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8521发布日期:2021-06-25 18: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室内滑雪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滑雪场通常分为室外滑雪场和室内滑雪场。
3.室外滑雪场只能在北方冬季寒冷的地区建造运营,无法在南方运营,且受到季节的限制,无法实现一年四季都开放;而室内滑雪场虽然不受季节和地域的限制,然而,室内滑雪场场地有限,且还需造出倾斜的底部支撑结构,以支撑雪层,增高有限,难以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
4.综上所述,如何便于滑雪场在能够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的基础上,实现滑雪场能够不受季节及南北方的限制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能够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且还能够一年四季在南北方区域建造运营。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包括:
8.人造雪支撑层,所述人造雪支撑层铺设在具有预选坡度的山体上;
9.人造雪层,所述人造雪层铺设在所述人造雪支撑层上;
10.保温场馆,所述保温场馆的墙体围设在所述人造雪层的周向,所述保温场馆的房顶盖设在所述保温墙体的顶端。
11.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人造雪支撑层包括基础、骨架和混凝土顶板;
12.所述基础设置在所述山体上,所述骨架设置在所述基础上,所述混凝土顶板铺设在所述骨架顶端。
1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骨架包括立柱、横梁和纵梁;
14.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基础上,所述横梁连接在沿着所述保温场馆长度设置的相邻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纵梁连接在沿着所述保温场馆宽度设置的相邻立柱之间。
15.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上部支撑体;
16.所述上部支撑体的底端与所述混凝土顶板铰接,用于支撑所述保温场馆。
17.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保温场馆包括保温层、隔汽层和饰面保护层;
18.沿着所述墙体内到所述墙体外的方向,所述保温层、所述隔汽层和所述饰面保护层依次设置,所述上部支撑体支撑所述保温层;
19.且所述保温层、所述隔汽层和所述饰面保护层通过固定件固定。
20.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造雪装置;
21.所述造雪装置包括造雪机和蓄水池;
22.所述蓄水池用于盛放收集的雨雪水,且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造雪机的入水
口导通,用于给所述造雪机供水,所述造雪机用于给所述人造雪层供雪。
2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造雪装置还包括雨量传感器、蒸发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24.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雨量传感器、所述蒸发传感器及所述水位传感器信号连接;
25.所述雨量传感器和所述蒸发传感器均设置在室外,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蓄水池内,用于检测所述蓄水池内的水量;
26.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雨量传感器、所述蒸发传感器及所述水位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蓄水池收集雨水或者雪水,且当所述蓄水池内的水量少于工作水量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备用水源给所述蓄水池蓄水。
27.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沿着所述人造雪层的顶端到所述人造雪层的底端方向,所述人造雪层上依次设置有滑道区和缓冲区,所述缓冲区设置在所述滑道区的终端,所述滑道区上还设置有上行区,用于滑雪者上行至所述滑道区的始端。
28.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滑道区的个数至少为1个,且当所述滑道区的个数为2个或者2个以上时,相邻所述滑道区之间的墙体之间形成绿化带区,所述滑道区内侧的墙体上设置有能够看到所述绿化带区的透明玻璃窗。
29.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温场馆外的室内暖区;
30.所述室内暖区内分为第一场区和第二场区,所述第一场区包括租赁区和/或寄存区和/或配套服务区,且所述第一场区还设置有与所述保温场馆导通的入口,所述第二场区包括后勤办公区和/或物资存放间。
31.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人造雪层上还设置有娱雪区。
32.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上行设备;
33.所述上行设备设置在所述上行区,用于输送所述滑雪者至所述滑道区的始端。
34.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上行设备为铺设在所述上行区的魔毯传送带;
