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文档序号:25736944发布日期:2021-07-06 18:4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砌块建筑是指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3~5层建筑,如提高砌块强度或配置钢筋,还可适当增加层数。板材建筑是指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盒式建筑是指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升板升层建筑是板柱结构体系的一种,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首先将结构板材或砌块与基座安装固定,目前结构板材与基座之间的固定方式是通过螺栓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连接的稳定性欠佳,底部的连接结构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影响装配效果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以保证结构板材或砌块与基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连接座,连接座远离基座的一端安装有调节式螺纹连接机构,调节式螺纹连接机构包括支撑肋、支撑台和螺纹连接组件,支撑肋固定在连接座上,支撑台固定在支撑肋的顶端,螺纹连接组件设置在连接座与支撑台之间;螺纹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支撑台上的螺纹筒,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调节螺柱的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调节螺柱的长度大于螺纹筒的长度。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基座起到整体连接和固定的作用,使用时将结构板材或者砌块通过调节式螺纹连接机构安装在支撑台上。安装前,在结构板材或砌块上的连接端预制连接孔,以适配调节螺柱和螺纹筒。安装时,转动调节螺柱,使得调节螺柱首先安装在连接孔内实现砌块与支撑台的初步固定;而后再继续转动调节螺柱,由于调节螺柱与螺纹筒之间是螺纹连接的,且螺纹筒是螺纹连接在支撑台上的,在转动调节螺柱时,螺纹筒会在转动的过程中沿调节螺柱轴向移动,使得螺纹筒与砌块上的连接孔螺纹连接,以实现砌块与支撑台的二次固定。由于螺纹筒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柱的外螺纹旋向是相反的,两者在连接到砌块上之后,会相互的反向固定,避免出现连接松脱,保证底端砌块与支撑台的连接效果。此外,万一砌块与调节螺柱之间出现松脱现象时,可以继续转动调节螺柱,此时虽然调节螺柱与砌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出现变化,但是在转动调节螺柱时,螺纹筒会继续沿调节螺柱轴向移动,则螺纹筒会继续向砌块的内部延伸连接,以实现螺纹连接的再次加固,过程只需要转动调节螺柱即可,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调节螺柱的下部固定有棱块,棱块套设在调节螺柱的外部。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调节螺柱的下部设置棱块,在需要转动调节螺柱时,可将工具卡在棱面上,方便工具的固定和施力,结构设计合理。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基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折叠式支撑机构,且折叠式支撑机构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座与连接座之间通过折叠式支撑机构连接,在使用前能够实现基座与连接组之间的折叠存放,在使用时,可将基座与连接座支撑展开,并利用限位组件实现限位固定,结构设计合理,方便部件的存放转运。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折叠式支撑机构包括铰接在基座与连接座之间的若干铰接杆。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基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铰接杆,铰接杆可以相对基座与连接座转动,而使连接座相对基座纵向移动,在使用前可以使基座与连接座之间呈折叠状态;在使用时将铰接杆转动至呈竖直状态,并协同限位组件实现铰接杆位置的固定,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基座与连接座正对的一端分别固定有下铰接座和上铰接座,铰接杆铰接在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之间,且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上均设置有开口槽,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开口槽朝向相反。

本技术方案中,下铰接座和上铰接座分别用于连接铰接杆的两端,在铰接杆处于倾斜的折叠状态时,开口槽的设置可以为铰接杆提供一定的旋转空间,而通过将开口槽设置成单面的朝向的,且上、下铰接座的开口槽方向相反,能够保证铰接杆的单方向倾斜和旋转,使得设置单个限位组件就可以对铰接杆实现很好的限位固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限位组件设置在端部的铰接杆与连接座之间,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座下部的滑槽和竖向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锁止块,铰接杆上固定有锁止板,锁止板上设置有锁止孔,锁止块的底部可插设在锁止孔内。

本技术方案中,在铰接杆处于倾斜的折叠状态时,锁止块的底端未插入锁止孔;当铰接杆处于竖直状态时,锁止块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滑槽竖向滑动,锁止块的底端插入到锁止孔内,使得铰接杆与上铰接座之间的转动自由度被锁止,从而保证支撑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锁止块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倾斜的楔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锁止块的底部设置楔面,在锁止块插入到锁止孔内的过程中,楔面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由于楔面是向内倾斜设置的,还能够使锁止块的底部面积相对小,降低了插入的失误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的主视图(铰接杆竖直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的主视图(铰接杆倾斜状态)。

