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及装置、叠合板模具组件及模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50841发布日期:2021-06-08 13:2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及装置、叠合板模具组件及模具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叠合板预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及装置、叠合板模具组件及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广,预留出筋的构件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叠合板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并成为装配式建筑预制工程中的主要产品之一。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模具需预留有出筋u型槽,生产时需要采用胶塞进行人工封堵,脱模时需要人工拔除,容易漏浆且费工、费料;成为当下预制件工厂叠合板生产过程中的难题。
3.同时由于建筑设计的多样性,装配式结构中的叠合板的尺寸种类较多,造成叠合板模具种类多;个别型号的叠合板生产数量较少时,单独制作模具会造成较大的摊销。
4.为此,公布号为cn11231870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能够封堵出筋口的边模,利用两个封堵件的旋转封堵出筋口。但是该方案需要的零件数量较多,包括两个封堵件及其转轴、两个限位件、用于防止封堵件脱离限位件的两个吸附件等,并且由于需要克服封堵件的自重,封堵件无法可靠、自动地靠近限位件完成复位。
5.另外,公布号为cn11154646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可调式叠合板模具,通过底边模之间的滑动配合构成不同尺寸的方形模框。但是该方案结构复杂、成本高、组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一种结构简单、能自动封堵并自动复位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和一种包括所述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装配方便的叠合板模具组件,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叠合板模具组件、可以灵活配置的叠合板模具。
7.所述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用于叠合板模具等预制件模具出筋口的自动封堵。其技术方案为:在出筋口设置一旋转挡孔板,所述挡孔板对应所述出筋口的位置设置有一供外部钢筋穿设的缺口,所述挡孔板的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设置。
8.在所述外部钢筋的放置工序,所述外部钢筋作用于所述缺口底面驱动所述挡孔板转动,所述重心随之转动并越过所述旋转中心的上方,所述缺口侧面随之转动并扣合至所述外部钢筋形成封堵。
9.在所述外部钢筋的取出工序,所述外部钢筋作用于所述缺口侧面驱动所述挡孔板转动,所述重心随之转动并越过所述旋转中心的上方,所述缺口底面随之转动至其初始位置。
10.在外部钢筋的放置工序和取出工序中,挡孔板在外部钢筋的推动下向闭合位置或者开启位置旋转;同时在此过程中,挡孔板的重心也随之旋转并越过销轴的上方,使挡孔板在自重的作用下可以继续自行旋转至、并保持在闭合位置或者开启位置。
11.本申请提供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包括挡孔板和销轴,所述挡孔板具有一开启位置和一闭合位置。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销轴旋转连接至所述挡孔板的下部,所述挡孔板的上部的一侧具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底面形成用于推动所述挡孔板绕所述销轴旋转的推合面,所述缺口侧面形成用于旋转至所述闭合位置时封堵出筋口的封堵面。
12.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挡孔板的重心偏离所述销轴、位于所述缺口的另一侧、高度高于所述销轴,所述挡孔板的顶部构成用于限定所述闭合位置的闭合止档面,所述挡孔板位于所述缺口的另一侧的侧面构成用于限定所述开启位置的开启止档面。
13.开启位置对应外部钢筋放置工序开始时、或者取出工序完成后的挡孔板位置,闭合位置对应外部钢筋放置工序完成后、或者取出工序开始时的挡孔板位置。安装至模具上后,利用模具上设置的与开启止档面匹配的第一止档位,就可以限定挡孔板的开启位置,挡孔板在自重的作用下靠在所述第一止档位上,从而保持在开启位置上。推合面上方为外部钢筋放置通道,放置外部钢筋时,外部钢筋推动推合面,使挡孔板转动至闭合位置,封堵面扣合在外部钢筋上形成封堵。模具上还可设置与闭合止档面匹配的第二止档位,用于防止挡孔板在模具装配、运输等未放置外部钢筋的情况下发生转动,使重心移至销轴下方,不方便操作工将挡孔板复位。
14.浇筑完毕构件吊出时,外部钢筋通过封堵面抬起挡孔板绕着销轴向开启位置旋转;外部钢筋脱离模具后挡孔板在自重的作用下自动回到开启位置。
15.优选地,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挡孔板的重心位于所述销轴斜向上30
°
至60
°