35.或者
36.所述上行设备为设置在所述上行区的拖牵滑雪装置。
37.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上行设备包括吊挂组件、缆绳、吊挂载具、迂回装置和驱动装置;
38.所述吊挂组件的个数为多个,沿着上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房顶上;
39.所述缆绳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吊挂组件上,所述吊挂载具的个数为多个,分别间隔安装在所述缆绳上,且位于所述人造雪层的上方;
40.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坡底,且与所述缆绳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缆绳滑动,以实现所述吊挂载具的上行;
41.所述迂回装置安装在坡顶,且与所述缆绳传动连接,用于所述缆绳的转向。
42.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滑轮组件;
43.所述滑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吊挂组件上,用于承载所述缆绳。
44.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制冷装置;
45.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组件、蒸发器和吸热组件;
46.所述制冷组件用于制冷所述保温场馆及所述人造雪层;
47.所述制冷组件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载冷剂入口导通连接,所述制冷组件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载冷剂出口导通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制冷组件内的载冷剂为多元醇载冷剂;
48.所述吸热组件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导通连接,所述吸热组件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导通连接,所述吸热组件用于与流经所述制冷组件内的载冷剂换热制冷。
49.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50.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导通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导通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导通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导通连接;
51.所述冷凝器通过冷却循环管输送冷却水水冷,所述冷却水为自然冷却媒介或者自来水。
52.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吸热组件还包括气液分离器;
53.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导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导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导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导通连接。
54.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发明范围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5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由于人造雪支撑层铺设在具有预选坡度的山体上,借助山体的倾斜地形,避免了在平地上建造倾斜底部支撑结构所造成的增高有限的问题,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滑雪场能够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此外,在人造雪层周向建造保温场馆,实现了一年四季滑雪场的使用,且本发明的滑雪场可以设置在南方或者北方中的山体上,不局限于设置在北方。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且还能够实现一年四季在南北方区域建造运营。
附图说明
5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沿着下行方向剖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8.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人造雪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59.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保温场馆的墙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60.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造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1.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各个区的划分结构示意图;
