龙断热部151和第一连接部152之间形成的第二阶梯154相配合,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断热护边15和幕墙单元板11之间的空隙,减小单元板载荷件13所占用的空间。
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幕墙单元板11例如包括双层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夹胶玻璃面板,压设于承载部132和端部1323和中部1322,中部1322与根部1321之间形成的第三阶梯1325对幕墙单元板11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承载部132位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例如为100mm,考虑四层玻璃合片时最不利的叠差,由室外一侧的玻璃对单元板载荷件13 施加重力,平衡
承载部132的加厚部分和对幕墙单元板11本身的影响。
35.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竖框传力的幕墙载荷系统,通过将宽度侧113的纵向框架122设置为腔体结构且在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21,设置具有固定部131和承载部132的单元板载荷件13,固定部131插入腔体结构内部并通过安装孔1221与纵向框架122固定连接,承载部132靠近地面的宽度侧113承载幕墙单元板 11的重力,传力路径由单元板载荷件13先传递至纵向框架122再传递至横向框架121,单元板框架11整体受力,避免了在横向框架121两端直接承载单元板11的重力导致受到的弯矩过大,难以满足受力安全性的问题;单元板载荷件13采用6063
‑
t6铝型材,固定部131与承载部132设置为一体结构且两者间夹角角度可变,能够保证承载部132 与宽度侧113平行并适应横向框架121与纵向框架122之间的夹角变化;单元板载荷件 13的固定部131设置为c型结构,包括中间部1311和中间部1311两侧的支部1312,支部1312抵靠腔体结构内部并朝向远离幕墙单元板11的一侧,能够抵抗幕墙单元板 11重力偏心产生的翻转,中间部1311通过连接件133与纵向框架122的安装孔1221 固定连接,更有效传递幕墙单元板11重力形成的弯矩和拉力;承载部132按照不同厚度分段设置,中部1322厚度大于端部1323的厚度且小于根部1321的厚度,更有利于单元板载荷件13受力并充分减小所占用的空间。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