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9598发布日期:2021-07-09 13:2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模板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框架。


背景技术:

2.随着铝模板在国内的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使用铝模板进行施工。而为了满足特定的建筑需求,一般采用销钉和销片实现两个模板之间的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由于销钉和销片存在多种规格,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容易将不同规格的销片弄混,从而影响铝模板的安装效率;同时销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将多种规格的销片混在一块,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对销片进行分类,从而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单独挑选且装配效率高的模板框架。
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框架,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模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模板框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处,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第二固定件,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滑槽套设于所述限位部上,且所述第二固定件可通过所述滑槽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或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轴线重合,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件抵持在所述第二模板上。通过将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的开口槽内,以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一同伸出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第二位置时,沿着开口槽的开口旋转第二固定件,并推动第二固定件以使第二固定件上的滑槽在限位部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件向靠近第二模板方向移动以抵持于第二模板上,从而固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这样的设置方式,无需配合其他零件即可固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从而大大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且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为一体式结构,便于使用,也便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储存。
5.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转动部和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上的抵持部,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可带动所述抵持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件转动或移动。通过设置转动部和抵持部,并使抵持部能随转动部转动以抵持于第二模板上,从而卡紧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
6.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端面,沿第一方向,所述滑槽的中心线距所述端面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抵持部指向所述转动部的方向。通过使滑槽的中心线距端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在第二固定件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件的轴向延伸方向重合时,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二固定件时,
第二固定件能沿滑槽靠近第一模板,以配合第一固定件卡紧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述方案仅需开槽即可实现,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7.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有开口槽,所述限位部固定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转动部伸入所述开口槽内,并通过所述滑槽套设于所述限位部上。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开口槽,及在转动部上设置滑槽的方式,以使转动部伸入连接部的开口槽内并将滑槽套设在限位部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插入连接的方式连接,避免第二固定件设于第一固定件表面时,在第一固定件相对第二固定件转动时,防止连接部位与其他物体干涉而损坏的问题。
8.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为片状结构。将转动部设置为片状结构,节约材料的使用量,减低了生产成本。
9.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转动部的延伸方向,所述转动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槽的深度。沿转动部的延伸方向,通过使转动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开口槽的深度,以解决转动部在开口槽内转动时,与开口槽干涉而限制其转动的问题。
10.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于所述抵持部背离所述转动部一端。通过在抵持部端部设置插接部,并通过插接部插设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的孔位内,以便于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插设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11.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抵持部指向所述转动部方向,所述插接部的横截面积逐步增大。沿插设方向,通过使插设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以使插接部的较小端便于伸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从而便于带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插设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