的范围内;所述销轴包括轴肩、用于限制所述挡孔板在所述销轴轴向的位置。当挡孔板的重心位于销轴斜向上30
°
至60
°
的范围内时,挡孔板可以在自重的作用下比较稳定地保持在开启位置或者闭合位置,而不会在震动或者触碰的作用下轻易离开开启位置或者闭合位置。
16.优选地,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闭合止档面水平设置,所述开启止档面竖直设置,所述推合面水平设置,所述封堵面竖直设置,所述封堵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推合面的长度,所述推合面的长度是指所述推合面横跨所述外部钢筋放置通道方向上的尺度。封堵面的高度大于推合面的长度可以优化挡孔板的结构,抬高挡孔板的重心高度并保证出筋口的封堵。
17.优选地,所述封堵面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及尺寸与所述出筋口的位置与尺寸相匹配;在所述开启位置,所述挡孔板的重心位于所述销轴斜向上45
°
方向。凹槽的设置可以使封堵面更好地扣合至外部钢筋,取得更好的封堵效果。挡孔板的重心设置于销轴的斜向上45
°
方向为重心方位的最优方案。
18.本申请提供的叠合板模具组件包括本体和至少一个前述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所述本体呈开口向下的槽形,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向上的u形槽、用于放置外部钢筋。
19.所述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的销轴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及所述u形槽的一侧、位置与所述u形槽的位置匹配,所述挡孔板紧贴所述本体内表面的一侧。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止档位和第二止档位,所述第一止档位的位置与所述开启止档面匹配;所述第二止档位的位置与所述闭合止档面匹配。
20.第一止档位和第二止档位分别限定了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的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在未放置外部钢筋时,如果挡孔板在模具装配或者搬动过程中发生旋转,第二止档位就可以防止挡孔板转入模具组件内部,导致无法放置外部钢筋、也不方便将挡孔板复位至开
启位置。在放置外部钢筋时,外部钢筋通过挡孔板的推合面带动挡孔板向闭合位置旋转,外部钢筋放至u形槽底部后,挡孔板在自重作用下继续旋转,直至封堵面扣合至外部钢筋。
21.优选地,所述挡孔板的旋转轨迹超出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本体在所述旋转轨迹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一端构成所述第一止档位、另一端构成所述第二止档位。采用这种优选结构时,不需要在本体上额外设置止档件,而是在本体上设置避让槽,既方便挡孔板的复位,同时避让槽的两端又起到止档件的作用。
22.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槽状连接件,用以封闭所述u形槽在所述本体上形成的、除所述避让槽之外的开口。槽状连接件可以增加模具组件整体的刚度和强度,以消除u形槽带来的结构上的薄弱环节。
23.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凸口部,所述凸口部呈开口向下的槽形、外表面与所述本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凸口部的一端超出所述本体的端面、形成凸出的结构。利用凸口部的设置,可以方便模具组件的组装,只需将凸口部插入其他模具组件本体未设置凸口部的一端,形成承插式连接,即可保证模具组件之间对齐,无需额外的定位装置。
24.优选地,所述叠合板模具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磁吸盒,所述磁吸盒固定至所述本体、具有吸合力的下端与所述本体下端平齐。磁吸盒用于将模具组件固定至浇筑用的模台,结合模具组件上的凸口部,可以实现模具组件的快速定位和固定,而无需额外的连接和固定元件。
25.本申请提供的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台和四个边模,所述边模包括多个前述的叠合板模具组件,所述u形槽的位置相互匹配设置、用以放置所述叠合板的外部钢筋;所述本体的所述挡孔板紧贴的一侧设置于模具内侧。
26.可以将不同长度、不带凸口部、一端或者两端带凸口部的各种模具组件搭配成套件,即可灵活快速组装成模具,并可重复利用。例如可以将一种一端带凸口部的、长度较长的模具组件作为标准组件,一种一端带凸口部的、长度较短的模具组件作为端部调整件,一种不带凸口部的、长度较短的模具组件作为另一种端部调整件,这3种模具组件组成套件,即可搭配出各种尺寸的模具。如果不追求模具四角的平齐,也可只用上述的第一种或者前两种模具组件,用四个边模的一个端部依次接触下一个边模的一侧的方式,即可搭配出各种尺寸的模具。
27.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
28.1.结构简单、零部件种类少、成本低,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仅需2个简单零件、模具组件本体也仅需2

3个结构简单的零件组成。
29.2.利用挡孔板的偏心设置、推合面和封堵面的设置,完成出筋口的自动封堵。同时在浇筑完成预制件吊出时,又能完成挡孔板的自动复位。用最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功能,不仅成本低,而且可靠耐用。