62.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行设备安装在房顶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63.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行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64.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行设备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65.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吊挂装置安装在室内房顶时的结构示意图;
66.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7.在图1

图10中:
68.人造雪支撑层1、山体2、人造雪层3、保温场馆4、基础101、骨架102、混凝土顶板103、立柱1021、横梁1022、上部支撑体5、保温层401、隔汽层402、饰面保护层403、房顶404、造雪装置6、造雪机601、蓄水池602、雨量传感器603、蒸发传感器604、滑道区7、缓冲区8、上行区9、娱雪区10、上行设备11、吊挂组件1101、缆绳1102、吊挂载具1103、迂回装置1104、驱动装置1105、绿化带区12、室内暖区13、制冷装置14、制冷组件1401、蒸发器1402、压缩机1403、冷凝器1404、节流装置1405、气液分离器1406。
具体实施方式
6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7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面”、“底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依据坡体山势建造,即根据坡体走势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延伸的室内滑雪场。
72.其中,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包括人造雪支撑层1、人造雪层3和保温场馆4,人造雪支撑层1铺设在具有预选坡度的山体2上,给人造雪的铺设提供了基础101。可以理解地,预选坡度是指适合建造滑雪场的坡度,可以通过计算机建造模型,对山体2进行详细分析,选择出适合建造滑雪场的山体2,减少土方及成本。
73.人造雪层3铺设在人造雪支撑层1上,人造雪层3的铺设厚度可根据不同区域进行设计。
74.保温场馆4包括墙体和房顶404,墙体围设在人造雪层3的周向,房顶404盖设在保温墙体的顶端。具体地,房顶404采用流线型设计,可减少风的阻力,提高了房顶404的强度。
75.本发明提供的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由于人造雪支撑层1铺设在山体2上,借助山体2的倾斜地形,避免了在平地上建造倾斜底部支撑结构所造成的增高有限的问题,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滑雪场能够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此外,在人造雪层3周向建造保温场馆4,实现了一年四季滑雪场的使用,且本发明的滑雪场可以设置在南方或者北方中的山体2上,不局限于设置在北方。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达到室外滑雪场的高度落差及雪道长度,且还能够实现一年四季在南北方区域建造运营。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人造雪支撑层1包括基础101、骨架102和混凝土顶板103。
77.基础101设置在山体2上,山体2上修整出工作平台,以便于基础101的设置。具体地,基础101可以是打在山体2上的混凝土桩,也可以是打在山体2本身嵌设的石头上等,可以理解地,基础101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起到支撑的作用。
78.骨架102设置在基础101上,具体地,骨架10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79.混凝土顶板103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铺设在骨架102顶端,具体地,混凝土顶板103为倾斜板,按照实际需要的斜度进行设置。
80.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骨架102包括立柱1021、横梁1022和纵梁,立柱1021安装在基础101上,横梁1022连接在沿着保温场馆4长度设置的相邻立柱1021之间,纵梁连接在沿着滑道区7宽度设置的相邻立柱1021之间。可以理解地,上述骨架102的具体结构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骨架102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为了保证骨架102具有足够的强度,优选骨架102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内置钢筋。
81.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雪道下方的立柱1021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8m,且小于或者等于10m,且雪道下横梁1022沿立柱1021的高度方向间隔6m~8m。
82.为保证基础101、骨架102和混凝土顶板103整体结构刚度,可适当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加强筋等。
83.需要说明的是,当雪道标高与山体2地势一致时,可以直接将混凝土顶板103固定在山体2上。