12.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抵持部的垂线方向,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插接部的长度小于两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孔间距。上述方案通过控制抵持部的长度,以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固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时,抵持部位于两第二安装孔之间,以防止抵持部与位于相邻第二安装孔处的另一抵持部干涉。
13.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抵持部的垂线方向,所述转动部的长度小于两所述安装孔之间的孔间距。上述方案通过控制转动部的长度,以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固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时,转动部位于两第二安装孔之间,以防止转动部与位于相邻第二安装孔处的另一转动部干涉。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实施例中模板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所示的模板框架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插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所示的模板框架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固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模板框架
ꢀꢀꢀꢀꢀꢀꢀꢀꢀꢀꢀꢀꢀꢀꢀꢀꢀꢀꢀꢀꢀꢀꢀꢀꢀꢀꢀꢀ
100
21.第一模板
ꢀꢀꢀꢀꢀꢀꢀꢀꢀꢀꢀꢀꢀꢀꢀꢀꢀꢀꢀꢀꢀꢀꢀꢀꢀꢀꢀꢀ
10
22.第一安装孔
ꢀꢀꢀꢀꢀꢀꢀꢀꢀꢀꢀꢀꢀꢀꢀꢀꢀꢀꢀꢀꢀꢀꢀꢀꢀꢀ
11
23.第二模板
ꢀꢀꢀꢀꢀꢀꢀꢀꢀꢀꢀꢀꢀꢀꢀꢀꢀꢀꢀꢀꢀꢀꢀꢀꢀꢀꢀꢀ
20
24.第二安装孔
ꢀꢀꢀꢀꢀꢀꢀꢀꢀꢀꢀꢀꢀꢀꢀꢀꢀꢀꢀꢀꢀꢀꢀꢀꢀꢀ
21
25.第一固定件
ꢀꢀꢀꢀꢀꢀꢀꢀꢀꢀꢀꢀꢀꢀꢀꢀꢀꢀꢀꢀꢀꢀꢀꢀꢀꢀ
30
26.固定部
ꢀꢀꢀꢀꢀꢀꢀꢀꢀꢀꢀꢀꢀꢀꢀꢀꢀꢀꢀꢀꢀꢀꢀꢀꢀꢀꢀꢀꢀꢀ
31
27.端面
ꢀꢀꢀꢀꢀꢀꢀꢀꢀꢀꢀꢀꢀꢀꢀꢀꢀꢀꢀꢀꢀꢀꢀꢀꢀꢀꢀꢀꢀꢀꢀꢀ
311
28.连接部
ꢀꢀꢀꢀꢀꢀꢀꢀꢀꢀꢀꢀꢀꢀꢀꢀꢀꢀꢀꢀꢀꢀꢀꢀꢀꢀꢀꢀꢀꢀ
32
29.开口槽
ꢀꢀꢀꢀꢀꢀꢀꢀꢀꢀꢀꢀꢀꢀꢀꢀꢀꢀꢀꢀꢀꢀꢀꢀꢀꢀꢀꢀꢀꢀ
321
30.限位部
ꢀꢀꢀꢀꢀꢀꢀꢀꢀꢀꢀꢀꢀꢀꢀꢀꢀꢀꢀꢀꢀꢀꢀꢀꢀꢀꢀꢀꢀꢀ
33
31.第二固定件
ꢀꢀꢀꢀꢀꢀꢀꢀꢀꢀꢀꢀꢀꢀꢀꢀꢀꢀꢀꢀꢀꢀꢀꢀꢀꢀ
40
32.转动部
ꢀꢀꢀꢀꢀꢀꢀꢀꢀꢀꢀꢀꢀꢀꢀꢀꢀꢀꢀꢀꢀꢀꢀꢀꢀꢀꢀꢀꢀꢀ
41
33.滑槽
ꢀꢀꢀꢀꢀꢀꢀꢀꢀꢀꢀꢀꢀꢀꢀꢀꢀꢀꢀꢀꢀꢀꢀꢀꢀꢀꢀꢀꢀꢀꢀꢀ
411
34.抵持部
ꢀꢀꢀꢀꢀꢀꢀꢀꢀꢀꢀꢀꢀꢀꢀꢀꢀꢀꢀꢀꢀꢀꢀꢀꢀꢀꢀꢀꢀꢀ
42
35.插接部
ꢀꢀꢀꢀꢀꢀꢀꢀꢀꢀꢀꢀꢀꢀꢀꢀꢀꢀꢀꢀꢀꢀꢀꢀꢀꢀꢀꢀꢀꢀ
43
36.第一方向
ꢀꢀꢀꢀꢀꢀꢀꢀꢀꢀꢀꢀꢀꢀꢀꢀꢀꢀꢀꢀꢀꢀꢀꢀꢀꢀꢀꢀ
a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8.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9.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框架,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模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模板框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处,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第二固定件,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滑槽套设于所述限位部上,且所述第二固定件可通过所述滑槽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或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轴线重合,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件抵持在所述第二模板上。
40.上述模板框架通过将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的开口槽内,以使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一同伸出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第二位置时,沿着开口槽的开口旋转第二固定件,并推动第二固定件以使第二固定件上的滑槽在限位部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件向靠近第二模板方向移动以抵持于第二模板上,从而固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这样的设置方式,
无需配合其他零件即可固定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从而大大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且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为一体式结构,便于使用,也便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储存。
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框架100,包括第一模板10、第二模板20、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第一模板1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第二模板20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相对的第二安装孔21,第一固定件30包括固定部31、连接部32和限位部33,固定部31抵持于第一模板10上的第一安装孔11位置处,连接部32伸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限位部33设于连接部32。第二固定件40开设有滑槽411,第二固定件40通过滑槽411套设于限位部33上,且第二固定件40通过滑槽411相对第一固定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件转动或移动;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的轴线重合,并伸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中。在第二位置时,第二固定件40抵持在第二模板20上。
43.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固定件40的转动部41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30的开口槽321内,以使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固定件40和第一固定件30能够一同伸出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在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第二位置时,沿着开口槽321的开口旋转第二固定件40,并推动第二固定件40以使第二固定件40上的滑槽411在限位部33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件40向靠近第二模板20方向移动以抵持于第二模板20上,从而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这样的设置方式,无需配合其他零件即可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从而大大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且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为一体式结构,便于使用,也便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的储存。