30.3.仅需1至3种模具组件即可搭配出各种尺寸的叠合板模具,而且模具组件具有通用性,可以重复利用。
31.4.利用模具组件本体的凸口部和其他模具组件本体的承插式连接,配合磁吸盒,可以不用额外的定位和连接件,即可快速灵活地完成模具组装。同时拆模也非常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图1是实施例二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示意图;
34.图2是实施例三的叠合板模具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本体未完整示出);
35.图3是实施例三的叠合板模具组件本体示意图;
36.图4是实施例三的叠合板模具组件本体局部a的放大图;
37.图5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的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示意图(仅示出相关零件和零件的相关部分);
38.图6是实施例四的叠合板模具组件示意图;
39.图7是实施例五的叠合板模具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本体未完整示出);
40.图8是实施例五的叠合板模具组件本体示意图;
41.图9是实施例六的叠合板模具示意图;
42.图10是实施例二的挡孔板的其他结构设置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2.本体,3.磁吸盒,4.外部钢筋,5.模台,6.横向边模,7.纵向边模,101.挡孔板,101a.挡孔板的中间位置,101b.挡孔板的闭合位置,102.销轴,103.轴肩,104.闭合止档面,105.开启止档面,106.推合面,107.凹槽,108.封堵面,109.缺口,201.槽状连接件,202.避让槽,203.第一止档位,204.第二止档位,205.凸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46.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47.实施例一:一种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
48.本实施例用于叠合板模具等预制件模具出筋口的自动封堵。如图5所示,在放置外部钢筋4的出筋口位置设置一旋转挡孔板101于销轴102。如图1和图5所示,挡孔板101对应所述出筋口的位置设置有一供外部钢筋4穿设的缺口109,挡孔板101的重心偏离其旋转中心设置并位于销轴102的右侧。
49.在外部钢筋4的放置工序,外部钢筋4作用于缺口109底面驱动挡孔板101转动至挡孔板的中间位置101a,挡孔板101的重心随之转动并越过销轴102的上方;挡孔板101继续旋转至挡孔板的闭合位置101b,缺口109的侧面随之转动并扣合至外部钢筋4形成封堵。
50.在外部钢筋4的取出工序,外部钢筋4作用于缺口109侧面驱动挡孔板101转动至挡孔板的中间位置101a,挡孔板101的重心随之转动并越过销轴102的上方;挡孔板101继续旋转至其初始位置,缺口109的底面随之转动至其初始位置。
51.在外部钢筋4的放置工序中,挡孔板101被外部钢筋4推动旋转,其重心越过销轴102的上方,使挡孔板101能在自重的作用下可靠扣合至外部钢筋4;在外部钢筋4的取出工序中,挡孔板101被外部钢筋4推动旋转,其重心越过销轴102的上方,使挡孔板101能在自重的作用下自行回到并保持在其初始位置。
52.实施例二:一种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
53.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1用于预制件模具出筋口的自动封堵,所述预制件的外部钢筋4直径为8mm。本实施例包括挡孔板101和销轴102,销轴102上设有轴肩103、用于挡孔板101在销轴102上轴向的限位。
54.挡孔板101具有一开启位置和一闭合位置。图1所示的是挡孔板101的开启位置。销轴102旋转连接至挡孔板101的下部。挡孔板101的左上角具有一个开口向上的缺口109,其底面形成用于推动挡孔板101绕销轴102向所述闭合位置旋转的推合面106、其侧面形成用于旋转至所述闭合位置时封堵出筋口的封堵面108。
55.挡孔板101的顶部形成用于限定所述闭合位置的闭合止档面104、右侧面形成用于限定所述开启位置的开启止档面105,推合面106水平设置、上方构成与所述出筋口对应的外部钢筋放置通道。封堵面108竖直设置于推合面106右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凹槽107;凹槽107的截面为三分之一圆弧,圆弧直径为9mm。封堵面108的高度大于推合面106从左至右的长度,当封堵面108逆时针旋转至水平时,可以横穿整个所述外部钢筋放置通道、且凹槽107位于所述外部钢筋放置通道中间。
56.挡孔板101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切除,使挡孔板101的重心偏离销轴102而且位于销轴102右侧斜向上45
°
方向。当开启止档面105的右侧设有阻挡时,挡孔板101在自重作用下可以保持在所述开启位置。放置外部钢筋4时,挡孔板101逆时针向所述闭合位置旋转,挡孔板101的重心随之旋转并越过销轴102上方,挡孔板101随后在自重的作用下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并保持。