图3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座1、连接座2、支撑肋3、支撑台4、螺纹筒5、调节螺柱6、棱块7、铰接杆8、下铰接座9、上铰接座10、开口槽11、滑槽12、锁止块13、锁止板14、楔面15。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3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包括基座1、连接座2、调节式螺纹连接机构和折叠式支撑机构。

如图1所示,基座1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连接座2通过折叠式支撑机构安装在基座1的顶端,基座1与连接座2均横向设置。折叠式支撑机构包括焊接在基座1顶部的下铰接座9和焊接在连接座2底部的上铰接座10。上铰接座10与下铰接座9之间铰接有铰接杆8,且上铰接座10的左侧部和下铰接座9的右侧部均开设有开口槽11,开口槽11用于为铰接杆8的转动提供空间。结合图3所示,位于最右端的铰接杆8与连接座2之间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焊接在连接座2底部的滑槽12,滑槽12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倒“l”形的锁止块13,锁止块13的左侧壁与上铰接座10的右侧壁贴合,锁止块13的底部设置有向中部倾斜的楔面15。铰接杆8上焊接有锁止板14,锁止板14垂直于铰接杆8,且锁止板14上设置有竖向的用于容纳锁止块13的锁止孔。

调节式螺纹连接机构设置在连接座2的顶端,调节式螺纹连接机构包括支撑肋3、支撑台4和螺纹连接组件,支撑肋3焊接在连接座2的顶面上,支撑台4横向设置,且支撑台4焊接在支撑肋3的顶端。螺纹连接组件设置在连接座2与支撑台4之间,支撑台4上设置有竖向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支撑台4上的螺纹筒5,螺纹筒5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螺纹筒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竖向的调节螺柱6,调节螺柱6的长度大于螺纹筒5的长度,且调节螺柱6的螺纹旋向与螺纹筒5外壁的螺纹旋向相反。调节螺柱6的底端转动连接在连接座2的顶端,调节螺柱6的下部固定有棱块7,棱块7套设在调节螺柱6的外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铰接杆8呈倾斜的折叠状态,此时连接座2与基座1呈折叠状态,能够方便部件的存放和转运,锁止块13呈未插入锁止孔内的状态。在装配式建筑安装前,先在砌块的底部预制竖向的连接孔,该连接孔呈“凸”字形。安装时,将砌块放置在调节螺柱6的上方,使得砌块上的连接孔与调节螺柱6正对并将调节螺柱6插入到连接孔内。操作人员转动调节螺柱6,使得调节螺柱6沿连接孔轴向向上移动,实现砌块与支撑台4的初步固定。

在完成砌块与支撑台4的初步固定后,再继续转动调节螺柱6,由于调节螺柱6与螺纹筒5之间是螺纹连接的,且螺纹筒5与支撑台4之间也是螺纹连接的,在转动调节螺柱6时,螺纹筒5会在调节螺柱6与支撑台4之间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相对调节螺柱6/支撑台4向上移动,使得螺纹筒5与砌块上的连接孔螺纹连接,以实现砌块与支撑台4的二次固定。由于螺纹筒5的外螺纹与调节螺柱6的外螺纹旋向是相反的,两者在连接到砌块上之后,会相互的反向固定,避免出现连接松脱,保证底端砌块与支撑台4的连接效果。

在连接好砌块与支撑台4之后,将连接座2向左推动,使得铰接杆8转动至竖直状态,而后将锁止块13沿滑槽12竖向滑动,使得锁止块13的底端插入到锁止孔内,锁止块13的左侧壁能够抵紧在上铰接座10与铰接杆8之间,阻碍了铰接杆8的转动,则实现了铰接杆8位置的固定。

万一砌块与调节螺柱6之间出现松脱现象时,操作人员可以继续转动调节螺柱6,此时虽然调节螺柱6与砌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出现变化,但是在转动调节螺柱6时,螺纹筒5会继续沿调节螺柱6轴向移动,则螺纹筒5会继续向砌块的内部延伸连接,以实现螺纹连接的再次加固,过程只需要转动调节螺柱6即可,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