4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为销钉,第二固定件40为销轴,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第一固定件30适配于不同的第一安装孔11并提高第一固定件30与第一模板10连接的稳固性,第一固定件30还可为锥体结构,以在第一固定件30小头端插设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过程中,第一固定件30卡持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内。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为铝模板,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还可为其他材质的模板。
46.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前,第二固定件40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件30的轴向延伸方向重合,第二固定件40和第一固定件30的连接部32能够一同伸出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待第二固定件40和第一固定件30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中伸出后,再沿着开口槽321的开口旋转第二固定件40以使第二固定件40抵持在第二模板20上,并将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固定。
47.为了便于抵靠第二模板20,第二固定件40还包括抵持部42。抵持部42设于转动部41上,以通过转动部41带动抵持部42抵持于第二模板20上,从而将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卡紧。
48.在一实施例中,抵持部42大致呈圆柱体,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抵持部42还可为四棱柱等。
49.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固定件40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第二固定件40能逐渐靠近第二模板20以卡持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固定部31具有朝向第二固定件40的端面
311,沿第一方向a,滑槽411的中心线距端面311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方向a为抵持部42指向转动部41的方向。
50.请结合图4和图5,为了在第一固定件30相对第二固定件40转动时,防止连接部32位与其他物体干涉而损坏的问题,连接部32设有开口槽321,限位部33固定于开口槽321内。滑槽411设于转动部41上,转动部41伸入开口槽321内,并通过滑槽411套设于限位部33上。
5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材料的使用量以减低了生产成本,转动部41为片状结构。但显然并不限于次,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动部41还可为圆柱体结构等。
52.为了解决转动部41在开口槽321内转动时,转动部41与开口槽321干涉而限制其转动的问题,沿转动部41的延伸方向,转动部4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开口槽321的深度。以在转动部41在开口槽321内转动时,转动部41不会与开口槽321底端接触或干涉。
53.为了便于将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插设于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内,插接部43设于抵持部42背离转动部41一端。在第二固定件40插设至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过程中,插接部43先伸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以便于第二固定件40随插接部43插入。
54.在一实施例中,沿抵持部42指向转动部41方向,插接部43的横截面积逐步增大。
55.为了防止多个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时干涉,抵持部42和插接部43的长度小于两安装孔之间的孔间距。在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时,抵持部42位于两第二安装孔21之间。
56.为了进一步防止多个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时干涉,沿抵持部42的垂线方向,转动部41的长度小于两安装孔之间的孔间距。在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时,转动部41位于两第二安装孔21之间。
57.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通过将转动部41上的滑槽411套设在开口槽321内,使第二固定件40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件30的轴向延伸方向重合时,第二固定件40和第一固定件30通过插接部43一同伸出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
58.然后,沿着开口槽321的开口旋转第二固定件40,以使第二固定件40的轴向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件30的轴向延伸方向垂直。
59.最后,推动第二固定件40使得第二固定件40上的滑槽411在限位部33上移动,以使第二固定件40向靠近第二模板20方向移动,直至抵靠在第二模板20上,实现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的固定。
60.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固定件40的转动部41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30的开口槽321内,以使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固定件40和第一固定件30能够一同伸出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在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在第二位置时,沿着开口槽321的开口旋转第二固定件40,并推动第二固定件40以使第二固定件40上的滑槽411在限位部33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件40向靠近第二模板20方向移动以抵持于第二模板20上,从而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这样的设置方式,无需配合其他零件即可固定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从而大大提高了模板的装配效率;且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为一体式结构,便于使用,也便于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的储存。
61.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