84.进一步地,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上部支撑体5,上部支撑体5的底端与混凝土顶板103铰接,用于支撑保温场馆4。
85.上部支撑体5的底端与混凝土顶板103采用铰接的方式,而非刚性连接,一方面便于上部支撑体5与混凝土顶板103的施工安装,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顶板103上设置有多个预埋件,预埋件包括埋板、锚栓和抗剪键等,便于通过预埋件与上部支撑体5铰接。
86.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上部支撑体5整体为钢结构,或者上支撑体5的位于雪道两侧的竖直段采用混凝土制成,连接雪道两侧的竖直段的横向连接段采用钢架制成,以实现节省钢材,降低成本。
87.上部支撑体5可结合跨度采用拱形结构、门式钢架或钢桁架。钢结构为大跨度结构,跨度等同于雪道宽度。
88.钢结构沿雪道纵向分榀布置,每榀钢结构间距与下部的立柱1021间距成倍数关系。考虑控制用钢量,通常可选每榀钢结构间距为2倍立柱1021柱距。各榀钢结构之间在顶面采用檩条连接,以用于实现屋面做法。每隔4榀钢结构设置一道水平支撑。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保温场馆4包括保温层401、隔汽层402和饰面保护层403,沿着墙体内到墙体外的方向,保温层401、隔汽层402和饰面保护层403依次设置,将隔汽层402设置在保温层401外面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的水蒸气进入保温层401,对保温层401的保温效果造成影响。这里的饰面保护层403包括墙体和房顶404的饰面保护层403,饰面保护层403起到保护装饰保温场馆4的作用。
90.上部支撑体5支撑保温层401,且保温层401、隔汽层402和饰面保护层403通过固定件固定。具体地,固定件为胶粘剂或者锚固件等。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造雪装置
6,造雪装置6包括造雪机601和蓄水池602。
92.蓄水池602能够盛放收集的雨雪水,且蓄水池602的出水口与造雪机601的入水口导通,蓄水池602和造雪机601通过管道导通连接,且管道上设置能够控制两者通断的开关阀。蓄水池602用于给造雪机601供水,具体形状大小尺寸均不限定,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圆形或者方形等蓄水池602。可以理解地,蓄水池602给造雪机601供水可以通过水泵泵送实现,也可以通过地势差(即蓄水池602的出水口高于造雪机601的入水口)来实现等。
93.造雪机601用于给人造雪层3供雪,为了便于造雪机601的移动,本发明公开了造雪机601的底端设置滚轮,通过滚轮驱动造雪机601移动,具体地,造雪机601通过人力手动推动或者电动驱动。当造雪机601通过人力手工推动时,在造雪机601上设置有便于手持的把手,把手为圆环把手或者长柄把手等;当造雪机601通过电动驱动时,造雪机601上设置有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器,驱动器为电机等。
94.为了安全起见,滚轮处设置有刹车装置,以实现造雪机601稳定停在某一位置。
95.具体地,造雪装置6的个数为多个,按照雪道的走势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具体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96.进一步地,造雪装置6还包括雨量传感器603、蒸发传感器604、水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雨量传感器603、蒸发传感器604及水位传感器信号连接。雨量传感器603和蒸发传感器604均设置在室外,用于检测雨水或者雪水可用量。水位传感器设置在蓄水池内,用于检测蓄水池内的水量。控制装置根据雨量传感器603、蒸发传感器604及水位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信号,控制蓄水池收集雨水,且当蓄水池602内的水量少于工作水量时,控制装置控制备用水源给蓄水池602蓄水。
97.具体地,雨量传感器603及蒸发传感器604均通过5g传输数据给控制装置。本发明设置了雨量传感器603和蒸发传感器604等降雨智能监控装置,能够对于雨量和蒸发量进行时时监控,当可用雨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启动备用水源。
98.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造雪装置6还包括雨雪回收处理系统,雨雪回收处理系统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收到的雨量传感器603测得的雨量信号及蒸发传感器604测得的蒸发量信号,控制雨雪回收处理系统收集造雪所需要的水量到蓄水池602内,当雨雪回收处理系统收到的雨水量不足以供给造雪机601的工作水量时,控制装置控制备用水源给蓄水池602蓄水。本发明根据雨水搜集量控制启动,避免设备浪费。
99.可以理解地,工作水量与雪场厚度有关,根据所需厚度,计算出工作水量。
100.雨雪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搜集装置及过滤器等,雨水搜集装置收集室外降雨,当所安装场所有房顶404时,可以利用安装在房顶404的雨水斗作为雨水搜集装置,如为降雪则可利用气温升高,实现雪融化;当没有房顶404时,也可以利用室外雨水口、雨水沟等作为雨水搜集装置,连通管的一端与雨水搜集装置的出口导通连接,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过滤器的入口导通连接,过滤器的出口与蓄水池导通连接。过滤器用于过滤雨雪水,避免了树叶石头等杂质进入造雪机601,对造雪机601造成损坏的问题。
101.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山体有小溪,雨水搜集装置也可以收集溪水。