57.实际应用时,仅需通过简单计算确定本实施例和模具上出筋口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的销轴102固定至模具组件本体2上、使挡孔板101贴紧模具出筋的一侧,并在模具组件上匹配设置相应的止档位,以实现出筋口的自动封堵功能。凹槽107的截面也可以是二分之一圆弧,或者根据简单试验以及外部钢筋尺寸的公差范围灵活设置成其他形状和尺寸,在闭合位置,凹槽107扣合至外部钢筋,形成对出筋口的封堵。
58.如图10所示,缺口109和挡孔板101的下部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将挡孔板101的重心设置在销轴102的斜上方30
°
至60
°
的范围内,均可实现较理想的出筋口自动封堵功能。
59.本实施例也可按图1的左右镜像设置,并实现相同的功能。在实际应用时,仅需改变其在模具中相对于出筋口的位置,并在模具上匹配设置相应的第一止档位和第二止档位即可。
60.实施例三:一种叠合板模具组件。
6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用于组装叠合板模具的组件,包括本体2、磁吸盒3和实施例二所述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1。
62.如图3所示,本体2呈开口向下的槽形、长度为200mm、宽度为40mm。本体2上设置有u形槽和槽状连接件201,构成外部钢筋放置通道。如图4所示,本体2顶部设置有避让槽202、其一侧槽底构成第一止档位203、另一侧的槽底构成第二止档位204。
63.磁吸盒3固定至本体2内,下端平齐设置。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1的销轴102设置于槽状连接件201的右侧、两端分别固定至本体2,挡孔板101紧贴本体2的一侧。
64.如图5所示,在放置外部钢筋4前,挡孔板101在自重作用下通过开启止档面105靠在第一止档位203上,形成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1的开启位置。本实施例在组成叠合板模具后、进行叠合板浇筑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及出筋口自动封堵方法如下:
65.s1.外部钢筋4推动推合面106使挡孔板101逆时针旋转至中间位置101a;
66.s2.挡孔板101的重心越过销轴102上方后挡孔板101自行逆时针旋转;
67.s3.外部钢筋4放至出筋口底部后封堵面108扣合至外部钢筋4,挡孔板101在自重作用下保持在闭合位置101b,对出筋口形成封堵;
68.s4.浇筑、振捣、养护完成后,外部钢筋4在叠合板起吊过程中推动封堵面108使挡孔板101顺时针旋转至中间位置101a;
69.s5.挡孔板101的重心越过销轴102上方后挡孔板101自行顺时针旋转至开启位置并保持。
70.在本实施例的本体2的设计过程中所需确定的尺寸和结构参数很少,仅需通过简单计算确定避让槽202以及第一止档位203和第二止档位204的位置和尺寸,通过简单计算确定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1的安装位置,即可完成设计。
71.实施例四:一种叠合板模具组件。
7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增加了设置在本体2上的凸口部205,凸口部205呈倒置的槽形、外表面贴合本体2的内侧表面、一端超出本体2的端面形成凸出结构,用于在叠合板模具组件的组装时与其他模具组件的本体2形成承插式连接,配合磁吸盒3,即可完成定位、连接和固定的作用,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可靠、无需额外的定位和连接固定元件。
73.实施例五:一种叠合板模具组件。
74.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本体2和3个实施例二所述的出筋口自动封堵装置1以及2个磁吸盒3;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本体2相当于2个实施例三的本体2和1个实施例四的本体2依次首尾连接而成、不包括凸口部205时总长度为600mm。
75.在需要组合成尺寸较大的叠合板模具时,可以用本实施例减少模具组件的数量。
76.实施例六:一种叠合板模具。
77.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模台5、2件横向边模6、2件纵向边模7;横向边模6由1件实施例四所述的叠合板模具组件、1件实施例五所述的叠合板模具组件、1件实施例三所述的叠合板模具组件依次首尾插接组成;纵向边模7由3件实施例五所述的叠合板模具组件和1件实施例三所述的叠合板模具组件依次插接组成。
78.横向边模6和纵向边模7组成1920mmx1000mm的浇筑空间,且所有边模组件上的槽状连接件201的位置一一对应,形成外部钢筋4的放置通道。如实施例三的描述及图5所示,外部钢筋4放置完成后所有的出筋口即自动完成封堵,操作简便;完成浇筑、振捣、养护的全过程后,用橡胶锤轻击模具产生震动,使模具与混凝土的结合面及挡孔板101松动;叠合板
缓慢吊出时,外部钢筋4推动封堵面108抬起挡孔板101向开启位置旋转,挡孔板101的重心随之旋转并越过销轴102的上方;叠合板脱离模具后挡孔板101在自重作用下旋转落下回到开启位置。
79.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和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例如挡孔板的开启止档面和闭合止档面、以及模具组件本体上的第一止档位和第二止档位可以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需要灵活设置;又如第一止档位、凸口部等处还可设置永磁体,使操作更加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