102.本发明根据雨量和蒸发量的大小,自动计算出可利用的雨水量,启动对应的雨雪回收处理系统,在线控制,智慧联动;在线检测处理后达到造雪需要水质的雨水量,并根据雪场检测数据,智能运行造雪机601运行时间,达到天上下雨、室内飘雪的神奇效果;整套系
统全自动化运行,智能计算,智慧运行,山顶的降雨变成了室内雪场的飘雪。
103.本发明创造性的将山地室外自动气象站(由雨量传感器603和蒸发传感器604组成)、雨雪回收利用和造雪机601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天上下雨,室内飘雪的神奇效果。
104.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设置雨量传感器603和蒸发传感器604,而直接在蓄水池602里设置多个格子,每格独立蓄水,依次给各个格子充水,多余的水自动溢流掉。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沿着人造雪层3的顶端到人造雪层3的底端方向,人造雪层3上依次设置有滑道区7和缓冲区8。
106.滑道区7上设置有雪道,雪道的走势按照山体2的走势设置,节省土方,便于建造。雪道的延伸轨迹不限,可以为任意轨迹线。
107.具体地,雪道根据山地地形进行划分,雪道按照坡度的平缓度依次分为高级雪道、中级雪道、初级雪道和初学者雪道,以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108.缓冲区8设置在滑道区7的终端,给滑雪者一个缓冲。缓冲区8开阔平缓,其长度不小于40.0m。当雪道落差小于15米,平均坡度小于8
°
时,终点缓冲区8长度可适当减少,且不小于25米;当雪道落差小于3.5米,平均坡度小于6
°
时,终点缓冲距离不应小于20.0m,终点处均设防护设施。
109.需要说明的是,滑道区7的终端是指沿着滑道区7滑下的方向的终点那端,滑道区7的始端是指沿着滑道区7滑下的方向的起始点那端。
110.滑道区7上还设置有上行区9,用于滑雪者上行至滑道区7的始端。
111.进一步地,滑道区7的个数至少为1个,具体滑道区7的个数根据山体的形状确定。
112.当滑道区7的个数为2个或者2个以上时,相邻滑道区7之间的墙体之间形成绿化带区12,滑道区7内侧的墙体上设置有能够看到绿化带区12的透明玻璃窗。需要说明的是,滑道区7内侧的墙体是指滑道区7面向绿化带区12的那侧墙体。
113.透明玻璃窗的设置便于滑雪者上行时能够看到外面的风景,提高了滑雪者的滑雪体验。
114.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保温场馆4外的室内暖区13,室内暖区13内分为第一场区和第二场区,第一场区包括租赁区和/或寄存区和/或配套服务区,且第一场区还设置有与保温场馆4导通的入口,第二场区包括后勤办公区和/或物资存放间。室内暖区13的设置给滑雪者提供了便利,且提高了滑雪者的舒适度。
115.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人造雪层3上还设置有娱雪区10,用于游客戏雪。娱雪区10主要以游乐为主,具有雪圈、嬉雪、飘雪等体验场地及设施的区域。
116.具体地,娱雪区10可以设置在人造雪层3任意平缓的位置,可以理解地,娱雪区10远离滑道区7设置,或者,娱雪区10与滑道区7之间设置隔离墙等隔开,以避免滑道区7的游客与娱雪区10的游客发生碰撞等安全事故。
117.优选地,娱雪区10与缓冲区8连通,且靠近室内暖区13设置,如图5所示,方便游客通过室内暖区13进入娱雪区10。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滑雪者从雪道的终端到雪道的始端,本发明公开了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上行设备11,如图6所示,上行设备11设置在上行区9,用于输送滑雪者至滑道区7的始端,以便于滑雪者滑雪。
119.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上行设备11包括吊挂组件1101、缆绳1102、吊挂载具
1103、迂回装置1104和驱动装置1105,如图6

图9所示。
120.吊挂组件1101的个数为多个,沿着上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房顶404上,避免了额外再设置立柱,一方面有效增加雪场雪道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节省了材料。
121.缆绳1102可滑动安装在吊挂组件1101上,吊挂载具1103的个数为多个,分别间隔安装在缆绳1102上,且位于滑道区的上方。
122.驱动装置1105安装在滑道区7的末端,且与缆绳110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缆绳1102滑动,以实现吊挂载具1103的上行。
123.迂回装置1104安装在滑道区7的始端,且与缆绳1102传动连接,用于缆绳1102的转向。
124.具体地,迂回装置1104为滑轮等,吊挂载具1103为座椅结构,或者厢体结构等。
125.上行设备11运行时,驱动装置1105驱动缆绳1102移动,进而带动吊挂载具1103实现上行,迂回装置1104实现缆绳1102的转向,进而实现吊挂载具1103的下行。
12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开的上行设备11的具体结构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上行设备11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上行设备11为铺设在上行区9的魔毯传送带,或者,上行设备11为设置在上行区9的拖牵滑雪装置等。
12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设备11还包括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安装在吊挂组件1101上,用于承载缆绳1102,便于缆绳1102运行。
128.具体地,滑轮组件通过螺钉等可拆卸安装在吊挂组件1101上。
129.具体地,吊挂组件1101为任意能够实现安装在房顶404上的组件,例如,钢板或者其它板材、管材等焊接拼接而成。
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绳1102的上行段用于输送载客的吊挂载具1103,而缆绳1102的下行段用于输送空载的吊挂载具1103,如图7所示。
13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缆绳1102的上行段和下行段均用于输送载客的吊挂载具1103,如图8所示。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制冷装置14,如图10所示,制冷装置14包括制冷组件1401、蒸发器1402和吸热组件。
133.制冷组件1401用于制冷保温场馆4及人造雪层3,制冷组件1401的出口与蒸发器1402的载冷剂入口导通连接,制冷组件1401的入口与蒸发器1402的载冷剂出口导通连接,蒸发器1402和制冷组件1401内的载冷剂为多元醇载冷剂。
134.吸热组件的入口与蒸发器1402的制冷剂出口导通连接,吸热组件的出口与蒸发器1402的制冷剂入口导通连接,吸热组件用于与流经制冷组件1401内的载冷剂换热制冷。
135.制冷装置14启动制冷时,吸热组件吸收蒸发器1402内的热量,制冷流经蒸发器1402的载冷剂,载冷剂流经制冷组件1401,吸收待冷却装置内的热量,实现对保温场馆及人造雪层的制冷。由于载冷剂为多元醇载冷剂,而多元醇载冷剂具有传热效率高、无腐蚀性的优点,制冷装置14提高了传热效率,且提高了耐腐蚀性。
136.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制冷组件1401包括地冷管和冷风机,地冷管埋设在人造雪层3下,且地冷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1402的载冷剂入口及蒸发器1402的载冷剂出口导通连接。
137.冷风机设置于保温场馆内,且冷风机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1402的载冷剂入口及蒸
发器1402的载冷剂出口导通连接,通过冷风机制冷保温场馆4,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138.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吸热组件包括压缩机1403、冷凝器1404和节流装置1405,压缩机1403的入口与蒸发器1402的制冷剂出口导通连接,压缩机1403的出口与冷凝器1404的入口导通连接,冷凝器1404的出口与节流装置1405的入口导通连接,节流装置1405的出口与蒸发器1402的制冷剂入口导通连接。
139.吸热组件工作时,压缩机1403将蒸发器1402内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1404后,经过放热生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节流装置1405内生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1402内吸收载冷剂的热量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进入压缩机1403内循环。
140.冷凝器1404通过冷却循环管输送冷却水水冷,冷却水为自然冷却媒介或者自来水。
141.具体地,自然冷却媒介为江水、河水、溪水或者海水等。需要说明的是,自然冷却媒介不限于江水、河水、溪水或者海水等,也可以是其它自然界中的可降温媒介。
142.采用江水、河水、溪水或者海水等自然冷却媒介作为制冷循环水,相比传统冷却塔系统,可节省自来水用量20万吨/年,此外,江水水温比传统冷却塔水温低5℃~10℃,冷却效率高,制冷装置14的能效可提升约20%。
143.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吸热组件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406,气液分离器1406的气体入口与蒸发器1402的制冷剂出口导通连接,气液分离器1406的气体出口与压缩机1403的入口导通连接,气液分离器1406的液体入口与节流装置1405的出口导通连接,气液分离器1406的液体出口与蒸发器1402的制冷剂入口导通连接。
144.气液分离器1406能够实现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快速分离,提高制冷效率。
145.本发明通过制冷剂为氨制冷剂,采用氨制冷剂制冷,具有如下优点:
146.(1)氨是自然工质,环保节能;(2)制冷装置1414的能效提升15%(按

20℃/35℃,氨机组的cop≥3.1,氟利昂机组的cop≤2.7);(3)氨机组比氟利昂机组体积更小,造价低;(4)氨系统对应的蒸发冷设备体积更小,风扇和水泵能耗更低,噪音小;(5)氨系统比传统的氟利昂系统高压侧运行压力和设计压力低(约低3公斤~5公斤);(6)氨系统轻微的泄露就易于发现泄露,且及时可制止;(7)氨系统的油分离效果好,可长期保持系统高效运行。
14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山地室内滑雪场系统还包括融雪系统,融雪系统包括融雪池,当有一些雪的品质不好时,可以将这些雪推到融雪池内,融化并排放。
148.融雪池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及排液管,加热装置用于给融雪池内的积雪加热,使其融化,排液管将融雪池内融化为水的雪排出。
14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1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造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52.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